西西河

主题:【原创】侦探小说看社会系列(福尔摩斯专辑09) -- 中山熊

共:💬13 🌺6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侦探小说看社会系列(福尔摩斯专辑09)

九、想当侦探?那你需要一顶帽子

侦探和帽子有什么关系?不戴帽子就不能当侦探了?你还别说,真有点关系,曾几何时,侦探的视觉形象与帽子结合得很紧密。究其原因,和福尔摩斯这厮脱不开干系。

在没有影视技术的时代,作为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福尔摩斯的视觉形象是靠作者的描写和插画家的技法共同建构起来的。而画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甚至要大于作者本人,毕竟柯南道尔只给出了文字的描述,而画家真正在视觉上完成了角色的塑造。这些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认知福尔摩斯的基本参照。

由于人体的头部尺寸与身长有固定比例,所以画家画人物,首先要画头,然后才能画出比例正确的人体。而帽子是头部的服饰,自然在整个人物形象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戴帽子是延续时间很长的一种生活习惯,直到20世纪60年代,戴帽子仍然是很普遍的现象。在维多利亚时代,帽子更是种类繁多,并与人们的职业和地位紧密关联。所以,在福尔摩斯故事插图中,帽子成为福尔摩斯形象最具辨识度的符号之一。

尽管柯南道尔从来没有描写过福尔摩斯具体戴什么帽子,但画家们主动给他戴上了帽子。当1887年的《比顿圣诞年刊》刊载第一部柯南道尔作品《血字的研究》时,插画家弗里斯通创作了四幅插图,这是最早的福尔摩斯视觉形象,当然并不成功,因为扮相实在是太平淡了。

点看全图

弗里斯通绘制的福尔摩斯戴着一顶平常的帽子,正在查看墙上的血字

1891年,《河滨杂志》开始刊载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画家西德尼·佩吉特为小说绘制插图,一炮打响,成为最具权威性的福尔摩斯插图画家。他给福尔摩斯戴上的最著名的帽子就是猎鹿帽。这种帽子用花格呢子制作,最具特色的构造就是前后各有一块帽舌,看起来似乎正反都可以戴。猎鹿帽的两侧有可以下翻的帽耳,为戴帽者打猎或钓鱼时挡风,不用时则翻上去用带子绑住。当佩戴猎鹿帽的福尔摩斯形象出现在《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里时,受到读者的欢迎,也成为福尔摩斯的标志性形象之一。

点看全图

佩吉特在《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里创作的头戴猎鹿帽的福尔摩斯形象

点看全图

贝克街221B附近的福尔摩斯塑像,也是猎鹿帽造型。

然而,尽管猎鹿帽款式的福尔摩斯形象较为流行,但却不太符合现实逻辑。猎鹿帽只是一种户外运动服饰,对于福尔摩斯这种中上阶级的都市绅士来说,猎鹿帽与他经常活动的城市环境并不搭调,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所以,即使是佩吉特本人也只是在福尔摩斯外出到郊野和乡下时才采用猎鹿帽造型,而在大多数故事里,他给福尔摩斯戴的是黑色高顶帽,以便搭配黑色长大衣或披肩。

高顶帽依其材质的不同,也称为海狸帽或者丝绸帽,更通俗的称谓是烟囱帽或炉管帽,显然这是因为其外观像高高的圆形管子。据信18世纪末的绅士们开始用这种帽子代替拿破仑戴的那种三角帽。不到30年,这种帽子就在所有社会阶级里流行起来,甚至工人也开始戴高顶帽,警察和邮递员还把这种帽子作为制服的一部分,以使自身具有权威的外表。

点看全图

1857年,大东方铁路发车仪式上的要员们,满眼看去都是高顶帽

1840到1850年代,高顶帽的帽冠越来越高,帽檐越来越窄。林肯很喜欢戴高顶帽,并把重要信件放在帽子里。到19世纪中期,当阿尔伯特王子开始戴这种帽子的时候,高顶帽已经成为城市体面的象征。

点看全图

1863年,戴着高顶帽的林肯与私人侦探平克顿及麦克莱恩将军合影

直到一战之前,高顶帽都是上层阶层男性标准的户外和夜间活动(比如晚宴、舞会、歌剧)服饰。随着更为方便和廉价的软帽出现,到二战结束时,这种帽子已经相当罕见,只有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公学男生、外交官等少数人物才戴。今天更是只剩下英国皇室成员在一些典礼上使用高顶帽了。

点看全图

对于福尔摩斯这位颇有地位和品位的城市绅士来说,高顶帽无疑才是最符合他身份的帽子。同时这种帽子不止体现个人喜好,还是当时英国男性的外表象征,在承载时代意义的层面上,高顶帽显然要优于猎鹿帽。

点看全图

杰里米·布莱特的这个造型才是标准的福尔摩斯形象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高顶帽造型得到更多的认可,从80年代初开始,大陆出版的所有关于福尔摩斯的小说和连环画里给出的福尔摩斯形象都是高顶帽造型,猎鹿帽造型要到90年代晚期才逐步出现。

点看全图

众出版社著名的1981年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封面,高顶帽造型的福尔摩斯影响了千万读者对侦探外观的认知

点看全图

1981年岭南美术出版社《阿格拉宝物》中的福尔摩斯高顶帽造型

点看全图

这是1979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里的福尔摩斯。即使故事主要发生在户外,中国画家仍然让福尔摩斯戴着高顶帽。

点看全图

1980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最后一案》,同样是户外场景,中国画家仍然不让福尔摩斯戴猎鹿帽,还是以高顶帽造型和莫里亚蒂教授决战。

中国画家对高顶帽的执念当然有多种原因,也许当时国内画家接触的国外相关资料很少,使他们不了解福尔摩斯的猎鹿帽造型。但更重要的还是高顶帽代表着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世界男性的基本外形,福尔摩斯理所当然成为这种符号的承载者,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基本认知。

有趣的是,作为福尔摩斯的助手,画家们和影视造型师们很少让华生戴高顶帽,大多数时候让他戴着圆顶帽,一种低圆冠顶的帽子。让福华二人形成了以下这种经典的搭配:

点看全图

据说圆顶帽出自1849年伦敦制帽匠托马斯和威廉·鲍勒的设计,用于诺福克的莱斯特伯爵托马斯·科克的猎场看守们骑马时保护头部。伯爵去伦敦验货的时候,还把帽子放在地上狠狠压了两下以测试其强度,帽子经受住了考验,伯爵为此支付了12先令。此后这种帽子成为欧美国家常见的一种便帽。

点看全图

莱特兄弟的一张著名照片,两人都戴着圆顶帽

点看全图

《波西米亚丑闻》里扮成马车夫的福尔摩斯,戴着圆顶帽,可见这种帽子在下层阶级里也很常见。

圆顶帽在英国文化中的意义是不断变化的。在19世纪,这种帽子在工人阶级中比较流行,从20世纪初开始,则更多与金融区的商人联系在一起,也作为城市绅士的象征之一。尽管二战之后这种帽子已经很少人戴,但圆顶帽和雨伞仍然是所谓的英国绅士形象的典型符号之一。

除了猎鹿帽和高顶帽这两种经典帽型,佩吉特还让福尔摩斯戴过费多拉帽,即帽檐和帽冠都比较软的便帽,这种帽子从19世纪末开始流行,费多拉的称谓出现于1891年,来自维多利亚·萨杜在1882年创作的一部歌剧的标题。

点看全图

佩吉特创作的福尔摩斯头戴费多拉帽的造型

由于柯南道尔成功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个经典的侦探形象,他所戴的帽子也随之成为侦探的标配符号。当我们今天要从视觉上呈现一个侦探时,礼帽+烟斗几乎可以说是首选搭配。当然别配错了,帽子也是时尚与习俗的产物,必须与时代相对应,想想一个戴着棒球帽的福尔摩斯是多么古怪。

关键词(Tags): #侦探小说#福尔摩斯#社会现象通宝推:普鲁托,落木千山,燕人,onlookor,汉水东流,菜根谭,大眼,
家园 说到帽子,我很奇怪,为啥现在不流行戴帽子了?

正如楼主所说,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还有很多男士习惯戴帽子,尤其是在重要场合中,现在几乎已经绝迹。

对于中国人,我记得80年代时男人还很流行戴帽子,典型的就是赵本山在小品中经常戴的那种蓝灰色的帽子。现在只剩老头为了防风防寒才戴帽子了。。。

家园 应该还是城市环境改善不需要为了防风沙尘土戴帽子

我现在仍然戴帽子,仅仅是一种习惯,没有任何功能需要。

家园 的确,戴帽子的多是老头

西方也是如此的,老头子们的帽子就那么几个款式。

点看全图

家园 我猜有一个原因是发型技术越来越高

和假发一样,以前的宫廷男女都戴假发,原生发很难收拾、很难做出需要的造型。整好几套不同发型的假发轮着戴就不需要做头了。

现在的发型技术、化工用品用于头发,使头发成了一个人外观的重大特征,远超过戴帽子。

还记得10多年前风摩中国的杀马特发型,10几块钱的摩丝和染料就能做出一个炸街的造型,而帽子达不到这个效果

点看全图

家园 功能性丧失了

它那个年代人人都带的帽子主要是防尘。

西方国家虽然城市盖起来了,但是路况很差,只有少数硬化路面,还是土路为主。加上马车横行,满街尘土飞扬。绅士出一趟门,大衣可以挡住上衣的灰,皮鞋可以进门前擦一擦,脸也可以擦洗一下,但是要是弄个满头发灰,不好打理。只好带个帽子遮挡一下。

像柯南道尔那个时代写小说,都会强调某个落魄贵族,或者伪贵族,要么帽子脏,要么帽子摩秃了皮。这东西磨损严重,不好清洗,所以穷人只能对付,富人就可以常换常新。

后来环境改善了,人们出门开始开车了。弄个帽子摘了带带了摘的也就没意思了。但是功能性的,比如防晒,保暖所需要的帽子并没有少。

通宝推:潜望镜,铁手,
家园 在小商品市场发达之前

帽子的生产成本可能不会很低。工人老大哥当道的年代,头上的帽子更有阶级气质,功能性兼具装饰性吧,本山大叔早前的老蔫形象,帽舌都用卷了。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的帽子,虽然帽舌没卷,但掉色和老蔫差不多,一直舍不得换。爷爷是伪满就在东北铁路工作的老工人,直到八十年代初退休,十多年后去世。我的印象里,貌似除了在家,只要出门,爷爷一定记得戴上帽子。无论冬夏。冬天还要套一个棉帽。布帽檐就露在棉帽之外。好像抗联战士当年也这么戴来着。

爷爷的退休老工友来串门,也是戴这种蓝灰色的布帽子,后来铁路才换了大盖帽。

严打之前,街上很是时兴戴解放军的布帽子,然后就有很多抢军帽的流氓团伙仗势欺人。

还有个原因,就是过去衣服保暖性差,头部保暖就会很有效。尤其是北方的老年人,血液循环不比年轻人。冷天里,帽子对他们来说就非常必要。但的确八十年代的小学时候,东北很多孩子都会带布帽。或许孩子也对温度不敏感,家长也怕孩子到处疯癫乱跑,脑袋着凉感冒?

现在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居住环境,甚至公众场所,车里,都不会像过去寒冬那么难捱了。别说帽子,就连围巾也只剩下装饰作用了。

浙江应该是做帽子的大省,很多家庭工厂都做得有声有色。国内的草编防晒帽子,好像慈溪那边做得挺集中的。棒球帽在浙江也做得不少,不信问特朗普。

家园 从古到今,帽子的功能性也是有演变的

古代男性帽子(即冠)的实用功能是固定发髻,象征功能是显示戴帽者的身份地位,今天大家早已不蓄发,更没有发髻,这方面已经不需要帽子,而像乌纱帽这样显示身份地位的需求也已消失,最终剩下的运用空间已经不多了。制服帽是一大用户,作为职业象征,此外顶多还剩点防寒的功能,流行的基础不存在了。

家园 现在戴帽子更多是装饰和个性表达

八十年代之前,帽子应该是功能性更多,装饰性较少,毕竟商品不足,还没有到花钱弄个没有任何功能,只能装饰的帽子来戴戴。即使解放军的军帽算是时代的象征,但同时也具有功能性,并不是纯粹的装饰。商品经济发达之后,帽子的装饰性变成主流,比如今天某些明星戴的帽子,纯粹就是为了体现个人形象,并不需要帽子防寒。时尚的改变在帽子使用的演变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家园 确实,维多利亚时代的帽子也不便宜的

《蓝宝石》一案里贝克先生搞丢了帽子,还是挺心疼的,对于落魄的中产阶级来说也是个损失,所以看到福尔摩斯登的寻物启示就赶紧来领回,很好反映了时代特色。

通宝推:Swell,
家园 这张可算很应这个主题的神图

这张图很是符合帽子时代的风尚,基本上常见的帽型都有了

家园 好像德国还高仿过

记得有一篇文章写过。德国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为了原始积累,只好搞义乌小商品那一套。英国什么好就高仿什么。当时绅士带的油毡帽属于一个半奢侈半实用的商品,跟今天女士的背包差不多。于是德国就高仿。但是技术不过关,好像是容易坏,容易掉色,容易变形之类的。还非常不要脸的直接就写made in England。 给英国气的够呛,特意颁布了一个法律说只有在英国生产的才能打这个标签,否则海关有权扣下来。 但这怎么能难倒奸商,先把帽子不打标签的运到英国,不犯法。然后找个作坊把标签再缝上去。

家园 后发国家的共同问题

其实模仿也是后发国家不得不经历的一个阶段,真要事事原创,后发者早都饿死了。德国日本都是如此,后来的四小龙和中国也概莫能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