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抗美援朝时期,当时的技术条件是对坑道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 yg1993

共:💬30 🌺22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抗美援朝时期,当时的技术条件是对坑道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坑道这个东西,其实45年小日本在硫磺岛就用过,也不能算是后来志愿军的发明。我记得以前网上有人说当时美国的155毫米炮弹肯定打不透志愿军坑道的,但是203毫米加榴炮弹配上延时引信就可以了。

我记得53年初,美国的B-26轰炸机就携带配延时引信的重磅炸弹,轰炸了志愿军的坑道,造成坑道口坍塌,里面正在开会的指挥人员窒息身亡。如果当时联合国军知道这个效果的话,那为啥没有大面积铺开用呢?

还有一个保证投弹精度的事情,我上面提到的战例,B-26当时就是在中空投弹的,这样可以保证一定的精度。其实精确制导炸弹,二战时候德军就用过,朝鲜战争距离二战都好几年了,难道这种制导炸弹还没有大量使用?毕竟二战以后美国发了横财,从全世界网罗了很多人才给自己工作啊,技术上应该不是难事。

家园 坑道口都构筑在反斜面 -- 有补充

无论什么口径的炮弹都无法直接命中,203毫米炮也不例外。构筑时要求坑道口距离山顶棱线30米距离,也就是坑道上覆盖有三十米厚度,除非航空炸弹在坑道口附近爆炸,否则是炸不塌坑道的。

52年以后,志愿军的阵地战经验日臻完善,在重要的二线山头阵地上设置了37高炮和高射机枪阵地,专打企图俯冲轰炸一线阵地坑道口的美帝攻击机和炮兵校正机,在一线表面阵地失守,部队退守坑道内后,后方炮兵部队时刻根据二线阵地观察哨和一线坑道内步话机的指示,打击企图接近和摧毁坑道的敌工兵和步兵;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一线坑道的安全。

志愿军与日军防守坑道的战术还有一点根本不同,志愿军不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尽可能保证一线坑道的兵员和弹药得到补给(哪怕非常不充分),不断有补充,对坚守坑道部队人员意志的鼓舞非常重要。上甘岭特功八连阵地坑道内有十六个不同单位人员就是因此形成的。这个问题在《上甘岭》电影中表现不足,只反映师部炊事员送入一麻袋萝卜两个苹果和六连阵地送来一箱水。其实过程中不断有战斗员随物资补充进坑道。志愿军坑道党支部更是强调千方百计坚守,不能突围,不能搞自杀式无效攻击。陆续补充进坑道的人员和物资不断带给坑道人员希望和信心。而日军在表面阵地失守后基本得不到补给,没有了脱困的希望,就搞万岁冲锋图个痛快。

通宝推:驿寄梅花,落木千山,回车,潜望镜,梓童,GWA,唐家山,迷途笨狼,心有戚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当时反坑道的最佳手段还是步炮配合和步兵的勇猛 -- 补充帖

联合国军后来在阵地战中也采用了坑道防守,电影《猪排山》就反映了这一点。

但志愿军做得更好的就是步炮配合,步兵紧跟在炮兵炸点五十米内冲锋,虽然有被己方炮火杀伤的风险,但相较于被敌方火力杀伤,伤亡更小。当己方炮火刚一延伸,步兵就冲上阵地控制了棱线,火力压制住敌坑道口,然后步兵不怕牺牲交替掩护杀入坑道。因为志愿军步兵知道,如果不能迅速夺取坑道,就不能守住阵地,也容易被敌方报复的空爆弹炮火杀伤。

灵巧炸弹是在越南战争中才开始投入使用的。

通宝推:落木千山,唐家山,桥上,心有戚戚,
见前补充 4961024
家园 203毫米榴弹炮不去打坑道口,直接打正面坑道行不行?

其实要说艰苦,日本守硫磺岛才是真的受罪,这个要实事求是。硫磺岛本身没有淡水的,地下水含矿物质非常高根本没法喝,当时也没那个技术条件做净化处理,一个就是靠收集雨水,另一个就是靠临近的父岛给补充淡水,父岛来的淡水都是装在玻璃瓶里,开战以前每人每天只分给一瓶水,硫磺岛的日军最高指挥是个中将,身先士卒,每天只用一瓶淡水,和底下人一个待遇,开战以后根本没有淡水可以补充了。硫磺岛最难的就是无路可退,上甘岭毕竟有后方火力支援,物资补给再困难,多少也能送上来一些。

上甘岭就是补给要通过联合国军的好几层火力封锁,看过一本书,说志愿军给前沿坑道补充人员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因为联合国军的火力封锁,人员伤亡高达90%,11.30日夜里派出去120人补充到坑道,最后进了坑道的只有15人,剩下的全都牺牲在运动途中了,包括15军军长秦基伟的警卫员。

家园 山都挖空了,什么炮弹管用?

掩蔽部的深度已经不是炮弹能解决的了。已经是山地版的地道战了。

出口问题是大问题。这个不知道当时和现在是怎么解决的。

家园 上甘岭是特殊战例,没有必要夸大。

上甘岭战斗,也就是美国人“摊牌行动”,本身作战意图就限制在二个连级阵地的争夺上。

上甘岭能打赢不靠坑道,而是源源不断投入后续兵力,哪怕战斗后期南朝鲜伪军也是一个连一个营往上攻,但它们也无法维持山顶阵地,最后占领山脚二个班级阵地了事。而前一年伤心岭争夺,人民军最后是丢掉全部阵地,且人员大批逃亡投降,变成美伪军光荣战绩。

坑道只是减少伤亡而已,我们人力也是有限度的,不然山顶表面阵地就无法夺回及维持。

家园 战争是双方互相升级的过程

后期的坑道会有多个出口,而且会有隐蔽措施,不是那么明显的。再说那个时候的轰炸精度不高,天上也看不清地面情况。

转几篇文章吧

人日

知乎

家园 倒不是说消灭了多少敌人,最大意义就是把联合国军的精气神打没了

从那以后一直到停战,联合国军都没有发起过战役级别的地面进攻。53年一月的t型高地战斗,也算是他们主动进攻,只能算是战术级别的,只打了一天就完了。

99年看过《摊牌》这本书,作者是南京军区的一个军人,那时候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一些老人都还健在,作者做了很多采访,算是比较真实还原了。战役从10.14开始,打到中间王近山就跟秦基伟说,为了一个小山包已经伤亡了4000多人,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放弃。但是秦基伟坚持下来了,后来又把12军调上去接替,如果当时简单放弃那几个小山包,联合国军达到了目的,接下来他们肯定不会罢手的,最后志愿军这边的损失一点都不会少。

通宝推:达雅,
家园 在正斜面不知道坑道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山体厚度足够,203毫米炮也贯穿不了山体抵达坑道。

家园 美军对抗不了黑夜添油

当年河里有人写过,好像是萨苏。我来总结就是主要是利用反斜面,就是背向美军的斜坡上的坑道在白天藏好志愿军,晚上派一小股部队冲上山顶把敌军打跑,一般是排一级,人不在多,因为只要一近身肉搏,敌人就尿了就跑了。然后等早上敌人进攻了,这批人就拼命死顶,直到战到最后一人,而坑道里的人不做过多消耗,这与日军的无脑自杀冲锋有本质不同。

山顶死守的人的目的就是争取和拖延时间到尽量接近傍晚。等晚上再从坑道里派一小股部队冲上去杀敌夺山头,同时由后方派部队上来补充人员和给养,这么反复添油,周而复始,最终靠着牺牲和不断补充把美军和伪军给打没脾气了。

轰炸反斜面的美军飞机会受到我方炮火的打击,所以不能竭尽全力地轰炸,否则在后方实施空降不就一举搞定了?所以前沿反斜面坑道战术与后面主阵地的配合掩护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也是当年日军的坑道战术无法保障的。

这种白天黑夜的交替战法可以解放几乎所有山地。到南方出了山地也有参考价值,因为越到后来,志愿军的火炮和坦克甚至飞机也越来越进步了,这么晚上进二进三,白天再退一守二地持续打下去,美军早晚顶不住,所以毛才有信心说美国要打多久就陪着打多久。但苏联和朝鲜都因为消耗太大不想打了,主战派斯大林又死了,苏联朝里忙于内斗,又全是投降派,就只好停战,否则,最先被拖垮的就是美国了。

通宝推:广阔天地,袁大头,ccceee,真离,
家园 可能你对当时坑道的意义依然认识不够

坑道减少伤亡的作用恰恰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保住了战士的生命才有打赢战争的可能性。增援进入坑道就是胜利,没有坑道,再多增援也白白死在阵地上。

志愿军最大的伤亡发生在1951年,就是因为阵地战初期没有很好地构筑工事,或者说仅仅把构筑工事理解成构筑简易的野战工事。

因为在国内战争时期,我军强调运动歼敌,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从来没有打过像模像样的阵地战。但等到第五次战役打完,志愿军意识到:以敌我双方的机动能力差距,运动战已经不是我军强项了。现在不能再循规蹈矩地遵循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原则,必须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改打阵地战;可是坚守阵地,又面临敌我双方火力差距巨大的问题。毛主席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当时阵地战初期,恰恰是我军存不下人,最终落得人地皆失的局面。而且最气人的是,敌人的伤亡还特别小。

二十兵团67、68两军入朝就面临阵地战,当时刚装备了苏式武器信心满满,但结果往往是整营整连地牺牲在阵地上还丢失了阵地。苏式武器根本发挥不了想象中的作用甚至还起反作用。因为阵地争夺战的状态与现在影视剧所表现的完全不同,根本不是所谓敌人一窝蜂冲锋,我军机枪冲锋枪猛扫敌人倒下一片。而是我军只要一开火敌人就立刻就地隐蔽,或退到足够远距离,呼唤炮火覆盖我方阵地,没了动静再跃起冲锋,再遇到我军开火,再如法炮制.......几轮下来,敌人伤亡很小,而我军大半伤亡,因为你枪弹造成的伤亡能与火炮造成的相比吗?而且当时二十兵团部队现代化战争经验不足,犯下与马谡一样的错误,守山不守隘口,敌人往往轻易迂回到我阵地后侧,切断我军相互联系,部队弹药补给被切断,苏式自动武器弹药消耗快,敌人一旦发现我军射击声稀落,知道我方已经无弹,立刻发起猛冲,战斗进入到所谓白刃肉搏战阶段,但敌人没有缺弹之虞,所以往往演变成单方面屠杀,或者是我军战士怀揣剩下的爆炸物与迎面而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这一期间,南朝鲜伪军取得的战绩往往大于美军,因为伪军往往更不怕伤亡,更愿意迂回包围我阵地。这一阶段,我军处境很困难,战线在缓慢向北移动。我军红军时有名的一个老兵李德才,诨名“土佬”(萍乡芦溪万龙山人氏,因为参军后第一次穿正规军裤把开档穿在后面,觉得这样拉屎方便而得名),曾是一方面军最闻名的重机枪手,被聂荣臻专门调来掩护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连毛主席和林彪都认识他。此时在68军203师(后来奇袭白虎团的是他们)当副师长。因为这阶段的仗打得太憋屈,向上级提出要回国,这仗不打了。李德才资格老,没什么文化,杨成武等上级都了解他(杨当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时,李是一营营长),没人认为他是临阵脱逃,知道他纯粹是被气得不行了又拿不出办法,同意送他回国了,由此可见1951年局势的艰难。

局面的改观就是我军开始大规模修筑坑道,究竟谁最先提出修筑坑道,各部队有不同说法。有一种说法是47军,140师(李延年所在师)师长黎原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十期毕业(电视剧《雪豹》里周卫国原型),在军校学过筑垒防御课程,率先在所属部队开挖坑道。陈赓视察后大为赞赏,下令全军推广。不仅推广挖洞的做法,还要总结如何挖:什么工具什么地质条件?挖多深?几个口?顶盖需要多厚?离棱线多远距离........

有了坑道就解决了减少伤亡的问题,保存住了人、且能够贮存弹药,就解决了守得住阵地、稳固战线的问题。坑道不仅解决前线部队生存问题,而且后方运输部队、炮兵部队的损耗都大大降低了。有了稳固的战线,有了可靠的后勤保障,我方才能积聚力量,发动进攻战役。坑道防御之前,敌人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我方一人,有了坑道以后,敌人发射600发炮弹杀伤我方一人,这样的战争代价美帝付不起了。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未就任时迫不及待视察朝鲜,在前线近距离观察了我军坚固的防御体系,拿不出破解方案,确定妥协就地停战。

毛主席是这样评价坑道的重大意义的,他在195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讲话(四十多年前学毛选五卷时读过的,我只记得大意了):现在朝鲜局面大为改观了,就是因为学会了掏洞子,掏洞子解决了守得住的问题,现在又进一步解决了进攻的问题.......如果朝鲜战争再打一年,我们就能把全国的陆军都轮训一遍......

通宝推:驿寄梅花,落木千山,向前向前,有锡,广阔天地,河兮兮,石狼,心有戚戚,大胖子,潜望镜,偶卖糕的,ccceee,真离,
家园 美军对坑道有办法,但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没办法

坑道战确实不只有上甘岭,也不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会,但能成功并大放异彩的只有上甘岭,也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

坑道里的艰苦是我们今天所不能想象的:

密闭的坑道被美韩军越打越短(2号坑道一天就被韩2师炸塌近30米长),生存空间越来越窄,里面堆积着牺牲战士的遗体无法掩埋外运。

各个坑道还得喂养几次战斗抓获的共83名美、韩军战俘,战俘们也送不到后方战俘营,他们被迫和坑道里的志愿军们一起忍受饥渴之苦,甚至一起殉爆------12军在6号坑道里的一个排战士(20多人)和7名美、韩俘虏一起被重磅航弹生生同时震死。

在炮击时,依靠着坑道壁的战士很容易被震死。1号坑道在14日凌晨3点半的第一轮炮击时,深处地下36米靠“墙”休息的8连仅仅才17岁的小通讯员当场震死..........。

坑道里水源经常性断绝,1#坑道在最初的九天,就完全断水了,著名的特功8连最老的老连长侯有昌,他就在第四天伤渴而死。

最惨的是最靠前的7号坑道,我军竭尽全力也送不进去东西,十几天来,运输人员先后全部牺牲在路上了,该坑道共有17人连续11天没有得到任何食物和滴水,都因饥渴而生生牺牲掉了,最终该坑道只有6人在连指导员的带领下冒险成功突围.....。

援兵和食物等进坑道也是十分困难的,在漆黑的夜里,经常是一支一百多人的援军,能够活着与坑道中的战士汇合的人员不超过20人,如果能送进一壶水一个苹果的战士可以记大功,四川仪陇籍士兵胡照春5天送进去120壶水荣立特等功(又让川军把特等功搞走了,你能不能给我们外省的战士留点获大功的机会?在几天后的11月初大反攻,上甘岭上同时获得中朝两国颁发荣誉最多也最高的竟然是一名新兵战士胡修道,你再看看他的籍贯,我彻底无语了,难怪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拼命支援四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援军进坑道具体有多困难?我们就拿最大的1号坑道来说吧,15军先后向其派出援军890多人,最终有300余人活着成功进入该坑道里。

坑道与后方之间接近6千米的路上,铺满了烈士们的残肢和炸成零件的枪械,一路散落的被打的千疮百孔的水壶、散落着一袋袋平壤采购的苹果、一袋袋萝卜。。。我们在这段路上牺牲的人数占上甘岭战役全部牺牲人数的14%。

战役结束时,1号坑道拢共活下来8人,支援1号坑道的那些15军军部警卫连的帅哥们却一个也没能回来。

在坑道战第三天,美军32团发起了又一次“总攻”,所有志愿军的各处阵地全面告急,仅这一天就有12名志愿军战士不幸被俘(这其中7号屯兵洞里134团5连副排长杨建金以下7人,弹尽粮绝全部被俘。注:上甘岭战役一共被俘55人),秦基伟在这一天把他最舍不得投入战斗的军部警卫连,派往1号坑道增援。

这个连的战士都是精选出来的精兵-----一群帅哥+机灵鬼,他们在穿越漫天漂浮着照明弹的路途中,大多都牺牲了,这其中包括连指导员王虏(王虏,他当过6年的秦基伟贴身警卫),最后,成功进入1号坑道的援军是带路的营教导员李安德及该连副排长等21名警卫连干部战士。

最终,志愿军15军和12军依次打垮美7师、韩2师、韩“白马”9师........。

后两个韩国师,他们都整补兵员高达数十次,直至他们油尽灯枯,再也挤不出一点儿生力军了。

纵观人类战争史,坑道战除去上甘岭以外,几乎全部是以失败告终,硫磺岛、塞班、松山、越南老街“三防坑道”、马奇诺......

所以,这几乎就是一个特例,我军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滥用------坑道战。

在表面阵地丢失后,美韩军也会退入坑道,他们会静静地呆在里面默不作声,企图蒙混过关。一旦志愿军进入坑道了,美军的抵抗并不激烈,他们更热衷于装死,等志愿军战士过去后再起来偷袭。吃了几次亏后志愿军也学精了,看到倒伏在地上的“尸体”先补枪再说。

我军的坑道与韩军坑道制造方法不同:我军是找个合适位置,用人力硬着头皮对着山硬挖,间或使用拆解美军未爆航弹的炸药帮忙,韩军建的坑道则是先挖个深壕,在用钢卯结构构筑顶部,他们这种坑道致命缺点是顶部可以用集束炸药炸塌活埋。

对联合国军来说,最恶心的事是--------志愿军每次都会有人敢不要命的往坑道里硬冲。也只有韩9师的部队敢于和冲进坑道的志愿军互相投掷手榴弹。。

1953年3月26日的梅靓里东山之战,志愿军120师358团1连仅用20分钟就攻战陆战一师5团驻守的表面阵地。56名陆战队员躲进坑道,1连派出4个战斗小组进入坑道,只用了不到30分钟将其全部歼灭。

一名叫多瓦迪尔的陆战队员躺在地上装死,因为紧张得牙齿打颤而被发现,一名战士一梭子扫过去将其打伤。不料死人堆里突然爬起5人跪地救饶。1连在一个坑道里就击毙50人,俘虏6人。

坑道战可不是谁都能打的。

同样的坑道战,为何志愿军能守住上甘岭,而硫磺岛日军却只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通宝推:落木千山,有锡,广阔天地,河兮兮,西电鲁丁,河江河,袁大头,桥上,和平共处,起于青萍之末,
家园 其实当时美国撤出朝鲜半岛,对它也是能接受的

保住日本就行了,为了一个南朝鲜白白投进去太多资源,朝鲜战争对美国国力消耗极大。

反过来说,朝鲜半岛真让老金统一了,对中国真是好事吗,会不会是第二个越南?

就是现在,朝鲜韩国一直对中国东北也是觊觎。

家园 同问,至少原子弹覆盖可以做到

美国人最后签停战协议,我其实没想到。早期不用核弹,是因为希望能够继续进攻中国,不希望把自己的路堵死。但是五次战役以后,已经不可能打赢。这时候应该乱扔核弹啊,先杀几百万平民再说。

美帝不敢扔,结果纸老虎的本质就暴露了。

家园 穿插包抄 > 磁性战术 > 坑道 > 停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