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文摘】冷战时期台湾对大陆的空飘与广播 -- 妥协

共:💬31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欣赏】【文摘】冷战时期台湾对大陆的空飘与广播

冷战期间,蒋介石为了执行“反攻大陆”的政策,不仅时而在大陆沿海兴兵,对大陆的“心战”攻势更是日常工作,其中开展最多的就是对大陆的广播与空飘作业。到了蒋经国时

  代,两岸武装冲突大抵平息,不过国民党对大陆的宣传工作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之下,愈演愈烈。

  

    就空飘作业而言,早年国民党由大陆沿海岛屿战败时,即曾一路撤退、一路飘气球到大陆,不过当时属于战败状况,物力匮乏,所以气球较小,最多只能顺风由一个岛屿飘到另一个岛屿,许多气球飘到海上时即因无法承受气压而碎落海中。后来国民党逐渐在台湾站稳了脚步,随着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改善,从金门空飘大陆的气球也越做越大,而且向大陆施放气球甚至演变成某种政治仪式,譬如有外国“使节”或访客参访金门时,金门防卫司令部都要安排他们亲手施放空飘气球到大陆,作为某种“娱宾”项目。当这些外宾得知经自己的手放出的气球能飘至中国内陆时,兴奋莫名,彷佛在重温童年时手拿气球的欣悦。1962年,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金门时,也曾拿着空飘气球留影。杜勒斯以提出“和平演变”理论为世人所知,因此他拿着空飘气球的照片,似乎也巧妙地应合了他的主张。至于空飘气球到底携带了什么东西进入了大陆,一般而言,气球携带最多的是国民党的旗帜标语和传单,标语和传单的内容多是宣传反共,或表现国民党在台湾的建设工作,或是对大陆时局的评论。在大陆“三年困难”时期,国民党一方面高喊“反攻大陆”,同时也经常空飘一些食米到大陆,以配合“心战宣传”。由于承载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巨型气球也就在那时应运而生。最大的气球有一层楼高,升空以后可以飘到很远的地方,有时候也造成一些国际新闻,譬如有些国际航空器驾驶员所目睹的“不明飞行物”,后来证实有些便是国民党由金门飘送的气球。还有一次,以色列国家通讯社甚至发布新闻,声称发现由亚洲飘来的政治宣传气球。

  

    除了空飘作业之外,广播也是国民党对大陆宣传的重要工具。主要的电台有金门前线电台、“中央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的“自由中国之声”。早年金门前线广播本质上为“对敌喊话”,播报员均为由大陆来台的专业播音员,发音字正腔圆,乍听之下几乎分不出是台湾电台或是大陆电台。至于“中央广播电台”则具有最强的发射功率,电波可以覆盖整个大陆。冷战期间,大陆方面所称的“收听敌台广播”,指的多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其播音员亦模仿大陆电台的腔调,据说是为方便大陆听众偷听,以逃避瞬间的侦查。至于广播的内容,则包罗万象,从时事讲评、宣读国民党当局的文告、到社会新闻等等均有。内容不外是攻击共产党和美化国民党。以1966年中国大陆爆发“文革”为例,蒋介石即发表一“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称:“……大家知道,凡是一个民族之存亡消长,全视其传统文化之优劣文野而定。如其优秀文化,一旦毁灭,则民族精神,随之丧失,而整个民族,亦等于名存实亡!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不绝,永恒保持,并随其时代而进步,所以他能发扬光大,历久弥新!”诸如蒋介石的这种文告,“中央广播电台”一般都对大陆全文广播,由于蒋介石讲话有浓厚的宁波口音,一般人听不太懂,所以通常不会播出原声,而是由播音员以标准普通话播出。在那个年代,国共两方面透过广播的“争吵”实际上也是两岸惟一的“对话”形式,是国共内战的某种延续。

  

    1980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港台的流行文化旋即席卷神州,使得国民党对大陆广播又有了新的内容,即大量播放流行音乐。最早播出的是邓丽君的歌曲,因为它是大陆听众最早认识和欣赏的台湾歌手。现在的人其实已经忘了,诸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甜蜜蜜》最早均是“自由中国之声”往大陆播送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邓丽君的歌深受大陆听众的喜爱,她还因此获得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战部”颁发的奖状。

  

    台湾对大陆的空飘与广播,从一开始即为国民党当局政治作战的一环,其言辞话语尽管当时听来难免刺耳,而在台独气焰在岛内日益猖獗的今天,再看那些充满强烈中华民族意识的文宣品,竟有了几分莫名的亲切感,它们已成了两岸关系半世纪演变过程中的某种珍贵的文献。

  

  图为1962年,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金门时,亲手施放气球到中国大陆。冷战期间,蒋介石为了执行“反攻大陆”的政策,不仅时而在大陆沿海兴兵,对大陆的“心战”攻势更是日常工作,其中开展最多的就是对大陆的广播与空飘作业。到了蒋经国时

  代,两岸武装冲突大抵平息,不过国民党对大陆的宣传工作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之下,愈演愈烈。

  

    就空飘作业而言,早年国民党由大陆沿海岛屿战败时,即曾一路撤退、一路飘气球到大陆,不过当时属于战败状况,物力匮乏,所以气球较小,最多只能顺风由一个岛屿飘到另一个岛屿,许多气球飘到海上时即因无法承受气压而碎落海中。后来国民党逐渐在台湾站稳了脚步,随着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的改善,从金门空飘大陆的气球也越做越大,而且向大陆施放气球甚至演变成某种政治仪式,譬如有外国“使节”或访客参访金门时,金门防卫司令部都要安排他们亲手施放空飘气球到大陆,作为某种“娱宾”项目。当这些外宾得知经自己的手放出的气球能飘至中国内陆时,兴奋莫名,彷佛在重温童年时手拿气球的欣悦。1962年,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金门时,也曾拿着空飘气球留影。杜勒斯以提出“和平演变”理论为世人所知,因此他拿着空飘气球的照片,似乎也巧妙地应合了他的主张。至于空飘气球到底携带了什么东西进入了大陆,一般而言,气球携带最多的是国民党的旗帜标语和传单,标语和传单的内容多是宣传反共,或表现国民党在台湾的建设工作,或是对大陆时局的评论。在大陆“三年困难”时期,国民党一方面高喊“反攻大陆”,同时也经常空飘一些食米到大陆,以配合“心战宣传”。由于承载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巨型气球也就在那时应运而生。最大的气球有一层楼高,升空以后可以飘到很远的地方,有时候也造成一些国际新闻,譬如有些国际航空器驾驶员所目睹的“不明飞行物”,后来证实有些便是国民党由金门飘送的气球。还有一次,以色列国家通讯社甚至发布新闻,声称发现由亚洲飘来的政治宣传气球。

  

    除了空飘作业之外,广播也是国民党对大陆宣传的重要工具。主要的电台有金门前线电台、“中央电台”和中国广播公司的“自由中国之声”。早年金门前线广播本质上为“对敌喊话”,播报员均为由大陆来台的专业播音员,发音字正腔圆,乍听之下几乎分不出是台湾电台或是大陆电台。至于“中央广播电台”则具有最强的发射功率,电波可以覆盖整个大陆。冷战期间,大陆方面所称的“收听敌台广播”,指的多是“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其播音员亦模仿大陆电台的腔调,据说是为方便大陆听众偷听,以逃避瞬间的侦查。至于广播的内容,则包罗万象,从时事讲评、宣读国民党当局的文告、到社会新闻等等均有。内容不外是攻击共产党和美化国民党。以1966年中国大陆爆发“文革”为例,蒋介石即发表一“告全国军民同胞书”,称:“……大家知道,凡是一个民族之存亡消长,全视其传统文化之优劣文野而定。如其优秀文化,一旦毁灭,则民族精神,随之丧失,而整个民族,亦等于名存实亡!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不绝,永恒保持,并随其时代而进步,所以他能发扬光大,历久弥新!”诸如蒋介石的这种文告,“中央广播电台”一般都对大陆全文广播,由于蒋介石讲话有浓厚的宁波口音,一般人听不太懂,所以通常不会播出原声,而是由播音员以标准普通话播出。在那个年代,国共两方面透过广播的“争吵”实际上也是两岸惟一的“对话”形式,是国共内战的某种延续。

  

    1980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港台的流行文化旋即席卷神州,使得国民党对大陆广播又有了新的内容,即大量播放流行音乐。最早播出的是邓丽君的歌曲,因为它是大陆听众最早认识和欣赏的台湾歌手。现在的人其实已经忘了,诸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甜蜜蜜》最早均是“自由中国之声”往大陆播送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邓丽君的歌深受大陆听众的喜爱,她还因此获得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战部”颁发的奖状。

  

    台湾对大陆的空飘与广播,从一开始即为国民党当局政治作战的一环,其言辞话语尽管当时听来难免刺耳,而在台独气焰在岛内日益猖獗的今天,再看那些充满强烈中华民族意识的文宣品,竟有了几分莫名的亲切感,它们已成了两岸关系半世纪演变过程中的某种珍贵的文献。

  

  图为1962年,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金门时,亲手施放气球到中国大陆。

家园 好象当时人民空军有种任务就是去拦截空飘气球?

用歼5歼6这样的高速喷气机,拦截相对小且缺乏速度方向参照的气球,是不是比较困难?

家园 不知道老兄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要是有的话能发到河里。让老弟我看看吗?

我在网上找过可是没有找到多少这方面的资料。

其实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台湾方面还给中国大陆空飘过大米哪。

家园 人民空军这方面的资料要问一直在飞了,我看的是东德的

当时西德也往东德放气球----时期差不多,说不好台湾和西德谁学谁----,东德空军最初使用喷气式的米格15/17拦截,但是自己的速度太快,目标又太小,等确认目标的时候,射击窗口已经很小了。而且由于气球大小不一,飞行员容易出现距离误判,掌握不好开火距离等等,困难一大堆~好象为了拦截气球,西德飞行员还摔过飞机死过人。

而且气球这玩意,还有个问题:越大越难击落。如一般的游览用热气球,7。62毫米子弹打一梭子上去,根本没有反映----眼太小,漏不了多少气。而且气球材料有弹性,能缩小破孔-----,就算用机炮炸个大窟窿,由于气体是逐步泄露的,气球也能坚持再飘一段时间~有一个很著名的战例就是:两家东德人自己造了一个热气球,然后赶上顺风,集体逃亡到西德。路上的时候,东德空军来拦截,几次攻击后,终于打中气球,可气球漏气归漏气,还是坚持着飞到了西德~颇有传奇色彩!

家园 飞机打气球最牛的还是苏联

冷战时期,美国在挪威放大型高空侦察气球,可以一直飘到巴基斯坦或日本。这种高空气球很高,米格-21、-23甚至-25都不能有效截击。航炮在高空开炮很危险,后座可能造成发动机熄火。而且高空空气稀薄,飞机的操控大大恶化,无法做精确的机动瞄准。空空导弹也是抓瞎,气球没有动力,红外特征根本抓不住。雷达更成问题,橡皮的气球体,本身就是天然的隐身材料。最后苏联特地开发了人称“苏联U-2”的高空专用飞机米亚-17,有超长的翼展,专门用来打气球。米亚-17是后来才担当高空气象侦察和其他类似U-2的任务的。

家园 这个我听说过

可是不知道详细的资料。不知道兄台能打一篇文章到河里吗?

到时候告诉小弟我一声,我一定去献花!

家园 我的资料也不详细,我尽量再找找吧
家园 不光是高空,每年美国释放的气球有相当一部分

只能飞到2~3000米,还有不少干脆就在途中落下。

家园 是不是有一架华航的飞机碰上气球坠毁?
家园 说道金门播放流行音乐,据说原来是

台湾那边使劲放邓丽君的,我们不敢听;后来我们这边也放,放到后来对面都不敢听了,说我们的流行歌曲比他们的还开放。

家园 好象日本在二战的时候

好象日本在二战的时候,往美国放过,还死了一家平民。不过哪是有毒气的。

家园 邓丽君自己不是亲自去金门向大陆广播过嘛

“大陆同胞们,我是邓丽君...”她那首“君在前哨”,被我们戏称为台湾的“十五的月亮”

家园 是用歼6打高于其升限上方的气球

航空知识上90年代有文章专门介绍过。开始的时候打气球,后来总结出经验,专门打气球下面的仪器舱。

家园 死的是七个小学生和一名老师, 郊游的

也不是毒气. 是炸弹.

家园 哦是这样

我记的以前好象看过的

不过记的不太清楚了

不过我觉的好象还是一家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