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讲个大吃的故事 -- 妥协

共:💬6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讲个大吃的故事

吃棒槌

我下乡那个地方把人参叫棒槌。秋天是收人参的季节。去山里收参是生产队里最热闹的活儿,男女老少强弱劳力齐出动,因为挡雨的参栏子一旦拆掉,人参必须一次收完,不能见雨水。家参(人工培育的人参)一般是六年到八年的栽培,从参籽下地开始,一年长一个叶。第一年是一个叶,叫一品叶,以此类推,到第五年,长到五个叶时,叫五品叶。等到第六年,从五个叶子中间顶出一蔟鲜红的籽。我从未见过人参花是什么样,据说也是鲜红的,但是开花的时间很短就谢了。只有在顶花的时候,才能从老林子中那万绿丛中发现野山参。收参的活要很细致。人们小心地把参从松软的原始的腐质土里刨出来,轻轻地抖掉土,然后称重分等。那时候少于六个能称出一斤的是一等参,那时的国家收购价是13元人民币一斤(现在想起来那简直是白拿)。共分五等,价钱递减。如果人参有断裂缺损就是等外品,只能用麻袋装送药厂入药了。人参的形状确实象人型,一个露头,一个躯干,俩支胳膊和下边分开的叉。刚刨出的参白白胖胖非常娇嫩。按山里的老规矩,刨参是不能用铁家什儿的,因为参皮一沾到铁就烂。但到了我去的那时候,铁镐也无所谓了,只要别碰着。尽管刨时都很小心,但刨断参的事还是难免的。

记得第一次去刨参,当刨断第一棵参时,觉得很可惜,象小胡萝卜一样粗细的一棵大参被我一镐两断,不值钱了。看着那又白又嫩的参,扔进等外堆里实在可惜,我问打头的:我把它吃了吧?打头的把头往等外堆那边一摆说:你要是把那堆都吃了也省得我们往回背了。他说的是实在话。别看人参进了礼品盒挺贵,在那棒槌栏子里不值钱。我心里早就痒痒了,听他一发话,我立刻弹去那两截参上的土,然后三下五除二地给干掉了。咀嚼的感觉是脆脆的,滋味是一种甘甜略带一点苦,还夹杂一点土腥味(刚开始还以为是带着的土没抖落干净,带着些土吃的关系,后来才知道就是这味道)。嗯,好吃!这一下,我可煞不住了。不放过一个残次品不说,连看着不顺眼的也顺手塞进嘴里。打头的看我这么干起来,有点急了,小子,别这么吃,不是在乎那几个棒槌,这家伙劲大,别吃坏了!你放心吧,我没事!可我心里想:什么劲啊?那都是迷信。这东西和胡萝卜到底有什么区别谁知道?既然让我吃,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从打头和其他几个社员的眼神里看上去象是要出什么大事似的,至于吗。

过了晌午下山回家了。我背着一筐参边走边体会着一肚子人参的效力。除了觉得两个耳朵有点发热,也没什么其他异常。快要到家的时候,忽然两个鼻孔一热,流出两股稀鼻涕,用手一柠一甩再一看,原来是两股血流。那时候又没有纸,只好用衣服袖子摸一摸。打头的看见了说,看看,看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没说什么,心里想也可能是秋天空气干燥造成的,和吃人参应该没什么关系。

回到家,我妈一见我吓了一跳,赶紧问我是不是在山上摔到哪了。我说没事,流了点鼻血,打头的说是因为我吃人参吃的,瞎扯。我妈一听脸色都变了,因为她知道她这个儿子要是能得到好吃的东西是不要命的。那你吃了多少? 没注意。

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那次流鼻血和吃人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不过现在当看到人们花挺高的价钱买那些干瘪的人参回来搞什么大补的时候,我到是觉得还不如多吃几个新鲜西红柿。

家园 整个一棒槌

是说作者,不是说老妥你啊。

萝卜一样粗的人参比萝卜强不了多少。吃了流鼻血,那是燥热之性,甚至可以说是毒性。吃那玩意,还真不如吃大萝卜呢。

上品的人参,那是天地精华滋养出来的,长一两百年也没小手指头粗。据传有大补元气,甚至起死回生之效,跟心脏起搏器似的。

家园 这些玩意的确是不宜随便瞎吃

家园 【原创】小黑呀

[/QUOTE]据传有大补元气,甚至起死回生之效,跟心脏起搏器似的。 [QUOTE]

问题是现在上哪去找呀。现在城市化严重。难呀。

家园 中医急救有一副药:独参汤

以前我们急救室里真的备好一支野山参及电炉.和满屋子的西医抢救药物器械放在一起,很奇怪的.

家园 那时拿来吊命的

万一病人要不行了,可还没法子交代遗嘱的时候就这么吊一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