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乱评两句秦始皇 -- 任爱杰

共:💬30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乱评两句秦始皇

历来对于秦始皇的态度有两个极端:要么是极端的厌恶,认为他是个暴君,没有干过一件好事。要么认为他是“千古一帝”,把什么好事都算到他的头上。

前一种,自汉兴至民国一直是舆论主流。后一种,自本朝太祖自比为秦皇汉武后,开始成为舆论主流。不过,由于其起因大有拍马屁之嫌,所以近年来又有翻案回去的趋势。

其实汉朝必须把秦朝说成一团漆黑,否则汉朝的合法性从哪里来呢?从这一点来看,汉朝人对秦朝的那些批判也大可套上动机论来进行否定。

我们研究历史自然要本着平常的心态才好。而用平常心来审视一下秦始皇,恐怕就会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先说武功。在一般人看来,秦始皇的武功远远超过其文治。最大的武功是统一了六国。不过仔细想想,秦始皇的武功实在比不上刘邦。秦始皇即位的时候,秦国已经历了六代秦王的治理。三分天下其二没有,一半倒还稍多。尤其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把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楚和赵打得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力量和秦国争夺天下。秦始皇扫平天下的阻力基本没有了。所谓“势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秦始皇除了在征服楚国的时候犯了一个轻敌的错误外,基本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即使是楚国,在增兵之后也就很顺利的征服了。可见也只是一个派多少人才能征服楚国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够征服楚国的问题。

而刘邦和其以后诸王朝的建立者却大多数是白手起家。刘邦更是从无尺寸之地而成为万乘之尊。这个模式后来固定了下来。如果不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统一中国,则中国必然陷入长时间的混战。

所以武功方面,秦始皇虽然不差,显然并不是最好,而且很有些因人成事的味道在里面。如果把秦始皇和刘邦换个位子,很难说他会像刘邦那样脱颖而出。

秦始皇值得称道的反而应当是被腐儒骂了两千多年的文治。

靠暴力强行纠合在一起的国家,往往在强有力的君主死后长期四分五裂。秦朝虽然灭亡,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对比西方亚历山大帝国等大帝国在君主死后分崩离析的情况,我们不能不说中国是个例外。

纠其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并不是他的发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开郡置县,三公九卿等等都可以在战国时期找到雏形。但是他有意识的把这套制度强行推广到了全国。

战国时期的各国从人种和血缘上来说并不能够说是同一民族。然而秦始皇强行推广的这套制度却要求全国各地的人民不论民族和血缘都要整齐划一。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这自然有不尊重各地方特色的嫌疑。然而这也使得各地在外表的相异点减少到最小。而相异点越少,则认同感则越强。秦朝统治全国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年。但在古代这已经是差不多两代人的时间。足以产生足够的同化。而汉朝全盘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使同化过程得以不断发展下去,终于形成了中国的主体民族。

秦始皇强迫同化的手段显然是痛苦的。而人民也的确不堪忍受而起来造反了。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强迫执行,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国家融合在一起的最有效的方法。

秦始皇下令驱逐匈奴,又向南开拓疆土。这固然可以视作好大喜功。但是客观上也为国民指出了共同的敌人。这就进一步在客观上加强了人民的国家概念。

当然,值得指出的是,秦始皇的这些扩张领土的行动在古代的经济条件下是耗资巨大的一件事。加到人民身上的负担也是沉重的。秦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造阿房宫耗尽了民力。而是因为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耗尽了民力。

至于秦始皇历来被指责的其他暴行如焚书坑儒,大造宫殿等等比后来的很多号称“明君”的家伙还差了很远。

如果真要给秦始皇打个分数的话。秦始皇的个人才能并不出众。至少是绝对不如刘邦的。但是其人正好处于历史关头,而他的能力又正好足够让他把握那个历史时机,自然就能够青史留名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任老师说的不错,极端的好恶本身就不是研究问题的态度。
家园 武功谁强,不如以对匈奴战绩为参照.

政打的是外国(相对),邦打的是内战.要知道隋唐大军平定华夏而朝鲜竟不能灭,难度是不一样的.起码有个士兵水土不服和运输的问题.政沾了祖宗的光,邦也粘了陈吴项羽的等人光.

以后诸王朝的建立者却大多数是白手起家?

家园 冒顿单于是匈奴不世出的奇才

秦汉遇到的对手也不一样呀

家园 真是奇才就该在白登灭了邦.

换个二流汉将都不会撤围的.

家园 和任老师商榷

靠暴力强行纠合在一起的国家,往往在强有力的君主死后长期四分五裂。秦朝虽然灭亡,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对比西方亚历山大帝国等大帝国在君主死后分崩离析的情况,我们不能不说中国是个例外。

纠其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并不是他的发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开郡置县,三公九卿等等都可以在战国时期找到雏形。但是他有意识的把这套制度强行推广到了全国。

秦帝国确实是在秦始皇死后就分崩离析,只不过同样强势的刘邦马上代之而起,中间的诸侯割据时间很短而已。我知道任老师的意思在于始皇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开“百代都行秦政制”之先河,但是从本质上说,这个集权制度并没有真正保证中国的大一统。历史上中国的稳定大一统绝大多数仍然更多地取决与当时在位的强人君主,一旦庸懦之人登上皇位,庞大帝国立即陷入内乱。

家园 你也要看看刘邦是什么家底

西汉初年,高祖出巡凑不齐四匹颜色一样的马,公卿只能坐牛车。匈奴包围平城时四十万骑兵,四方马匹颜色都是“清一色”。家底差距这么大神仙来了也没办法。

家园 家底原不薄,造着造着就光了.白登山上不知多少马作了口粮?

白登失利的原因不是马吧?再者当时骑兵威力有限.

家园 俺觉得四十万有水份,可能是全民皆兵的数字

古人的数字概念不敢恭维,现在外蒙招集这么多兵都不容易

不过俺认同武功刘比赢厉害,外战没法作为标准,游牧民族靠天吃饭,实力起伏很大。否则曹操不是无敌了,他控制的地盘人口比秦汉少太多啊

家园 也是个有趣的话题。不行了就改朝换代,也算是天经地义的一种反馈方式

本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自然淘汰嘛。

只是可惜的是,历次朝代的变革,换汤不换药的多一些。淘汰来淘汰去,总体上的变化还是不大。

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和秦始皇有关

家园 世上并无千年不灭的帝国

不过可以有几百年不灭的帝国。而如中国这样死而又育,不断复兴的国家可说绝无仅有。

秦朝的统一为所有的后来者昭示了一条和以前的三代那种松松垮垮的国家联盟完全不同的统治道路。秦朝的成功统一六国使人们认识到“天下一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秦朝开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所有的后来者提供了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组织形式。而这种组织形式应当说是成本最低,而又最容易复制的一种组织形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搞的古典民主和寡头政治虽然有自身的优点。但是这种政治的产生环境依赖太多的外在环境因素(国民的教育,素质,人文传统,甚至地理条件等等),这些因素都不是可以任意复制的。而这类政治的缺点是各地容易形成分裂倾向。分裂一旦形成,虽然可以重新用武力征服。但是如果在制度上仍然给与地方过大的权力的话,则分裂很快就会重新开始。

所以中国的大一统应当首先感谢秦朝建立的这套制度。秦朝以吏为师,萧何、曹参都出身秦朝小官吏。所以当以他们为部下的刘邦夺取天下之后,自然而然的就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如果是贵族出身的项羽取得胜利,从项羽搞的那套分封来看,最多也就是另一个周朝罢了。

家园 任老师这里有个前提假设

就是大一统对于中国来说是件好事情。从政体,疆域,文字来说确实如此,但是在文化和思想方面,始皇的大一统,特别是焚书坑儒,对于后世来说开了个恶例。这种“统一思想”的思维方式,稍后又经过汉武的进一步巩固,遂成为中华文化的思维定式。

另外,我前一贴的意思是说由始皇起的这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仍然过分依赖人治。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大概要到明朝超级成熟的文官系统才略有缓和,但是在猛烈的外族入侵之下,庸懦的皇帝终究无法避免王朝灭亡的命运。

家园 这就是我说的大一统的思维定式吧
家园 这个数字如果是《后汉书》以后的史书记载,我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但是《史记》的真实性是很高的。比如殷的记载,秦始皇陵的规模等等都曾经是争论焦点。但是殷墟的发现,秦始皇陵在目前考古学能够验证的范围内和《史记》记载完全一致。长平之战赵军是否真的被歼灭四十万也有怀疑,但是以现在考古学的证据,尸骨以及出土文物的分布范围都显示这么大规模的歼灭战是有可能的。

我觉得晋朝是一个分界线,西晋以前编纂的史书(《史记》《汉书》《三国志》)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东晋以后的渐渐就不行了。

家园 这就是所谓的祖龙虽死业由在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