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国演义评书BUG逐个抓 -- johny

共:💬26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国演义评书BUG逐个抓

是袁老的经典版本。

发现两个虫虫:

1 第80回,刘备携带老百姓逃难,从樊城一路来到樊城,只见吊桥高悬,城门紧闭。

此处应该是来到襄阳。

2 第82回,自从火烧博望坡后,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就对三弟诸葛谨说要收拾包袱准备离开。

此处应该是诸葛均。

这两个错误袁老还都重复了好几次,好在说到后面又改过来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挺有意思。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

1 大耳贼从樊城一路奔襄阳,江陵,都带着10万多老百姓。历史上大耳贼果真是这么假仁义,老百姓们也都这么笨吗?

2 为什么大耳贼为了仁义而带着这么多百姓,却每每在逃命的时候弃妻儿于不顾?

3 关于子龙的长坂坡,真是没话可说。只想问一句:后人总说“单枪匹马”,而非“单刀匹马”,“单剑匹马”,“单戟匹马”,是否就因为这一战?袁老也是浓墨重彩,83,84两回书都在说长坂坡,精彩至极!

家园 携民渡江的问题燕京晓林有文章分析过

他的主要观点是

1 刘备当时有一定的军队,水步兵大概一万。这些人光家属就是好几万,刘备总不能放弃,否则军心怎么办?加上半路有些人陆续加入,十几万是有可能的。

2 当时正常行军速度一天不过三十(汉)里。刘备老百姓虽然走得慢,大概只有一半,仍然能在曹操前面到达江陵(他有较详细的数字上的估算)。但是刘备没想到曹操会派骑兵日夜急追,因此被击溃。实际上单纯从技术上看,一天一夜三百里好像三国都找不到第二例。

家园 我一直没搞明白的是袁老的版本居然没有桃园结义这段。

有点不可思议。是不是我听的版本不对?

家园 Bug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说漏嘴了,就象“从樊城一路来到樊城”,这种口误总是难免的;

另一种是真的迷糊了,我记得以前赵括说过,在木门道魏延和张颌大谈了一通两人在荆州的传统友谊。老赵得出结论,袁老把张颌当成文聘了。我前一阵听袁老的封神演义,前半部明明比干已经死了,没承想后半部又冒出来了,照样好好的做着百官之首。一直到武王快打到朝歌城了,大概是袁老突然回过这味来了,从此比丞相销声匿迹。

我听着这个难受啊,每回比干一出来我就想起侯宝林在<武松打虎>里的词:这老虎晃晃悠悠又站起来了。武松低声对它说:你已经死了你知不知道。

家园 貌似袁的三国就是没有桃园结义的

一开始讲的汉末天下大乱,马上就转到鞭打督邮上去了。我估计这个跟价值取向有关,袁三国大方向基本上是按历史唯物论来的,你让他怎么评价黄巾军,而桃园结义根子上就是要匡扶国家,扫平黄巾,所以放过了比较合适。京剧里言派《让徐州》,言菊朋老词有一句“更有那黄巾贼他把那四处掠抢”,49年以后就改了“更有那众豪强”了,我听着这陶谦的觉悟够高的,对农民起义的看法越来越正确了。

不过据说当初录三国是365集,正好一天一集放一年的,可现在我们听得二百集的,也非常完整,而且结尾扣子都有,不可能是后期剪辑起来的,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认为这个两百集的就是完整版。

其实袁三国里的小错误还有很多的,前几年我一边玩三国群英传,一边听,顺带着看原著,不过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这么大的书,要讲下来没错误,太勉为其难了。三国其实也不是袁最精彩的,我听过的最精彩的袁阔成评书,是《金钱镖》,那是袁的本工,家传的,太精彩了。至于袁的《封神演义》,比较一般化了,主要是故事本身就一道汤,讲不出好来。而且明朝人写商朝时,自己也不知道当时人怎么过日子的,胡写,说书人就更没办法了。纣王去女娲宫降香,写艳诗,结果那诗居然是七律(或者是七绝,忘了),我听着笑了半天,原来商朝就有律诗了。袁虽然已经尽量弥补原著的漏洞,但这些破绽防不胜防,根本就是设给说书人的连环陷阱——比萨苏的都狠——前边还说古时候没有纸笔,东西得刻在甲骨上,后头又有把圣旨撕了之类的话,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了,怪不到袁身上,都是原作的错。但是袁还是在自己能力以内说出了一些精彩的东西,比如哪吒出世,比如太公卖面。这是说书人的本事,但是正如人们评价米凯兰基利酷爱演绎的一些三流钢琴作品录音一样:手术是成功的,但病人死了!

家园 二百回的三国应该是完整的

一开始讲的汉末天下大乱,马上就转到鞭打督邮上去了。我估计这个跟价值取向有关,袁三国大方向基本上是按历史唯物论来的,你让他怎么评价黄巾军,而桃园结义根子上就是要匡扶国家,扫平黄巾,所以放过了比较合适。京剧里言派《让徐州》,言菊朋老词有一句“更有那黄巾贼他把那四处掠抢”,49年以后就改了“更有那众豪强”了,我听着这陶谦的觉悟够高的,对农民起义的看法越来越正确了。

不过据说当初录三国是365集,正好一天一集放一年的,可现在我们听得二百集的,也非常完整,而且结尾扣子都有,不可能是后期剪辑起来的,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认为这个两百集的就是完整版。

其实袁三国里的小错误还有很多的,前几年我一边玩三国群英传,一边听,顺带着看原著,不过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这么大的书,要讲下来没错误,太勉为其难了。三国其实也不是袁最精彩的,我听过的最精彩的袁阔成评书,是《金钱镖》,那是袁的本工,家传的,太精彩了。至于袁的《封神演义》,比较一般化了,主要是故事本身就一道汤,讲不出好来。而且明朝人写商朝时,自己也不知道当时人怎么过日子的,胡写,说书人就更没办法了。纣王去女娲宫降香,写艳诗,结果那诗居然是七律(或者是七绝,忘了),我听着笑了半天,原来商朝就有律诗了。袁虽然已经尽量弥补原著的漏洞,但这些破绽防不胜防,根本就是设给说书人的连环陷阱——比萨苏的都狠——前边还说古时候没有纸笔,东西得刻在甲骨上,后头又有把圣旨撕了之类的话,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了,怪不到袁身上,都是原作的错。但是袁还是在自己能力以内说出了一些精彩的东西,比如哪吒出世,比如太公卖面。这是说书人的本事,但是正如人们评价米凯兰基利酷爱演绎的一些三流钢琴作品录音一样:手术是成功的,但病人死了!

家园 汗,怎么一下两个

对了,提到袁阔成就不要老袁了,引起误会,大不了叫袁老

家园 送花。让我怀念起半夜听评书广播的时候。
家园 365回的也没有。缺憾啊!
家园 我的也没有。

手上的是365回,袁阔成的版本,大概1.18G

家园 老侯也忒能搞

你已经死了你知不知道。

家园 谢谢捧场,回赠一朵。

今天早上又抓到一个虫子:

舌战群儒那段,说孙权起来去更衣,袁老把“更衣”真的给解释成换衣服了。

呵呵。

家园 又诋毁我的偶像,这回我给补这漏洞

袁老的意思是说孙权每回去完那个地方以后就要换衣服,但他为什么只说换衣服呢,原因有二:

1,保持评书语言的纯洁性,不能毒害青少年;

2,揭露封建帝王生活的奢糜腐朽,让青少年们接受一下再教育。

家园 对,这个把张郃当做文聘的bug搞的我郁闷半天

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就不知道为何会出这个毛病。张是当年的袁军上将,事迹卓著啊。

不过袁老的评书我是很喜欢的,以为超过单老的。

家园 又找到一个

94回。

诸葛瑾接受周瑜的任务去游说孔明归顺江东,开口道:“哥哥,你可听过伯夷,叔齐的故事?”

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