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一分钟的战斗”---两山轮战中最成功的一次侦察兵作战 -- cpcliusi

共:💬18 🌺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整理】“一分钟的战斗”---两山轮战中最成功的一次侦察兵作战

1984年9月5日,第三侦察大队160师侦察连接到上级命令---前往844高地执行侦察捕俘任务。

受领任务后,该连组织力量从5日到8日多次深入敌后抵进侦察。摸清了越军的工事构筑、明暗火力点、雷场及活动规律。尔后根据侦察得来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捕俘作战方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亦提出了相应处置办法,一一进行了模拟训练。

9月9日凌晨6时,出击分队在连长孙建国带领下经过3天2夜的艰难行进,于12日上午8时37分隐蔽进至844高地山脚下的河边。19时许,突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敌人观察不便,分队迅速迂回到844高地侧后,隐蔽于灌木丛中。借着闪电,发现了一个敌哨棚。连战孙建国亲自带领1排长王国庆和1班长陆明接近哨棚,经过仔细观察,判断棚内约有10名敌人。摸清情况后,立即返回灌木丛研究具体捕俘方案。根据敌人多。难以全部捕获的实际情况,决定先打后抓。班长陆明、刘三修在敌哨棚东四米处小路上布雷,切断844高地顶峰之敌与该敌的联系;工兵和火箭筒手分别以定向地雷和火箭筒,随时准备向844高地顶峰之敌射击;一排长王国庆和另一名班长堵在外边,防敌逃窜;孙建国带领班长陈庆武和战士胡昌盛冲进哨棚歼灭敌人。布置完毕后,小分队隐蔽在离哨棚5米处的灌木丛中待机。

5时20分,孙建国听到敌人打哈欠、解皮带的声音,认为时机已到,下令出击。他率先冲进哨棚,3个点射毙敌三名;陈庆武同时击毙一名准备顽抗的敌人,并击伤一人,准备捕俘走;孙建国用匕首又结果了一名躲在蚊帐里摸枪的敌人。另外2名敌人撞开棚壁外逃,被守侯在外面的侦察兵击毙。

整个战斗不到一分钟即告胜利结束。随后他们铐上一名俘虏,带上缴获的文件和武器弹药迅速撤离。

5时40分,当侦察分队撤出300米时,844高地顶峰之敌发现哨棚遭袭,派兵前来追击,踏响了小分队预先布置的地雷。敌人马上对我撤离方向实施拦阻射击,并以两个排的兵力追来。孙建国果断命令工兵布雷阻拦。追兵再次踩响地雷,遂不敢再追。侦察分队重新选择方向,开辟通路,于当日10时25分安全返回。整个袭击战共毙敌13名(被俘虏之敌在押返途中死亡),我无一伤亡。事后,越军在广播里惊呼“遭到中国高级别动队的无声袭击”。

昆明军区首长和情报部门首长盛赞这次袭击战斗“是我军从抗美援朝以来侦察兵一次最成功的奇袭战。”战后,连长孙建国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关键词(Tags): #侦察(当生)#捕俘(当生)#两山轮战(当生)#侦察兵(当生)元宝推荐:MacArthur,
家园 漂亮

送花

家园 sorry 是不是每完成任务啊
家园 向为共和国奋战的军人致敬
家园 给英雄送花
家园 准备充分,干脆利落

家园 帅呆了~~~

送花!

家园 “侦察捕俘任务”结果俘虏死亡,这能算是“成功”?

被俘虏之敌在押返途中死亡

最起码任务就没完成。什么退步到己方无伤亡就是成功了。

家园 那速度得有多快啊

3个点射毙敌三名

整个过程,10几人甚至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干掉了.

家园 估计不小心夹死了。

”并击伤一人,准备捕俘走“

手太重。不过搞到文件也行了。

越南人连个雷都不埋,找死。

家园 都不是省油的灯

敌人肯定反应也很快,或许手都摸到枪了。但是咱的解放军更快。有备打无备,死就死在0.1秒上。

家园 俘虏、文件资料都是情报来源

俘虏死亡,但带回了文件。

而且整个过程相当干净极其利落,堪称经典。

家园 可以拍电影了,一分钟多角度得拍好几分钟出来
家园 补充

该部隶属54军,参加79反击战后,警卫连长孙剑颇有反思,恰逢哨兵被杀枪支被抢,上级震怒:这就是警卫连的素质?遂名正言顺大搞针对性训练,战力大增。随之两山轮战爆发,枕头正好睡觉。

出发前,指导员临阵脱逃(后其后台为给此人挽回之机会让其担纲指挥某次战斗,导致重大伤亡)。孙剑便要来了其印象深刻的某单位指导员————一个大个子(正因个子问题导致在上个括号所提败仗中行动不便,牺牲,被追为二级英模级别的称号)。

印象中他们的战例有:孙剑带队潜行,直觉不对劲,硬是静默一个下午加整夜,纹丝不动,直到对方一个咽喉炎呃了一声漏出破绽,哈哈,撤之前便给坡另侧对方藏身的竹林下了一个手榴弹雨!

后敌人报复,炮击其驻地,落点离孙剑床铺仅数米,遂排查内鬼,把驻地镇上的舞厅给端了,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看到对针孔相机的使用。

楼主所说全胜一事的细节还有:是从敌人兴之所至随手比画的泰拳判断出其为特工部队。当队员感觉敌方已全部回营想动手时孙剑坚持等待,果等来最后一个,遂在黎明前前出至敌驻地脚下发动攻击,文中所提蚊帐中军官反应最快,似乎为唯一还击者。

再说上面提到的败仗,因时间过长,退路所拔的草已变黄,被两敌军发现,我方动手者为新手,只击毙一名,遂暴露,被敌死死咬住。断后者将敌引至一悬崖,孙剑电台中嘱其千万顶住,他已率队赶到。断后者似乎说什么死没什么了不起的,没子弹了就拉响光荣弹去球。终在孙剑已爬至崖壁上时与敌同归于尽。后孙剑在清华讲到此事时大学生问难道烈士没说文明一点的话吗,孙剑答,没有。就是这个话。

文末提到孙剑每年都去洛阳看指导员遗属。后其转业至湖北省公安厅,职掌特殊部门。

家园 似乎有误,请查证

九十年代末期,湖北一期刊(章回小说?中国故事?)搞过一回战史系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此事。连长叫孙剑。湖北武汉人,指导员为火车开动前临时抽调,河南洛阳人。可惜此期遗失,久寻不获。今见此贴欣喜若狂,特意冒出水面求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