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马英九的蓝海策略 -- 城里的月光

共:💬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马英九的蓝海策略

有一本书,在二○○五年受到全球关注,已被翻译成二十五种以上的语文,在韩国还被政府和大企业列为必读参考书。新科国民党党主席马英九的核心幕僚群,经由友人介绍也在研读此书,马团队因此领悟到“蓝海策略”不仅可供企业界参考,也可用来当迈向台湾领导人之路的战略原则。

“蓝色海洋策略正向企业挑战,促其脱离血腥竞争的红色海洋,创造没有人与其竞争的市场空间,把竞争变成无关紧要。这种策略致力于增加需求,并摆脱竞争,不再汲汲营营于瓜分不断缩小的现有需求和衡量竞争对手。”

看“布局” 以时间来换取空间

金伟灿(W. Chan Kim)与莫伯尼(Renee Mauborgne)两人任教于欧洲管理学院(INSEAD),他们针对三百多家全球知名企业进行策略行动(Strategic Move)分析,撰写了《蓝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开创无人竞争的全新市场》一书,认为一九八○年代以来,全球奉为圭臬的“竞争力”大师波特(Michael Porter)以竞争为思考主流的策略,在削价竞争下缠斗,是市场萎缩的头号杀手,企业因此陷入“零和游戏”存亡赛局的血腥战场“红海”,金伟灿与莫伯尼因此鼓励企业改采“蓝海策略”。

蓝海策略强调“割喉”式的竞争祇会是血流遍野,不断壮大的企业要彻底甩开对手,强调:“改造市场疆界”、“专注于大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鼓励经营者要彻底跳脱竞争者魔咒,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

这说法有“强心针”作用,马阵营人士研读后发现,从一九九八年马英九首次参选以来,马英九的选举策略就一直和“蓝海策略”隐隐呼应。第一次马扁之战,马英九以“慢跑哲学”几乎不太回应阿扁的炮火,也不甩国民党的桩脚战,当时这战法被党中央批为“乱枪打鸟”,但马英九成功跑进了市政府。

市长连任之路上,马英九“冷处理”李应元,彻底抛开竞争对手。这一次的党魁之争,王金平方面有绵密的组织、火力猛烈的文宣、国民党大老力挺,马英九用自己的方式仍获得了国民党员七成以上的超高支持度,甩开竞争对手的战略再度奏功。

有过去经验佐证,又有理论支撑,面对二○○八年大选,马英九方面人士表示,若马英九接下党主席后,对内卷入了泛蓝阵营的传统与包袱纷争;对外因蓝绿斗争陷入了执政党方面的缠斗中,“就祇能在腥红的血海中求茍活了”、经过七月十六日后沟通与讨论中,马英九方面发现了自身优势:“蒋介石抗日是‘以空间换取时间’,马英九则可以‘以时间换取空间’,抛开扁、宋、苏、谢、游、吕的竞争干扰,迎向生机无限的蓝色海洋。”“时间比对手都充裕、民意盖过党意志”,是马英九阵营发现的最大优势,从现在到二○○八年,马英九有将近三年的时间可以好整以暇,他祇要专心下乡走基层走透透两、三遍,不需要让自己陷入和执政当局的竞争中。党魁之争的超高基层支持度让马英九对内有无人可比的正当性,必要时马英九可挟民意为后盾,透过选民意志表达,压制掉泛蓝内部的杂音。

此优势下,虽然马、王心结还在演续集,虽然宋楚瑜方面尚未出招,马英九将顶多祇做到“仁至义尽”,不会为了议会内所谓的“泛蓝席次过不过半”,让“橘子又绿了”、还是“谁又要出走”,造成被王、宋所牵绊,相关人士说:“蓝海策略说,要专注于大局而非数字,就大局看,党机器人事又算什么呢?议会过半五年了又有什么实绩呢?选民要的根本不是这个机器怎样威风,议会表决谁胜利、还有谁在什么位置上?他们要看的,就是二○○八年谁能赢!”

提“党产” 先处理党中央大楼

此前提下,马英九打定主意不卷入当前纷争,他不会把自己陷入国民党的庶务纷扰中,据了解,马英九将以“连规马随”处理党产和党工的问题,为宣示改革,马英九将推动迁出国民党党中央大楼,并出售此大楼做为精简党工基金,且已有买主在接洽中,虽然马阵营并未设定卖出党中央大楼的时间点,但“很有信心卖得掉,随着二○○八年的大局发展,企业界不会押宝吗?”至于其他党产,马英九将摆出“都可以谈”的态度,让党产条例成为宋楚瑜回台后国、亲两党建立新互动关系的试金石。

要是“情、理、法”上都站不住脚,或是民进党方面刻意扭曲法意强索,还是亲民党方面藉此和绿营眉来眼去,马英九方面有“最差就是全被被民进党整碗捧去”心理准备,但马英九一定会根据“程序正义”以“合情合理合法”力争,还可逆势操作是“受难者”形象,“未必全是负数”。党工方面,已有中常会决议方案,马英九照着走就是,党工若仍有新增且不合原方案之要求,“广大的基层党员”将是马英九方面预备的反制后盾,必要时将会发动动员。

谈“现金”仍有十几亿元周转

马英九不想陷入党产和党工纷扰是自信,除非国民党继续迷信过去的桩脚政治,否则根本不需陷入这个战场。这一个月来,在詹春柏领军的接收小组进行党务了解过程中,据指出,马阵营更有信心,因国民党的日常运作费还有十几亿元可处理的资产与资金及“预留的选举‘动员’预算”可周转与运用,这笔钱应足以应付日常运作,至于县市长选举,“祇要不是为了要准备买票经费”,马英九并不认为钱将是大问题。

跑“基层” 二○○六年再启动

马主席对党务的“稳健运作”有了信心,他将要花心力去“超越现有需求”、“改造市场疆界”。此思考下,人事布局也单纯了,曾有一大批人积极争取“骑马进京城”入主党中央“改革”,也为二○○八年提前卡位,但从三十二岁就投身公务体系的马英九认为:“党工和文官一样,都是要靠长期培养而成的”,这次党魁之争的过程,马英九体会到自己对党组织脉络真的很陌生,“哪一个人真的能够马上就取代现有党组织、了解党结构呢?”全面换上自己人这么重要的话,“马英九不是早就该输了吗?”一反问,鼓吹“全面接收党机器”的声音静默了。

“大搬风祇是增加内斗,对开拓疆界完全没有帮助。”马英九和基层互动还进一步体会到:“基层根本不在乎人事的权斗”,党人事布局既然不是优先事务,就以“尊连(战)以避王(金平)”、“稳定缓接班”为基调,留用连战的人马安辅连系,王系方面,既然未大张旗鼓改朝换代,宣称“尊连”的王系也找不到反弹的发难点,藉此回避掉“马、王”心结,等到二○○六年春节后,配合县市长选举后的人事布局,再重新思考,据指出,基调仍以“稳健缓变”为主,将不会一股脑换上一整批“新贵”,造成党内相互斗争之“红海”。

对“两岸” 二○○七年才出手

不但不要把心力放在国民党派系争斗的“红海”中,在“蓝海策略”指导下,马英九还要抛开竞争对手,不理会已经把他当成首要对手的陈水扁和民进党衮衮诸公。

此思考下,马英九将延缓两岸政策的出手时程,预计要等到二○○七年前后,马英九才会公布他的两岸策略。自当选后,马英九多次公开发言,两岸问题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马英九还两次讲过不排除到中国访问,以及“中共不等于中国”的发言,但马阵营在八月中旬的会商认为,马英九提前卷入两岸问题,将会陷入与连战和陈水扁相互竞争的泥沼中。

马阵营分析,连战因“连胡会”争取到“两岸破冰者”历史定位,连战还在兴头上,连胡会抛出的议题,民进党都还接不了招,马英九没必要提前和连战陷入竞争关系。而从日前“行政院”长谢长廷抛出的陈水扁授意的两岸话题来看,马阵营认为等到连战的两个两岸论坛结束后,陈水扁有公权力在手优势,将会抛出“开放大陆观光”与“包机直航日常化”,争取“三通开创者”历史定位,马英九也不必卷入竞争,“争也争不过”,两岸问题千丝万缕,马英九大可观察连、扁成效再出手,不论是“两岸和平协议”,还是“两岸共同市场”,或是更技术性的二○○八年奥运的台湾参与问题,马英九都还有机会寻找舞台,时间和空间多的是。

被“修理” 受难者形象会加分

至于马市长和马主席的身分冲突,因国民党的中常会与“行政院”会时间重叠将是困扰,马团队曾私下讨论是否要将国民党中常会调时间,免得形成“马市长”在“行政院”开会后,以“马主席”身分决策国民党事务的“主从、上下关系的尴尬,或是‘马主席’被“行政院”‘修理’的画面”,但讨论后认为选民不是太在意这种身分细节,且要是马市长在“行政院”会“常被欺负,未尝对马主席的‘受难’形象不是‘加分’效果”,对这个身分问题,马英九将采静观其变的态度。

“时间换空间”的思考也被用在泛蓝整合的问题上,等到二○○六年年中,现任的立委任期已经过半,面临着二○○七年的“减半且单一选区两票制”立委选举,掌握着提名权的马英九,有七成以上党员支持的民意下有“西瓜效应”可凭藉,也不必要力推“国亲整合”,反陷入了和宋楚瑜竞争的“红海”,马阵营认为,时间会解决泛蓝整合问题。

拚“选举” 基隆、新竹为指标

但眼前的县市长选举仍有国、亲整合的问题,据了解,马英九方面将会一改过去泛蓝阵营传统的“党主席协调”惯例,马主席将会找如基隆市、新竹县当“指标县市”,公布“公平机制”,由该区的泛蓝选民透过民主参与产生候选人。马英九有一个用意,就是他要以此两县市为标竿,展现出虽然过去这些候选人有过党内大老的“密室协商”的承诺与造成纷扰,但马英九将挟他的高民意树立新权威,“政治人物的‘人情’不是主导力量,选民的‘人情’才是最后决定权”,马英九相信,祇要他能拿出来一套“社会可公评”的机制,就可以不去理会过去派系的人情纠缠,还因此被旧势力所羁绊住。

整体而言,虽然马英九高举着“改革”大旗,但在“蓝海策略”的指导下,马英九并不会把自己卷入国民党内传统的纷扰,也不会受到执政党的“锁定”身陷血腥红海中,他仍将如同他最喜爱的慢跑一样,一步一步地跑向目的,不会有太明显的大幅度调整步伐。

须“关切” 不能什么事都不做

不过,根据金和莫伯尼的《蓝海策略》一书指出,开创自己的蓝海商机,还要经常用四个问题自我检验∶一、在自己的行业要成功考量的因素中,有哪些已不适用而应消除(Eliminate)。

二、有哪些因素应该减少(Reduce)到远低于行业中的标准规定。

三、有哪些因素应该提升(Raise)到远高于行业中的标准规定。

四、有哪些因素应该在行业中被创造(Created)出来。

《蓝海策略》一书中所举的企业数十个成功案例中,更揭示了后两项因素,往往才更是决定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真正关键核心。

目前马阵营采取了回避竞争免陷“红海”的部署,但第三、四项因素仍未被具体的呈现出来:迈向二○○八年,马英九将要创造(Created)哪些新政治因素呢?目前也多是“空白纸”一张,一个可能的台湾领导人,总不能都是“不做”些什么,他“会做”什么呢?选民同样也是很关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