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什么我认为经济界成了真空 -- 子玉

共:💬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为什么我认为经济界成了真空

新华声

2005-11-12

---------------------------------------------------------------------

笔者于2005年11月11日写了《闲聊 经济界的真空》[1],提出一个观点,就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界出现了一个话语权的真空。而且看来这个真空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笔者本文就这个观点,再做一些陈述。

本文主要的观点为:

1。新自由主义派失去公众信任是无可挽回了。但是,这不代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就自然而然地重新占领决策的主导地位;

2。不管什么学派的经济学家,只有能够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良方,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从而获得决策层的信任,真正成为决策的专业知识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未必重新崛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在顾雏军被捕后,积极争取重新夺回失去了20年的理论阵地。其中最近在网络广泛宣传的刘国光讲话[2],是该派的一面旗子。但是笔者觉得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观点略显刻板,对于当前的问题缺少直截了当的策略,还是在所谓“重新夺回阵地”这个命题上着力。

实际上,如果你能够就当前的问题提出好的见解,特别如果能够有预见性地发表一些看法,就能够夺回阵地。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派使用的语言不够现代。由于新自由主义20年的经营,现在从老百姓到领导层,都习惯于西方经济的语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需要善于使用西方经济学语言。但是这需要非常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才能胜任。

笔者估计,这个学派很难成为主流。

郎咸平难受高层重用

郎咸平是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掘墓人。郎顾之争,激起网络舆论大哗。最后顾雏军锒铛入狱。郎咸平在这场论争中旗帜鲜明地批判国企MBO,随着这场论争的胜出,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经济学界受到公众信任的第一人。

但是郎咸平似乎很难获得国内媒体的接受.即便是赞同郎咸平的观点,国内媒体对郎咸平也是冷言冷语。相比之下,那个所谓“人生就是享乐所以抵制日货很愚蠢”这样的笑话,一开始还是作为“著名经济学家”的高论正面报道的。

从郎咸平自己的策略来说,他也是干脆选择了充当普通股民的代言人这样一种角色。他对于各种决策机构的批评,比如对央行的汇率政策,对于证监会的政策,都是高调批评,毫无顾忌。这样的姿态,也使得与决策层的距离拉开。

此外,郎咸平的个性孤傲,新自由主义学派不在他眼里,谓之“跟他们有什么好谈的。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和马克思主义派就更是没有共同语言。因此,郎咸平就是独自一人。

笔者觉得郎咸平这样一个人的反对派,倒也挺好。成为一个非常积极的监督者。真正的郎监管。只要他说的对,政府机构就应该考虑他的意见。就现在他的民望,政府机构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是为难的事。

国家干预主义派有可能慢慢吃重

国家干预主义派,这个名词出于韩德强[3]。这个学派,主要的人物有左大培,韩德强,等。韩德强这么表述:“今天在我国国家经济政策制定上占主导的不是国家干预派,而是自由放任派,要害在这个地方。所以左大培认为笼统的批西方经济学是不妥当的,因为扩大了打击面。其实可以团结西方经济学中的国家干预派,孤立和打击新自由主义派。”

这个学派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在很多问题上,这个学派和郎咸平的观点是相似的。他们也是西方经济学的一支。目前来看,他们还没有获得话语权。但是郎顾之争,使得这个学派获得了上升的空间。目前这种真空的状态,可能就是他们上台的前奏。

但是他们一直以来,还缺少真正建功立业的成绩。这点上,他们应该学习郎咸平。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可以成为各路学派的新起点:

1。股市复活

股市有如球市,一蹶不振。种种利好,都是枉然。怎么恢复股市,困难。郎咸平提出了好几个办法,其出发点倒不是救市。但是其作用,可能很大。股市是中国经济的一块心病。这是目前最能抓住耗子的问题。

2。国企管理的具体有效手段

这个问题,MBO就是停下来,也不见得就有起色。怎么管,要具体手段。不但要有具体手段,还要有具体典型。就象大庆,象江村,象小岗村,总之有样板。所以,不但要能够在讲堂上振振有辞,还要下去,下基层,去树立样板。这对各派都是一样,是公平的。

3。汇率政策

这个比较抓眼球。只要能够准确地预测局势,能够出好点子,就能够树立权威。

4。新的医保制度

这个是难度较大的问题,要能够拿出好的方案,不容易。

目前,是真空时期。对于众多的经济学者,是机会吧?

[1]闲聊 经济界的真空

http://www.1911.cn/bbs/dispbbs.asp?boardID=5&ID=18029&page=1

[2]刘国光7.15谈话在中国经济学界掀起狂澜反响强烈

http://www.1911.cn/bbs/dispbbs.asp?boardID=5&ID=17308&page=1

[3]韩德强:联合来反对新自由主义

http://www.wyzxsx.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042

[4]左大培:必须强调领导权问题

http://www.wyzxsx.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913

家园 这个太难了

股市复活要看 运气;

下到基层没有 勇气;

预测汇率得要 关系;

医保? 医保问题全世界都没什么好办法,我看现时的经济学家,够呛

家园 【文摘】杨帆:我们现在需要两面作战

关于《工商文明》的经济学非主流视角

2005.8.25.修改完毕

杨帆

  在评论武克钢文章(简称“武文”)之前,首先与这位20世纪80年代的老朋友握手!当时他是蛇口工业区副区长,我是天津开发区研究所所长,蛇口和天津开发区一南一北,来往及其频繁,号称中国对外开放两颗明珠。我一直非常怀念和认同当时所有参加改革开放的老朋友(包括周其仁和张维迎等在内)。事隔 18年,再度讨论中国发展的大问题,不亦乐乎! 至于观点差异,争论激烈,包括指名道姓相互批判,当属必然。都是性格刚烈之人, 想必武老弟不会在意。

一.理论家责任与企业家责任

  作为中国学术界的“经济学非主流”观点,是在1994年我提出“超越左右翼”基础上产生的,这个提法是针对中国那些以西方经济学树立话语霸权,自封为“经济学主流派”的“著名经济学家”的。几次争论是反对新自由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变种----主张以专制手段,以改革名义推行权力资本化的“瓜分派”, 可以称为“极右翼”思潮。我们也不同意“计划经济原教旨主义” (号称老左派)的僵化过时观点, 在30年以前我们已经做了彻底的反思, 现在有人想死灰复燃简直是闹剧。我和韩德强因为反思“五种生产方式”这类直线发展历史观,被中国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内定为“离经叛道”,有意识加以排斥。 另人惊讶的是,在共同反新自由主义的关键时刻,他们竟然“打横炮”,不断攻击“非主流”的提法,竟然说是我们抬高了西方经济学的地位,承认了他们是主流,起了很不好的作用!他们强调,在中国主流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而且从来都是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边缘化的事实。我和老左派之间的论战之所以没有公开化,并且联手批判新自由主义,是因为近年来极右翼瓜分派太猖獗, 已进入操作层面,对中国危害最大。

  现在的情况是, 瓜分派的理论代表人物已经暴露并且接近身败名裂,公开的权力瓜分暂时受到抑制, 现在是“左翼阵营” 反思自己,团结大多数的好机会,但那些“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者” 永远该不了自己那“唯我独左,唯我独尊” 的作风和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他们拒绝反思原教旨马克思主义, 情况稍有表面好转, 就在内部排斥异己, 企图依靠行政权力抢夺话语霸权,那套“假大空”,不着边际,不切实际的原教旨话语又冒了出来。

  他们这样做,不仅不能真正揭露和制止“瓜分派”,反而给他们提供继续瓜分的空间。 中国十几年来, 理论界越向“左”转,越僵化保守,新闻控制得越严,实际政策就越“右”,权力瓜分就越厉害,极左在前边把门,极右在后面偷窃,他们在历史观,制度决定论等理论基础和教条主义方面有深刻的一致性,象一对孪生兄弟。瓜分派才不怕你那套“假大空”呢,他们演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左派回潮的闹剧, 失败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两面作战,同时批判极左与极右,推动“中左与中右“的对话与思想整合,确立“反对权力资本瓜分”的共同底线,防止中国理论界从极右跳到极左。 既然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提倡理性,反对极端, 就不应错过这次历史机遇,否则我们要负历史责任。这是我加入“工商文明”讨论,和中国民营资本代言人认真对话的动机。

二.企业界利益与全社会利益

  有人把“工商文明” 论的出台称为“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宣言”,但是“工商文明”的主要倡导者并不十分满意,如穆军先生认为,工商文明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大家都生活在工商文明链条上。 在“武文”和其他文章中间,也有大量表达,如企业家代表社会发展前途,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服务,资本运动应该支配一切,企业家的“原罪”应被赦免,缺点可以原谅,把企业家捧为“天马行空”式的天才,似乎在中国“三个代表” 的不是中国共产党,而是企业家阶层了。

  我承认企业家的历史作用,但希望直接谈企业家的责任和利益问题,并且实事求是地评价企业界利益与国家利益,老百姓利益的关系。任何一个社会利益集团,只能通过自己集团利益,间接影响全社会利益的。他们的利益有促进整体利益的一面,也有损害的一面,要注意这种两重性,不要片面地,直接地把企业界利益作为全体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甚至是主要和唯一代表, 这样就会要求全社会利益都来服从企业界利益,这是一种专横的态度。

  不能够教条主义地评价企业家行为,似乎好事都属于企业家,提高社会效率,创造财富才是企业家的真正品质,而诈骗,行贿,奢侈等则不属于“真正的”企业家,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 好象中国历史上只有暴君和暴民轮回,商人则完全属于受害者。按照如此逻辑,官方也可以宣布:贪官不代表甚至不属于官界,我们的代表人物是清官。 老百姓更可以说,我们从来受暴力压迫,受商人剥削,哪里有什么暴民?顺便说一句,我是反对使用“暴民”这个对老百姓的贬斥性概念的。

三. 慎重评价历史

上述的理论专横可能来源于西方中心论的直线发展历史观,把西方征服全世界的历史的性质, 完全归结为先进文明征服落后文明,如“武文”描述的工商文明代替农耕文明,这种历史规律决定论和直线发展论,是极端的左右派共同的理论基础。它有一定道理但不完整,其最大缺陷是: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强势集团做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明代表, 否认强弱可以互相转化,否定弱势的人民,和暂时落后的文明能够并且应该在反对“先进文明”的侵略的过程中间,能够由弱变强,他们的主张是落后文明和弱势的群众应该自觉为历史进步作出牺牲,如果不自觉牺牲并且反抗,就是反对历史进步,应该受到镇压。 因此“民主”是属于精英内部的,而不属于老百姓。

  这种“生产力标准”的历史观,过分抬高“恶”的作用而贬低“善”的作用。

  其实,如何定义“先进文明”? 主要不是看科技和武器,而是看使用的主要手段,当文化覆盖大于武力覆盖,即主要使用教育,说服,援助,平等交易和管理等手段推行自己价值观的时候,这个文明比较先进。武文推崇的理想化的工商文明就具有非暴力的特点。

  但是在工商文明发展初期,包括在目前的中国,却大量使用了野蛮手段如暴力,欺骗和贿赂。在手段的意义上,这不是先进文明的特点,而与“暴君暴民” 相同。 如果说“只要目的好,可以不得已而为之”, 是不是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明就可以使用暴力呢? 如果“落后文明” 是不是反抗“先进文明”的不文明手段呢?

  这究竟是反对历史进步,还是反对某些人垄断“历史进步”的权利呢?

  如果历史进步就是发展生产力,那么当西方国家使用暴力发展了自己的生产力,而毁灭了我们的生产力甚至生命的时候,是不是还能够谁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明呢? 如果说谁能够以暴力取胜,谁就是先进文明, 那么使用暴力的“暴君” ,是不是可以把自己定义为先进文明,而把企业界定为“奸商”呢?

  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界就认识到这一基本矛盾,称为“历史与道德二律背反”,现在,盛洪等人归结为“文明悖论”。而“工商文明论” 依据的历史观有些过时, 简单把西方文明归结为先进文明, 对西方文明崛起从“善”的一面描述多,从“恶”的一面描述少;对中国历史和计划经济否定多,对25年以来又过分肯定, 是有片面性的。至少,我们在叙述历史的时候应该慎重,并且有自我意识。

四. 企业界从“自发向自为”的转化以及追求话语权的努力与误区

  中国企业界,无论是国有的,股份制的,还是民营的,外资的,都在努力脱离权力的直接控制,从马克思所说的“自发的阶层”走向“自觉的阶层”,其标志就是独立的机构,理论和理论家,提出独立的利益诉求。随着市场扩大到全国全世界,他们正在摆脱对地方政府的依赖,有了知识,学历,社会眼光和世界眼光。

  现在国内有能力与政府博弈的利益集团,第一是中小股民;第二是投机资本,包括股票和房地产的炒家们;第三是民营工商资本,四是国际资本,五是处于改制过程中的国家资本。他们的博弈力量在增加,开始影响政府的外资,企业,股市,房地产,社会政策,他们通过法律维护权益,广泛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总体来说,这是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并且进入博弈时代进步的表现。 我总体上支持这个趋势。

  问题在于利益集团发展不平衡。企业界维权必定先于其他阶层,因为他们有实力,组织成本低。在这一历史阶段会出现利益集团强势越强,弱势越弱。当政府还没有下决心扶植弱势群体,以利益集团方式参加博弈以前,只能采用传统方式维持社会平衡,如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帮助弱势群体,限制强势群体。比如总理亲自关心,通过行政系统为农民工索要工资,虽然不符合市场经济和一般法制,但的确是必要的。我们谴责的应该是那些造成拖欠的人, “武文”不会把这类事情也列为“暴君与暴民” 互动,压迫了商人吧?

  近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界成熟起来的最重要标志,是能够直接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上,就其整体性利益发言,并聘用理论代言人在理论层面提出问题,除去官方渠道如人大政协,工商联,还广泛利用非官方渠道,如学术研讨会,舆论控制,

  评选人物, 越来越复杂的公共关系活动。 很可惜,他们争取话语权的努力,一开始就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利用和控制,有些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激化了与政府和老百姓的矛盾,影响了自己形象。难辞其咎的,是那些花企业钱不心疼,而且没有能力把事作好的“著名经济学家”, 媒体的低层次吹捧, 惟利是图的“中间人和策划人”, 和那些水平不够,又想当企业领袖的人物。。

  独立企业界在整体利益层面发言,大概有这样几次:

  第一,要求与外资同等的国民待遇,政府放开垄断领域,完善服务如融资体系等,这是合理的。

  第二,2000年以来在修宪中,加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结果是,争取到公私财产同等保护,但“神圣”二字未能入宪。 因为“神圣”意味着不能追查财产来源,有钱人害怕的就是这个。

  第三次,通过新自由主义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等,提出“赦免资本原罪”的主张,据说在某些会上,“企业家领袖们”排队给他鞠躬,表演在神甫面前忏悔的闹剧。企业与传媒界领袖共同策划,给张维迎戴上了“改革风云人物”,“创业领袖”等无数的桂冠,造成强大话语霸权。但这次策划失败了:政府没有采纳,社会舆论强烈反对,反而暴露了他们在理论上的无知,政治上的幼稚和狂妄。 法学家指出:原罪只能赎罪不能赦免。老资格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茅予轼先生也说,不要再提什么原罪问题了,造成的社会印象好象企业家没好人。

  第四次, 2004年的 “郎顾之争”,背景是“国退民进”和国企改革中,某些民营企业家搞“资本运作”,是否侵害了国有资产问题。这次大争论,从顾雏军告状,张维迎和周其仁作为主要理论家反驳郎咸平,到一年以后顾雏军被捕,其以高额出场费造势的被揭露, 是全盘皆输。抛开是非不谈,仅就谋划和策略, 顾与张就犯了许多错误, 严重影响了企业界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第五次,房地产利益集团在全国范围内联络起来,维持房价,已经具有影响全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能力。某些房地产商提出的问题也超出了房地产的范围,如提出“ 大多数人租房” 模式,这实际是一个在中国发展大房产主阶层的模式。

五. “工商文明”的发展需要企业界自我反省与进步

  以上争论的不成功,是否证明了武文“暴君加暴民” 打击工商文明的论断呢? 否。

  武文言到:“靠以权谋私而变富的人,他们并不代表资本,不代表资本精神。资本是要发展的,发展要付出艰苦努力。只有那些组织了资源,增加了财富的人,才算是企业家。社会上一些人,总把真正的企业家和并非企业家的富人们混在一起骂,恨不得一起剥皮抽筋才甘心。难道把我们这些企业家剥了皮抽了筋,社会财富就增加了,就业就增加了?不会,中国只会更穷更乱更不公平。中国社会是一个火坑,里面有烧烤我们企业家的火苗子,里面有对生产发展和财富发展的破坏性心理和情绪,一种对中国发展完全不负责的仇恨。暴民和暴君的心理和文化还在威胁着我们。”

  这段文字是值得商榷的。中国老百姓不是“仇富”而是“仇腐”,他们痛恨的,是那些“靠以权谋私变富的人”,没有仇恨真正付出了“生产性努力和技术组织贡献”的企业家。 社会上对于企业界的一般不满是存在的,主要是老板心太黑,对工人不好,自己的生活奢侈而对社会捐赠太少,广泛存在存在偷税和行贿。这些批评都是有根据的, 但不是“仇恨”。 武先生也在文章中痛加批判这类现象, 为什么容不得老百姓在网络上批判呢?精英们应该熟悉和理解网络上群众的情绪发泄,那是一个发言可不署名的地方,说话方式多是调侃和骂人,但大多数帖子非常有水平。何况,网络乱骂也是老百姓没有发言权的结果。

  精英们应该善于从网络上看到人民对自己的真正反应,从正面吸取。不要误判中国形势,不要用历史上“暴君加暴民”的逻辑看现在,说实话我一开始就不赞成这样的历史假设,比照今天更不合适。如果中国的精英包括企业界人士抱有这样的心理,就不可能认识自己的缺点,长期和大多数人民对立。武克钢先生这次的理论努力,也可能因为这种情绪而受到影响,这和中国自由主义者在理论上批判“民粹主义”一样是理论误区。

  批判政府滥用权力是对的,但不能因此否定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不能把政府的角色单纯定义为企业服务。 市场经济具有非均衡的性质, 会自发产生垄断和泡沫,需要政府适当干预,不是简单退出就可以的。

  企业界最应反省的是错选理论及代表人物。新自由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变种----权力资本瓜分理论,不仅毒害了政府官员,也影响到发展初期的独立企业界。 由于符合民营企业家受政府压迫的感觉,所以受到欢迎。 但是必须指出,自由主义在中国定位有误,一开始就有极为强烈的反政府干预,反“民粹主义”,反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主张权力资本化,有极大的危害。在他们鼓吹权力瓜分国有资产背后,,实际隐藏着难以抑制的瓜分私有财产的危险。 放纵瓜分国有企业,结果是连私有财产一起剥夺。

  在对国家的态度上, 盲目接受全球化,反对国家保护,是另外一个误区,

  中国民营资本应接受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理论,要求国家支持介入国际竞争,要求国家采购的公开与公平,争取从民营资本上升到民族资本。

六.争取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利益集团,分为生产性和分配性两种,承认生产性的企业家集团的进步性,帮助他们的提高和发展,我与武先生,穆军先生,杨鹏先生是一致的。我不一定提“工商文明”这个概念,是因为在历史观方面有分歧。

  生产性的企业家集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企业家是难以代替的稀缺资源, 特别在科技发明,技术诀窍和组织管理方面是如此。在中国特殊环境下,既不能全面追究他们的“原罪”,也不能公开赦免,需要以中国智慧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熟悉,没有必要纳入瓜分派理论的轨道。

  特别要指出的是, 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计划经济时期也存在,是那些掌握了计划,管理和科技能力的干部和经理,他们是以行政集团方式集体存在的,是他们完成了以国家为主体的资本原始积累,建立了强大的国防战略产业和先进的科技力量,虽然在体制上不灵活,在市场经济阶段需要改革,但是他们正在改革,而且现在的许多民营企业家也是他们转化来的。

  中国民营企业家先天资本积累不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不能遵循新自由主义的弱肉强食理论。他们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保护,需要与国防战略产业建立加工配件和共同研发的关系, 国家垄断的行业也需要向民营资本开放。为什么只说国家与民营资本矛盾的一面,不说一致的一面?这就是理论误导。 民营资本的应该更换理论和指导思想了。

  最后表示,我愿意和企业家合作,争取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 能够迅速健康发展, 逐步成为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明的利益群体。

 杨帆致:请读。准备意见对话。

家园 我认为郎只能指出问题

他能指出会产生什么问题,但解决不了问题,他提出的方法都太泛泛了,万金油似的,不适合当前的环境。

家园 恐怕台上的那帮新自由主义派正抓紧着学前核心

闷声大发财,光练不说的干活。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

外链出处

这不是郎监管所说的一方面拿着上市企业的高薪,一方面又给自己发钱的保姆变主人吗。而且已完成股改公司将率先试行,这不是又逼着那些已经和准备股改的公司好好劫小股民一笔么(要不然大股东的业绩大幅增长靠什么?),看看国内股市近期的G股行情就知道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