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丁汝昌殉国之后 by 夏冬波 -- clathrate

共:💬1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丁汝昌殉国之后 by 夏冬波

殉国未恤

  

  丁汝昌悲壮殉国数日后,1895年2月17日,李鸿章在代奏电文中就说:“海军提督丁汝昌、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统带淮军护卫营记名总兵张文宣死事情形,迭据刘含芳转据德兵舰在威海目击属实,已屡电请奏。兹复据刘含芳电,丁提督于未被围之先,已派员将水师文卷送烟,誓以必死,孤忠惨烈,极可悯伤。应请旨将该三员先行敕部从优赐恤,并恳将丁汝昌所得处分开复,以示大公。”次日,上谕令王文韶确切复查。3月6日,因御史余联沅奏丁汝昌等死事情形可疑,又令李秉衡就近复查。王文韶复奏于3月12日到,但述事实,未提处理意见(王文韶,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谥文勤,为人透亮圆到,以其遇事不持己见,故有“琉璃球”之号)。而李秉衡奏于3月29日发出,对其他诸将皆致奖词,惟对丁汝昌则说:“丁汝昌以旅顺失事,奉旨革职,拿交刑部。其历次罪案,已在圣明洞鉴之中。战败死绥,仅足相抵。倘日后有以请恤之说进者,朝廷必力斥其非,无俟臣下偲偲过虑。”于是,4月11日,上谕下:从李议,刘步蟾、张文宣等皆获优恤,而丁汝昌则仍着毋庸议恤(李秉衡,1894年7月授山东巡抚。1900年6月北上勤王,8月11日在与八国联军作战中战败自杀。此人与李鸿章积怨颇深,致使淮军将领深受其害,安徽庐江的两位淮军将领———广西巡抚潘鼎新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均为其奏陈所冤。因而清代诗人陈诗在其《凤台山馆续集》中有“庐江冤抑事,光绪说潘丁”之句)。

  

  戴罪归葬

  

  丁汝昌在刘公岛被困之先,已请木工打了一口八尺长棺材,是用一截整木头挖成,据说还亲自躺到里面试了大小。刘公岛一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素敬丁汝昌为人,在1895年2月17日占领刘公岛的当天下午,特许“康济”舰载丁汝昌等人灵柩驶往烟台。丁汝昌等灵柩被寄厝在广仁堂。德国、英国等舰队司令、提督、领事前来吊唁、慰问。由于朝廷谕旨“毋庸议恤”,丁汝昌便成为整个甲午战争失败的替罪羊。刑部下令将其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棺材和铜箍均以黑漆涂之,以示戴罪,并砖丘于其原籍村头,不得下葬。丁汝昌的灵柩由水路几经辗转,在其子丁代禧的护送下,从烟台运回至巢湖高林汪郎中村。丁汝昌生前最宠爱、最贤慧的魏夫人见夫灵柩,痛不欲生,吞金殉夫而亡。直到宣统二年三月十六日(1910年4月25日),以“力竭捐躯,情节可怜”,准载洵奏,开复已故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原衔。丁汝昌及魏夫人灵柩才得以安葬于无为县严桥小鸡山的山冈上,与原先葬于此地的钱夫人、徐夫人合墓相毗邻。

  

  “万民旗伞”的故事

  

  丁汝昌壮烈殉国而朝廷不恤的冷酷做法,令朝野上下许多正直之士忿不平为鸣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夏,威海、荣城、烟台、旅顺沿海绅士商民,京外官梁世烺、刘宗汉、潘庆澜等300多人及甘肃提督姜桂题、开缺浙江按察使王仁宝等10人,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直隶候补道曾兆锟等114人,先后呈请北洋大臣袁世凯,为丁公伸雪,大学士孙家鼐亦为丁公奏请昭雪。2004年3月,笔者采访了丁发聪(丁汝昌长孙)外侄孙、84岁的刘栋臣。据刘回忆:他7岁时,在汪郎中村大家公(外祖父,即丁发聪)家读私塾,至10岁左右辍学。丁汝昌重孙女丁亚华长刘栋臣三、四岁,小时经常在一起玩耍。丁亚华的父亲是二房,排行老四,刘栋臣称其为四家公。刘栋臣小时候记事时,以及后来经常到汪郎中村丁汝昌故居时,看到过“万民旗伞”。由十几个伞组成,上面有万人签名,伞上还有无数小旗补缀其上。“万民旗伞”放在一个大柜里。据说这“万民旗伞”是当时威海等地民众为丁汝昌申诉冤屈而自发签名所用之物。民之言,民之心也。

  

  坟毁墓掘

  

  丁汝昌葬在安徽省无为县严桥小鸡山。小鸡山坐落在严桥、石涧公路西侧约50米。北坡较陡,南坡较缓。西边两公里的龙骨山,是无为和巢湖的界山。此处背靠高山拱卫,面朝向阳平川,都说是一块“风水宝地”。

  据无为县严桥乡辉勇大队19队沈某介绍:他和他的父亲都是给丁汝昌看护坟墓的。1960年11月中旬,天气很冷,刮着西北风。大队书记陈某率村民余某、汪某等十余名青年组织了“青年突击队”,以开荒造田为名,将丁汝昌坟墓用炸药炸开了。大坟墓炸开后,内有两具木棺:东边一红棺,内葬女尸,口张开,含一枚直径约一厘米的金环,颈上胸部有些珠子,腰间有一圈玉牌子。其棺木芳香,长7尺,宽2.5尺,高3尺,应是魏夫人的;西边系一香木棺,为一截整木头挖成,外涂黑漆,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棺长8尺,宽2.5尺。棺被撬开后,丁汝昌尸体未腐,面目如生,辫子、八须胡子都在,像睡着一样。遗体上盖一红缎子小被,戴一顶平顶帽子,身穿黑袍,外套马褂,左肩上放着一个灰玉把子的拂尘,拿出来一看,马尾都朽烂了,陈某用手摸了摸说“这是个苦老头子,除这个拂尘什么都没有”。过了一会儿,他们竟用火将丁汝昌遗体焚烧了。第二天一大早,掘墓之人将两具棺材用中药雄黄烟熏后,送到木业社改成八条大板凳。两具遗骨后来被沈某拣入墓坑里深埋了起来。丁公汝昌的坟墓,就这样被毁坏了。痛哉!惜哉!

  

  英灵慰藉

  

  丁汝昌于宣统二年三月十六日谕旨开复原衔后,家乡石头镇百姓奔走相告,自费请戏班唱戏以示庆贺。据家乡前辈讲,当时有一武生演员,为了再现丁汝昌骁勇善战、勇斗顽敌的英雄气概,竟穿戴当年丁汝昌的铜盔、铠甲登台演出,整套着装40斤。由于体力透支,这位武生演员7天大戏演完后,竟过劳而亡,足见乡人对先贤的崇敬爱戴之情。1934年5月,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到设有丁汝昌、邓世昌牌位的威海环翠楼登临凭吊,写了这样的一副楹联:

  劲节励冰霜 对万顷碧涛 凭此丹心垂世教

  登临余感慨 望中原戎马 擎将热泪拜乡贤

  20世纪80年代放映电影《甲午风云》,汪郎中村群众自发地买了一稻箩的鞭炮燃放,借此表示对丁汝昌的缅怀之情。

  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时,日本友人曾向他问到有关丁汝昌的纪念馆、墓地及后裔情况,此后国家更进一步地重视对刘公岛的保护和利用。江泽民总书记于1985年还为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了馆名。由于刘公岛是北洋海军基地、甲午战争古战场,其水师衙门、龙王庙、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及炮台码头等28处水师旧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丁汝昌墓的修复工作,于1986年拨专款进行了修缮。2000年,丁汝昌墓还被列为“无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遗物、遗迹盼保护

  

  丁汝昌遗物、遗迹在安徽的主要集中在三地。

  一是庐江县石头镇丁家坎村。此村为丁汝昌青少年居住地。现有丁氏宗初厢房三间,虽风雨飘摇100多年,仍可窥见当年的宏伟建制。祠前有月牙塘、龙王井等。丁昌俊家保存有完好的《丁氏宗谱》。丁氏宗祠被拆后现仍有精美的石鼓抛于荒郊野外。丁氏宗祠内的门楣、门柱、门栏被用来搭建石桥。据说丁汝昌青少年时期帮戴桥乡白河村徐姓家放老鸭用的老鸭篮子至今仍在。篮子用毛竹编成,呈哑铃形,可盛五六十斤重物。主要用来送老鸭饲料和收老鸭蛋。

  二是居巢区高林镇汪郎中村。有摇摇欲坠的丁汝昌故居两间。有大石鼓两个,中空,可插旗杆。丁汝昌故居前也有一口月牙塘。故居后有原假山遗存的太湖石数块。故居内有当年丁汝昌行军使用的木箱等件。还有散存于丁氏族人家的一些丁汝昌遗物。据丁荣涛老人讲:山东威海有一年来收购丁汝昌遗物,带了一皮箱钱。访得一张雕刻精美的红木床。丁氏族人不知其价值,最先说三千,卖时又要六千,最后说床上还有一盖子,需另加钱,最终以九千元成交。据主,此床最少要值四、五万元。

  三是无为严桥小鸡山丁汝昌墓。此墓建于1986年,然其碑刻字迹有的已漫患不清。由于丁汝昌墓早年被盗,一些珍贵文物仍散存于无为民间。有一重要的文物即光绪帝赐给丁汝昌的“七星宝剑”据说仍在无为某处。

  

  后代寻踪

  

  丁汝昌的传世后人,世人知之者并不多。

  丁汝昌生有二子:长子丁代龄,名长栋,字朝甫,号继廷,花翎五品衔。代龄生子一:发聪,字弼臣。发聪生子三:荣沐、荣澍、荣涛。丁荣涛现年75岁,为巢湖市医药公司离休干部。其子丁杰为居巢区医药公司经理。丁汝昌次子丁代禧,名葆翼,字幼廷,又号朝杞。诰授通议大夫,二品衔江苏候补道。生子四:发俊、发宽、发泽、发惠。发俊,名介仁,字旭山,花翎候补县,生子二:荣寿、荣根。发宽生子二:荣武、荣勋。发泽生子三:荣经、荣纶、荣绅。发惠生子二:荣纲、荣纬,生女三:亚华、亚芳、亚苏。

  丁汝昌后裔中,有不少对革命事业做过贡献。如四世重孙女丁亚华,1934年参加革命,其夫是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丁亚华现居北京。丁亚芳1939年参加革命,现居巢湖。丁亚苏是1945年参军,原在南京解放军八一医院工作,现居南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