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最后离开一江山岛的国军游击队员[上] -- handiman

共:💬71 🌺10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最后离开一江山岛的国军游击队员[上]

我的一位来自台湾的朋友有一位风风火火,待人真诚和善的老妈妈。一次偶然提起,朋友告诉我,老妈妈当年竟然是游击队员。这可不是我们脑子里传统的游击队员,而是抗战时专截日军军火给养的海盗改编游击队员和后来舟山群岛与一直在飞等“共军”打游击的游击队员。从那之后,我曾经试着想勾起老人的回忆,谁知老人一张口就是“在一江山岛的那时候我们苦啊,每天一睁眼看着天就想人为什么要过得这么苦呢?”这我就不好再开口了,老妈妈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坎坷,好容易到老的儿女有成,子孙满堂,何苦让她再回忆起当年的不堪呢?

好在老妈妈有一部自传在,我趁着过节向朋友借了来。我当时想的是一个当年的老“游击”,自传还能长到哪去,不过几万字吧,没想到朋友捧出三本一寸厚的大部头来,装帧虽然精致,但看得出是自家制作的作品,里面还有些手写的文字方面的修修补补,粗略估计了一下全书不下百万字。再一读,我彻底明白了什么叫藏龙卧虎。文笔哪个好啊,要搁到西西河里也排得进前几名。老妈妈笔名叫罗拉,(我看到这不尽一笑,这位外形似赵丽蓉老师的老妈妈竟然有着一个和麻辣鸡丝一样拽的名字。)得,我在这里就称她老人家为罗妈妈吧。粗翻了一下此书,内容多是自己传奇的一生的真实记录,对45年后的两党之争竟有一种超然的态度,虽然她的丈夫当年就死在年轻的共和国海军的炮口之下。这大概是一种“什么都架不住老”后的必然,也是江湖人士对生活的态度。没争得罗妈妈同意前,我先在这“转述”一段她撤往台湾前的最后岁月,也和一下老萨的《血战一江山》和一直在看的一直在飞系列。从另一方的角度看那场战争是对我们所知历史的一个极大补充,尤其是一江山上逃出来的人本来就不多。50年过去了,很多当年活下来的战胜者和当年的战死者也都在地下相遇了,他们又会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回忆那些个日日夜夜呢?

前几天刚看完韩国的《太极旗》,很不错的电影,可以说是我见过的朝鲜战争题材里最好的一部。导演本着对历史的反思态度演绎了一对兄弟在战争中的生死离别,重在体现半岛之争是一场兄弟之争。影片没有给美中多少镜头,因为没必要,说白了这是人家自己的事,不管谁来打,死的都是自己家的兄弟。虽然影片拍得很惨烈,但是我想真实的场面要比那惨烈10倍不止。我每次路过汉城时,或在韩剧中看到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心里都会肃然起敬,毕竟有那么多的志愿军战士长眠在那里。我希望中国版的太极旗早一天问世,让我们真正抛开恩怨看待过去。

书归正传,罗妈妈从大陈岛前往一江山的时候是54年末,已经身怀有孕,因为丈夫是中校游击队长,所以得以一同前往。罗中校(实际不姓罗)当年是海盗出身,打家劫舍,打日本子,打“共匪”。到一江山后,用罗妈妈的话说是总是一去几天,从不说去干什么。但从只言片语中看出主要任务是骚扰沿海各岛的“一直在飞”们,并抢给养。当然那时候一直在飞已经在天上了。

当时的一江山岛环境十分艰苦,岛上只有几间茅草房,一个妈祖庙 ,再就是土碉堡。罗妈妈因为被照顾住在一间草房中。那时守军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响了,形容憔悴,衣服破旧,食物更是紧缺。鱼是随便打,但没有设备(罗妈妈又一次用一包烟换了个手榴弹炸鱼吃,被罗中校骂了个半死),而且人能不吃菜和盐吗。在王生明去台湾受奖的时候罗中校甚至拿出自己的家底来给大家贴补,要说老蒋真对不起这些孤悬海外的兄弟们,光拿“太原五百完人”来要求大家,却连饭都吃不饱,衣服破烂的更像一群乞丐一般。罗妈妈由于有身孕,也没什么任务,整天闲得难受,竟然作了不少好事。一个兵的妻子生产,由于营养严重缺乏,月子里形容篙枯,孩子只能和米糊糊充饥,连奶瓶子嘴都烂掉了,差点呛着孩子。罗妈妈派勤务兵在大陈岛买了几条烟,告诉当兵的们上山去砍柴,100斤换5根。由于物质的严重匮乏,能吸烟已经是最高享受了,结果大家踊跃打柴。要说那时的人厚道,打不够的还对她说“太太,你给我4根半吧”。罗妈妈也爽快,不在乎那些零头。结果一小火轮的柴火换来了些黄金,奶粉,新奶瓶,大米等日用品。黄金和婴儿用品给了那个当兵的,解了燃眉之急。一次罗中校5天不归,原来是去台湾把自己的一些积蓄存在银行里,将来万一自己有事,孤儿寡母的也好过个日子。看来是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而且还在王生明的带领下和所有的游击队员们写了血书。

55年元旦,双方都没有炮击,不约而同地享受着大战前的最后的和平。整个一江上岛上成了欢庆的海洋。酒桌上,罗妈妈问一个手下的兄弟“既然知道胜利如登天,为什么还要奋斗呢?”“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是下一代看得到,即使拼到最后一口气,也要为他们铺上自由之路。”自由,这就是那些士兵的底线,也是大厦将倾的蒋家王朝最后的一根顶梁柱。反观另一面,那些扔下锄头镐头的“共军”们想要得也是自由,是不受富人欺负,能够安居乐业的自由。

关键词(Tags): #一江山#游击队#国军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家园 潜力强贴,花一下
家园 进坑扔花
家园 都是中国人

都是中国人呀。

家园 花一个先
家园 她老人家写书也是为了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您就让我们也看看吧:)
家园 花之~三本一寸厚的大部头,按照这个速度贴起来,要多少花亚

赶紧攒点老本,别把身体亏着

家园 不花没人性啊!

好坑好坑!

请继续。。。

家园 最好的情形呢是罗妈妈把电子版给我,同意我在西西河首发

并能将来在大陆出版,最好再拍个电影什么的,她老人家的家事和经历复杂得吓人,非常有看头。

最坏的情形呢,是人家写着玩的,给自己和子孙看的,不想拿出来,那我就没办法了。

尽量争取吧。所以我上来就说只“转述”一下一江山这段,给老萨和一直续个雕,让大家从不同角度再次感觉一下那段历史。

家园 鲜花一把,守坑待续!
家园 喜欢原创。花上。静静地在坑边守着。

咱不抱怨。好东西写出来不易。您慢慢来,甭急。PROMISE出一集,花一次。

十月份回国时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了本<解放一江山纪念文集>。写得都是一面之辞的官样文章,死板的要命,又故意遗漏了许多史实, 连张地图都没有。出质量这么差的纪念文集真对不起战死的烈士们。回来后专门找出萨老大的<血战一江山>重读了一遍,感觉是天上地下。今儿个handiman又续了罗妈妈精彩的故事。原汁原味儿。非常感谢。

国军怎么了,不也是中国人吗?凭什么不能写?看来西西河才是真正尊重历史的好地方。

家园 【坐坑观天】花
家园
家园 【原创】最后离开一江山岛的国军游击队员[中]

一江山岛战役的开战时间对国军来说没有什么悬念,元旦后密集的轰炸炮击预示着共军对此地的势在必得(有时双方每天对射3000多发炮弹),所以国军准备好了等人家打过来就行了,就算有空降兵来,跑回掩体的时间也是有的。但补给和士气越来越差,早打对国军还好些。另外就在开战前不久共军发生过泄密事件。参见我给萨苏的一个回贴。

“一江山战前的情报战

老萨好文,小弟无以回报,也不会“献花”,加个小花絮吧。

父亲学校里有一位老先生,又黑又瘦又高,还是大烟鬼,六十左右才结婚。有一次提起,父亲说他可怜呐,当年是军报的高级记者,赴一江山前线采访,当时正在准备过程中,任何消息都要保密,他倒好,脑子一热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洋洋洒洒全记下来了。等晚上正好有老同学来看他,和他睡一个屋,把个进攻日期,准备情况看个正着,第二天就走了。等打下一江山来,那位同学被抓住了,一审问是特务,而且情报是从这位老兄出来的。上面当时就不干了,念在以前有功,一撸到底,回家当老百姓把。后来当他被各种运动折腾得天翻地覆时,他的同僚已成了军师级干部了。嗨,就是脑子一热。但想想那被染红的海水,他不冤。没他这支破笔,会有多少小兵能解放后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啊。”

那位情报人员带回去情报这件事不容置疑,关键是他的可信度。人家拿他当左尔格呢还是当蒋干呢,这就不得而知了。罗妈妈的回忆录里有这样一段,“第二天(1月12日)情报来了,大陈岛和中共军的部署是这样的......”其详细程度让我相信国军的情报人员作了很不错的工作。只可惜不知道还好,知道了反增一份绝望。

元月11日,王生明从台湾第五届英雄大会上归来,当时在英雄大会上留下“岛在人在,岛亡人亡”的口号,并且迅速地恢复了极其低落的士气。王生明16岁参加北伐,后随蒋介石逐鹿中原,39年随第八师增援上海,到友军上来时手下的连队只剩9人。抗战8年转战各地,8.15时在广州受降。在欢迎会上罗妈妈当时问他为什么不趁在台湾开英雄大会多休息几日,王生明说“现在虽然艰苦,比那喝马尿,卷枯树叶作烟卷抽的豫西大战改善很多。”真是一代职业军人的楷模。然而女人就是女人,尤其是一个正在孕育宝宝的母亲。终于罗妈妈沉不住气了,她找到罗中校的铁哥们秦中校,让他帮忙让王司令把罗中校调到大陈去。元月17日罗妈妈趁罗中校不在,干脆自己找到王司令。

“我希望你把罗中校调回大陈。”

“是他叫你来的?”

“他不知道,你了解他的性格,不管多危及,他绝不会抛下兄弟们逃走。我的孩子就要生了,我求你派他去大陈岛或台湾出任务,等孩子生下来再说。”

“现在战情危急,我们这里需要他,是中国人就要为国尽忠。”

“这场战役不知要托多久,争千秋不争一时,我们不会逃避。我答应等孩子生下来,我亲自送他上战场。再说下场战争说不定就发生在大陈,我只是希望在那里生产。”

“国家的是你们女人不懂。”

“当初我们带来100来条船和几千兄弟,你竟敢说我什么也不懂?这几个月我们出钱出力发饷筹薪,哪点对不起国家?”

王司令这辈子大概还没被一个女人这么说过呢,努力控制着说

“军人就要接受命令,我没办法答应,这是动摇军心,罪不可恕”

“那你要我在司令部里生产么?”这句情急之下的无赖话竟然弄得王生明不知如何对答。好在秦中校在旁边,拉着王生明商量了半天,让他终于松口。

“好吧,你的胆子很大,我答应你。”

当晚罗中校回来后就领受了命令,把一江山岛所有女眷和女兵撤退大陈,让将士们安心打仗。(原文中没提那些父子兄弟同在岛上的撤一个出去的话,想必是漏了。)这段谈判经过应该不会见于正史,因为王生明和秦中校后来都战死。接下来的故事就有点太像莱坞的情节了,谁说文艺作品不是来源于真实生活呢?第二天天一亮一船的老老少少乘风破浪像大陈驶去,半路上发现共军战机遮天蔽日如蝗虫而来。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他们幸运地在最后一刻逃离了火海。

飞机遮天蔽日是因为当时同时也轰炸了大陈,一是蒙蔽主攻方向,二是使大陈不能出兵,看得出年轻的共和国空军在浙江集结的轰炸力量倾巢而出。张爱萍将军大概是共军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位指挥过陆海空协同作战(实战)的将军,且结果不愧于其儒将之称。想想当年两弹一星的几位领导真是从下儒到上,张震寰,张爱萍,聂荣臻,周恩来。

再说罗中校看到这个景象马上就想掉头返回去帮兄弟们,但是被劝住了。想想一船的家眷赶着打仗送回去,那不是让岛上的兄弟们分心么?于是这一船的人就成了最后一船离开一江山岛的人了。当时有72架次飞机在轰炸大陈,当他们的机帆到达大陈时,最后一波攻击刚刚开始,船员们在港口到处逃窜的火船阵中寻找空隙,左弯右拐,就在接近码头之际,一架着了火的战机突然冲向码头,机腹划过石板路,机翼像刀子一样朝这艘船切来,差一点就切到了,而后战机腾空而起在海面翻滚爆炸。罗妈妈抱着肚子像球一般被气浪抛在地上。罗中校抱起她,发现满手是血,原来一块金属划过她的肩膀而后深深地插入甲板,差一点就身首异处了。罗中校一落地就被叫到司令部,整天不见踪影。大家只好在岸上眺望一江山方向。只见那里布满了流星,托拽着亮丽的长尾巴堕入海中。老百姓不知道消息在猜今天那里是过节呢还是也受到了攻击。罗妈妈当晚站在大陈岛山顶望着一江山的方向痛哭,哭岛上将士年轻的生命,哭他们的血泪忠魂,哭王将军的赤胆忠心,哭这一代青年持续不断的悲哀。

那天发生的事大家就比较了解了。一个版本说我军勇士们本着不畏牺牲的精神向占据着地形优势的凶残敌人发起冲锋,全歼守敌。另一个版本说我军勇士在10数倍于我的凶残的敌人面前从容应战,给敌人较大杀伤,最后集体成仁。不管哪一个版本,都体现那一场战争的残酷。

要说国军中的勇士也真不在少数,一江山岛不但最高长官王生明拉手榴弹自尽,连岛上的电台人员也如此。陆军载波勤务大队的台长朱振和司令部的最后通话是这样的“敌军已经接近了,我手里正拿着最后一颗手榴弹,马上就要放了!你们听着!轰……”这些年轻的生命本该尽情享受赶跑日本鬼子后的幸福家园,本该和自己心爱的人坐在海边的岩石上,本该...而此时他们却和另一群勇士撞在了一起,像两把削铁如泥的宝剑一样撞在了一起,结果一把折断了,另一把也崩了齿。

待续

家园 花之

花之.军属难当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