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跳跳兄“红楼梦《枉凝眉》到底写的是谁?”,兼聊宝黛爱情结局 -- 叁贴

共:💬5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回跳跳兄“红楼梦《枉凝眉》到底写的是谁?”,兼聊宝黛爱情结局

另开一贴。跳兄原文见(http://www.cchere.com/article/589854 )。

先拷贝涉及到的两首曲子,后面再作分析。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同意跳兄对刘心武解读的评价。老刘说《枉凝眉》写的是湘云和妙玉,所给的理由的确太过勉强。按他那种方法,恐怕福尔摩斯最适合研究红楼梦。我不相信从那些蛛丝马迹可以推演出任何可靠的结论。不过按老刘的搞法,倒适合在演义书场发贴 —— 胡说红楼。所有的红学家都差不多够格。

作为普通读者,就不能胡说了,要讲道理,像跳兄这样。但是不同意跳兄的结论。跳兄认为《终身误》和《枉凝眉》都是合写宝钗和黛玉,只是侧重不同,前者侧重宝钗,后者侧重黛玉。不能不说跳兄给的理由很充分,结论也合理。问题是,按照跳兄的思路,反复阅读这两首曲子,觉得结构和逻辑有点问题。

以《枉凝眉》为例,跳兄认为前五行宝钗黛玉一人一半,完全对等。最后两行写黛玉,算是有所侧重。如果这么从头读下来,读完前五行,我得到宝钗黛玉两个同等重要的形象。但紧接着六七两行单独写黛玉,并作为全曲的主题结束整首曲子。我实在难以转过这个弯,觉得曲子还没有结束。《终身误》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不知道诗人的大脑是怎么工作的,反正这种结构让我这颗理科训练出来的脑袋很不舒服。

所以,我还是倾向于传统的解释:《终身误》写宝钗,《枉凝眉》写黛玉。

那又怎么回答跳兄对宝玉“美玉无瑕”的质疑呢?特别是宝玉“十三岁就和丫环袭人xx乐,能算是“无瑕”吗?” 我觉得看待这个问题要考虑当时社会接受程度,至少在曹雪芹看来宝玉所作所为不是什么不道德的事情——“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 ——所以曹雪芹说宝玉美玉无瑕也未尝不可。再说他自己也是个公子哥儿,是个泥巴做的臭男人,能比宝玉好到哪儿去。

红楼梦十二钗一人一曲,曲子所写不外乎每个人的命运和主要经历。那宝钗黛玉有什么值得写呢?最值得写的当然是和宝玉的感情。写宝钗和宝玉,不可能绕过黛玉 —— 宝钗的不幸是由黛玉的(曾经)存在造成的。《终身误》里有两句是关于黛玉的,但从整体上看,《终身误》是关于宝钗宝玉感情的,黛玉属于第三者插足。

但在《枉凝眉》中,宝钗连插足的份都没有,因为宝钗不对宝玉黛玉的感情产生实质性的破坏,最多让黛玉吃点小醋。

试着翻译一下《枉凝眉》:

我宝哥哥和你林妹妹是天设地造的一对。

我们一定有缘,不然怎能在茫茫尘世中相遇?

这缘是有了,可为啥没份。

你在瞎担心,我也只能唉声叹气,。

你我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

你看,越说你越悲伤,

这不,最终哭坏了身体。

这个曲子是说黛玉因为和宝玉有缘无份,最终悲伤流泪而死。

回顾宝黛的感情历程,可以发现他们其实有一段很长时间的幸福时光。在三十二回之前,双方关系不明朗,黛玉常吃醋使小性。三十二回,双方关系挑明。从三十二直到八十回,宝黛的爱情虽然没有公开,但已经相当稳定。黛玉虽也流泪,但更多是为宝玉挨打,生病而流泪。宝黛已然成了一对互相关心,默契幸福的恋人。那八十回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使整首《枉凝眉》如此无奈,如此凄切?

高鹗的调包计尽人皆知,特别是越剧版的调包计,赚了无数的眼泪。但总觉得太不合情理。一是贾母的转变。老太太心疼外孙女是天性,何况还是没了爹娘的外孙女。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在前八十回交待的很清楚。即使更重视宝玉,但断不会为了给宝玉冲邪,或是为了娶宝钗而不顾黛玉的死活。二是对宝钗形象的伤害,置宝钗于尴尬境地。宝钗自尊心那么强,宝玉只不过说了她一句胖得像杨贵妃,就能一天不理人,现在却要承担鹊占鸠巢的名声。

另外,觉得高鹗偷懒了。在调包计之前,宝黛感情波澜不惊。然后宝玉突然丢了玉,变成傻子,任人摆布,与宝钗成亲。黛玉受此打击,不久香消玉陨。两人都没来得及体会痛苦,便一切烟消云散。那《枉凝眉》又叹什么伤什么呢?总不能是三十二回之前的斗气拌嘴吧。

央视版用的是元妃赐婚。王夫人钟意宝钗,但知道贾母罩着黛玉,便利用元春的贵妃身份,由元妃赐婚宝玉宝钗,贾母也无可奈何。此时宝玉正随军远征,黛玉闻知赐婚,未及见宝玉一面,便一命呜呼。央视也够偷懒的。

元妃赐婚也有两处不甚合理。一是王夫人的做法。袭人告诉过王夫人宝玉和黛玉的关系,所以应该知道元妃赐婚对宝玉的冲击。紫娟一句黛玉要回苏州老家不再回大观园的试探就能差点要了宝玉的命,这赐婚会把宝玉怎么样?王夫人可以不在乎黛玉,但会拿宝贝儿子的性命冒险吗?二是元春的态度。元春是个明白人,清楚宝玉的婚事由贾母做主。虽然自己是君,贾母是臣,但也不会不给老太太面子。

那贾母对宝玉婚事是什么态度呢?贾母没有明说。第五十七回紫娟情辞试宝玉后,黛玉责备紫娟,紫娟说了下面一大段话:

“......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 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 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有点啰嗦,但意思很清楚:乘老太太健在,赶紧拿下宝玉。迟了,老太太不在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关于八十回之后的宝黛,还有很多其他说法。拾掇拾掇,串成一个自认为合乎情理的结局。千万别说是胡说,那是夸我。

黛玉虽知贾母是自己的保护伞,却无法开口。终于有一天,贾母过世,王夫人掌权,黛玉开始真正寄人篱下的生活。宝玉渐至谈婚论嫁的年纪,明言欲娶黛玉,王夫人不同意。

二十年前的农村,正是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交锋最激烈的时期,见过许多起棒打鸳鸯事件。鸳鸯面对棒打,最好的策略是远走高飞,俗称私奔,过个三年五载,带个小孩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亲亲热热。最笨的是寻死觅活。寻死觅活往往被看成是顽抗到底,结果往往是鸳鸯丧命,老鸳鸯们追悔莫及。聪明一点的可以装疯卖傻,直挺挺躺在床上,口中念念有词:“@#&*%$#^%$*&$#。”不到三天,当妈的定会败下阵来:“小强啦,求你说句中国话,娘什么都答应你。”

宝玉没有私奔的勇气,但至少比装疯卖傻厉害一个档次——根本不用装,来就来真的。

王夫人自然清楚儿子的本领。顾虑到儿子的性命,不敢硬来。不敢逼他娶宝钗,也不敢强行拆散宝黛,只是冷处理宝黛关系。黛玉处境越发艰难,宝玉也无计可施。正是“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此时宝玉方悔平时只顾在女儿堆中厮混,荒废经世致用之学,以至如今无力保护黛玉。

黛玉最终是要死去的。头疼的是怎样让黛玉死掉,宝玉却能不痴不傻的活下来。由前八十回的经验,黛玉若是死在宝玉面前,宝玉恐怕也完了。所以最好能把宝玉支开。

恰好边疆有事,宝玉欲从军,与贾政王夫人商定,若能建功立业,则可娶黛玉。贾政乐见其成,凭关系为宝玉谋了个相对安全的参谋不带长的位置,不用冲锋陷阵。宝玉走后,黛玉在牵挂,忧虑和期待中,整日以泪洗面,最终泪尽而亡。

战争治好了宝玉的痴狂之症,但黛玉的死依然让他对一切心灰意冷。父母做主,宝钗宝玉最终成亲。在外人眼中,他们是金玉良缘配成的恩爱夫妻。宝玉不忍辜负宝钗,但他心中依然只有黛玉。“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只是,到底是谁更意难平呢?

关键词(Tags): #红楼梦#枉凝眉#宝黛结局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家园 更喜欢这个结局,花之。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不用那么久

收父母孝是一年或三年。即使是三年,也只是第一年比较严,一周年后就可以婚嫁了。收祖父母孝更短,不超过一年。这一点很有道理。祖父母死时,孙子孙女一般都该结婚了。真要等个三年,都成大龄青年了。

家园 花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