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种正在消逝的闲谈——《美帝国的衰落》观感 -- 邝言

共:💬17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一种正在消逝的闲谈——《美帝国的衰落》观感

下午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完了《野蛮人入侵》的前传《美帝国的衰落》。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重温了《野蛮人入侵》,这次的重温令我觉得这部电影开始变得轻薄起来,尽管在看完前传的此刻我觉得它所浸透着的沉重仍然要远超过很多其他的作品。《野蛮人入侵》中没有长篇累牍的谈论,这固然可以看作是令作品自身发言的一种努力,但也同样可以被视为对当代人的一种迁就——如今懂得那样一种谈论的趣味的人的确不多了。

相比起来,《美帝国的衰落》中这种谈论的比重要大得多,这很可能使得该作品的观众要大大减少了。正如影片中的那个戴着耳环和墨镜的牛仔所说的:我真受不了你们知识分子,你们就知道聊天!是的,该片的导演似乎不准备迁就任何人,他在主人公的闲聊中大量提及卢梭、汤因比、维特根斯坦以及一大堆令寻常人感到更加生涩的名字,这想必令翻译者大为头疼,若非如此我就不会常常被字幕弄得一头雾水。

可是我依然喜欢这部作品,因为尽管语言不通使得我无法完全理解他们交谈的内容,但对于这样一种交谈的乐趣我是不会感到陌生的。我在同教授们一起进餐的时候就常常有机会领略这种乐趣:在那样一种场合里,除了面前这一桌外,周围都是寻常的食客,教授们并没有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因为将学识视为时尚是贵妇人沙龙包厢里的不良风气,如今的人们更愿意通过在埋单的时候争执不休来显示自身的价值;于是教授们只是以一种家常的语调泛泛而谈,时而交头接耳,时而相互调侃,用词常常诡异,比如说到某些极为平常的词汇时众人集体会心大笑,而有时轻松的神情却和晦涩的术语丝毫不相吻合——所有这一切,都会令一个无关的旁听者错以为是遇到了外星来客……

那样的场合,对于我而言,是人生中较为珍稀的快乐享受。曾经我感到过羞愧,因为也许我读到过同样的书,但那只是令我的事业和生活更加格格不入,但很快我便感到了释然,因为那诚然不是某种努力的结果(更不是某种矫饰的结果),完全不同于将某个公式套用到试题之中,事实上,那更象是一曲即兴的演奏,当大提琴煞有介事地沉吟时单簧管就戏谑地挑逗,也许没有章法可循,但却琴瑟和谐。我想在李白时代的酒筵上人们不会对此陌生,而与此同时,也不会有谁对此显得过于在意(尽管那些被冠名为“戏作”的诗歌每每令后人羞愧欲死)——除了那些每个时代都会有的不学无术和贪慕虚荣者。

然而这样的闲谈毕竟开始变得珍稀了,当如同碑铭这样原本是一位数学系或者物理系教授都具备的家常菜艺,在如今成为连中文系的教授都不必备的绝技之时,毕竟有一些什么,已经无可奈何地离我们远去了。也许这就是我对《美帝国的衰落》这样一部喋喋不休的作品感到留恋的缘故吧!当我看到主角们一边搓着面团,一边拿彼此的思想开涮的时候,脸上的笑意的确同闲谈的内容并无特定关联。

《美帝国的衰落》是一部非常成人的电影,说成人并非指其中肆无忌惮地出现男人和女人的性器,而是指主角们基本上都已是中年以上,且全剧中几乎找不到什么通常意义上的俊男靓女。这也是我异常眷爱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世上有许多人热恋你青春的容颜,但却只有一个人眷爱你眼角的皱纹。我想,在这里,这句话不只是在诉说一种爱情的誓言,事实上,年轻的美丽源自天赋,而苍老的魅力则真正属于人。那是一种时间的味道,举手投足、字里行间。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一种生命体能够战胜物理时间,那便是人类。因为就单个的存在而言,每个生命体都是速朽的,要战胜时间只能通过类存在;而除了人类之外的类存在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延续和拷贝,是基因锁链上的一个环节,然而人类的类存在却绝不仅只是生物特征的保留,令人类生生不息传承下去的还有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器物的文明。由此可见,当青春的容颜(作为生物特征的那部分)逝去之后,留下来的那份美丽才弥足珍贵。

在影片的开头,那位女历史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今的人们都疯狂执著于追求个人的幸福,而忘记了国家和社会的命运。她的话很值得玩味。切莫将这样的话仅仅看作某种集体主义的口号,或者是对某种权力的膜拜,不,这不是关键所在。问题在于,个人的幸福脱离一个民族和时代的命运是否是可能的?当然会有很多人去鼓吹个体内心的圆满,正如很多人去鼓吹超阶级的爱情一样,这里并不是强调说,作为个案这样的圆满或者爱情绝对不可能发生,其实,这里恰恰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怎样的内心圆满或者怎样的爱情都脱离不了民族和时代。正如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人们领了证但还没有摆酒就不觉得自己已婚一样,任何一种形式的个体幸福感都毫无疑问仰仗于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不论人们自身是否相信或者承认这一点。在西方,人们在教堂里对着圣经承诺他们的婚姻,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们对着毛主席头像宣誓他们对伴侣的忠贞,这都是民族和时代赋予他们心底的安身立命之感。直到有一天,宏大建制被资本的平均事业彻底摧毁,信仰被放逐,理念被颠覆,于是人们失去了原先的家园,在地球上背井离乡地漫游。有什么可以填补这片巨大的空无呢?Nothing。起先人们只是觉得他们遗弃了曾束缚他们的神和传统,到后来却发现他们被神和传统所遗弃在荒野。当文化幸福感丧失的时候,人们企图通过个体直接获得那份幸福,这便是当今追求所谓个性的真相。但是,身处人的类意义缺失的时代,每个个体不是显得独树一帜而是相反都变得面目相似(怎么能不相似呢?既然人们将个性全都定位于生物性或者说本能的方面)。青春偶像剧的热浪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那其中虽然充斥俊男美女却重复得令人乏味,若是你觉得什么人有不一样的味道,请注意那究竟有多少是脱离时间的韵致可以办到的。

这样看起来,身处当今时代的我们觉得不快乐是非常自然的。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到了我们的下一代还会有多少人懂得剧中人们的闲谈?还会有多少人懂得那种并非单纯生物性的魅力呢?主角们直白暴露的可算是臃肿而丑陋的身体,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吗?

当代人在性的开放程度上也许是充分的,但对于性的欣赏恐怕大多停留在生物性的水平。一个日本的色情片女优大声叫嚣着:来上我吧!直截了当点,别浪费唇舌!有很多人为她的风格喝彩。可是,在同样以色情著称的黑暗世纪,那些贵族的妇人和她的情人幽会却要经历许多的考验,他们需要鲜花与醇酒,需要壁炉与地毯,即便在说着猥亵的色情话语的时候依然要引用华丽的诗句和名言,这些我们从列侬甚至是萨德的作品中都可以窥见。米兰昆德拉说:聊天绝不仅是消耗时间,而是以一种美的规则重新编织时间。他很对,可是追求快感的当代人,几乎连前戏都想省略。

当然了,我并不是在说影片中的知识分子们多么值得仰慕,事实上,影片中的换妻派对等情节能够令人并不费力地联想到萨德笔下那些腐败的贵族们。的确,天朝的崩溃总是伴随着某种糜烂的气息,但是,那也许不是某个国家的衰落而已,那是形而上学在当代的命运。知识分子的角色是令人深思的,剧中有位学者说:我知道我成不了汤因比,我只想在性和爱上体会我存在的意义。是的,知识分子似乎永远是依附于时代主流精神的阶层,他们在感性意识上升时极力去表达它,而当一个时代从鼎盛到衰落时,他们也就只能去唱一些放浪形骸的挽歌了。我们稍加思索就可以回忆起,启蒙运动总是滞后于文艺复兴,思想总是滞后于艺术,哲学这只猫头鹰总在夜幕降临时才起飞。这就是理论的界限,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不可能自这样一群喋喋不休的猫头鹰中产生,更何况如今的猫头鹰早已没有翅膀了。

可见,我诚然不是在赞美他们,我只是不无同情地看到他们的命运。同《野蛮人入侵》所表达的主题一样,这部影片打动人之处仍在于一种无可挽回的无力感。在片末流淌的钢琴声中,这群莫可奈何的最后的小资们,只有前列腺在伴随年龄一起增长。

可是我还是迷恋那样一种似乎无用的喋喋不休,那属于一个正在消逝的时代,我不无悲伤地想到:我们的下一代们或许终究会遗忘了那样一种弥漫着时间味道的语言。

关键词(Tags): #影评#丹尼斯亚康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读邝兄文似饮醇酒,不知不觉间已沉醉矣。
家园 给兄台斟一杯剑南春,端一盘五香花生米,您继续...

"或许终究会遗忘了那样一种弥漫着时间味道的语言"

这个,也是人类文明的变迁,王国维先生也曾类似的慨叹。

不过,文明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更多是欣赏的层面,也偶尔和生计相左。

随其自然吧。

家园 圣诞快乐!

家园 老兄深邃的思想如果不全部贡献出来不仅仅是一种浪费,还是道德的丧失
家园 与其担心我们的下一代会遗忘什么,不如想想

我们遗失了什么本应从上一辈继承的东西

老兄的文章很不错,所以花了一个。

在其它的一些文学、文化的讲座中,也听到关于当代人精神的迷失的讨论。演讲的人似乎都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难道就不能做一点什么吗?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汤因比,也没有必要。但是每个人都可以make difference.我想也只有靠每一个人,每一个有“自我”的人,失落的精神才能从新找回,文明才能延续。复兴不可能在哀叹中到来,黑暗只有靠呐喊打破。

家园 非常同意您的看法

当代人由于竞争压力的巨大,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享受这种高雅,正如现在书店里卖的最火的都是跟求职就业相关的书,古典时代的那种寒夜读书人越来越少了。

家园 好文献花
家园 听履老师夸如灌迷汤,不知不觉间已忘我矣。
家园 多谢款待。

那我就继续罗!

在我看来,文明不是故纸堆或者兵马俑,事实上,它就是你我今天的生活。我之所以强调是“器物”的文明,正是想将我所要表达的文明同那种精神化的文明范畴区分开来。这个时候仅仅说文化是很容易被误解的。

我想,对待文明恐怕不能仅仅是欣赏而已,那样最多会形成一个脱离现实的所谓“精神贵族”阶层,那还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知识分子。

家园 新年快乐~
家园 我说的正是我们自身的事情

这并不是仅仅在担忧下一代,当我说着下一代的时候我的意思正是“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给他们”,至少我们从上一代那里多少还得到了一些什么。

至于你说到的无力感,那是普遍的。这个话题很大。至少在我看来,无论是哀叹还是呐喊在此刻都是徒劳的,文明的薪火靠知识分子去保留,而大众则将如同在漫漫中世纪所接受的宗教的教化一样,在当今的技术统治下完成所谓“人的异化”。我们期待再一次的文艺复兴,此期待过程不知是否比中世纪还要漫长。

家园 您说的现象很有代表性

即便给他时间,他也会去想如何赚钱,而不是如何做人。这也许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时代精神的结果吧。

说“高雅”就已经很疏离了,因为那本是人的基本需要,如今却显得奢侈。人人都想扩大和增殖,以及提高效率,于是成功学铺天盖地,这就是资本统治的证明。

家园 诚斯言也

很多时候,文明是一种奢侈品。有的时候没有指引,有的时候信仰缺失。

这也许是,现代人生里不太显性的遗憾之一吧。

家园 读此文时产生过一个错觉,似乎是某篇外文的中译本

作者是不是做过职业翻译? 还是只不过外文作品的中译看的多了,潜移模化中思维方式受到了影响。 正如作者自己说过的那样,其实这篇文章是所谓的沙龙时尚的最好注脚。对文化内涵的变态追逐,不也正是文化衰退中的一个现象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