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男孩乐队 -- 李禾平

共:💬43 🌺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的男孩乐队

那天看雪太傅的帖子“80年代巨星再现"链接出处,顿时勾起无数回忆,昨天老票兄说他的成名作是杨庆煌的“会有那么一天” 链接出处,我这回忆一下就如黄河泛滥了。

记不得是在大二还是大三,那年系里面搞了一个迎新晚会,要求每个班最少出一个节目。任务下来以后,我们班就只有一个最佳人选,我的哥们小王。小王歌唱得很好,最喜欢的是高凌风的歌,并以他的绰号“青蛙王子”自诩。小王倒是比他的偶像要帅一些,但是因为脸上长满了青春美丽疙瘩豆,我们都说他是“蛤蟆王子”。

小王一心想做歌星,这次有这么一个露脸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但是小王怯场,一个人不敢上,于是就来找我,要我给他吉它伴奏。我那吉它水平根本就是二把刀,哪里敢出这个丑,但是耐不住小王苦苦央求,于是就出了一招,把我的死党小三找来作外援,他是我吉它师傅,咱们三个人一起上。这时,同班的另外一个哥们小张也听说了这事,毛遂自荐地要给我们加一把口琴,我们一想不错,就这样凑齐了4个人。

人齐了就开始选歌,我们当时听的都是刘文正、费玉清和高凌风之流的歌,所以后来几乎不听费翔,因为他唱的几乎全是这几位老大的歌。四人琢磨了一下决定选杨庆煌的,因为他的歌当时在大陆很少有人听过。最后选了两首歌,一首是“菁菁校园”,另外一首是“听听你的声音”。选好歌以后,我们就拿着磁带找了一位音乐老师配上吉它和弦,因为我们几个统统不懂五线谱,同时还请这位老师写出六线谱。

人齐了,歌有了,咱这男孩乐队算是正式成立了。小王主音,小三吉它主旋律,我是吉它副旋律,小张负责口琴间奏,我们玩乐器的三个同时还是和声。这四个人往前一站,高矮胖瘦都全了,那时不知道十几年后会有个F4,否则我们非把这个名字给抢注了。

四个人合练了几个星期,就去系里参加选拔。选拔是在一个空教室里进行,里面放了几张桌子和椅子给评选老师们。轮到我们这F4上场的时候,发挥正常,同时空教室里还有一点回音的效果,结果是一片掌声,不仅有老师的,还有外面等候选拔的其他学生的。

第一次演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这4个人心里美呀,开始在一起商量这要是在正式演出的时候,下面观众反应强烈要求我们再来一个怎么办?后来我们准备了第三首歌“迟到”,因为这个我们都会,不需要再找人配和弦,同时还能活跃场上的气氛。

到了正式演出的那天,我们四个人还模仿崔健安排了各自的服装。每个人都穿牛仔裤,小王穿青年装,小张穿中山装,我和小三穿黄军装,一个字:酷!

那天晚上可真来了不少人捧场,不仅本班同学几乎全到,他们还呼朋唤友,拖儿带女。。。。。。等等,这个还是要再多等十几年,反正是整个演出会场里,自家的兄弟占了一小半。

那天的会场是在系里的一个小礼堂,不太大,但是人不少,演出的时候,里面是乱糟糟的,这点估计大家都有过体会。

我们的节目安排在中间,轮到的时候,上面的报幕员说:“下面是xx班的男声小合唱”。没有办法,那时大家都没有水平,要是现在的话,那报幕员肯定得用台北腔说:“现在有请xx班的男孩乐队F4。”

等我们4个人踌躇满志地上了台,中间还跟几位粉丝挥了下手,这时才发现出问题了。当时条件简陋,整个会场包括报幕员就只有2个话筒,1个是固定的有线话筒,1个是移动的无线话筒,而我们要想出效果,至少要有5个话筒,2个出吉它声,主音1个,口琴1个,和声1个。

没有办法,我们4个人都成了上了架子的鸭子,无处可逃,那就唱吧。主音肯定要用一个固定的,无线话筒由小张用手拿着给我们吉它出音,等到他口琴间奏的时候,再把无线话筒交给小王,自己对着固定话筒吹,整个是手忙脚乱,下面的观众依旧是乱糟糟的,那个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等我们4个人好不容易一身冷汗地唱完预定的2首歌,下面连个掌声都没有,别说我们准备好的第3首歌了。下了台以后,来助威的弟兄们还说:“啊,这就完了?怎么是只听到小王的声音,改清唱了?”

我们4个人悲愤交加,夺门落荒而逃。

中国第一支校园男孩乐队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

写完这个,又想起来2个小故事。

有一年,系里面搞合唱比赛,我们班选了一首当时挺流行的歌,歌名忘了,但是记得里面有句歌词是“火热的衷肠”。我们别出心裁,在中间加了一段男声朗诵,就是有“火热的衷肠”那一段歌词。在我们平时排练的时候,朗诵的那位老兄老是故意把“火热的衷肠”给改成“火热的香肠”,我们也会故意在唱的时候也给唱成“香肠”,然后全体大笑。

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们事先互相提醒,今天是正式的了,千万别再给唱成了“香肠”。等到比赛一上场,下面就开始笑了,因为其它班级都是穿统一的服装,白衬衣,黑裤子,女生是长裙,到了我们班就穿什么的都有,五花八门,整个杂牌军。

等唱的时候到了那段朗诵,我们全体都担心他会出错,又冒出来“香肠”。不错,他没有错,但是我们却全体漏唱了下一段歌词,唱着唱着大家就都意识到了,结果居然全体停了下来,下面观众又开始笑。幸亏朗诵那位兄弟反应快,他立即又朗诵了一遍,这次我们再跟着唱总算是完成了任务。

要说我们唱得还真不错,居然特地给我们发了个“敢斗奖”,要不是服装和唱错的问题,前3名肯定是跑不了。

又一年的全校歌咏比赛,这次是在大礼堂。其中有位老兄唱“敢问路在何方”,是用那种老式的卡拉ok磁带做伴奏。这哥们一张嘴,下面就傻了,因为唱得是太好了。等他唱完,礼堂里响起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可是紧跟着报幕员出来说“对不起,刚才有点故障,磁带里面的原声没有去掉。”下面的观众笑倒了一大片,这老兄也有意思,我们不知道问题,他自己能不知道嘛!等音乐声再起,那老兄真正的声音出来以后,居然没有一个调是准的,这下刚才没有笑翻的观众这次终于倒了下来。

加了“菁菁校园”的MP3,速度有点慢,有兴趣听的朋友要耐心等一会。

[MP=320,240]http://www.yz183.com/lt/uploadfile/2005-10/2005101316413185136.mp3[/MP]

(完)

关键词(Tags): #男孩乐队元宝推荐:雪个,
家园 【击节送花】力夺沙发
家园 我们那会儿后来可是一色儿的电声乐队

电吉他和声,电贝斯低音,电子琴旋律,再加上架子鼓节奏,很热闹的.

都说文体不分家,可那会儿全学校两个校队都参加的还只有我老甲(校乐队和校足球队)。现在除了足球还偶尔踢,乐器是十几年没摸了。

家园 笑翻!李兄文武全才啊~~ 送花给男孩乐队~ :P
家园 老夏是不是也有包子?
家园 单甲兄厉害,什么时候也来说说?

我们那个时候条件实在是不行。

不过后来我另外一拨朋友搞了个电声乐队,还到外面的咖啡座去走穴。

家园 哪里是全才,是全出丑。

我当时的女朋友一听到我要去参加什么活动,就会担心我又要出丑,或者是玩出什么意想不到的名堂。

家园 这个这个,不惭愧的说

高中时候跟一哥们合伙唱歌,在学校礼堂某活动小试身手,反响还是很大地,据后来认识的师妹师弟说,当时还以为我俩是从社会上请来的职业走穴混混呢!

真可惜没有照着这条羊肠小道走下去啊

要不俺们没准成雨。泉了

家园 那就成一直在唱了!
家园 那个“香肠”,十有八九是这首歌

我们班当年参加歌咏比赛的时候也唱过,还跟国旗班借了服装和旗帜来着。

热血颂

当你离开生长的地方梦中回望,

可曾梦见河边那棵亭亭的白杨?

每一棵寸草都忘不了你日夜守望,

思念你的何止是那亲爹亲娘。

你奔向远方,带着亲人的希望,

你奔向远方,带着火热的衷肠。

你是中华铁骨脊梁。

当你握别温暖的手泪落几行,

可曾感到背影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每一棵赤诚的心灵都深深理解你,

每一个热切的希望都充满你的力量。

你奔向远方,带着亲人的希望,

你奔向远方,带着火热的衷肠。

你是中华铁骨脊梁。

最艰苦的地方,总有着战士的刚强,

勇士的肩头肩负着多少心头的崇仰。

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没有幸福渴望?

你默默无闻的足迹写下不朽篇章。

我们同在,把美好未来开创,国魂,

是军魂,是火热的衷肠。

你是中华铁骨脊梁

家园 完全没有印象

就只记得那“香肠”了。

家园 笑死了,乐花!
家园 这么好的帖子,忍痛转到“清音”,送给小雪吧

再献朵花!

家园 我这基本上是属于噪音。
家园 花,另一包子:

李兄一文也唤起了我一些类似的回忆。

大一入学、军训后,必要有一个迎新晚会。要说新人就是有热情,我们寝室6个兄弟自然拉不下。要说独唱,我们中还真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并且相当拿得出手。可我们几个也不能卖不了的秫秆(该)-戳着呀,合唱是势在必行的。90年代初正是黄飞鸿系列热映,意见很快即统一到《男儿当自强》。由于伴奏带一时找不到,我们这个6人组决定清唱。此时,第7位成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室外成员掺和进来,这位哥们会打架子鼓。大家的想法是,这歌主要是气势,伴奏本就可有可无,关键处用鼓声点缀一下正是锦上添花。但实际操练中,一开始就发现问题,架子鼓是好看,但不赶劲,必须要用大鼓。系文艺部出手相助,不知从哪儿弄到一面尘封的牛皮大鼓。这下效果全出来了,鼓声一起,哥几个跟喝了鹿血般不要命地嚎。一切进展顺利,就是有一个成员,嗓音没得说,也不跑调,就是记不住词,怎么背都记不住!实在没办法了,不知哪位兄弟一拍大腿:“唱到高潮不是有几个‘吼、哈、嘿’么?这你总能记住吧?”结果,一位东郭先生就此诞生。这么说有点不公平,那哥们的‘吼、哈、嘿’果然声如裂石,气贯长虹。最初的创意中,后面还有个造型,可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 整个儿“五鼠闹东京”,遂被砍。至于服装,晚会当日恰是军训结束,就留着那身儿吧,还省事。

排练时,文艺部就大叫其好,决定我们这个节目压轴。可也有不顺的,独唱的哥们与大专班的节目冲突了,都是陈百强的‘鸭声河抠’,而这个节目又碰巧排在倒数第二,只好礼让了。当晚,红男绿女,歌舞升平不必细谈,快轮到我们了。7个人义无反顾,抬鼓立于台侧时,正是‘鸭声河抠’乐起,场中出现一白衣少年,‘冷暖哪可休...’,歌声一出,我等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瞬间又呼出一口热气-第一句是原唱!此后,这一意外就成了我们取笑该白衣兄弟之资,直至今日未衰。最后一刻终于来临,7个绿衣少年,热血盈面,一字排开立在当场。鼓点过后,歌声喷涌而出,正所谓声借鼓势、鼓助声威,一曲终了,掌声如雷。

首战告捷后,10月初逢校内有活动,我们7人组又将代表全系现演。这次在着装上出现了一些波折,后被系书记拍板:中山装,另加一条许文强似的白围脖... 甚至还要一个一齐甩围脖的动作,被我们有理有节地拒绝了。节目中,比较开眼的是校健美操队的表演,象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哪看过这个?那几位兄弟也没比我开化太多。事后很久一位兄弟还跟我念叨:“有点儿胖!” 我们7人组经过实战后,已进入成熟期,表现自是不俗,尤其那鼓敲的,唱的过程中,眼见尘屑如雪般在眼前飘落,TMD,这舞台顶棚可能自建校起就没打扫过,这下全被我们解决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