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机场记事 ---- 飞机的地面事故 -- 过去事情

共:💬92 🌺1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机场记事 ---- 飞机的地面事故

飞机不但在空中飞行时出事故,就是在地面时也还会出事故。 可能大家对飞机空中发生的事故听到的比较多, 但对飞机地面发生的事故恐怕听到的就比较少了。 我这里呢就给大家说说我们师机场发生的两起地面事故吧。

这两起事故都发生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期,诸位听这时间是不是感到很遥远? 不过这两起事故发生时,我也还没有到部队。

这两起地面事故都与飞机排除故障有关。 一般飞机故障排除完需要进行地面发动机试车检验, 类似现在的汽修厂,修完车后试车员要开着修好后的汽车到外面转几圈检测一样。 飞 机也一样,有些故障排除完后也需要试车检测。 但飞机排完故障后可不敢随便找个飞行员飞上天检测。 为什麽? 万一故障排除的不彻底,出了问题怎麽办? 汽车还好说, 好歹在地面,怎麽都好办。 但带着故障上天的飞机可就没准了,摔下来算谁的? 所以飞机在地面排除完故障后都要在地面进行试车检测,模拟飞机发动机在空中飞行时的工作状态。 这种检测方式与飞机发动机在空中的工作状况十分接近,可以进行发动机额定,最大,及加力等工作状态检测,只不过这种检测是在地面而已。

这两起事故的发生也都与地面试车有关,也就是都由试车引发的事故。 先说说比较八卦的那起事故吧。

这起听起比较八卦的地面试车事故就发生在我所在的独立机务中队。 那是一个冬季,中队的一架歼六型飞机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要进行地面发动机试车检测。 机组人员找了一辆地面牵引车将排除完故障的飞机拉到了停机坪一侧的试车区,将飞机停好,三个轮子用轮档挡好,并刹好车。 机头前方放好警戒标志,准备好灭火瓶,并安排好专人进行警戒,相关人员各思其责。 一切试车前的工作准备完毕后,一名机械分队长进入飞机座舱,启动发动机开始了试车。

飞机在地面试车场面很是壮观,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发动机尾部喷口喷出的气流在机身后部形成了漫天的滚滚黄尘,随着发动机进入额定,最大,加力工作状态,发动机的轰鸣声也从咆哮变成了尖利的嘶叫。 尤其是当发动机进入加力状态时,机身会随之往下一低,飞机如同被强按住的一头疯狂咆哮的雄师,试图向前一窜一窜的, 大地在剧烈的颤抖,人也被震的瑟瑟的。 周围工作的人耳膜会被震的痒痒的,面对面喊话根本听不见,主要靠手势交流,复杂些的交流要走进对方把嘴贴着对方的耳朵大声喊,才勉强听到。

外人看到的交流情景就象这样:

甲走到乙的面前,双手做喇叭状贴近乙的耳朵边使劲喊:吃-饭-了!”。

乙也双手喇叭状贴近甲的耳朵旁大声喊“什-麽?你-要-散-步?”。

甲又双手喇叭状靠近乙的耳朵拼命喊:“我--说,吃--饭--了!!”,

乙再双手喇叭状凑近甲的耳朵旁用劲喊:“什--麽?你--要--抹--布?”。

甲面显恼怒双手抓着乙的头部两侧,嘴几乎贴着乙的耳朵拼命吼:“我---说---吃---饭---了!”。

乙也面露焦虑双手扶着甲的脑门和后脑勺,嘴顶着甲的耳朵吼:“什---麽? 你---去---师---部?”。

甲无可奈何,向后退一步,右手指着左手腕上的表,然后再指指自己的嘴:“啊----啊----啊!”,双手比划一个吃饭的动作。

乙马上明白了甲的意思,对甲伸出大拇指:“O----K,吃----饭----去!”。

瞧,还是手语最简便,有效。 不过手语是白天用的。 飞夜航就用不上了,飞夜航都用灯光联络。我们独立大队是专门飞夜航的,地勤人员人手一把手电筒,夜间联络全靠它。

中央电视台李永主持的“幸运52”节目,其中有一个游戏就是测试两人配合是否默契。 一个人在台上比划,另一个人猜。 这节目要让我们地勤的弟兄们上去比划,猜合适,估计拿奖应该不困难。

不过,这种发动机噪音对人的听力损害很大,而那时我们在机场工作没有类似现在的防噪音耳塞,我们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这个游戏可不大好玩。

有点扯远了。 我们再回到试车现场吧。

那名机械分队长进入飞机座舱,启动了发动机,试车场马上就响起了飞机发动机的震耳欲聋的咆哮声。 当时在试车现场的还有我们独立大队的一名负责机务工作的副大队长,副大队长也是机械师出身,心比较细。 座舱里的机械分队长低着头测试着发动机的各种工作状态,启动发动机,进入慢车暖机状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一步步操作着。 外面的副大队长也在现场周围四处观察,走动。 那时是冬天,副大队长穿了一身地勤冬季皮工作服,外表是黑色的类似帆布的织物,内里是厚厚的羊毛,脚登一双棕绿相间的齐膝地勤工作靴,内里也是厚厚的羊毛。头戴厚厚的羊剪绒的皮棉帽。 这一身几十斤重的行头穿在身上,显得十分臃肿。

这时,副大队长好象发现了什麽,事后据他讲是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石块状异物,就在机头靠近发动机进气道左下侧的地面上,慢慢走过去,身体后倾,伸出右脚试图将异物用脚搂过来。一下,两下,三下,,,,,连续几下没有搂过来,副大队长有些急噪,身体向前稍微倾一些,再用脚够还差一点,身体再向前倾一些,伸出脚。 说时迟那时快,嗖的一声,副大队长肥胖的身躯在进气道附近闪了一下就不见了。

此时的机械分队长正在座舱里聚精会神的试车呢,发动机启动完毕,操作着发动机进入慢车暖机状态,一切正常,各仪表指示也都正常。 分队长左手向前推动发动机油门手柄,准备检测发动机在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状况。 刹那间,随着油门手柄前推,发动机即刻进入额定工作状态,逐渐加强的推力使得整个机身向下沉,发动机咆哮的更加厉害了。 突然机身猛的一颤,正在操作的机械分队长马上感觉到了发动机的不正常颤抖。 分队长反应敏捷,处置果断,左手迅速向后收发动机油门手柄,并停机。 发动机的咆哮声立即由大到小,逐渐低了下来,发动机也逐渐停止了转动。 机组人员迅速向机头方向跑过去。

副大队长被吸进了发动机的进气道里! 准确说是被吸进了飞机发动机左侧的进气道里!

歼六飞机安装有两台涡喷六型发动机,沿两台发动机前端转子引伸出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进气道,一直通到机身头部。 左右两侧进气道内部呈半圆弧型,进气道内部横向还有数条支撑隔板起支撑作用,空间十分狭窄。 平时地勤人员检测发动机转子,要选个头小,身体瘦的人,只穿薄薄的秋衣,秋裤才勉强钻的进去,身体稍高大,胖一些的很难钻进去。 就是勉强钻进去了也爬不出来, 本人在机场工作时就惧怕钻进气道。

副大队长就是被吸入了这样狭窄的进气道里,头朝里,脚朝外,身体已经完全被吸入了进气道,但吸进去的还不深,双脚离进气道口不远。 大家急忙赶过去七手八脚费了老大的劲才将副大队长从进气道里拖了出来。 副大队长已经呈半昏迷状态了,瘫倒在地,但双手还紧紧的抓住羊剪绒皮棉帽的左右两侧下摆的底端不放。 皮棉帽顶部的那层布已经被吸破,里层的棉花都吸掉了,金属帽徽也被吸没了。

还好人还没有什麽问题,只是受了些惊吓。 再检查飞机,两台发动机的转子都被打坏了。

副大队长被吸入的是左侧的发动机进气道,照理讲应该打坏的是左侧发动机,右侧的发动机应该没事啊? 原来副大队长是仰面朝天,随即又向右侧,翻转近90度被吸入了左侧发动机的进气道。 同时他右手碗上戴的手表被吸进了右侧发动机的进气道,将右侧发动机转子打坏。 副大队长毕竟是老机务了,在身体被吸入发动机进气道的瞬间,双手拼命的向下紧紧扯住皮帽两侧下摆的底端护住头部,并用劲闭住双眼。 据说人们把他从发动机进气道拽出来时,副大队长的双眼直向上翻,估计是吸力太强的原因。 左侧的发动机转子被皮帽上的金属帽徽及身上的一些其它杂物打坏。 幸亏机械分队长反应灵敏,处置果断,及时停车,加之副大队长穿的那身厚重的地勤冬季工作服,副大队长才保住了一命。 大难不死! 如果那天发动机是处于最大或加力状态,即使及时停车,那后果就很难说了。

事故责任嘛,自然是副大队长违反试车操作规程。 在飞机进行地面试车时,忽视操作规程接近机头进气道部位,从而引发了自己被强大的气流吸入飞机进气道。 并造成了两台发动机损坏的地面事故。

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呵呵! 为什麽? 被吸入发动机进气道犯的是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就如同飞行员驾机着陆时忘记放起落架所犯的低级错误一样。 要是吸进去个刚下部队的新兵还情有可原,大不了是领导安全教育不够,现场管理混乱加之新兵缺乏经验等等。 但被吸进去的本身就是我们大队主管地勤机务工作的最高领导, 技术权威。 结果自己先进去了,今后自己还怎麽领导,教育别人? 往后的工作还怎麽开展啊。

估计我们师当时的机务处主任事后是这麽训斥我们副大队长的;机务处主任咬牙切齿用手指点着面前垂头站立的副大队长的鼻子:“笨蛋,你还有什麽脸站在这,啊?!!! 钻进去吸死算了,还出来干什么,啊?!!!”, 机务处主任愤怒的走到门口,拉开门,再猛一转身,用手指着副大队长:“就是把你搅碎卖了也不值两台发动机!!!”。 说完转身用力将门一甩,‘砰’,愤愤的走了。

罚了不打,打了不罚。 副大队长受了这麽大的惊吓,也就没有再受到进一步的处罚。 那个反应敏捷的机械分队长呢,也同样没有得到任何奖励,毕竟这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挺八卦的。

我下到部队时副大队长还在,但平时基本都在大队部呆着,很少下到中队来。 只是飞行时才到机场。 就是偶尔到了中队,熟悉他的干部也都爱拿他开玩笑。 副大队长是一个平时话不多但一旦说起话来却很罗嗦的一个人,所以大家都不怎麽爱听他讲话。 记得一次我们去机场做飞行前检查,出发前照例应该是中队领导讲评,如果有上面的通报一般也是利用这段时间讲。 那天副大队长在中队,因此就由他来讲评。 副大队长站在队伍前,面对着大家罗里罗嗦的在那讲,底下大家保持勉强的队型,散散的站着。 有些人小声的聊天,有些人心不在焉的听着。 那天我们中队的雷达分队长可能心情不顺,就不耐烦听了,冲着副大队长喊:“有完没完? 我们还有事呢!”。 副大队长那天心情也不好,白了雷达分队长一眼,没有理睬,接着唠叨。 雷达分队长大怒,疾步冲出队伍,对着自己分队的人员喊:“雷达分队的,全体向右---转! 便步---走!!”,于是,雷达分队全体人员向右转,便步向机场走去。

副大队长急了,在后面高声喊:“雷达分队全体听口令,立---定!向后---转!!”。 县官不如现管,雷达分队的人员不听副大队长的,只是走在后面的几个人回头看看副大队长,笑一笑,转过头又走了。 下面的人轰然,随后也都转身便步朝机场方向走了,抛下副大队长一个人忿忿的站在原地。

可怜的副大队长,一世英名啊,就这麽毁在了那倒霉的进气道!今后江湖上是没法混了。

我后来一见到副大队长,总是禁不住联想到发动机进气道,一联想到进气道,心里就有点憋不住想乐。 但我在副大队长面前从来不提‘进气道’这三个字!

哦,又扯远了。 还是接着讲地面的另一起事故吧。

这另一起事故听起来,就不象我们中队发生的事故那麽八卦,好玩了。

那起事故发生在我们师另外的一个机场,当时是我们师XXX团驻扎在这个机场。

那是一个星期天,一架歼六型飞机有故障(又是歼六),机组成员们还在机场加班排除飞机故障。 故障排除完后,照例要进行地面发动机试车检测。 机组人员找了一辆地面牵引车将排除完故障的飞机拉到了停机坪一侧的试车区,将飞机停好,三个轮子用轮档挡好,并刹好车。 机头前方放好警戒标志,灭火瓶也放在了该放的位置,并安排好专人进行警戒,机翼上靠近发动机舱处也布置了相关人员进行观察。

一切试车前的准备工作完毕,机械师进入座舱就开始启动发动机进行试车, 机械师连续几次启动发动机都没有成功,中间加添了一次航空汽油后(歼六飞机需要用航空汽油启动点火),又继续启动发动机试车。 但连续几次还是没有启动成功,接着再启动,突然飞机的机身及发动机舱等处冒出滚滚浓烟并喷出火焰来,飞机着火了! 机组人员慌慌忙忙拎起灭火器对着机身,发动机机舱等处就是一阵猛射,但火势发展的很迅猛,小小的灭火器此时在凶猛的火焰前显的有些力不从心。

这边机组人员还在飞机处手忙脚乱的灭火呢,在家休息的人们也都看到了机场方向升起的滚滚浓烟及火焰,飞机着火了,赶紧去救火! 这时也用不着号召,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纷纷抄起各式灭火用具,有提灭火器的,有扛铁锹的,有拿扫把的,有端着簸萁的,还有抱着被子的,但大家的目标都是一个-----向着机场方向狂奔。

此时的火势是越来越大,情况危急,眼瞅着顶不住了。 有人高喊,“飞机里的炮弹马上要爆炸了,赶紧散开,散开,快散开!”。 救火的人员迅速向四周远处疏散卧到。 此时飞机的火焰更为猛烈并开始爆炸,弹舱里的炮弹也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向四周散落。 飞机是没救了,大家赶紧保命吧,大家吓得爬在地面上低着头,生怕那不长眼的炮弹崩到自己身边。

有一名机务人员也是赶来救火的,来的稍晚点,但还没等跑到飞机处就赶上了爆炸, 赶紧找了个相对安全的地方爬了下来。 此时的炮弹被崩的象过节时放的礼花炮,四处乱飞。其中一颗炮弹就落到了离他大约十米处,周围的几个爬着的人吓的低头抱着脑袋,此刻估计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位老兄开始也是抱着脑袋爬着等了半天,炮弹没有爆炸。 虚惊一场,双手撑地翻过身就要起来,周围的人劝他不要动,危险。 这位老兄胆大,不听劝,一边双手撑地翻身往起坐(背对着炮弹),一边摇头晃脑的对周围人讲:“这炮弹落下来要是这麽长时间还不爆炸的话,就不会再爆。。。。。”, 话音未落,轰的一声,炮弹爆炸了。

记得看美国大片“兄弟连”里也有一个类似镜头,一颗飞来的炮弹落到了一个在步兵掩体里躲避炮火的士兵身边,吓得那美国大兵魂飞魄散。 但所幸的是那颗炮弹是个哑弹,没有爆炸。 但我们这位救火的地勤弟兄可没有电影里的美国大兵那麽幸运,这位老兄头部中弹,死了。

至于事故原因吗,主要是机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事故。 按照操作规程,地面飞机发动机试车,连续三次启动不成功,发动机需冷启动一次以降低发动机温度。 而那天机械师却违背操作规程连续7-8次(具体启动次数忘记了)启动发动机,中间没有进行发动机冷启动,致使发动机温度过高,起火燃烧。 还有就是在飞机起火燃烧后,救火措施不利导致飞机爆炸并进一步造成人员伤亡。

关键词(Tags): #机场记事(嘉英)元宝推荐:一直在看,
家园 花, 沙发
家园 还有飞机地面检修都是带弹的吗?

没听说过哪种武器可以带着实弹进检修厂的... 这种错误犯得实在是太低级了...

真希望空军能够好好总结一下这些教训,把那些规章制度好好完善一下...

老兄所在的这支部队,咳,干部没有权威,下边的人也敢于不听指挥,不遵守规章,瞎干蛮干...

打台湾、平日本就指望这样的部队吗... 唉...

家园 从常理上来想,地面试车不应该装炮弹吧

测试发动机又不是测试机炮

家园 乖乖,好怕怕!~~~~~
家园 飞机空中地面都是装载炮弹的,一般排除故障时不需要卸载。

麦兄别叹气,空军地勤的确是个比较特别的群体。军纪比较陆军确实散漫了许多。 当时全空军都差不多。

家园 别激动,看文章要仔细.

两起事故都发生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期

家园 在此献了一枝花就得到了一个通宝,lucky!
家园 花。涡喷六直径小,10号的进气道不但大而且低,几年前就发生过吸人事故。
家园 flower!!
家园 看来有时候地勤事故也是很可怕的

过去兄加油,再来些好故事,鲜花送上!

家园 真吓人哪。花!
家园 吓。。花。
家园 好文好故事,好花好通宝!

家园 老夏,你总共多少铜板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