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說肉夾饃,和薩軍門前作[原創] -- liupizi

共:💬84 🌺8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說肉夾饃,和薩軍門前作[原創]

坦白了說吧,胖子我也是被薩軍門招進來的,來了後發現西西河的水果然不是一般的深,天上地下,三教九流,樣樣有人精通,嚇的胖子我膽戰心驚,打起字來手都有點哆嗦,怕貽笑方家.

想說些什麽呢,怕只有因爲嘴饞好吃,對地方小吃還略有涉獵.就暫且一提吧.薩軍門原來有篇文章寫大刀小妞,民族氣節和肉夾饃.

談談肉夾饃吧,西安小吃有不少,肉夾饃和涼皮是最常見的,街頭最多這兩個搭配着賣的攤子,當作快餐,不論白領姑娘還是苦力勞工,買上一套也就能祭了五臟廟了.但這快餐,也有它的細緻之處.后文慢慢道來.

03年夏天,去北京的時候還沒看過薩軍門的那篇文字,自然也不知道北京還有正宗的肉夾饃賣.當時朋友也沒顧上接待,讓我這傻胖子沒帶地圖一個人在北京街頭溜達,晚上7點多,走到了王府井,看到有賣北京小吃的,爆肚啊炒肝什麽的,門口有人唱京戲當吆喝,看起來挺像那麽囘事.

發條短信問了問朋友.

那廝說別被皮相騙了,那是專賣外地人的點,你丫嘴又挑揀,乾脆我明兒帶你去吃正宗的得了.

我說那你也不能讓一胖子大晚上肚裏沒食兒在街頭溜達啊.

那廝說不成你找找kfc,m什麽的吧……

大怒,老衲來北京四天,吃了6頓kfc了,我大老遠從西安跑過奔北京小吃,你就天天打發我吃k麽.(這裡順口一提,7天北京之行閙了一整吃到的唯一北京小吃是在天壇對門,恩,老瓷器口豆汁?喝的兩碗豆汁和焦圈、牛肉餅.豆汁還是蠻對我胃口的.)

那廝說你不成從王府井往下走走吧,有一....夜市(名字忘記,東華門大街?),比王府井能強點.

走過去一看,心就拔涼快拔涼的,沿街一排小攤子,一水的塑料小碗盛着賣,心說這不就是西安鐘樓附近大華飯店和五一飯店那種賣外地人的西安小吃麽?

挨着攤子看過去,也找不到什麽特別有誘惑力的食物,擡頭看到一個攤子上寫着肉夾饃,蠻新鮮的,莫非有西安老鄉在,過去搭眼一看,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這玩意兒,也配叫肉夾饃麽?

正宗的西安肉夾饃有如下特質,先說饃,非是西安那邊用炭火和吊爐烙出來的白吉餅,而是燒餅,這一來,肉夾饃先就少了1/3的風味,有人說,那不都是麵餅子麽,至於那麽大講究嗎?秦人說肉夾饃,分為三种,一是東府白肉月牙鍋盔夾饃,這個類似四川人吃的那種鍋盔.用火爐烙月牙鍋魁加燒肉,是實在人吃來飽肚子的東西.一是西府的哨子肉夾饃,這個是岐山哨子面的套食,用蒸的荷葉餅加澆面的哨子肉,味道微酸,很是利口,用來開胃是再好不過,也有我這樣買櫝還珠的主,抱着哨子肉夾饃傻吃把面擱那晾着.再來就是關中的白吉肉夾饃了,打饃的爐子就和一般的燒餅爐大有不同,下半截燒泥炭,口小腔大,上半層是個雙層的鉄掉蓋,那形貌就像是個放大了的秤,秤盤有雙層……,把揉好的饃坯子(生造詞)往内壁上一拍,就聽見\"波\"的一聲,甚是動聽(這是餓了……),然後將兩層的鉄吊蓋封上,在裏面烘着.爲什麽要用兩層的鉄吊蓋呢,略差一點的攤子是斷不會用這種設備的,原因是,用泥炭火的溫度把餅烘得成形了,如果繼續放在鉄蓋上烙,容易烙過火傷了白吉餅的外貌,碰到個把二五眼還能給你整的皮硬瓤生.上面的兩層鉄蓋中間,放的是木炭,用木炭把成形的餅子再慢慢烙熟了,木炭火力較小,適合不徐不疾的把韻味做到餅子裏面去.

老西安講究這饃要外脆裏綿,外皮上烙出虎皮花紋,拿在手上不但要成型,還要能挺立起來.送進嘴的時候一定要平持,竪着拿一口下去裏面的油都該上手了……用牙齒一挨,一發力,就順着牙齒走向和力度迸裂開來,.然後再用咀嚼肌的動作撕開輕柔、厚軟、被肉汁滲透的内裏,這就接觸到肉了.腊汁肉這玩意兒來歷可是極古,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韓國人被始皇帝拿繩子捆進了長安,這肉也就帶了進去,啊,這裡的韓國,可是秦,魏,韓的韓.當時叫寒肉(那腊肉一準是腊國人帶進去的……).選上等硬肋條肉,用鹽、姜、蔥、蘋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大香等調料下湯煮,燉到肉色黃亮的時候就差不多了.這個東西是講究老湯的,一鍋老湯裏扔下肉去,不擱調料也嘗不出區別來(真事,親眼見賣了一天,連很多老吃傢都沒品出來有什麽不同),西安三傢能吃的肉夾饃,東木頭市豫秦、竹笆市樊傢和王恆.豫秦就是薩軍門帖子裏有人回復的那個\"在城牆根下,排隊可排出城門再排進來\"那傢,生意之好,可見一斑,拆遷搬了地方.店子主人底細不知,東西是真好吃.時常早上騎40分鐘自行車買兩個肉夾饃吃.胖子長在南院門,離竹芭市也就是巴掌大一段距離,加上那時樊家人和我們住在一條巷子裏.對樊傢除商業機密之外的東西倒是知之甚詳,比如加工技巧、工序、行規什麽的,也借人熟之便上手實操了幾把,沒准看文的還有吃過我這個小夥計剁出來的木頭渣子的.大學臨畢業那年,給宿舍兄弟誇耀說,老衲找不到工作我在北京賣烤肉肉夾饃去.氣概頗有蕭大俠赴少林的風範.(某朋友說在北京是個肉夾饃和烤肉都賺),樊傢在80年代收了個學徒,偷學了手藝之後自立門戶,在樊傢不遠開了店子,用自己名字當店名,叫王恆.如今王恆和樊記都大不如以前.比街頭散攤是好的多,比起他們原先的味道和如今豫秦的口味,差太遠了.樊記或許是湯頭太濃,只是一味的咸,而且那饃也打得粗疏了,王恆也就饃還行,肉味不勻.

對了……話説剛才那一口咬到肉了,夾的肉又分好幾种,有肥瘦、皮瘦、純瘦的區別.這個見了名字就明白,自然是肉的搭配,依個人口味點來吃就好,但是純瘦失之于太柴.不作推薦,除了吃不得肥肉的姑娘,還是都帶上點,才能體會腊汁肉那險些叫人吞掉舌頭的香味.這裡指導兩個小竅門,一是你看肉剁的程度,一般來説,外行會把肉剁得細細碎碎,好似一攤肉醬似的給你攤進饃裏.那一準是山棒槌.行家刀下切成約1cm長,0.8cm寬左右的肉塊.用刀子抄起來的時候,支楞着怎麽看怎麽精神.二是夾進饃之前,要是給您澆上一勺肉湯的,您大可轉頭就走,再別猶豫.爲什麽呢?那時他對自己的腊汁肉沒有信心,油水不足,夾進饃裏兩下就被搾干了油水,只好用肉湯糊弄您,再一個這饃也必定打得不怎麽樣,好饃裏面雖説是輕軟勝棉,可你不是肉上帶的油水它一滴都不會吸進去,有多少順着縫子流下去多少,就等着演吃糖糕的戯吧.一般爐子打出來的燒餅……等那肉湯一淋,頭兩口味道是不錯,正往進滲呢,再過會兒就改變成麵糰裹肉醬了,哦……那是包子.另补充一句,正宗肉夹馍绝没有给里面塞香菜生菜尖椒的,是为了你们都市人怕腻所以才改进的吧,真难吃啊.

説道切肉,那就順手再說說傢什,賣肉夾饃的物件,棗木墩,精鋼菜刀,那菜刀也和家裏方頭方腦的兄弟形貌有別,大約是把剔骨尖刀加寬了四五倍的那種感覺.提起刀來進可攻退可守,持刀而立就有一股威懾力在,早幾年有小混子窮瘋了搶樊傢鋪子,大師傅二話沒說提起刀來就是一頓,一條豬後腿骨立斷,那小子老老實實的從哪來打哪去了.不過從那后樊傢也在鋪子裏裝上了鉄網隔離.薩軍門說杵在案板上的是一樹樁子,那是有些許少見多怪了(這話説得我冷汗之冒),關中凡是做這個營生的,都杵個這玩意兒在案頭,選棗木梨木之類木質緊密地材料,從樹根橫刨而成,尋常的也就一尺見方,有些年頭的老店,就可以看到木墩子中間部位深深的凹陷下去,站那坑裏看兩旁的木楞怕得要仰視才行.那自是説明咱傢的字號老名字足生意興隆四夷賓服.不過看管需要小心了,得留神看看木墩的顔色,要是那煙熏火燎油光鋥亮的,自是老前輩無疑,怕只怕有些年紀輕輕也中間凹下去一塊,嘿嘿,您就得操心肚裏的木頭渣子怎麽消化了.

接著說那一口咬了下去,這囘是結結實實的咬到肉了,您舌尖這麽一搭,就知道今天這肉煮到幾分,調味如何,舌尖上下一分,肥瘦就混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感到天地閒只有這饃和這肉了……這段抄誰的...自己出來認領.用臼齒咀嚼兩下,也能分辨出這饃打得是外脆内筋,這肉吃起來也加倍的有咬口,爲何呢,因爲要的是皮瘦,增了一分韌勁.(我就喜歡吃這加倍有咬口的,直到岳不群說漠北雙熊言道,練武的人……).

其實扯了這麽一堆有的沒的,無非就是擺個架式亮個相,肉夾饃其實是一種相當平民的食物,量足管飽,口感不差,也基本上沒有年齡差距,我奶奶在七十多嵗的時候還是喜歡吃扒了外皮的肉夾饃.這東西其實就應了西北人的性格,實誠\,直爽.也應了西北人的性格,無論環境如何,我這腰桿這氣節,也是不屈的.又扯遠了……新手上路,諸位河友多多包涵,有什麽不到之處,也万望斧正.

后注:拉了薩兄大旗實在是有些慚愧。海涵、海涵。

註冊西西河的時候說,弄個中文id好記,猶豫了片刻,liupizi這個id也伴我不少時候了,好處之一是沒人搶注,又是昔年一位朋友所贈,也就不打算換了。各位嫌打起來麻煩了,叫我胖子/皮子/痞子……均可。

胖子説話顛三倒四,時而自稱胖子,時而自稱老衲,一笑視之吧。

关键词(Tags): #萨苏#liupizi#肉夹馍元宝推荐:老票,
家园 这个原创好,坐着沙发顶阿……

感觉兄台就像卖肉加馍得。

问题怎么都是繁体啊,看的眼晕,对亏俺受过港版碧血剑的熏陶。

家园 繁体是忘了换回来了……

跟台湾一朋友说话呢。

那啥,文里不是写了么,和卖家太熟了,还在人家柜上搭过手。

家园 顶一个。

北京的肉夹馍确实不正宗,首先馍就不行,和西安的就不是一个东西。

看了兄台的文章才知道王恒记的来历,不过我个人认为王恒记的要比樊记的好。估计是樊记为国营的缘故把

家园 不光是不思进取

樊家还闹过几次分裂,可惜那时候大家住的巷子因为市政建设拆了,老邻居也都天各一方,详情也没怎么打探清楚,据说是把一锅汤分了两份,现在李家村还是什么地方还有个樊家的,就是那一锅了。管理混乱、任人唯亲什么的……多半家族企业都有这个弊病。王恒的没有老汤,但是王恒的更适应都市人的口味,而不是老西安的口味。所以王恒口碑不错,可惜后来犯了个大错,卖牌子开连锁,反而把牌子给砸了

家园 写了一整忘了最重要的了

肉夹馍这个名字的由来,有说法什么古语肉夹于馍,省略了于字,纯属扯淡。

小时候也专门问过樊家的长辈

为萨交肉夹馍(为什么叫肉夹馍)卧不四馍夹肉么(那不是馍夹肉么)卧名字阿塔来地(这名字怎么来的)

先儿哈传哈来地么(祖宗就是这么传的)

为萨么(为什么,跟现在一样傻实在,不会套话)

鳄问你,私馍夹肉听哈tei么还是肉夹馍听哈特(我问你,是馍夹肉听着好还是肉夹馍听着好)

肉夹馍么,听着奏肉多(肉夹馍啊,听着就肉多)

然后摆摆手,不说话了。

闹了半天是广告学啊……

家园 哦,原来如此

樊记在黄雁村附近,边家村十字那里有一个店,店面不大,卫生一般(粉巷那个店也是如此),我在西工大上学的时候去过好几次,感觉做的不太好。这店估计就是兄台说的那个分出来的店。

粉巷那个店也不比这个好多少,我第一次去就发现是一个人收钱、一个人切馍,一个人夹,一个人装纸袋子:)腊汁肉总是切一大盆,卖一个夹一个,偶觉得这样很影响味道。总体感觉还是王恒记的好些,至少是给的肉多些。这应该是竞争的关系吧,毕竟王恒记的牌子不如樊记亮。

王恒记连锁店事情倒是不知道,估计那时候我已经离开西安了。我只吃过与樊记总店同在一条街(竹笆市那条街)的那家王恒记肉夹馍。那时候和一个老饕先去春发生吃一碗肥肠米线,然后到王恒记或者樊记吃一个肉夹馍,再到开元楼下吃根钟楼奶糕,真是爽

家园 补充点网上查的资料

樊家腊汁肉创牌于清末光绪年间,祖父樊炳仁( 1884-1967)父亲樊凤祥(1906-1979)举家从蓝田迁至西安南院门芦荡巷。在巷口租房开店,樊家腊汁肉除卤肉主料外,还加进二十多种名贵药材,色亮味香,肥不腻口,瘦不留渣,久贮不坏,一时名声鹊起,远近皆有“口碑”成为敬亲赠友的上等礼品。

悠久的历史赢得了良好的商誉。所产的腊汁肉夹馍及其相关系列食品获得了几代顾客的青睐,拥有难以计数的顾客消费群。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名优小吃腊汁肉夹馍的龙头。人们形象的将他比喻为“中国的汉堡包”2002年被陕西省商业联合会评为“中华老字号”;所产的腊汁肉评为“陕西商业名牌商品”。同时被陕西省消协授予“陕西餐饮行业消费者关注十大品牌。”

腊汁肉在战国时称 "寒肉"。"寒"是"韩"谬音,指韩国。当时韩国位于现在秦晋豫交界地带,所制腊汁肉闻名遐尔。秦灭韩后,"韩肉"制法传进长安。做腊汁肉要选用猪上等硬肋肉,加盐,姜,桂皮,丁香,蔻仁,大香等20多种调料煮成。陈汤煨制,较少加水。现在西安最有名的腊汁肉当属樊记腊汁肉,历史已近百年。选肉考究,调料齐全,火候独到,故色泽红润,酥软香醇。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的美誉。

  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回味无穷,为老陕钟爱。身居长安,随处可见,不觉其可贵;人在异乡,最勾魂的却是这满口留香的肉夹馍。

  白吉馍源自咸阳。是用上好面粉揉制后做成饼形,置铁铛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炉膛侧立,上下隔着铁铛板的炭火烘烤,稍顷翻面,双面松脆微黄即可. 外脆里嫩是难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馍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处。制好的白吉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配腊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食腊汁肉单吃可,下酒佐饭亦可,还有用其拌面的,西安另一道著名小吃“腊汁肉揪面片”就如此。然真正欲领略其风味,最好配刚出炉的热白吉馍夹着吃,这便是所谓“肉夹馍”。关中产面,关中人也善于食面,这白吉馍是用半发开的面,团捏成饼,在火炉里烤熟的。因制饼时用了特殊的手法,用刀轻轻划开,其内部竟天然地一分为二,只需把腊汁肉切碎了向里填充就行了。现在的城镇人最不喜欢吃肥肉,但此肉肥而不腻,瘦则无渣,深为食者所好。肉夹馍之用肉亦有三种,纯瘦,肥瘦,肥皮。卖家只需看你点名要哪一种,就知道你吃肉夹馍的历史和道行。一般的年轻人,以女子居多,喜欢吃纯瘦;有些个食馍年头的,要肥瘦,这东西要肥瘦均匀才香;骨灰级食客,是要吃肥皮的,顾名思义,就是肉皮和它下面的少许脂肪,肥而不腻,胶糯香滑,是腊汁肉中的精品。???

肉夹馍遍及西安大街小巷 . 咬一口外皮松脆,其内绵软的白吉馍。满嘴香醇可口的腊汁肉和白吉馍的诱人味道,不由你不唾液横生,真是人生一小快乐。

经常见食客吃肉夹馍时 ,竖持而食,淋漓满手,实在可惜喷香的肉汁。正宗吃肉夹馍的姿势为水平持馍,从两侧咬起。水平持馍,可以使腊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馍中,不致流出;如从白吉馍中间咬起,腊汁肉会从两侧挤出。陕西有个词叫"扎势",有故作姿态的意味。中国是茶叶故乡,国人喜饮当年新鲜绿茶,香气芬芳,清新宜人;东洋人喝半发酵的乌龙茶,因为稀罕,发明了装腔作势的茶道;西洋人路途遥远,只有消受发酵的红茶,还要加柠檬汁,方糖,视若享受。在老陕的眼里,这是"扎势",还是"笨狗扎个狼狗势(东施效颦之意)"。吃肉夹馍有点必要的讲究,不是"扎势",是正确享受这一美味。每到一地,初涉新奇事物,当入乡随俗,留意请教。这样不仅增长阅历,更可体验地方风土人情。

吃肉夹馍,可以自己选择腊汁肉肥瘦。一个朋友对心理学颇有心得。声称从选择腊汁肉中可看出人不同性格:

   选择有肥有瘦,西安话"肥瘦"的是普通人,为人平实,做事中庸;

   选择"纯肥"的人情感丰富,喜好幻想,易于激动;

   选择"纯瘦"的人脚踏实地,做人沉稳,目标明确;

   选择肉里还要添勺肉汤的人精于算计,适合理财,谈判工作;

   选择"优质",即肉量加倍的人讲究生活品质,懂得善待自己;

   选择单买白吉馍的人心怀理想,胸有主见,不易被左右。

明明是“馍夹肉”,偏要说“肉夹馍”,当地的学闲还研究出一个“肉夹于馍”的名称由来,可见这始作俑者是专门为了突出肉的。肉味之美竟也战胜汉语严谨的语言规范而千年传承,不能不再一次证明了“民以食为天”和肉夹馍“以肉传史”的巨大威力

现在的城镇人最不喜欢吃肥肉,肉食店里终日在走后门拉关系站长队争买瘦肉,但此肉肥而不腻,瘦则无渣,深为食者所好,故近年来城镇经营者甚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店铺。

   有上海女子来西安,束腰节食要苗条不要命,在一家店铺前畴躇半晌,馋涎欲滴却不敢吃,店主明白,大口咬嚼,满嘴流油,说:“我家经营腊汁肉三代,我每日吃六个肉夹馍吃过五十年,你瞧我胖不堆肉,瘦不露骨。”女子连走了八十家店铺,见卖主个个干练,相信人的广告准确,遂大开牙戒 , 吃毕这肉夹馍,却连魂魄也一起交了出去,从此便朝思暮想。

??? 西安城肉夹馍店家之多,不好形容,但总归是比公用厕所要多的(笑)一是因为大家喜好,本地人自不必说,外地人到西安,这也是一道必尝的特色小吃。二是别看这小小买卖,巴掌大的一个店,一口肉锅,一张肉案,一架烤炉,竟也利润丰厚。一般的,普通肉夹馍两元或者两元五一套,纯瘦精瘦的三元到五元,还有一种小的,名字叫作“一口香”,一元一套。看家要问,这小本生意,有何利润?其实不然。举个例子,柏树林的秦豫肉夹馍店,每天卖四扇猪肉的肉夹馍,四扇猪肉,至少四百斤肉啊,这四百斤肉成本是多少钱?一般情况下,收入至少要高出成本一倍这生意才能算是不赔,于是可以大概估算出这店每天的利润在 3000 元左右,一个月就是十万,这还不算它同时卖的其他汤类早点。秦豫店卖的肉夹馍味道好,而且这店主狡猾,抓住了食客心理,每天只卖三千套,多一套也不卖,啥时候卖完啥时候关门,因此每天买馍的人必须排队,竟至绵延数十米。

关键词(Tags): #肉夹馍
家园 北京北新桥路口向北100米路东,有家肉夹馍味正

据说是西安来的

家园 就是这个香料闹得…………

樊家腊汁肉除卤肉主料外,还加进二十多种名贵药材,…………引用

仿得大概都不正宗,只闹得俺……不吃鲁肉已经好多年……

家园 给同好者献花

呵呵!!

家园 俺在河南吃过垛子肉夹馍

给好文送花!

所谓“垛子肉”,是把散碎的羊肉堆在一起,厚约三四寸,蒸熟了如切糕状。切肉的刀好像西瓜刀,从肉垛子上切下薄薄的一片来,由于面积大,这一片就有小半斤。改上两刀,把一个烧饼破开,把肉夹进去。呵呵——真得发呀!

吃面食,最配的是牛羊肉啊。

家园 先顶下乡党!

一口肉夹馍,一口米面皮,也是人生一大爽事!

家园 您舌尖這麽一搭,就知道今天這肉煮到幾分,調味如何

这份修为就够七公他老人家传逍遥游的水平了.论品味老萨得跟胖子兄学着.

这北京小吃在东华门夜市上多少能够吃到一些,但有老北京风情的已经不太多,最可咂摸的也就是灌肠吧,要大冬天的时候吃,旁边有两三个带着棉线护耳的老头儿舔嘴咂舌的跟着吃,灌肠要切得不薄不厚,看煎得叽嘎焦脆吱吱儿叫的时候赶紧往盘里一盛,蘸上稠得拉丝的蒜汁往嘴里一送啊...

您自己尝尝就知道了.

旁边有家馄饨侯,估摸着还在,就不知道那汤,是不是还那么地道了.

家园 哈哈,跟诱拐我掉到河里的萨苏打个招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