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天国志》传奇 -- leeuk

共:💬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天国志》传奇

《天国志》传奇

转自联合早报

--------------------------------------------------------------------------------

● 张从兴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也是个史的国度。

  说中国是诗的国度,是因为自《诗经》《楚辞》以来,诗歌创作绵延不绝,而且现在还有人在写诗;说中国是史的国度,是因为自《春秋》《史记》以来修史不绝如缕,而且现在还有人在修史。

  200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成立了一个由14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清史编纂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一个由25位著名历史学者组成的清史编纂委员会,浩浩荡荡地开展了预计耗资6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国家修史工程,俗称“官修清史”。

  消息宣布后,从中国学术界内部到民间,都不乏异议之声。除质疑用国家力量来修清史是否有必要、有意义,以及成书后的《清史》是否有学术价值以外,有一种意见是纯粹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的。他们并不反对“官修清史”,却不赞成清史编纂委员会采用白话文来修史的决定。他们认为,现有的《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不含《清史稿》)用的都是文言文,官修《清史》却用白话文,在文体上无法和《二十四史》形成一个连贯的系统。

  当时我虽不赞成、但却能理解这一决定,因为我想,文言文在当今,不要说写,就是看懂通读,能做到的人怕也不多了。“如果真要用文言文撰写,现有的清史研究者中,恐怕绝大多数人都适应不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扬帆也如是说。

  但这一看法却被自己后来网上一次偶然发现所推翻,因为我在网上看到了一部完全由文言文编写的太平天国纪传体史书——《天国志》!

  在进一步介绍这部还在编写中的史传之前,先来看看其中一段精彩文言:

  “仇寇未灭,疆场未平,手足相残,自取屠灭,岂七尺龙袍,方足蔽体?睹百族倾覆,不教痛心!至于天父下凡,白日飞升,则赤符图禨,篝火狐鸣,何代无之?为龙为蛇,在乎政,不在乎此也。

  当东王之存也,天王如坐芒刺;及东王之亡也,天王如踞火盆。正九重之天廷,近百字之殊封,夫复何济!当其坐围城,望垅口,食甜露,眺援师时,得无念东王乎?噫,惜乎东王,纵天王之不能为晋文,子其不能为赵盾乎?”(《天国志·东王世家赞》)

  这段赞词,可是“古色古香”的文言文,即使和《二十四史》放在一块,也毫不逊色。由此可见,当今中国也并非全然没人能写得出一手好古文的。

  尤为可贵的是,《天国志》不像“官修清史”那样有北洋政府编纂的《清史稿》作为蓝本,也没有巨额资金,或这样那样的学术单位和学术机构作后盾,而是完全由民间人士在网上发起,自行挖掘史料,以“义工”的方式义务编写,且运用了新近披露和挖掘的珍贵史料,甚有学术价值。

  至于镝非、雍容、陶短房等“天国发烧友”当初为何立志以十年时间来编写《天国志》,据其主要执笔者陶勇(即陶短房)告知,“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距今虽然不远,但由于清廷的破坏,史料损失严重。加上从清代、辛亥革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方面都试图利用这段历史,来达到自身的宣传或其它目的,因此太平天国时代成为伪造史料最多,和史传受政治思潮影响最大的时代,缺乏一种客观的,站在史学立场的传统文言纪传体正史,因此我们打算以十年之力,自己修一部”。

  史书的优劣,取决于史家的史识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尊重史实。从陶勇的这段谈话,可以看出《天国志》是基本符合这些条件的。有兴趣者可以“游客”身份登录“流觞亭社区”( http://liushang.tougao.com),进入里头的“天国之思”栏目饱览一番。

  民间修史本就是中国史学界的优良传统。孔子著《春秋》,太史公作《史记》,陈寿撰《三国志》,无不是充满了史家鲜明个人史观色彩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虽然《天国志》的几位执笔者做了“藏诸名山大川”的准备,但相信在当今网络时代,这部民修文言史传,应会被更多的有心人注意到。

家园 求教一下

罗尔纲著的太平天国史早已经成书出版了(中华书局的版本)。罗著并非使用白话文,基本上是文言体系的,或者算做是半文半白的文体。

现在网上爱好者自行编撰天国志,动用文言,自无不可。又不耗费国帑,善莫大焉。

还有清史,除了民国成书的清史稿,台湾萧一山也基本以一人之力,撰成清代通史一部。基本用白话文体。有如此著作,再加上卷帙浩繁的清代档案,当足够体现有清一代的历史面貌了。现在靡费6亿,耗时弥久,出3000万字的白话文重复建设,真不知居心何在。

不客气地说,某不相信重修清史人员的学养功力,能迈过现有著作的大师们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