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古代】一种另类历史 ――关于广陵散的逸事 -- 梦里依稀

共:💬3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古代】一种另类历史 ――关于广陵散的逸事

一种另类历史 ――关于广陵散的逸事

正名 〖灯下读史〗

我一直在思索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境遇和心路历程,发现有许多相似点。

屈原在投汨罗江之前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照他这话的意思,他还准备走很多路程,可为什么就不能坚持了呢?

又过了许多代,“竹林七贤”里的阮藉和嵇康也遇到了类似的选择。阮藉说:路途这么险恶,我只好“踵哭而返”。于是他就借酒装傻,表面上得以善终。

另一个苦主嵇康其实也可以这么做,可是他没有。司马昭应该是一个城府很深也很懂得笼络人心的人。但是,钟会在他耳边吹风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于是就有了广陵散悲壮而充满意味的一幕。

钟会和嵇康有什么深仇大恨,一定要置嵇康于死地呢?按现在的说法,钟会和嵇康同属知识分子,年龄相仿,又都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这里面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过节。

原来魏末晋初,天下仍然三分,久乱而思合,所以老庄之学盛行,贵族名士崇尚清谈。清谈的话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话题是关于才性离合问题的。所谓“合”,就是主张顺从;所谓“离”就是主张任性。

那时侯,嵇康的名气很大,不仅他是曹氏的女婿(嵇康的夫人为“长乐亭公主”――曹操的曾孙女),而且他深通音律,又长得酷――“萧萧如松下风”。钟会本来是想结交嵇康的,这也是司马昭的意思。所以他就拿了自己写的有关才性离合问题的《四本论》去见嵇康,但终究心存芥蒂,到了门口又踌躇了,最后把《四本论》扔进嵇康家里就走了。嵇康自然没有理睬钟会。

山阳的竹林在当时很有名气,是一些名士聚集的地方。魏晋间的名士大多行为放诞,喝酒,服食丹药。有一种丹药名“五石散”,服食之后人浑身燥热难受,就要穿着很少而宽大的衣服不停走动,称为“散药”。嵇康散药的方法是在竹林里和朋友打铁。那一天,嵇康和他的朋友向秀.吕安一起打铁。远远的钟会带着一群穿着很名贵衣服的贵族骑着名贵马匹过来了。按礼节,嵇康应该迎接,但嵇康视而不见,仍然自顾自打铁。钟会非常生气,站了一会,就悻悻而去。这时,嵇康才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不解的梁子。

嵇康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处境险恶,曾经入山求隐,但隐士孙登对他说:君才高识寡,难免于今之世矣!

魏晋间通音律的人不少。诸葛亮在城楼抚琴退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这不过是演义。当时真正通音律的倒是周瑜,有道是:曲有误,周郎顾。而嵇康则是理论和实践都到家的人。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以为声音是客观存在,而感情是主观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我们现在把这种认识称为主观唯心主义。然而,用艺术的方式来证明这种理论的却大有人在。杜甫在《春望》中吟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后人评论,花鸟本是无情之物,一般是娱乐人感情的;但杜甫用“感时”和“恨别”两个动词,就把感觉完全变化了。另外,当代文学叙述理论和接受理论也强调受众的参与,不主张由作者来包办一切,这中间就包含了嵇康的那种认识。

嵇康的实践,就是他的所谓“广陵散”。据相关的历史资料看,广陵散在当时应该是很有名的;可是会弹广陵散的好象就只有嵇康了,而嵇康在生前显然没有为人弹过广陵散。他在临刑之际才弹一曲广陵散,显然并不是单单为了答谢朋友,所以才会叹道:广陵散从此绝矣!

广陵散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广陵散真的失传了吗?

现在我们还能听到的那首广陵散,已经是一首描绘山水的曲子了;而真正的广陵散,应该是一首叙事曲。――一首刺客快意杀仇的叙事诗。

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很热门,大多改编成了电影。就连张艺谋也守不住本色,引来巨资,拍了一部“英雄”。可惜他的英雄拍的不是时候;而且把英雄的概念政治化了,放大了刺客原来的本色。

刺客或侠客的真正本色是什么呢?有李白的诗为证: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声与名。

但是张艺谋选择的刺客显然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刺客,就是嵇康琴下的人物――聂政。与聂政相比,荆轲只能算小儿科了。

那么,聂政(这个荆轲的前辈.老师),是如何刺杀他的仇人韩相侠累的呢?

《 史记 》的刺客列传中有关于聂政的记述,但嵇康的广陵散所叙述的故事显然不同于史记的记述。我从一个专门研究嵇康的朋友那里获得了有关这一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似乎较《史记》更适合广陵散的意思。现摘录其中一节,以飨本文的读者――

文本――《广陵散》第一部,第三十五章:(长虹贯日)――节选――

… 聂政抬起头来,那内侍吓了一跳!――这人的脸很奇怪,又黑又丑;但仔细看,又好象不是,两个眼睛又大又黑,似乎两口深深的井。

内侍说:“呔!带着你的琴跟我来”。

聂政就抱着琴跟在内侍后面。

韩相侠累坐在殿上,面前一个书案。他已经把那口巨阙挂在身后的壁上,剑上的光芒不停闪动。聂政进殿的时候垂着头,好象是用身子拖着两条腿,吃力地往前挪。大概有十多丈距离,他跪了下来。

侠累问:“平时可是你在外面弹琴”。?

“是的,相爷”。

“今天怎么不弹琴了?”

今天的日子不宜弹琴。

“为何不宜?”

“今天是闰月十七。”

侠累心里“格登”了一下:“闰月十七又如何?”

“这是个不祥的日子”。

“何以见得?”

“闰月十七,长虹贯日,百年不遇。”

侠累看了看四周,大殿上虎贲林立,心里稍微定了定:“你怎知今日是不详的日子”?

聂政稍梢领直了身子,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这是我师傅传下来的”。

“令师是……?”

“俞伯牙”。

大殿上有一瞬轻微的谓叹声。

“一派胡言!”――侠累拍了一下案桌:“自向子期死后,伯牙便终身不复鼓琴,何来你这个学生?”

“相爷听过我师的琴声吗?”

“没有。”

“那么,草民的琴声呢?”

“听过。”

“相爷以为如何?”

侠累想了想,点点头:“确有过人之处。”

聂政便把琴囊慢慢举过头顶,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在膝前。那琴囊长七尺,色带土,平平常常的一块布做成。

侠累的兴致有些吊起,命人给聂政铺了张席子,让他坐了。聂政和侠累的距离又近了几丈。

侠累说“听说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可以使鸟雀噤声,禽兽止步,今天你弹来给本相听听,弹得好,本相会重重赏你。”

聂政说:“我说过了,今日不能弹琴。”

侠累怒道:“你难难道不知违背本相旨意的后果吗?”

聂政说:“违背君命是一死,而违背师命也不能立于天地之间。――不过我倒可以把这琴的来历和好处给相爷讲讲,也许比听琴更有趣味。”

“喔。”侠累双手按在案上,身子往前倾了倾:“你说说看。”

聂政便解开琴囊,把琴小心翼翼的取出来。

这时,大殿上寂静无声;却又好象有一种声音在空气中弥散。

琴身硕长,乌黑,几乎与大地的颜色浑然;只是衬着琴身上的银色的弦丝,才依稀可见它的形状。

这时,壁上巨阙身上的光芒陡然流转,有一缕直射在琴弦上,那琴弦上的光便亮了许多。

狭累背身向壁,此时注意只在琴上,并没有感受到身后剑上的变化。

聂政伸出右手,覆在琴弦上,娓娓道来:

“世人只知尊师的琴艺超绝,却不知没有这张琴,就不会有尊师的名。”

侠累被这话感染,身体不由又往前倾了倾:“说说来历。”

聂政说:“当年刑天与天帝争斗,事败被杀,他的战斧掉入大海。许多年以后,有异人从海里捞起这柄战斧,将斧柄截成三段,制成三把琴;用斧头铸成三把剑,剩下的制成琴弦。尊师的这把琴就是三把琴中间的那把,称为:‘麒脊’;头上的那把称为:‘龙首’;尾上的那一把称为:凤尾,即是世上称为:‘焦尾’的那一把,――原来是为了取下斧头时故意烧焦的。――

“慢着”,侠累打断聂政:“那三把剑呢?”

聂政说:“有两把是为一对铸剑的夫妻所铸,所以剑以夫妻的名字命名,称为:‘干将’.‘莫邪’;另外一把……据说是本国名师聂无邪所铸,被相爷所得,称为:‘巨阙’”。

侠累大笑道:“一点不错!――请继续说那琴的好处”。

聂政继续刚才的话题:“所以这琴和琴弦本为一体,曾感天地沧海之灵气,知时序春秋之演变,实为神物,非常人所能索弹”。

侠累惊喜不已,命人:“拿琴来我看”。

内侍便过来取琴,抱琴上殿,将琴放在案上。

侠累先仔细看了琴一会,然后伸手在琴上拂了一下,却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奇怪!侠累又在手上加了几分力,又拂了一下,却是一阵轰然杂音――奇怪!

聂政说:“这琴不是一般人所能弹的,它的弦律次序与一般的琴不同”。

侠累说:“你来试试给本相听听”。

“我不能奏曲,但可以为相爷试试弦音,”聂政站起身,几个内侍过来,在他周身上下搜索了一遍,向韩相示意,没有异样。

侠累点点头,示意聂政上前。

聂政便慢慢行上殿去,在侠累三丈开外停下,复又跪下,膝行而前,离案桌约有两尺处停下,这个距离,聂政的手刚好够到琴身。

侠累又点点头:“请道其详”。

“谢相爷!”。聂政轻轻吸了口气,伸出右手,向琴的较狭的一头:――“这琴”――侠累突然用三根手指,好象是不经意的搭在聂政的手腕上,――侠累用的是左手,(他的左手被称为:‘魔手’)聂政被捏住的是那只右手。

手腕上传来的力道只有聂政心里清楚。

侠累眼中精光陡现――就象太阳突然从云层里穿出一样――一闪而没,他感到抓着一个平常的手腕,瘦而软弱。这个力是否用的太猛?――侠累心里瞬间松了一下。

只是瞬间!――他看见这个琴师的一双眼睛 好象在哪里见过……

聂政的左手已经轻轻地拂过琴弦。

侠累听见了自他出生以来从未听过的一种声音,这声音仿佛如远远而来的雷声,又如霹雳突闪,幻化成一道美丽的彩虹,上面有无数的鸟啾啾飞过,一直飞到他的心里,然后他只来得及看见最后一个世间的真实印像:一张铁铸似的脸――二十年前那个带血的头颅。

谁也不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后来,人们在琴身上看见七根断了的琴弦和一道裂口。那柄薄薄的匕首或者说是一枚指剑,穿过韩相侠累的胸膛从背后飞出,又钉在壁上那口“巨阙”旁。

韩相侠累还坐在殿上,睁着双眼,眼睛里是一种迷惑.惊愕.恐惧.还有些佩服的意味。聂政已经站起身,转向大殿,仰面向天,然后发出一阵与他瘦弱的身体极不相称的笑声,穿云裂帛,摄人心魄。

春秋战国时代,不光诸侯的势力超过了周王的势力;在诸侯国内,有些权臣的势力还超过了这些王公伯爵。面对这种局面,孔子呼吁“克己复礼”,――孔子的“道”为“仁”,他说:“克己复礼为仁”。

魏末晋初,天下三分,魏的曹氏已经取代了刘氏;可惜好景不长,司马氏的势力又有取代曹氏的趋势,而同时又鼓吹忠孝。这使得真正的忠孝之士如嵇康之流不满,反而生出一些愤世嫉俗的言论。嵇康曾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自己有“非汤武而薄周公”的想法。汤武是以臣篡君,周公是以弟慑政,这分明是在影射司马氏的专权。所以他的获罪就在所难免了。

聂政刺韩相的故事,表面上是私怨,可后来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和寄托。

几百年之后,当嵇康坐在断头台前,神色不变,用他的手指来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心中的那口剑是怎样的呢?而当他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时,他究竟惋惜的是那首曲子还是那快意恩仇的致命一击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那演绎千古绝响的一幕。

文本――《广陵散》(戏剧)――

第五幕

( 第二场)

时间:景元四年(公元263年)

地点:魏都 法场

幕启 幕后吟唱:

萧萧白杨驻秋色,

茫茫荒草接天地;

自古生死难取舍,

从容面对有几人?

幕启 (有太学生,百姓若干)

(一群兵丁随一官员上。官员宣读告喻:)

沐浴皇恩,不敢懈怠,京师廷尉贾充奉旨晓喻曰:

今问斩者钦犯嵇康,谯国??人也。

查嵇康性情乖张,自命清高;攀附宗亲,结党某权;托言玄谈,蔑视纲常;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行止轻狂,毁坏礼法;张目叛逆,包庇奸佞;罄竹难书,十恶不赦。实为社稷之大害,百性之祸患。幸皇恩浩荡,明察秋毫,钦旨斩首,以净乾坤。今此告喻。

大魏某年某月某日

太学生甲: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太学生乙:穿凿附会,莫名其妙!

太学生丙: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太学生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众人示意噤声)

百姓甲:嵇康不是前日斩首的吕安的朋友吗?听说是竹林一党的首恶。

百姓乙:听说那吕安的兄长淫污了其弟媳,还诬其弟不孝,嵇康是打抱不平的。

百姓丙:现在这世道,黑的可以说成白的,白的可以说成黑的,云山雾罩的,谁搞得明白。

百姓丁:这么多太学生来送行,准保不会弄出点事来。

(嵇康被押解上)

嵇康:(吟唱)

出狱门,赴法场,

神色坦然。

生前事,身后名,

交付阴阳。

见日影,生感触,

些许惆怅。

昔李斯,叹黄犬,

毕竟腰斩。

(笑)

(众太学生上前)

太学生甲:(持一血书)先生,学生等在此敬侯,万望先生允我等一个小小请求。

嵇康:人之将死,所求何用?

太学生甲:(白)先生听了――(唱)

太学生 三千人 在此敬侯

泣血书 诚恳请 一述衷肠

昔女娲 制人形 巧作五官

听音声 辩黑白 本为自然

始皇帝 焚诗书 言归一家

却不料 历二世 指鹿为马

汉武帝 应仲舒 罢黜百家

今礼法 巧状饰 附会牵强

党相同 伐相异 欺瞒天下

现如今 有先生 放言清谈

正视听 明是非 坦荡无邪

绝权势 斥小人 磊磊松柏

今日里 诚恳请 愿为门下

拳拳心 耿耿怀 万不推让

嵇康:(扶)快快请起!(唱)――

太学生 三千人 长跪尘埃

一番话 不由我 热泪涟涟

( 白):想我临刑之人,如何坏了你们前程。

(唱):

混沌初开本无声

丝竹乍调乱人神

人谓哀乐扰人心,

我道哀乐皆由人

尘世是非皆虚妄

四十年来似混沌

当年诗文尚清流

谨守礼仪勤国政

凌云壮志冲天起

惭追柳惠恐不能

今悲世俗谄权势

礼仪翻滚如车轮

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假斯文

本待归隐避尘嚣

入山曾向高士问

无奈嫉恶如蛇蝎

到头依然是天真

今赴法场遭杀戮

心愧孙登卜前程

生死天命不足道

孺子何辜把师称

愿君珍惜有用才

暂留精神报国恩

(强作笑容,拒绝太学生)罢了,罢了!

(入法场)

执法官:皇恩浩荡,罪犯有何要求?

嵇康:欲与家人一见

执法官:见可见,不可言语。

(嵇康兄 长乐亭主 袁孝尼 嵇绍 山涛等入)

(执法官向山涛行礼,山涛示意宽待嵇康与其家人)

(袁孝尼向执法官行贿,有家童送上酒菜)

(长乐亭主为嵇康斟酒)

长乐亭主:相公――(唱)

一杯酒斟相公悲从中来

戚戚意潸潸泪不能自己

原以为效孟光举案齐眉

谁曾想平地里风波乍起

嵇康:夫人――(唱)

平日里一杯酒不足解怀

今日里酒一杯滴滴醉心

(饮酒)

长乐亭主:(又斟一杯酒)――(唱)

二杯酒斟夫君开怀畅饮

清是清浊是浊自有公评

只可怜我曹氏贵为王亲

却不能张罗伞聊做庇荫

嵇康:夫人――(唱)

大丈夫在人世顶天立地

无愧天无愧地无愧良心

(饮酒)

长乐亭主:(斟第三杯酒)――(唱)

三杯酒敬老爷前途珍重

上碧落下黄泉生死分离

虽今生与夫君相敬如宾

愿来世执红绳再做夫妻

嵇康:夫人――(唱)

做夫妻执红绳有待来世

远行人再回首唏嘘无词

敬父母教儿女一肩担承

长夜里人静处再无牵思

(饮酒)

(山涛携嵇绍上前,施礼,嵇康不睬)

山涛:贤弟(嵇康不答)

山涛:竹林之游还记得否?(唱)

昔日里竹林游七子聚首

调丝竹饮美酒意阑方休

向子期解老庄玄机莫测

王睿冲理钱财滴水不漏

阮仲容执琵琶风流倜傥

刘伯伦携童儿死便葬身

阮嗣宗诗咏怀当称魁首

嵇叔夜广陵散神鬼难求

(悲)――贤弟啊 !

人生欢娱得几日

今是昨非如梦游

退一步是海阔天空

错一步是绝壁万仞

嵇康:(叹息 自吟)――

说什么 错一步万仞绝壁,

道不同 意不合不相谋题

当年事 事荒唐何须提起

今日言 言路殊失之千里

君子心 心坦荡不改初衷

绝交书 书明白肺腑之言

兄有情 情有义铭记心底

托娇儿 儿幼稚感激涕淋

嵇康:(执嵇绍手)――儿啊!

(诫子――略)

嵇康:(对袁孝尼)袁兄,昔日在兄店中饮酒,从不言及酒资,知道兄好琴曲,几次求我弹一曲广陵散,我一直未予答应,今日诀别,无以为谢,当为君演一曲,并谢三千学子。

(对兄嵇喜):兄可携我琴来?

(嵇喜取琴交与嵇康)

(嵇康抬头,望日,日已近中天。置琴于断头石上,席地坐,神色宁静,略闭目,然后抚琴)

幕后和唱:

索古琴 正衣襟

端仪容 对日影

宁神思 离悲喜

一曲起 万籁静

( 曲起――共四十五段――略)

嵇康:(抚毕。抬头,日已正中)――唱――

十年磨剑试霜刃,

未到身死不出匣

冲冠一怒贯长虹

绝弦一声泣鬼神

唉!广陵散从此绝矣!

幕落――(幕后唱)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

广陵散一曲成绝响

只留待后辈苦苦寻

嵇康死的时候,另一位齐名人物阮籍正在家里,已是烂醉如泥。他用这个办法逃过了一劫。但不久他也死了;是酒和心里的苦恼摧垮了他。

向秀害怕司马昭找他麻烦,想了个以退为进的办法,就到司马昭的府上去求官。

司马昭问他:闻听先生有箕山之志,何以至此?

向秀答道:我一向以巢父.许由自许,故未能达晋公尧舜之心也。

司马昭大喜,当即给了向秀一个官。

向秀没有直接去任上,而是绕了一个大圈子,渡黄河偷偷去了山阳故地。山阳已是物是人非。,竹林中的那个铁钻已是锈迹斑斑。那片竹林也因为无人照看,已积了厚厚一层黄叶……向秀抚今追昔不能入眠,深夜里听得邻家有笛声婉转嘹亮,不由悲从中来,于是,就披衣而起,踏着一弯冷月,在竹林中徘徊。他感觉踩在脚下落叶的声响就如故友碎裂的骨头和鲜血的呻吟。那一夜,他就写下了那篇只有开头就已结尾的《思旧赋》,――要说的话有许多,就是不忍说,也不能说。

从屈原到嵇康还有阮籍,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但他们的选择都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只是由于各自的性格之故,才有了不同的结局。这真如赫拉克里特所说:人的性格,便是他是命运。两千多年以后,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用这样的哲学观点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屈原的地位是至高的,嵇康不能与之相比。但对嵇康和广陵散的叙述和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鲁迅一生编过的唯一的一个古人的集子就是嵇康的文集。他也在几处流露出对嵇康的敬佩。鲁迅的遗嘱,有意无意的承袭了嵇康“家诫”的风格。

从聂政刺韩的故事,到嵇康的广陵散,中间究竟贯穿了一种什么精神呢?

有两个从事中国戏剧和古典音乐的老先生,文革的时候下放到一个小县城,吃了不少苦。在百般无聊和苦闷的日子里,就相约以广陵散为题,各自完成一件作品,若有出头之日,便传播于世。文革结束的时候,不幸一个已经故去;另一个则缠绵床塌。幸好两人的后辈继续了他们的夙愿。八十年代初期,百废待兴,音乐学院举办文革以后第一期的毕业汇报,那个已经故去的老先生的儿子就用一架古琴演绎他父亲发掘整理出来的广陵散。那位已是奄奄一息的老先生在女儿陪同下去听了这场演奏。这个礼堂只能容纳不到一百人,在座的大多是劫后余生的音乐家。当一曲未毕的时候,都已经泪湿衣衫。然而,意料不到的是,这首曲子在演到最高潮的“长虹贯日”的时候却戛然而止。

那个年轻人终究还是没有完成父亲的夙愿――他的有病的心脏无法承受这倾注全部心血的演绎――他倒在了这张琴上,再也没有起来。

第二天,那老先生也带着遗憾仙逝了。

那女儿将三个男人葬在同一个公墓里,在第二年清明,她在墓前焚烧了那卷广陵散的曲谱。

她走出墓地时,心里在吟咏向秀的一句辞赋: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她回到家里,开始整理父亲的遗稿;并开始写关于嵇康和广陵散的故事。

我们还是不甚明白嵇康在聂政身上寻找到了什么或寄托了什么?

这个故事,郭沫若曾经把它编成戏剧,叫《棠棣之花》。在郭沫若的故事里聂政成了一个造反英雄。郭沫若肯定知道广陵散;但他的一生,就像阮籍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主张,把痛苦藏在心里。

而另外一个能够写戏的好人――老舍――却选择了屈原一样的方式。但他的处事方式就象他的为人,小心翼翼,不给人找麻烦――他找了一个偏僻的湖,悄无声息地沉没在那里。老舍也肯定知道屈原,知道广陵散,所以他可以从从容容面对死亡。但可悲的是,屈原知道自己的悲愤,嵇康知道自的执着;而老舍至死也不明白,――人们在他的身上找到了一本毛主席语录。

呜呼!

不管怎么说,聂政是按自己的意志完成报仇雪恨使命的;而嵇康却不能,――他只能借着琴声完成自己的意志。

知识分子对自己内心的探视就像一个在树林中踯躅的游子,前途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他不知道应该找哪条路回家。海德格尔把自己的哲学比作在林中的道路,任何思索的目的就是选择一条通往彼岸的途径。

寻找广陵散的事情还会有人去继续,而能够完完整整将它演奏出来的人还没有找到,因为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意志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

2003-5-1第一稿

于成都芳草地流水斋

家园 正在看《大明王朝》

正巧在看到沈一石设计芸娘以弹奏一曲《广陵散》而请教为名, 色诱精通音律的朝廷命官高翰文。 其中正好提到嵇康这段典故。谢此文。

家园 关于屈原的话

一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话,写《离骚》离投江还早着呢。

二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来看。

恰好正在研究《离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