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懒虫读老子,大家一起来读老子吧! -- 大懒虫1号

共:💬261 🌺25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懒虫读老子,大家一起来读老子吧!

今天大大地浏览了河里的各个版块,发觉,居然近期大家在展开着保卫西西河的伟大运动,我这个偶尔的闯入者,恰巧随顺了潮流,由于不会游泳,只好随波逐流了一次,哈哈有趣啊,好在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

使劲地写自己的老故事赶不上潮流,虽然我的打字速度不是一般地快,虽然我的故事不是一般的多。。。于是翻箱倒柜地找啊找,想找点有文化的东东出来,很是遗憾,这么多年没读啥书,都没啥积累。非常羞愧。。。突然,发觉一个读书笔记,这是2003年帮一位朋友读过的老子(晕吧,这也可以~~)~~居然发觉自己,当年真的很聪明呢。。。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读到这个程度,真是有潜力呀~~

现在想重新读一遍,大家有兴趣一起读吗?我们组队,组个读老子小组,如何?我当队长!(我现在已经是五品大官了,当个读书队队长要求不高吧,呵呵~~)

读书的形式(强烈严重隆重推荐):抛砖引玉法(居然还能想起这个成语,聪明吧!)。我把过去读过的笔记几章几章地发上来,大家各自写个读后感,几句也行,几段也行,几篇也行。

怎么样?不同意,拖出去,50大板,卡卡~~

先贴几块砖头上来哈~~

关键词(Tags): #严肃点元宝推荐: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欣赏】一章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名:可以叫得出来的,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原;有,是万物的本源。

因此,保持“无欲”的态度体察道的神妙,保持“有欲”的态度,体察道与万物层面的联系。

“无”和“有”,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都可以说是很玄乎的,玄乎又玄乎,就是一切奥妙所在。

[评析]

老子在第一章就讲得很玄乎很抽象,大多数人看了大概都不知所云。

我想,他老人家大概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他接下来要花五千言来谈论的东西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东西,不仅不好理解,甚至连他都不知道怎么给别人讲清楚这个东西。我们简单地理解一下,就是这个东西不好理解。不好理解并不代表着不能理解。何况,他写的时候,就是希望看的人能够理解的。

通常情况下,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因为外在的称呼的改变而改变其原来的样子。

深入想一想,名称其实不过是一个东西的标记,是一个东西外在的东西,与这个东西的实质是不一致的,虽然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东西越来越像它的名称,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个东西名副其实,有时候我们会说什么什么如其人。是的,我们没有说张三是李四,我们说张三如李四,因为张三还是张三,李四还是李四。但是张三是什么,李四是什么,我们是说不出来的。凡是能说出来张三是什么的,张三就不是张三了;凡是能说出来李四是什么的,李四也就不是李四了。

一个东西,说出来就不是一个东西的本来的状态了。这不难理解。我们经常会感觉真正的快乐是无法言说的,真正的痛苦是无以言表的。

虽然说不出来,但是,并不影响快乐之为快乐,并不影响痛苦之为痛苦。快乐和痛苦可以用心去体察去感受,不说出来就是了。

老子要讲的道,就是这么一个说不出来的东西,但是老子自己是感受到了。道是一种玄妙的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没有途径的。老子介绍了两种途径,一种是有,一种是无。老子介绍完毕以后,自己补充说明了一下,说这两种途径实在是太玄乎了。呵呵,其实他自己不说,我们看了也是一头雾水,什么有什么无的。在老子解释说有和无其实都是天地万物的本始,换言之,就是这天地万物都是来自于无或者有。通过无和有,来体察道。

由此可见,老子讲的不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小事,老子是胸怀天地万物,是站在天地万物的源头的源头那样高深莫测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他对道对德的理解的。

想通了这一点,读起下面的东西来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可怕的了,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万一理解不了,那只能怪老子的选题太玄乎,还有就是他自己说得不够清楚。

[备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如果有兴趣翻一翻历来学者关于这段话的注释,对其句读,可以发现有两种主要的争议,一种观点是:“故常无,以观奇妙,常有,以观其徼。”另一种则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争论的焦点在于前者认为“有欲”之说违反了老子的本意。在这里选择了后一种标点法。主要的理由是,这个“有欲”并没有违反老子的本意,“欲”在这里是一般意义上的念头态度观点,“有欲”和“无欲”只是两种状态,没有褒此贬彼的味道。老子并不反对“有欲”。这点在老子的后面的章节种都有所表露。在本章可以了解的一点是老子认识“道”是通过“观”这种途径,这是一种体察,相对客观直接感知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可以说是“无欲 ”的,同时,这样的体察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感知,因此也可以说是“有欲”的。

在本章“有欲”和“有”是一致的,“无欲”和“无”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有”和“无”是一种存在,而“有欲”和“无欲”是态度方法途径。这样的态度方法途径,很重要的一个前缀就是“常”,“常”是老子比较喜欢用的一个词,这是一种状态,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用现在的通俗语言说是一种常态。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老子的“道”]

[老子的“有”和“无”]

家园 【欣赏】二章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么已经理解丑为何物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么已经理解不善为何物了。

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成立,长和短相对而言,高和下相互包含,音和声相互和调,前和后相互跟随,这是永远如此的。

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情,以“不言”的方式来教导民众,让万物自己兴起而不加以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就功业而不自居功劳,正因为他不居功自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灭。

[评析]

知道了美,就知道了丑;知道了善,就知道了恶。为什么?因为任何东西都有其相反相成的两面性。

老子的意思似乎在说,只要坚持了一面,就自然而然地能到达另一面。这个有如朝着一个方向走,总有一天能够走到和这个方向相反的那个方向,显然,前提是地球是圆的。又好比香的东西闻久了也就不香了,甚至有可能闻着闻着就觉得臭了,而臭的东西闻久了也就不那么臭了,甚至能闻出香味来。又好比好看的人看久了也就那么回事,不好看的人看久了也不觉得有多难看。呵呵,细思量,还真有点道理。

在“有”和“无”这对关系中,老子并不是特别地坚持哪一端,他只是认为如果是圣人的话就会持“无”的态度,并且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慢慢地变成“有”了。都说老子坚持提倡无为,其实在第二章老子就很明显地不排除对有的兴趣。他的意思是从无到有地去做大事业。“无”到一定程度就“有”了,不仅是一般的有,而是一种不会消失的永在的有。“无”和“有”之间是一种转化。

庸俗地理解一下的话,我们不能排除老子是用“有”作为诱饵来鼓励大家无为。不过仔细想想,没有必要,不然的话,如果他提倡有为,有为到一定程度就是无为了,那样,他的观点就不那么有意思了。显然,从有到无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在常态人的观念中,有必然趋向于无。常态的人生处于一个有为的追求过程中,但是对于前方都是一种茫茫然,个体人生都不可避免地因为死亡而划上永恒的句号,变成一种虚无。

而老子,显然已经处在一个比较超然的境界中了,因为,他看到了:“无”能够生“有”。

[在第一章里面,有和无已经同时出现,没有看出老子究竟倾向于有还是无,在第一章里有和无是共存的两种状态两种方式,而第二章里,有和无就有了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家园 【欣赏】三章

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欲无知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译文]

不标榜贤能,能使人民不争功夺名;不以难得之货为贵,能使人民不做盗贼;不炫耀让人想得到的事物,能使民心不被惑乱。

所以圣人治理政事的态度和方式是:清净人民的内心,填饱人民的肚子,消减人民的心志,强壮人民的体魄,经常让人民处于这样无欲无知的状态中,让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

这种以无为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政事,则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评析]

老子“愚民”的罪名最早恐怕就出自本章。

而不断章取义通篇来读一读第三章,觉得这样来理解老子真是一种天大的误解。

无论人民是争强好胜还是贪婪做强盗或者是民心大乱,这些都与统治者管理的方式相对应。

老子认为正是因为治理者为民众树立了可见的明确的奋斗目标,才导致民众在追求的过程中变得争强好胜变得贪婪无比,最后民心大乱而难以治理。

针对于此,老子提出了圣人的治理方式是让民众处于无知无欲的状态当中,这里的无知无欲是指对贤能对难得之货对可欲等等的无知,从而没有占有它们的欲望。这里的无知无欲 并不是说让民众变得愚蠢,而是指民众不为这些外在的功名利益所驱使。

而怎样来解读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呢?难道这不是明摆着是让民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么?这不是愚民是什么?

乍一看,似乎确实是这样的,而实际上,老子并不是这个意思!无为的一种表现就是虚心,让心灵保持一种清净虚空的状态,这个和现代人的心灵空虚是不一样的,在老子那个时代,让心灵保持空虚是一种修炼的方式,让心里面什么杂念也没有,保持心的宁静的状态。没有杂念,自然也包括对外在事物的无知无欲。弱志所表达的基本上也是同一个意思。那么实腹和强骨怎样理解呢?由于虚心和弱志的这种无知无欲的修炼,人的体魄自然就很强壮了。虚心弱志对人的直接作用就是实腹强骨。

虚心弱志是一种无为的政策,实腹强骨是让人民生活富足体魄康健。并且这在老子那个时代也是可以为大众所不难接受的,那个时代的人思想不像现代人这么复杂,他们的思维状态都相对单纯,基本上已经接近于老子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了。

因此,在这里老子主要是在阐述一种无为,而不是愚民。

[备注]

无欲:本章的无欲和第一章的无欲是不同的。第一章的“欲”可以解释为一种广义的态度,而本章的“欲”则是一种有倾向性的欲望,一种向往追求崇尚外在的功名利禄的心念。当“无欲”直面“道”的时候,它就能够用来体察道的玄妙的本体,而当“无欲”直面现实生活的时候,它就能够帮助人们身体健康、安居乐业。

家园 一次贴3章,27次贴完,哈哈,现成货,看来能挣不少分~~
家园 发现一个问题:

刚才我想给自己送一朵小红花鼓励鼓励,结果这里不能操作自己给自己送:(

自恋一下都不行么~~

家园 沙发+花+等,读成三声进来发现错了
家园 自恋做什么

小心变成水仙。

我给你花就是

好文,支持原创,继续!

家园 是啊

桌之为桌,椅之为椅,不过古往今来,约定俗成.有名无名,一时而已.天地自生本无名,人有心性,万物乃生.

这与佛家空无之境十分一致,佛道一家也.

是啊
家园 花你一朵!第一章总是有读不完的味道。
家园 还你花一朵,这个帖子里我要把经验都用来送花~~
家园 你最好下次进来发点读后感,奖励你一朵小红花,鼓励鼓励~
家园 真好,可惜一次只能给一朵花。
家园 有美就有了丑,有善就有了恶

人们去追求美的同时,也就规定了什么是丑,追求善的同时,也就规定了什么是恶。喜欢美的,就会厌恶丑的,标榜善的就会带来恶的产生。

要想没有恶,就不要标榜善,要想没有丑,就不要刻意的追求美,一切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而不夹杂人的“欲”。

家园 也是断句的争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据说有两种断法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据说也有两种断法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