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山东的馍馍 -- 水风

共:💬67 🌺1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想起小时候的儿歌:

噼噼拍, 噼噼拍,

大家来打麦。

打麦做什么?

磨面做馍馍。

馍馍甜,馍馍香,

从前地主吃,

现在自己尝。

感谢毛主席,

感谢共产党。

家园 挖了个半截坑,居然被道长填上了

链接出处

本来后面还想接茬讲讲过年蒸“属”-- 就是你说的动物形象 -- 年过完了也没了兴头了...

道长居然也是胶东老乡,握个手先...

家园 握手握手,元帅是俺山东老乡啊

本来是气不过有些人一提山东就是煎饼卷大葱,先写了饼,后来索性趁热打铁,把面食给简单的写一些。我记得有人写过点什么,原来是你啊。得罪得罪,早知道,让你把坑给添了多好,也省得我又出来献丑。

不过,说实话,我只算3/4的胶东人,因为祖父是青岛人。我的传统都是外公外婆家的。祖父家是潍坊的那套,这个解释起来可就长了。

所以我很奇怪的是关于你的饽饽,外婆家的传统是不加糖的,老家来人捎的也都不是甜的,是不是这细微之处还有差别阿。我算掖城的,现在叫莱州。你老家是哪儿的?

家园 别伤心,

你老爸做饭手艺好吧?那不就是又一个好外公么?

你也要好好努力,争取将来做个好外婆阿

家园 花不空手阿,多谢多谢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加糖也可能只是俺们那一带的做法

十里不同俗,也是有的... 俺们威海银蒸的面食如枣饽饽豆勃勃糖火烧之类的甜的比较多... 一地一风吧...

山东之大,各地风俗不尽相同。一说起山东就知道大饼卷大葱,说明咱们山东老乡宣传家乡的力度还不够呵...

家园 老麦和妖道这个系列帖子有办成胶东老乡会的潜力哈哈

我先进来攀个老乡嘿嘿。老爸也是莱州出来的,不过提醒道长手误,改市以前是叫掖县不是掖城。而且莱州虽然地理上离潍坊远近于烟台,但印象中好像生活习惯和行政区划还都是烟台序列的哦,毕竟临着莱州湾啊。

姥姥家是福山县的,现在成了烟台市开发区了呵呵。有一个姨姥嫁到了青岛,不过走动少些。

自豪的说,虽然居庸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但从小到大都是在简历“籍贯”这一项非常骄傲的填上“山东莱州”....

顺便扯一句,不知道长家对大蒜有没有偏爱?认识的几个老乡都和居庸家一样无蒜不欢哦。道长若对此是小有心得的话,移驾到居庸那个西红柿帖子里来聊聊。

老乡见老乡.....口水一汪汪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家园 嗯。老乡见老乡.....

还能送通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呵呵,这个模子让我想起来了

小的时候,正好在七月初七的时候还呆在山东平度的老家。看见大娘和姐姐做巧饼,用的就是这个模子。面硬不硬倒不记得了,只记得蒸出来的巧饼晶莹似白玉,入口赛砂糖。被年少贪嘴的我大快朵颐,吃了好多。那个模子好像是枣木的,微红的木色,里面嵌上白面的巧饼简直就是件工艺品。

后来再回老家,已是十多年以后了,外甥女都已经可以骑在我背上玩了,可却再也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

胶东老乡,送花,送花

关键词(Tags): #巧饼#平度
家园 俄底神呀!
家园 姐姐结婚时候预备的

2004年表姐结婚时候,娘家准备的。本来要自己做,可是太费时间,只好买了。俺是胶东龙口的。红白喜事,饽饽是少不了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想妈妈做的馒头

出国之后馒头成了奢侈品。中国超市的馒头贵,就那么一点面,发的太厉害,看着很大,不禁吃。自己做还得发面,不够折腾的。另外感觉国外面粉和国内的不太一样,好像没有面筋。

想妈妈做的馒头了。长这么大,家里很少在外面买馒头,都是自己蒸的。甚至面粉都很少买,都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往往都是刚推(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好的面。

过年的馒头,我们那面都叫大饽饽。一般都是男人做的。一个力气活,得有劲。老话说,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揉到数的馒头,醒一段时间再上锅蒸。蒸出的馒头色泽光润,有嚼头。

想……

家园 同想,不过

妈妈自己做馒头,那是N多年前的事儿啦,那时什么都是自己动手做

家园 好东西啊

尤其是那鱼形的卡子,多么熟悉的形状阿,让我又想起了小时候。

家园 我倒没怎么想

因为在家的时候,也是吃食堂的馒头居多。过年过节的,还不是要我和弟弟动手……

不过有一件事情你说错了,这边的面不是没有面筋,而是面筋太多了。你做馒头的时候,按照5:1的比例掺淀粉,感觉就跟国内的差不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