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铸币税的具体操作,再多说几句。 -- MRandson

共:💬12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铸币税的具体操作,再多说几句。

关于铸币税的具体操作,再多说几句,也算闲聊铸币税的一个续吧。

还是以美国为例子吧。

美国政府想打伊朗,军费不够了。今年的税显然是不够了,怎么办呢?没关系,发行债券嘛。发行100亿美圆的债券。社会上认购踊跃,好了,美国政府的财政问题解决了。这时候,利率必然上升。原因很简单,贷款的多,存款少啊。利率上升,美联储不能坐视。怎么办呢,收购这100亿美圆的债券。于是,利率又回来了。这时,我们看看这三方,美国政府发行债券,获得了现金;美联储的资产里面多了100亿的国债,负债里多了100亿美圆的货币;社会上多了100亿美圆的现金。

这100亿债券,如果还了,100亿美圆回笼销毁。皆大欢喜,不存在铸币税。如果美国政府将来不还这100美圆的债券,会怎么样呢?美国政府纯收入100亿,社会上多了100亿,这就是一个铸币税产生的过程。

美国政府不能不还啊。问题是年年都是赤字,怎么还呢?很简单,发新债还旧债。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反正理论上,只要经济稳定发展,国债发行量是没有上限的。有些西方国家国债累计余额达到GDP总量50-60%,就是这么滚出来的。

实际上,具体操作中,未必直接向社会发行国债,直接买给美联储就可以了。美联储的国债帐号里多100亿国债,美国财政部的帐户里多100亿美圆存款。双方都是一个数字而已,连印刷都省了。

至于美联储自己想调货币量也很简单,手头那么多国债,抛售一些,社会上的现金量就下降了;收购一些,社会上的现金量就增加了。

这是封闭经济体。

开放的经济体,就多了外汇流入。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商业银行的外汇存款,必须定期上缴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按照比例给商业银行本币,把收缴上来的外币投资海外。假设100亿美圆换800亿人民币。这个过程中,财政不参与;中央银行资产多了100亿美圆的资产,800亿人民币的负债;社会上多了800亿人民币的现金。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方获利。中国政府不存在征收铸币税。假设那100亿美圆就是美国为了打伊朗发行的美圆,几经转手流入了中国。那么是从中美之间看,中国获得了100亿美圆的现金,美国获得了100亿美圆的物资,于是中国向美国缴铸币税。

所以外汇流入造成的货币增加,流入国政府没有征收铸币税,铸币税由流出国政府征收。

至于独立央行,也有动机维持利率稳定。个人理解,操作方式也是买卖国债,一样的道理。现在短期内,欧洲央行好象是把新增货币投入一个备用基金,用于借给各国的银行,保持各国银行稳定。具体细节,你可以自己去查一查。将来,欧洲的独立央行将来究竟怎么分配买卖各国债券的配额,估计还要有纷争。不知道欧洲财政是否有统一的债券,如果有的话,直接买这种债券就相当于把铸币税上缴欧洲财政了。个人理解,从长期看,出现统一财政的欧洲政府债券,是迟早的事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铸币税问题

最早是法国人提出来。指的是各国需要保有美元储备,也就是压箱底钱,是不能用于本国扩大再生产的。而美国自己不需要外汇储备,因此其本国的资本利用率要高一些,占了便宜。

国际贸易和美国国内的情况是不同的,如果如你所提不停加印美元就能解决问题,那不是铸币税,是赤裸裸的掠夺。不管是金本位年代,还是浮动货币的今天,都为此有所交待,就是你印多了钞票,本币应该贬值。美元之所以挺到今天,全是因为人民币顶着,当然中国有自己的问题,但我们至少可以认为,美元今天的价值不是由美国自己能决定的,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的“善意”和时间安排。

家园 说的透彻

del

家园 美国的这种方式,确实是掠夺,而且是赤裸裸的

第一、如果以黄金为参照物的话,美圆一直在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因为越战中的战争赤字,导致美圆的超量发行,最终造成美圆与黄金无法继续维持稳定的比率。

第二、中国持有美圆,不是善意而是被迫。因为世界绝大多数物资是以美圆结算的。国家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善意,靠的是实力。伊拉克尝试用欧元结算石油,结果有目共睹。

第三、美国的这种方式,确实是掠夺,而且是赤裸裸的。世界其他国家的每一美圆的外汇储备都对应向美国输出一美圆的物资,或者出让一美圆的本国资产。美国从不施舍,其他国家每一美圆的外汇储备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第四、美国积累的过高赤字,对美国经济带来威胁,但是并不影响铸币税产生的原理。

第五、国家之间不是政治决定经济,而是经济决定政治。

家园 美元是黄河,美国是开封,各国的外汇储备是黄河大堤

不知这样比喻恰当否?

家园 那还不若说,华盛顿象北京,美圆象沙尘暴.

del

家园 请教一个题外的问题

假如油价飞涨的话,央行是应该加息呢还是减息?

油价飞涨,通货膨胀厉害,央行理应加息控制,但油价飞涨的另一个后果是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似乎央行又应该减息?

再问多一个问题,外债的多寡,是否影响央行加息减息呢?

这个问题困扰我挺久了,久思不得其解,还盼能解惑。谢谢先!

家园 如果这样比

那中国就是开封边上的城,一旦堤破一样泡在水里。

扒口子毁开封来个鱼死网破解气,可自然还有别人夜里笑醒。至于现在,再骂还得派人上堤保着。就算说6分是为了保开封,那不还有4分是为了保自己吗?

当初是咱自己搬到开封边上的,为了借这个气。现在发达了,要搬家可得慢慢来。不然搬得元气大伤那也是得不偿失,还不如一块上大堤哪。

家园 决定利息的一般看通涨

del

家园 关于经济政策

调控经济主要是两大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增发国债、增减税、增减社会福利等等。

货币政策包括升息、减息、汇率政策等等。

两种政策各有优劣:货币政策只要央行认可就可以,财政政策需要经过议会;货币政策执行起来,效果相对慢一些,财政政策立杆见影;货币对总量效果明显,财政政策相对结构效果明显。

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时候,一般来讲,这两种政策需要混合使用。

严重通货膨胀的时候,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财政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

一般通货膨胀的时候,银行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防止双紧造成衰退)

一般通货紧缩的时候,银行实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财政实行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防止双松造成通膨)

严重的紧缩的时候,实行双松的政策。

以上是泛泛地讲,具体操作,不能一概而论。

关于外债,这个比较复杂。外债的多寡,与加息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必定是央行考虑的范围。

我们首先考虑,对方把外债取走的情况:

在浮动汇率下,加息会造成本币汇率上升,如果以本币发行的外债,就不合算了。

如果是以外币计的外债,就比较合算。

在固定汇率下,本币计,外币计没有区别,加息只影响以后发行的外债,对当前的外债没有影响。但是可能造成外国资本的流入与流出,直接影响资本项的收支,造成未来外债的增加与减少。

如果象美国那样,外债虽然高,但是其他国家不能取走。那么加不加息,对外债的影响问题不大。外债总额虽然高,不过是帐户一个数字而已,并不对本国经济造成直接的影响。

家园 美国更象中国的上市公司,套牢了全世界

既是第一大股东,又是二级市场上的庄家。

不断增发新股上市圈钱,动不动还散布点利空利好消息。没有人监管,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明明是垃圾股,但是缺乏竞争对手,各个小股东想解套都不知道该怎么解。

家园 通货膨胀需要细分了

引用谢国忠的一个研究

当今世界经济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贸易通货膨胀和非贸易通货膨胀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分明。在澳大利亚,非贸易品价格自1998年中期以来每年上升 3.9%,而贸易品价格每年只上升了1.9%。在美国,服务价格自1995年以来每年上升3.2%,而商品价格每年只上升了1.6%,尽管此间能源产品价格急剧上涨。

  即便是印度,也从这种全球通缩因素中受益。在印度1995年以来的CPI构成中,房价每年上涨11.1%,大大高于整体CPI的年涨幅5.5%和服装类商品价格的年涨幅3.5%。在过去十年里,印度从中国的进口增长了十二倍。

中国过剩的劳动力融入世界经济,就像澡盆里多了一头大象,对这个效应的估计我总觉得是不充分的,比如上面说的通过贸易对别国输出通缩。因为石油、大宗商品的进口引起的输入型通涨跟这个方向相反,但道理是一样的。问题在于传导机制。如果中国的情况也是“界限越来越分明”,那就不必太紧张,不必采取一刀切的反通涨措施。

关键词(Tags): #输入型通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