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证一件事,关于林彪和张学良的 -- airman

共:💬103 🌺9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戒毒的“蛮干”一说。

戒毒的“蛮干”一说。

这里“毒品”指:鸦片、海洛因、可卡因……,使用(包括吸入、注入……等方式)后,让人兴奋、快感、幻觉……。与老鼠药、砒霜、敌敌畏等完全不是一个毒的概念。

能够成瘾的物质(就是这里指的“毒品”),是因为其中的成分与大脑中分秘的某种物质成分结构相似,大脑分泌的这些物质是为了调节人体生理的。(具体指调节人体的“兴奋、快感、幻觉……”等生理)。这都已经是科学上的定论了。

换句话说,“毒品”只对人的大脑起作用,替代人体本来的调节“兴奋、快感、幻觉……”等生理功能,带给“使用毒品”者“兴奋、快感、幻觉……”等。注意:用了毒品之后,人体原来的生理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而是被“毒品”抑制住了。这个去抑制过程(即戒毒),可以“一下抽掉”毒品(已被说成“粗暴”方法LIAO,呵呵),也可以“一点点(循序渐进)抽掉”毒品,理论是这样的。

真的可以一点一点抽掉么?

迷惑不解的正是这个貌似正确、其实谬误的“一点点”减少。“毒品”作用时,如果与“量”成线性关系,那么这个“一点点抽掉”就可以奏效,反之,这个“一点点”就根本行不同。

举例:A君使用XX毒品,每次需要N克,产生快感,“爽”哦……。如果A君用1/4N克、1/2N克、3/4N克……是不是产生1/4(强度也好、时间也好)的“爽”、1/2的“爽”、3/4的“爽”……呢?答案是否定的。

举例:B君做爱20分钟左右产生高潮……如果10分钟时,出现……情况:电话,当然不接,敲门,也可以装作屋里没人……哈哈……。房子失火了、地震了……呢?做爱不得不中断,有1/2高潮么?这下不难明白了吧?为了防止误引,强调一下,这里没有指“用毒品”产生的“爽”等于做爱快感的意思。只是为了便于理解“量”的非线性关系。

一点点减少,多么人道啊,多么慈悲啊……实际呢?

结论请自己给出: 戒毒时,毒品真的可以一点点抽掉么?呵呵……。

BTW,尼古丁上瘾者(烟民),有没有一天(或N天)一支地减少 ( ……20、19、……3、2、1、0 --->成功!)的戒烟例子?

关键词(Tags): #奏效
家园 十八朋友,杠是不能这样抬的。

首先说,毒品之所以是毒品,不是因为它产生了精神上快乐而是因为其对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产生持久地破坏,故而导致人体肌理的迅速衰败和提早死亡。我们知道人固有一死,毒品的致命大大缩短了人的正常寿命同时使得人很快失去劳动乃至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死于毒品更是轻于草芥。很明显毒品的影响关键还是在于生理破坏而不是精神毒害,如果纯粹只产生“精神上的爽”的感觉,就如同我们听音乐和相声那样,那也就不称其为毒品了。

其次,人的意志力来自必要的正常生理支持,很明显当一个陷于酒醉、过度失眠或昏厥的时候,人就失去了意志控制力往往心手不一,做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这也是戒毒时往往要把吸毒者拘禁乃至捆绑起来的原因。这还和精神崩溃下的自杀不同,因为后者往往是失之于短暂的精神亢奋和偏激状态,对自己的行为还是有意识控制能力的,而吸毒者在瘾发时就如同我们酒后驾车或疲劳驾驶一样要么完全不为精神控制要么就是察觉不对但是也是有心无力,往往做出并非出自本心的事情,说自杀都无法成立,因为他本身实际上连自杀的打算都没有。

毒品的影响恰恰就是抽去了正常意识的物质支持,使得你说的意志力等等都成了无本之源并发挥其应有作用。用什么恋爱做爱作类比是只看到现象的雷同而没有看到生理本质的差异,所以也就无法正确解释。其实能和毒品作一定程度类比就是醉酒和过度疲劳,你不必用亲自用吸毒来做证明,用前面两种方式作模拟实验就可以证明。许多醉酒的人大哭大叫,大喜大笑,大砸大闹,打老婆骂儿子我想是很多人都曾经亲历过的事情,而事后这些你问醉酒者他曾经干过什么,他却说什么也不记得,让人哭不得笑不得。当然在醉酒状态下不小心失足落水或掉进未盖盖的下水井中、醉卧马路中心被过往车辆压死等等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你真认为他们都是成心想自杀而不想活么?非也。

家园 厉害厉害!花之花之!
家园 和和,又来一位。

和和,又来一位。

您有点离奇:

毒品之所以是毒品,不是因为它产生了精神上快乐而是因为其对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产生持久地破坏……,

“生理结构”是何物?显然你不是学“生命科学”的,连这样基本的术语都杜撰出错,怎么就能下断言毒品对“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产生持久地破坏”了呢?

进一步: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哪些结构)啊?人体的哪个(或哪些)生理功能啊?什么样的破坏?持久指什么概念呢?……。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呢?

对“毒品”的作用机理,认识“南辕北辙”,就无法讨论下去,对不对?若您能解释“毒品之所以毒品”更加清晰一点,再看看与您讨论得下去么?

我的看法已经在前贴子反复叙述了,再说一次吧:

【能够成瘾的物质(就是这里指的“毒品”),是因为其中的成分与大脑中分秘的某种物质成分结构相似,大脑分泌的这些物质是为了调节人体生理的(具体就是指调节人体的“兴奋、快感、幻觉……”等生理功能)。这已经都是科学上早有定论的了。】

家园 大跌眼镜哦。

这么说,可是反映您的人品哦,网上虽然彼此看不见,呵呵……。

家园 不是又来一位,而是早就来了,只不过你没注意罢了

“生理结构”是何物?总归不是原子分子无生命迹象层次的东西,可以大到器官组织,小到细胞染色体,也即组成生命的基本活体物质结构。

你要问“怎么就能下断言毒品对“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产生持久地破坏”了呢?进一步: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哪些结构)啊?人体的哪个(或哪些)生理功能啊?什么样的破坏?持久指什么概念呢?……。”,我只能老老实实回答:不知道。

但是吸毒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和缩短寿命的日益萎缩的身体和日益衰竭的生理功能这些可以看见的生理物质现象,肯定是建立在内部深层的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之上。正常生理功能需要

正常的生理物质结构支持,所以做出这种判断我觉得还不算“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如果不是这样,而只是单纯的精神作用,我觉得那好像才是大胆高产论调。

注意,上瘾只是毒品的一个方面,如果单纯是瘾头的事,那么国家也应该禁足球了,就中国足球那副下三滥的模样不还是有许多“瘾君子”如痴如狂地捧场。它只是破坏活动的一个伴生品,就如同蚊子吸血先给你“打麻醉针”,然后才是吸血,并在吸血过程中传播疾病。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么你始终无法讨论出来什么有意义的结论。

家园 所以一直说你没有从医的角度考虑问题

只是单纯从药理的角度考虑解决方案,也完全误解了小毒替代大毒原理的真正作用。

小毒替代大毒的作用,按中国老话,在于固本培元.一下子戒断的前提条件是吸毒者身体条件还可以,经受得住急性脱毒过程中的折腾(心理和生理).就比如一个系列手术,第一次没问题,第二次就要等待病人的身体康复一些才能进行,不然以虚弱的身体状况再来一刀,死在手术台上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小毒的作用正在于此.它可以控制躯体状况,减缓心理压力,促使病人能够早日开始正常的作息,吃饭.这样人的身体就能够有足够的动力能量修复肌体,恢复正常的功能,而不是说要把大毒一点点抽掉.小毒还可以口服,摆脱了注射等的坏处,有的吸毒者身上已经遍布针眼了,有的还有aids等.目前常用的小毒是美沙酮,弊端也是有的,实验表明,急性脱毒期服用美沙酮治疗是导致后期高复吸率的重要因素,服用美沙酮治疗的吸毒患者,其心瘾比吸食海洛因更重,根治难度也更大.但是比起它的优点,我们只有两害相权取其轻。目前对小毒的研究目标是找到一种既能在急性脱毒期内轻松控制症状,停药后又无成瘾性的戒毒药品,也就是无毒.

小毒的使用也是短暂的.小毒只在急性脱毒期内使用.急性脱毒期一般15-30天.小毒的使用是逐步递减的,但也有个界限.查到的资料说,当减到10毫克的时候,就要一下子断掉,不再供应.患者仍然会出现一些戒断反应,但是由于身体已经略有恢复,反应本身也没开始那么猛烈,患者也就无生命之虞.

家园 对,据统计,劳教戒毒的效果最好
家园 我觉得十八先生的观点就是来自于

那些讨论要把毒品合法化的人。为合法化铺路的,而不是戒毒。

逻辑如下,高纯度海洛因只作用于大脑,就如同香烟,酒,而且还对内脏没有毒害。所以就要合法化。需要的人凭借医生处方到药店购买指定剂量内的海洛因。这样就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参差不齐的毒品质量,糟糕的吸食方式,无限制滥吸,控制毒品的价格等等。总之,听上去都很美妙的。

家园 嗬嗬,可以转科学探索版了
家园 戒毒的“蛮干”一说(完)。

海洛因(HEROIN,商品名),即二乙-吗啡(Diacetylmorphine,学名),来源于鸦片罂粟(一种植物)。初成品叫鸦片(Opioid),提纯后叫海洛因。而不同提纯方法、不同纯度、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五花八门的名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就是二乙-吗啡,什么新一代毒品,呵呵,都是二乙-吗啡衍生物罢了,年头儿都不短了,比我们父辈的年纪都大许多。

鸦片刺激脑中的「快乐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使用多巴胺神经传递质的中脑。这些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会投射到另一个称作ACCUMBENS神经元的结构上(姑且称之“中转站”吧),随后又投射到脑皮层上。这套体系会针对海洛因的“快乐效果”以及毒

品的上瘾作用做出合乎科学原理的解释。其他的神经传递质系统,例如相关的脑内啡呔(应该:月太,打不出来),也都与撤走海洛因的反应与抗药性有关连。

所有对神经--->中枢神经--->大脑皮层起作用的物质,自然的也好(人体自己所产生的)、外来的也好(摄入),都“服从”刺激--->到达阈值--->生理效应。换句话说,它都与脑生理作用模式相同,“0 、1式GAME”呀:刺激必须连续不可中断,也不能间隔地“累积”,到达阈值,即到达1,否则就是0,1=100%!临床医生,用药时不能不考虑啊。

使用毒品的人不会不知道,对某特定的“毒品”、某特定的摄入方式来说,他(她)需要多少剂量。假定这个最小剂量是10mg,5mg不会产生一半效果,5mg x 2次行不?间隔了,也不行,都等于0。这是已经证明LIAO的科学知识。

这些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一下,戒毒能“逐步”抽掉毒品吗?

所有替代物:Naloxone、Methadone 、LAAM (levo-alpha-acetyl-methadol)、Buprenorphine……都有上瘾的问题,前门拒狼、后门进虎都说不定。戒毒的困难在此。

“毒品合法化”?实际上“有闲阶层”需要不就是禁毒不止的主要原因么,有人消费,才有人“铤而走险生产、销售”呀。

散布毒品“厉害无比”,冠以种种“新一代毒品”呀、“不同与以往”呀……的借口,目的就是说“戒不了,要死人……”。那才是为了“毒品合法化”嘛,您对照一下自己的看法,您正符合呀,呵呵……。

BTW,铁的事实:49年后,GCD政府坚决杜绝毒品的渠道,果然,真的堵住了,上百万瘾君子(其中包括海洛因使用者!) GONE WITH THE WIND,根本没有死人的问题呀。这恰恰说明,真想戒毒(即恢复人体自身的“鸦片制造”工厂,在人脑内,人人都有

哇),该如何做。

家园 看来,您喜欢高产,那就继续高产好了,请----。
家园 楼上、楼下的都是强人呀

家园 真是无知者无畏

您看起来还像是个学生物的。讲起来也好像是头头是道,但是,一知半解是不行的。

首先,毒品并仅仅是鸦片类,所有的可以对身体造成上瘾影响的药物,都可以归为毒品。

新修订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里列举的六种毒品仅是国际上常见的,大量泛滥的毒品,但毒品却不仅限于这六种。1996年1月16日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共列出被管制的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共计237种,其中麻醉药品118种,精神药品119种。

我国通常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形成瘾癖的药品、药用植物及其制剂。1996年1月公布《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共列入118种药品。在这个目录中,就有我们比较熟悉的麻醉药品如海洛因、吗啡、鸦片、大麻、可卡因、美沙酮、二氢埃托啡、度冷丁等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药品。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1996年1月卫生部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共列入119种精神药品。其中第一类47种,第二类72种。我们比较熟悉的药品如咖啡因、安钠咖、去氧麻黄碱(即冰毒)就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巴比妥、安定、三唑仑等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

下面,我来详细讲一讲主要几种毒品的作用机理、失去供给后产生的症状,以及戒毒的可能性。

首先是鸦片类,这类毒品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远在公元前800年,小亚细亚已经出现了罂粟的种植。鸦片的出现与香烟的流传据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最早的鸦片出现的年代早已经不可考。但是,最晚从16世纪开始,鸦片就已经从开始印度为中心,向着欧洲和东南亚和东亚传播。

吗啡(Morphine)是鸦片中的主要生物碱,也是鸦片成瘾的主要成分。所有鸦片类的毒品其作用机理都与吗啡密切相关。我们所熟知的海洛因(Herion)通常是指二乙酰吗啡,它是由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而制成的。海洛因在摄入体内以后,很快会自动转化成吗啡。其他的各类鸦片类毒品,其作用的主要成分,无不是吗啡或者吗啡的结构类似物。吗啡的人工合成是在1804年由德国药学家Friedrich Wilhelm Adam Sertürner。他按照希腊神话中梦神的名字, Morpheus,将这种药物命名为morphium,

在医学上,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其作用机理是吗啡作为结构类似物,可以作用于特定的神经,从而产生镇痛,放松,以及迷幻的效果。吗啡可以特异性的结合鸦片类神经递质的受体,从而模拟这些神经递质的作用。人体内主要的鸦片类神经递质分别是 β-endorphin, dynorphin, leu-enkephalin, 和met-enkephalin。β-endorphin,也叫内啡肽,内啡肽是30多个氨基酸的短肽,在体内主要由脑下垂体的前部分泌,作用是抑制特定的神经,从而产生镇痛的效果。当内啡肽含量过低的时候,经常会产生抑郁症。dynorphin,中文译名强啡肽,是10几个氨基酸的短肽,在体内主要分布在脑下垂体,海马,以及脊柱神经中,这是一大类的短肽,其作用很多,主要集中在学习,社会活动,以及抑制疼痛方面。leu-enkephalin亮氨酸脑啡肽,和met-enkephalin甲硫氨酸脑啡肽都是五肽化合物。其作用也是主要在镇痛。同时,在学习,记忆,以及情绪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吗啡的作用机制就是利用它跟这些受体的亲合性,在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特定的作用。而人体对于被激活后的受体,会有一种自然的调节机制,就是一方面,将激活的特定门槛浓度调高,使得在同样的浓度下,不再产生激活效应;另一方面,是将被激活的受体连同结合在一起的神经递质降解;同时,产生神经回路抑制这种神经递质的产生。吗啡类毒品,直接产生的效果,就是模拟了镇痛效果,同时激活了各种放松的神经回路。产生人为的快感。但是,人为的久用可产生严重的依赖性。这是因为,体内自然产生的吗啡类神经递质,在负调控的神经回路抑制下,已经不再产生。同时,一直兴奋的抑制疼痛的神经回路,和学习记忆方面的神经回路,已经将所需要的门槛激活浓度调到很高。一旦失去供给,所遇的这些回路都会产生短期甚至长期的抑制现象,直接的后果就是将会产生流汗、颤抖、发热、血压升高、肌肉疼痛和痉挛等明显的戒断症状。长期使用吗啡,学习、记忆以及控制情感的神经回路被人为的调高到无法自然恢复的状态,就会引发精神失常。因为体内自然产生的耐药性,使得吸毒者不断的调高剂量,才能获得一开始的美妙状态,大剂量吸食吗啡,使得神经被过分激活或者过分抑制,会直接把大脑的和谐神经反馈给破坏掉,就好像大家在合唱的时候,一个人拿着高音喇叭,乱喊乱叫,结果闹得大家只听得到那个乱喊乱叫的声音。会直接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但是,鸦片类毒品的作用机理决定了这种毒品并不是很容易成瘾,强制性的切断供给也不会造成过坏的影响。因此,吸食鸦片,或者海洛因成瘾而被强制戒掉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但是这并不是就说明所有的毒品都会这么容易的就去掉。(待续)

元宝推荐:闲看蚂蚁上树,
家园 写得真好,期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