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港姐选美——伤逝的激情与破败之手艺的恶性循环 -- 大尉

共:💬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港姐选美——伤逝的激情与破败之手艺的恶性循环

??王莫之

1968年,也就是电影《独臂刀》协同导演张彻百万票房龙腾香江的第2年,邵氏武侠最为绚烂的时代顶点无意间抹杀了粤语电影的市场,时值香港经济腾飞,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

邵逸夫无视邵氏公司首席执行官邹文怀的不满,毅然把事业重心倾向电视业,接手香港无线电视。此举不但为1970年邹文怀离开“邵氏”开创“嘉禾”埋下伏笔,更成就了邵逸夫火眼金睛的再次伟大胜利。靠着李小龙、许冠文、许冠杰、成龙、洪金宝一代代影星的努力,“嘉禾”在80年代初终于取代“邵氏”成为香港电影的王者;与此同时,香港无线电视(以下简称为TVB)也在邵逸夫的掌控下,一举击败亚视跃居为香港市民特别那些师奶们的最爱。

  在无线飞跃的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人才基地是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无线艺员培训班扮演了男艺人黄埔军校的角色,而与此呼应的则是一年一度“香港小姐”的评选。“香港小姐”的评选可以追溯到40年代,不过其影响之盛大还是73年TVB接手主办后的事。而对于多数大陆人民而言,谈论港姐选举就像是香港人惊呼30年代上海才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北京人感叹大唐盛世的古都是以前的长安现在的西安一样。这都是一种追忆情愫对逝水年华美好的认同与怀念。和无线艺员培训班螺蛳壳里做道场不同,港姐选美是一场Show,目标更关注于席卷性的收视狂潮所带来的广告收益与聚光灯。所谓选秀的真正意义总让人感觉是天外飞仙的偶然眷恋,不然我们也勿须时常赞叹于张曼玉从花瓶到演技派的神奇蜕变,然后对着一串串的靓丽空悲切。

  无限风光往往只是烟火璀璨夜空之后死寂的序曲,从引暴收视狂热到审美疲惫甚至惹人不屑,“香港小姐”这场Show在各路选秀大军的鼓噪拼杀中,似乎已经走到了时间的灰烬。香港人可以选择在那个黄金时段改看“百万富翁”特别节目,当然我们也可以陶醉在《超女》、《我型我Show》等的热火中。而今天的“香港小姐”也将成为他们身后形神不离的背影。除非他们是鬼,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有芙蓉姐姐、有菊花姐姐、有红衣主教。我甚至都不愿意提我们还有木子美在亭外候幸,实在是在前几位大师豪放与婉约伟大组合的曼妙身姿下,她的招数显得太小儿科,以至于缺乏成为传奇的先决要素而被打入冷宫。当然在此,审美疲劳后产生的对丑趣味的新鲜感并不是我最想强调的原因,尽管这的确是分散“香港小姐”类经典选美Show大众眼球的重大冲击。相较之,“香港小姐”败落的症结我更倾向于出在源头上的恶循环——“入选佳丽水准的日薄西山与TVB收视率的节节败退之间的死结”。

  上次我去一家装潢体面豪奢的美发中心理发,还没进去,正准备离去那位神色的失望与沮丧就来不及先溢出来。“这里面的手艺太烂了,我让他们帮弄成金城武的发型Style,你看看,我现在简直就是彭恰恰”。而那位发型师满脸的委屈似乎也在痛诉:“你本来就是彭恰恰的毛坯,我已经尽力了,装修成金城武可能吗?”现在的港姐选美其实就是这样一副烂摊子。TVB是这个发型师,即使推广作秀的技艺再精湛让他接手彭恰恰也只能塑造出发型上的神似,整体感官上的差强人意是巧妇决计难以避免的尴尬。对于那些见惯了活色生香的眼睛,去琢磨20位不过不失的美女,挑出混杂于鸡群的仙鹤,这难道不是一种折磨吗?如此内忧外患下,TVB“香港小姐”收视率的历史谷底这实在是意料之内的定局。反过来,对于那些原本条件不错的新秀而言,原本万众期待的聚光灯闪耀如今只剩稀疏聚焦,“香港小姐”收视率的败落自然也直接削弱了她们参与的激情。当伤逝的激情与破败之技艺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之时,混沌的局面就形成了恶循环。

  电影人感叹黄金年代一去不返,票价是当年的几十倍,往昔的百万票房却已非易事;音乐人唏嘘盗版猛于虎,却不思量如今的乐坛只有流行没有音乐。佳丽们和TVB的矛盾如何能化解,也许只有天知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