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今宵酒醒舞龙泉 上 -- 中虎步兵

共:💬23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今宵酒醒舞龙泉 上

昨天一场考试下来,终于松了半口气,轻松一下,觉得这点东西放文化百家里合适,哈哈。

---------------------------------------------------------------------

前段时间,见到一幅图片,惊叹之余欣喜万分点看全图。这是“百炼成钢--当代国际铸刀大师艺术作品展”的招贴画,在两把异域刀剑的烘托下,一柄汉剑格外醒目,仔细观看,八面,花纹刃,铜格铜剑首,丝绦缠柄,典型的汉剑风格。再搜索这把汉剑的资料得知,此剑出自中国浙江龙泉当代优秀铸剑师周正武先生之手,也是此次参展铸刀大师中唯一的中国代表。

点看全图

龙泉,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名字,能引发多少多少文人墨客游侠健儿的许多遐想;是古兵器爱好者多么熟悉的一个名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小说演义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名词,可以引申为兵器的代名词。龙泉宝剑,记载着中国古兵器历史的铜铁兵器转换的发展历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史学意义。随着冷兵器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的时候,龙泉,又是多么神秘,引人浮想联翩。

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剑,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集刺杀护卫和装饰佩戴等功用短兵器,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在东汉以前一直是作为军队主要近战武器而活跃在军事舞台上。传承五○○○多年的发展,历经辉煌而转变为一种文化而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华兵器的象征。

剑的起源,只有一些模糊的推断,据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势备》记载“皇帝作剑”可能是最早的剑了。我们能见到最早的剑,是商代中晚期的曲柄青铜短剑,通长为20~30厘米左右,主要用于防身,格斗刺杀功能偏弱。故《尔雅.释名》曰:“剑,检也,所以防卫非常也。”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平原流行车战,南方的吴越相续崛起,而南方水网交错之地则利于步战,武器的发展是为了战争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战场上取得优势,所以吴越之地的锻剑技术非常发达,《初学记/武部/剑》记载:“其后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布 ,吴有干将、镆耶、属镂,越有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宝剑榜上的宝剑绝大多数出自吴越,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龙泉铜剑

现今的古代历史文献中,关于龙泉剑最早最为完善的记载,莫过于《越绝书》,其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地人文及战事的史实,被《四库全书》编入史部载记类。书中卷十一《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有欧冶子铸龙渊剑的记载。欧冶子,是春秋末期的越国人,善铸兵器,史载其为越王铸了:湛庐,纯均,胜邪,鱼肠,巨阙五剑。相传欧冶子铸剑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鼓槖 ,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庐,二曰纯均,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越王请薛烛品剑,纯均剑“观其华,如芙蓉始出;观其(金+爪),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渾渾如水之溢于溏;观其断,崖崖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虽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此一物”。巨阙能“穿铜釜,绝铁(金+历),胥中决如粢米,”1965年12月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举世闻名越王勾践剑,剑首外翻圆箍状,剑格略突镶嵌有玻璃和绿松石;剑形规整,剑刃次第向剑锋收缩在前部弧曲收束,线条流畅;剑身满布菱形深浅花纹,光滑平整,精光流动;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刃口犀利,试之已纸二十余层轻划而破;一面近格处嵌金鸟虫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铸技之精,工艺之美,叹为观止,为吴越铜兵之巅峰之作。5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的越王剑吴王剑,都向世人展示着王者之剑的绝世风采,吴越铜剑的精湛技艺。有关吴越产宝剑的记载众多文献中都可见一斑:《战国策.赵策.三》记载:“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庄子.刻意》:“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龙泉花纹钢剑

真正使龙泉宝剑名扬天下的,还得从吴王为联楚攻吴,作为交换条件,欧冶子为楚王铸剑说起。战国初期,随着车战渐渐被步战代替,促使剑在战争中的地位升级,由于青铜材料质地原因,在兵器的长度和硬度方面都不能满足战争对武器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比青铜性能更完善的金属兵器,铁剑,由此正式登上舞台。当年欧冶子为楚王铸剑,经江西,福建再到浙江龙泉(古越国瓯地),依山傍水,筑炉铸剑。据《越绝书》记载,欧冶子铸成龙渊,泰阿和工布三把宝剑后,经风胡子献楚王。楚王见到三剑后非常兴奋,问风胡子,因何而得名?风胡子回答:“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金+爪),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金+爪)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风胡子所说“高山”“深渊”“流水”,其实是指剑身上的锻造花纹。古人取剑名,有“因姿定名,以铭其(木+付)之说,即根据剑身不同的花纹和光华而定剑名,铭刻剑身等处。故龙渊剑之得名,乃是源自剑身上状如”高山“”深渊“的花纹。欧冶子的铸剑之地,就被后人称为剑池湖和龙渊乡。唐代避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作龙泉,龙渊宝剑也就随之更名为龙泉宝剑。

随着龙泉宝剑的名声鹊起,渐渐演变为好剑的代名词,唐诗人李白的诗中多处提到龙泉剑,《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郎》中有”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送御林陶将军》中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等等,此“龙泉”都是泛指宝剑,并不一定就是龙泉所出的宝剑。

龙泉剑的制作工艺

美玉生磐石,宝剑出龙渊。

帝王临朝服,秉此威百蛮。 三国魏.曹植

有诗中看出,三国时期就有对龙渊剑爱慕不已的人群,龙渊(泉)剑剑峰犀利,名动天下,这是和山灵川秀的龙泉地理环境分不开的。据《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为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技术文献)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所谓“天时”“地气”指自然方面的因素,气候冷暖,节气更替,都在此范围内;“才美”“工巧”指优良的原材料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只有具备这四个条件,才能制作出优良的产品。“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然地气也。”吴越有优良的铸剑金属原料,但是离开此地优良的自然环境,还是不能铸造出好剑,这是受科学技术的局限,尚不能精确辨析各地矿物成分和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因而造成金属的组织结构和热处理的质量差异。而龙泉是古人以当时的科技能力而言是最适合铸剑的地方。龙泉,山清水秀,山溪中蕴藏着高含量的铁砂-“铁英”;山林中的树木可以提供优良的燃料-“松炭”;秦溪山下有如北斗排列之七井,泉水寒凉清冽,淬剑上品;龙泉山石坑特产上好磨石-“亮石”,磨刀砺剑,锋刃锐利,精光流动。欧冶子在龙泉得山川之灵秀,天地之精华,倾其技艺,终于冶练成绝世名剑~龙渊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学者翁文灏先生著的《为中国古代铁兵器问题进一解》一文中指出:“当时的南方的铁比北方好的两条原因:一是南方炼铁使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二是使用的原料质好。北方诸有铁矿成分不太高,不太纯粹。而南方,特别是福建,浙江一带是河谷或海边的铁砂,这种砂矿最容易炼成顶好的铁。”从欧冶子“泄其溪,取铁英”这句推断,冶练铁剑的原料就是来自河谷中的优质铁砂。

我们可以从《越绝书》中了解到,“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从,此亦铁兵之神。”这表明我国古代使用石兵器,玉兵器,铜兵器和铁兵器的历史阶段和发展顺序,形象的说明了新兵器对提高战斗力的划时代意义。再从对龙渊泰阿工布三剑的描述可以推断,欧冶子炼成的剑性能不但胜过青铜剑,而且也超过普通的铁剑,是开了中国钢剑锻造的先河。龙渊三剑的所谓“高山”“流水”花纹,是铁通过锻炼成钢后才具有的。早期的冶练铁是低温还原的“块铁法”,这种铁结构疏松并含有较多杂质,性能甚至比不过工艺成熟的“美金”-青铜,而被称为“恶金”。欧冶子在炼剑的过程中,把“恶金”块炼铁加热反复锻打,排除杂质,得到质地较为紧密的熟铁,为了打造理想的利剑,在锻打块炼铁和熟铁的过程中,仍就不断反复折叠锻打,长时间在松炭中加热,在铁砧台上千锤百炼,排出了杂质,吸收了炭,渐渐成为含有一定量炭的渗碳钢,通过反复折叠锻打,这样的材料组织紧密,渗炭均匀,适合制作高要求的兵器。在打造剑胚的过程中,长时间锻打消耗很大,故需次第加入熟铁,因铁块含炭量的略微差异,含量高的颜色教淡,含量低的色泽较深,揉合在一起,深淡相间,明暗相映的层次,便构造出莫测的花纹。这种花纹是在折叠锻打中自然形成,其形态变化万千,如“高山”“深渊”“流水”等等。龙泉宝剑因为多批次材料反复折叠锻打而造就了诸多优异特性:反复锻打从材料上提纯,使金属组织更均匀;不同材料复合,使剑刚柔相济,内部应力平衡;反复折叠,使之更不易断裂,刃口精细研磨后暗藏锯齿功能,锋利非凡。最后的淬火热处理,龙泉水有着神奇的功效。古有“龙泉县南五里,水可用淬剑,昔人就水淬之,剑化龙去,故剑名龙泉。”(北宋地理总志《寰宇记》记载)的传说。从地理位置上看,龙泉地处浙南山区,群山叠翠,雨量充沛,为八百里瓯江之源,历史上和闽赣等地的原始森林连成一片,茂盛的森林是富饶的天然蓄水库和净化层,造就了龙泉特有的气候,秦溪山泉甘寒清冽特有的温度,是欧冶子淬剑成功的奥秘所在。钢剑的诞生,是龙泉宝剑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冶铁史上渗碳钢技术登上了中国冷兵器铸造的舞台。钢剑的优异性能一旦问世便在战场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战国策》有“龙渊,泰阿”,“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的描述。

点看全图

明代龙泉,龙泉刀剑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清代龙泉,龙泉刀剑博物馆藏

点看全图

龙泉花纹刃

(文章长度有限制,分段再发)

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支持原创,支持步兵,沙发,花
家园 bench and hua
家园 【原创】今宵酒醒舞龙泉 下

古时宝剑的应用场合不单单在君王将相的辉耀中而是在战场才能把它的功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龙渊剑一出世,晋郑王就垂涎三尺,就向楚王索取,楚王爱惜宝剑不肯割爱,晋郑王不顾左右群臣的劝阻,兴师围困楚城三年。楚王忍无可忍,登上城楼,挥动泰阿宝剑,精光四射,耀目惊心,剑峰到处,斩铜截铁,无坚不摧。楚军军心大振 ,竟然使晋郑军“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大败而归。泰阿剑的神奇威力“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从”,在中国冶金史和中国兵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地区的铸剑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铁剑在军队中也开始有大规模的运用。

春秋中后期,越国在我国东南地区兴起,不断地趁吴人阀楚之机,袭击吴国,在打败楚国后开始讨伐越国。

点看全图

公元前 496 年,越允常死,吴王阖庐伐越,二军在欈李 ( 今浙江嘉兴一带, ) 相遇。排兵布阵,两军对垒。越王勾践使死士至吴师挑战,三百名将士赤裸着身躯,手持利剑,齐步来到两军中间停下。三百把宝剑舞动开了,耀眼的光辉成了两军所有战士的目光焦点,白光闪过鲜血迸溅,宝剑刺进了勇士自己的胸膛!随着勇士的倒地而散落在溅满鲜血的大地上,惨白的躯体,殷红的鲜血,刺目的宝剑,一幅人间地狱的惨相把吴军士卒惊呆了,死亡的恐怖使他们战栗,哀鸣,丧失斗志......越军悲愤中斗志激扬,致死地而后生,全军愤然出击,一举打败吴师。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伤阖庐的脚指(见图,此画为嘉兴博物馆内大型油画),回军途中,阖庐因伤不治而死于军中,其子夫差即位。这就是著名的欈李之战。

这幅画描述吴王亥闾正被勾践大军追击,左脚受伤,据说只走了七里路就一命呜呼了。战场的惨烈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主题是跃马溃逃吴王亥闾,华丽的盔甲凌乱歪斜,左脚已经受伤,正拼命摆脱后边杀气腾腾的架战车的追兵。画面中央下方是一批倒地的死士,一名死士手捧宝剑保持着最后的姿势,努力维持着最后的尊严,剑还是闪着寒光,那样的凄美。一名奄奄一息的伸手作最后的挣扎。右边是混战的将士,宝剑,吴钩,羽箭,大戈,长矛。锋利的宝剑轻松透过铠甲,深深地刺入对手的胸膛,使观赏者仿拂听到涉死的哀号......

世界公认的三大名刃(日本刀,波斯弯刀,马来刀)中没有中国刀剑,这对有着悠久钢铁冶练技术的文明古国来说是一种哀默。中国古代冷兵器在秦汉时期的巅峰跌入宋清时期的抑武扬文所带来的萧条,铸剑冶练工艺也随之凋零,最终没有在世界冷兵器之林崭露头角,中国冷兵器这棵璀璨明珠也被历史的尘唉所掩埋,今天可以欣慰的看到,龙泉欧冶子的传人,正发奋图强以“精钢百炼削金玉,银锋一出耀九州,壮心只为弘国粹,直教强虏伏吴钩.”的豪情,再展汉唐雄风。今日的龙泉剑,又将发出璀璨的光芒。

抚剑当歌千杯少 今宵酒醒舞龙泉

家园 sofa and hua
家园 好文,中虎兄是大方家呀,送花

印象中,我国的冶铁技术应该比中亚出现的晚,甚至有人提出我国的青铜技术也是从中亚传过来的。

我们的没能入选三大名刃,窃以为主要是国内的铁质不好。古人认为最好的精钢,其品质仍次于马来钢,君不见至今我国冶铁还是主要依靠进口铁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剑
家园 秋水横三尺.......再见中虎兄。
家园 花顶好文!

!

家园 好剑!花催下文——

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推荐成功!

返回 关闭

家园 再花——
家园 谢谢虎尾兄

家园 方家不敢当啊

中国刀剑未能扬名世界,还是思想上的问题.

在唐代中国刀剑锻造技术达到顶峰,接着就走下坡路了,跟世界其他地区的锻造技术上升的情形反差极大.到了近代,中国明清刀剑在世界文化大交流的舞台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了.

建国后,几万把传统刀剑在军博门前被电动工具摧毁,一声叹息......

家园 花花

家园 哈哈,同好!刁难刁难你

“反复锻打从材料上提纯,使金属组织更均匀”这一句岂不和花纹的成因正相矛盾?“锯齿说”(大将对此说一直存疑)不也暗示了材料的不均匀吗?

据我听说,花纹钢因为夹灰、裂纹而产生的废品率很高,这“内部应力平衡”、“不易断裂”恐怕也未必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