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牛郎织女 -- 小乌龙

共:💬1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文摘】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牛郎织女

原贴地址:http://jowtte.spaces.live.com/blog/cns!ADBFAB49F63B4103!960.entry?_c=BlogPart&_c02_owner=1

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牛郎织女

  民间四大爱情故事影响最大的便是牛郎织女,除了凄美的故事之外,还带来了一个越来越火爆的节日——七夕。

  牛郎与织女本来是二十八宿中的牛宿中的两个天区:牵牛与织女。牵牛又称河鼓,与织女之间被银河隔开。《史记·天官书》中称:“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织女,天女孙也。”可见在西汉中期时,已经认为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了。

  早期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没有任何爱情纠纷,最早的书面记录当属《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晥彼牵牛,不以福箱。”大意是说牵牛星和织女星徒有其名,既不能织成章,也不能拉车。

  七夕节据说早在春秋时期便存在,中国古时候以一,三,五,七为吉利数字,况且七夕处于是一年中风吹草长,最为舒服的季节,成为一个公众性的节日也不为稀奇。不过早期的七夕节与牛郎织女也丝毫没有关系,汉武帝元初年间,七夕就已经成为“法定节假日”了。在《孔雀东南飞》中,有“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句子。这里的初七就是特指七月初七,也就是嬉戏的节日。

  最早将牵牛织女拉郎配的是《古诗十九首》第十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汉就是银河,这首古诗将饱受相思之苦的织女描写的活灵活现。由这首诗可以推断出,牛郎织女发生关系至迟也应该是在东汉的时候。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风俗通》其书已经亡佚,此句见唐人韩鄂的《岁华纪丽》卷三,如果不是杜撰,则可知在东汉末年,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包含了七夕相会,喜鹊搭桥两个最重要的情节。此时七夕已经和牛郎织女对接成功了。一说古本《淮南子》中有:“七月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谓与牛郎相会也。”。今本《淮南子》中没有这条。

  小时候喜欢看张华的《博物志》,里边有一条“八月浮槎”,印象特别深刻。故事说“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廓状,居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中国古时客星指新星或彗星等看上去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天体,故而称为“犯”,织女和牵牛都是在牛宿范围之内。这个故事颇为有趣,宫中多织妇,并非一个织女,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发展到了一个高潮,在文学作品中时常被提到。晋人王鉴有《七夕观织女》诗,其中有“牵牛悲殊馆。织女悼离家。 一稔期一宵。此期良可嘉。”的句子。看来到了晋朝的时候,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发展的很完整了。织女既然哀悼离家,说明她和牛郎在天河之外组成过家庭。

  据《佩文韵府》卷26牛字条称,成书于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引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这是最早最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的记载,《小说》和《荆楚岁时记》流传到今天都已经残缺不全,这条记载也不见踪影。不过这条记载和民间传说不尽相同,明确指出了牛郎织女夫妻被拆散是因为织女婚后只顾享受,不事劳动造成的,纯属咎由自取。而牛郎既然住在天河西岸,并且匹配的上天帝女儿,绝对不是凡人,应该是有地位的仙人。大概就如《史记》所谓,是“上将”吧。

  南北朝人吴均所作《续齐谐记》中亦说:“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

  魏晋南北朝之间,牛郎织女的故事盛行,而董永的故事则杳无声息,最直接的原因是干宝造成的。我们提到过,在董永的故事中,《搜神记》称七仙女就是织女,那么问题就出来了。织女到底嫁给了董永还是嫁给了牛郎了呢?既然七夕盛行,那么董永只好藏起来让老婆了。然而情形到了唐朝则有所转变,人们变得渐渐开放起来,所以织女改嫁也可以被人接受了。

  《太平广记》卷68郭翰条引《灵怪集》,讲织女主动献身给郭翰:“女微笑曰:‘吾天上织女也。久无主对,而佳期阻旷,幽态盈怀。上帝赐命游人间,仰慕清风,愿托神契。’……乃携手登堂,解衣共卧。……自后夜夜皆来,情好转切。翰戏之曰:‘牵郎何在?那敢独行?’对曰:‘阴阳变化,关渠何事?且河汉隔绝,无可复知;纵复知之;不足为虑。’……问曰:‘卿来何迟?’答曰:‘人中五日,彼一夕也。’……是年,太史奏织女星无光。”

  这段故事很有意思,可以研究的地方颇多。首先是织女对婚外恋的追求十分泼辣,居然说“男女欢好,管他屁事?牛郎不可能知道,知道了老娘也不惧他”。其次是既然人间五天,天上才一天,那么织女搞婚外恋显然牛郎是不容易知道的,但是既然这样,“夜夜皆来”,织女每天要从天上到人间往返五次,还真够不嫌麻烦,义无反顾的。

  唐朝诗人崔涂的《七夕》更是否定了牛郎织女的悲剧,称:“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 何妨天上只黄昏。”,既然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么年年七夕相会,本质上就是牛郎织女天天太阳落山之后的例行活动了。

  不过唐人对牛郎织女虽然大不敬,但是七夕却搞得如火如荼的。林杰的《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开元天宝遗事》载:“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 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 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崔颢的《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均可见唐朝时从皇宫内院到平民百姓,无不参加乞巧活动。

  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描写最感人的诗句当属秦观咏本事的词《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虽然故事已经俗滥,但是这首词写得缠绵悱恻,不知道赚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泪。

  明万历年间有刻本小说《牛郎织女传》,这本书我没有看过。我读过清人写的《牛郎织女》,十二回本,不题撰人,也没有序跋,应该是清朝末年的作品。故事从殷芸的《小说》继承而来,大意为:金童调戏织女,被贬下凡,受尽苦难。太白金星请金牛星下凡,护佑金童,后来金童难满,回复天庭,与织女终于结为连理。但是婚后二人贪于鱼水之欢,不理天职,玉皇大怒,欲斩二人,幸亏老君求情,将二人分隔在天河两岸,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一次。这本小说文笔流畅,故事情节丰满曲折,颇为值得一读。

  黄梅戏有严凤英的《牛郎织女》,这出我没有看过,不便置评。记得前几年偶然在电视中看到TVB的一出无聊电视剧《牛郎织女》,是郭羡妮和温兆伦主演,看了半集实在无法忍受,再没有看下去。

关键词(Tags): #牛郎织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