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家地理频道上的一个武术研究节目 -- pdwolf

共:💬13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国家地理频道上的一个武术研究节目

说一下最近在国家地理频道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武术(Martial Arts)的节目,这个节目的主要是试图用科技手段量化的衡量各种不同武术的攻击力,找到在各个方面相对最强的武术和武器。

测试团队主要是从事车辆碰撞安全检测的工作,对武术的检测手段、模型和设备也主要来自车辆碰撞安全检测领域,比如实验用的内装各种传感器的假人等。

第一个测试是手部攻击力,选择的门派有:

功夫:测试者为一全美武术冠军,使用的招数是经过李小龙改良的咏春寸打,打击力大概600磅。

跆拳道:测试者为一澳洲跆拳道冠军,使用招式看起来象一般的正拳,打击力约700磅。

空手道:测试者为一全美空手道冠军,使用招式为正拳,打击力约800磅。

拳击:测试者为一有11年教学经验的拳击教练,招式为直拳,打击力约1000磅。

实验中使用了3D action capture技术,以找到各个武术发力的技巧。在观察拳击的发力是发现,拳击家最先发力的是脚,脚踏地产生的力通过腰胯、肩传达到臂部,层层放大,使拳头象鞭子一样甩了出去。拳击家称之为power chain。在这种发力方式下,人自身的体重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越重的拳击手能挥出的拳就越重。

在这个测试中,看起来体重的影响很大,功夫、空手道、拳击的测试者明显是一个比一个身高体重。唯一的例外是跆拳道家,看起来体型介乎空手道家与拳击家之间,但测试结果却差于空手道,可能可以作为跆拳道不善手部攻击的一个例子。值得一提的是,拳击家在出拳时并非想象的那样把拳抡得很远,狠狠一拳打出,而是浑身一抖,把拳头甩出,就拳头通过的距离来看,可能仅长于咏春寸打。

第二个测试是腿部攻击力,测试者同上,选择的门派有:

功夫:凌空双脚飞踢,800磅。

空手道:高段踢,1000磅。

跆拳道:后旋踢,1500磅。

泰拳:膝撞,2000磅,测试者为一泰国传统泰拳冠军。

这个测试相对来说比较tricky,因为功夫家的飞踢表演意味明显大于实战,踢中后有明显收脚动作,以落地保持平衡。空手道的高段踢虽然打击力不是第一,但是是唯一一个击中側头部的。跆拳道的后旋踢正中前胸,威力十足,不过比起泰拳的抱头膝撞又差了一些。通过对假人中,胸腔受力、变形和内脏移位的程度,在场的测试工程师判断,这已经相当于己于时速35英里的车上,没有系安全带的人在发生撞击时的情况。

另外的测试还有请了一位格雷西家族成员,全美BJJ冠军,测试在锁颈时对颈椎施加的扭力,600磅;请了一位练习忍术17年的英国人,展示了梅花桩的步法和必杀拳法。梅花桩的测试主要是运用3D action capture发现忍术家在桩上时身体的摇晃,即身体重心和身体中轴线的偏离程度被控制到极小;而所谓的必杀拳则有点象CPR(心肺复苏术)的快速应用。这些测试没有比较对象,就不太标准化了。

接下来的测试是关于武器,从受力、攻击范围和控制程度三方面来测试。首先测试的是人体,测试者是两个两百多磅,练外家硬功的兄弟,是几个世界记录的保持者,这两兄弟可算是人间凶器的现实化身。一个测试的是肘击和头撞,击破13块混凝土砖,两者的撞击力均为2000磅;另一个测试的是肩撞,撞击力达到4000磅。被他们撞一下,可能就和车祸现场没什么区别了。不过在攻击范围和控制方面就不行了,因为他们攻击范围仅限身体所及,而且一次只能发动一次攻击。接下来,又测试了菲律宾短棍(测试者是一位李小龙亲传弟子的菲律宾人),长棍(上面测试中的澳洲跆拳道冠军),双节棍(上面测试中的空手道冠军),三节棍(曾是北京武术队的一位女选手,名字叫Li Jing),日式打刀。

家园 个人的看法

作为比较的依据,如果能够记录打击力的时间响应曲线,可能比峰值更能说明问题一些

家园 这种测试能说明的东西比较有限。

真正有杀伤性的打击,不是压力而是压强。这就是为什么古老拳彦说:“一拳不如一掌,一掌不如一肘,一肘不如一指。”

在真正的搏击过程中,最好的打击方式是遁最短的距离使用最少的力量,击中对方最薄弱的地方。这个话要进一步解释才能说的明白,以后再说吧。

文中所说的是另一类的搏击思路,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就是:“一力降十会”。遁这个路子的人就是要把力量最大化,以达到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击中对手,都可以给对方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个也要具体的解释,“哪个角度”指的是不论是正面有效的击中,还是错过了打击面的击中,就是说哪怕是扫了一下的意思。这种指导思想的终极目标就是把人体变成一个坦克或者压路机,当然不是说他们的速度慢,他们的速度反而是很快的。

说个小故事吧,以前我有个朋友在体工大队练了很多年,什么都练过一点,柔道,空手道,摔跤,拳击,武术,举重。。。他是专业练拳击的,一直没出什么成绩,国内比赛拿过个名次吧。第几忘了。

后来退役了,办了个健身中心。里面有个女子防身术的班,一期大概是两个月吧。当时不少人都来学,有一次他出门,就叫另一朋友帮他带班,也是体工队的,这个朋友看了那些女的训练,回来跟我说,那小子不地道,收人家的钱不给人教实在了,拿擒拿手一套一套的蒙人。他看了不落忍,决定要给那些女的教些好用的东西,专门对付色狼,而且结过婚的老娘们学起来比小姑娘快。我就去看热闹,这小子虽然有祖传的功夫,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人,满脑子的花活,这么擅改教材,肯定没安什么好心,八成是要给人姑娘们上柔道,弄不好就是摔跤,还得让人穿上褡拉。谁知道去了一看,这小子竟然来真的,真的就教了两手,30分钟不到,大家用过后都说好用。

一个星期后,我那个朋友回来了一看,大怒,骂我们:“你们这他妈的不是砸我的饭碗吗?”。

两手:

1。 戳。手指戳眼睛。

2。 捏(或抓,拉,扯,撕等)都是对男性的下体下手,具体的手法就自己体会了。

还有些细节就不说了,女人很危险。全教会了,嘿嘿。。。。

这种打法就是第一种搏斗思路的一个具体例子。

所以说这种测试看看消遣一下可以,但是不一定就能反映真实的搏击效果。

家园 这个节目很强哦~
家园 补充一下,还有一个测反应力的项目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武术家为什么有所谓“料敌机先”的本领,具体测试的方法是观测武术家和普通人在眼前图形发生变化时,瞳孔的反应程度,发现参加测试的武术家的反应为一般人的5倍左右。如果以神经反射的速度来计算,当一般人还在大脑里传递图像时,武术家的肌肉已经可以开始动作了。

在这个节目的最后,不同的武术家都表示真正的格斗中决定的一击只在一瞬间发生,如何有效的抓住这一瞬间仍然无法定论。真实的搏击中固然一切均可能发生,但也不能忽略自身训练和所使用的搏击技巧的差别,从统计归纳的角度来看,这种研究还是有意义的,至少可以知道人体的极限可以走到哪一步。以前一位练大成拳的中医师给我讲人体的肌肉全部发力可以达到两吨,当时还将信将疑,看了那个撞击测试四千多磅的数字后,才算完全相信了。

对这个节目唯一不满的是后半段做武器测试部分,比前面的徒手测试的模型比起来不够严谨,可能武器形式太多样化,建模比较困难的原因。武器部分的结果是攻击范围最大的是三节棍,范围40英尺左右;但综合评定最强的是日本刀。但个人觉得菲律宾短棍是最好的,材料容易取得,携带方便,很难造成致命伤,训练得当的话一秒可以挥六棍,一开打可以三五分钟不停,很容易就让人失去攻击力。

家园 打击力的时间响应曲线

打击力的时间短,穿透距离可能就不长。这样600磅的打击可能比4000磅的打击造成的伤害大。

家园 恕俺无知,能不能把这什么曲线解释一下?
家园 其实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f * t = m * v

作用力 时间  质量  速度

如果作用力非常数,就要用积分来算了。

这里有两张图,二的峰值比一小,但是破坏性可能要比一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个的确要考虑,还有原实验和实战相比还少考虑了速度

不考虑人的因素,实战时出招的快慢甚至比打击力度更重要,运半天气打一拳肯定很有力量,但不实用。所以如果实验中记录下测试者作动作的时间更能说明问题

家园 是的

横轴是时间轴,从零值到第一个峰值之间的间隔就是反应时间。

这也是记录时间响应曲线的重点所在。

家园 明白了。感觉这个测试有些片面

格斗是杀人技巧,注重的应该是效率,只比较威力大小就是只比较发力的模式而不考虑为何如此发力,是舍本逐末。比如咏春寸劲是牺牲发力的长度而加快反击的速度,是贴身快打的技巧,与拳击这样必须保证出拳距离的技术比,根本是南辕北辙,理念全然不同嘛。你要找一个练崩拳去和拳击的直拳比,这样还有点可比性。而且,感觉中国武术发展到内家拳术,更多的是强调一招两式,防打结合,是加强力量的使用技巧,而不再盲目加强出手的威力,毕竟杀个人用不着两吨的力气。而且这么大的力量打出去,后招难续,一击不中小命就捏到别人手里了,这样送命的技术不练也罢。

是的
家园 说的不错。兄弟真仔细,图很好。

看到这里,想到评价枪械用的子弹动能,f*v*t=m*v*v, v*t可以简单认为是被作用物体的破坏程度,假定作用时间相同,同等动能的子弹速度大的破坏程度高。这也可能是小口径弹的停滞和破坏好于传统口径弹的原因之一。

家园 下不下的了手也是个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