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要自信不要偏激 关于中医争论的问答 -- 老平

共:💬125 🌺10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支持

问:按你这么说中医是垮不掉了。

答:是的,透过中医古老斑杂的外表,可以隐约看到人的整体,这一点恰恰是现代医学的不足,所以我认为中医是不会垮掉的,因为它确实有比现代医学高明的地方。

如果科学会垮掉,那么中医就会,反之亦然。

家园 现代医学怎就认为个体差异不对疗效有决定性了?

这是在歪曲现代医学吧?保中医不能靠贬西医啊。

在具体行医上,当然会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用什么药,进行什么疗法,都是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然后仔细观察病人的各种指标、身体状况,再决定下一步。又不是只有中医才以人为本,难道在你看来,现代医学是会不管病人具体情况三七二十一有什么表症就下什么药,只管量多量少?要是医生有那么好当,我早就去学医了。

至于在对药物、对疗法的有效性研究上,既然是要找出其整体应用价值,不是只对某人有效的特定效果,那当然需要仔细选择样本群体并以科学方法排除各种bias,然后再小心下结论了。并不能从这就推论出现代医学不理会个体差异吧?用类似的方法,还能够找出一种药物、疗法对哪类型的病人更有效,对哪类型的病人效用较差,须知个体差异也是可以客观地总结的,而在这方面中医比西医更需要进步。

其实你是否混淆了病人的主观意愿,与医生辨症施治的主观性?

前者会产生安慰剂效应等现象,但我看不到任何证据表明中医比现代医学、健康心理学更善于利用病人的主观意愿或心理状态来治疗或舒缓病痛,总不能单从‘中医更注重整体观’加上‘西医/科学是机械的’这些主观甚至参杂了偏见的个人印象中就推论出中医在这方面会做的更好吧。

至于后者,无论西医中医都有其主观性,不过中医更多一些,因为相比西医,传统中医缺乏客观量化的手段,其理论对可以客观量化的数据的考虑也比较少。太依赖主观不是好事,我认为医学就应该靠尽量客观来保障其可靠性。当然了,客观化的过程中不能以忽略人体的复杂性为代价,因此客观程度虽是评价医学理论好坏重要指标,却不是唯一的标准。西医在行医时也仍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使如现代医学般大量使用科技手段,医生对病人的身体状况也远远到不了全知的地步。

简单来说我的意思就是:

1.现代医学并没有盲目忽略个体差异,反而对个体差异有更客观更规范化的研究。在这方面更须努力的是中医。

2.病人的主观与医生的主观是两回事。不见得中医在利用前者方面有优势,而对于后者更主观并非好事。

3.医学就应该向更客观而非更主观的方向发展,最理想的医学应是完全客观的,当然对中医西医来说,这仍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家园 我倒是觉得在针对个体差异方面中医更有优势

中药是配的。医生有很大的自由针对病人的差异增减药方中几味药的药量,或者增减几味药。好的中医是不会拘泥成方的,会根据君臣佐使等原则适当调整。

西药则没有这个自由。基本上西医的药方,同一种药就只有药量的区别。各种成分在制药厂就定好了。(当然现在中医也向西医靠,成药越来越多了)

感觉中医就像是自己炒菜,西医就象是到快餐店点套餐。炒菜,手艺高的可以炒出美味佳肴,但也有手艺低的炒出来自己都不愿意吃的。套餐呢,反正是在于方便,没人会指望吃套餐吃出美味佳肴的口味。

那么你要是口味特别,你是吃炒菜呢还是套餐?

家园 颇为赞同。现在的确是浮躁的心态太重了。
家园 西医只能开一种药?

西医药方里,同一种药自然只能是同一种药,中医药方里同一种药难道就能分身成两种药?

当然,西药成分通常比中药成份单一些,可是吃药不是吃菜吃饭,是药三分毒,成分复杂多变不一定更好,自由度大也是主观性强的表现,所以我说中医需要更客观更规范化的研究。

这方面的工作是有的,国家已经在以科学方法研究中药的安全性了,转载一段:

  随着药品管理规范的逐步实施,我国也对中药安全性研究加大了力度。由于中药毒性问题十分复杂且涉及方方面面,因此近年来,从回答基本问题入手,我国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苏钢强具体介绍说,关于药材真伪研究,“七五”、“八五”课题《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已对220种多来源的中药材进行了品种整理和鉴定,比较了正品与代用品、伪品之间的差异。经过10年的研究攻关,基本澄清了中药材品种混乱的现象;在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面,目前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已经组织了140种常用中药材的现代质量标准研究、179个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现代质量标准研究、30种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74种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研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按照统一的方法,测定了70种中药材的有机氯(六六六、五氯硝基苯)和铅、汞、砷、镉四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并提出了相应的限量标准建议。“十五”期间,又安排了有关脱除中药重金属技术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研究课题;针对国际关注的马兜铃酸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己及龙胆泻肝丸)安全性评价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安排了5类中药安全性评价示范研究,开展对含有5种“毒性成分”药材的中成药品种的研究,并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澄清含“毒性成分”中药材与中成药复方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科学性和规律;探索中成药的量——效和量——时——毒关系;建立炮制减毒增(存)效综合评价方法;总结出合理用药的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去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设立课题,重点研究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毒性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及其质量控制,并建立具有“毒性成分”、“毒性药材”、“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之间交叉检索功能的数据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和手段。

  “以‘正确认识毒性、科学处理毒性、为临床服务’为原则,是今后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回答群众疑问,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可控中药的同时,也应为我国特有的中药正名。”苏钢强这样作出总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