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论】刘阿斗是昏君吗? -- 壹壹

共:💬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评论】刘阿斗是昏君吗?

“扶不起的刘阿斗”如今已成为妇孺皆知的俗语,刘备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全被昏庸无能的刘阿斗断送掉了,纵有神机妙算如神仙的诸葛亮辅佐也无济于事,这种说法似乎已成为定论。在下不才,也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个人见解,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大虾切勿破口大骂,而是本着“诲人不倦”的精神,慢慢来跟小弟摆事实、讲道理。

说阿斗是否昏君的关键之处,在与他应该对蜀国的灭亡负多少责任。在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属地最为偏狭,说白了其实只是西南边陲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巴蜀一带开发甚晚,直到战国末年蜀郡太守李冰时代前后才渐渐开化,其地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远远无法与中原相比,刘备之所以能在那里站稳脚跟,主要是其时中原四分五裂、赤地千里,同时联合孙吴,带有几分饶幸地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才得到了这块地盘。等到中原和平有年,生产发展,元气恢复之后,以巴蜀之地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与中原相抗衡,被中原兼并只是时间问题,这是历史大趋势,不是任何个人可以改变得了的,恐怕刘备、诸葛亮等人一直在世,也将难以改变这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的安排。

另外蜀地在晋代元嘉之乱之前,其人民一向以懦弱怯战著称,绝不像吴越人民那样骁勇好战(直到晋代元嘉之乱,才改变了这一切,这是题外话),这对蜀汉政权的存在,本身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对于一个君主而言,其本人才能如何还是一个次要因素,重要的是他能否任用贤臣,是故刘邦虽无能,却能当皇帝也。综观刘禅一朝,始终能信任诸葛亮、姜维等贤人,中间虽曾有小人挑拨,也无济于事。

自来开国重臣功高盖主,被铲除掉的不计其数,更有像伍子胥这样,知遇于一同创业的君主,却为继任者所不容。以诸葛亮所处的地位,若换了一个雄猜之主,则恐难以全身而归也。但综观刘禅一朝,不但一直以“相父”尊称之,对他所掌握的兵权也始终毫无顾忌,这才使得诸葛亮得以放手干他的事业。是谁成就了诸葛亮这个名臣?除了三顾茅庐的刘备,不要忘了刘禅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当诸葛亮、姜维一次次率军在外搏杀时,以蜀国并不宽裕的物力,在粮草、后勤供给方面是一个大问题,而坐镇大后方居中调度也殊为不易,但刘禅每一次都演好了这个站在背后的角色。刘邦定天下之后评定诸臣的功劳,坐镇后方调度的萧何被评为第一,在这方面,我们能低估刘禅的作用吗?

刘禅的悲剧,在于他还要背负光复汉室这个道义上的重任,以至与蜀地虽小,但他仍不得不一次次自不量力地进行“北伐”,最后耗尽了蜀汉的资源,无疑加快了其政权的覆灭过程。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每次北伐在资金周转、后勤供给方面对并不宽裕的蜀汉来说都是一个考验,但刘禅仍能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支持诸葛亮、姜维等人的北伐行动,这能说他是一个昏庸无能,只知贪图享乐的君主吗?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南下攻蜀,在与正面大军苦苦相持之际,邓艾的军队从阴平出发,偷越700里荒无人烟之地,突然进逼到成都城下。在这种情况下,朝臣形成了三派意见:投吴、南退和降魏。刘禅果断地选择了第三种,从当时的历史大势和现实处境来看,这其实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无论选择那种方案,最后为魏所并都难以避免,而这样至少使巴蜀人民免去了一场血流成河的灾难。我们为姜维、刘堪的杀身成仁感到钦佩,但千万不能因此而掩盖了对现实条件的客观估计。

刘禅被后世诟病的另一个大原因是他的“乐不思蜀”。身为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他一举一动都在司马昭的监督之下,稍有一点“思蜀”的言行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李后主只因唱了一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就被毒死(据说),难道对次我们还不能理解吗?我猜刘禅在“乐不思蜀”的伪装之下,每当夜静无人之际,恐怕不止一次地对着西南方向感泣!

刘禅幼时迭遭颠沛流离,并非“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之辈。而他成年后在位四十年之中,基本能保持蜀汉政局的稳定,任用的贤臣也远多过小人,也不像他的邻居孙皓那样滥杀无辜、也没有像某些明朝皇帝那样有多年不理朝政的记录。说他为昏君,我实在看不到充足的论据。

但刘禅最终却成为我国昏君中的“典型”。因为刘备、诸葛亮等人被美化得太厉害,以至于历代文人为蜀汉最后亡国的结局感到憋气,于是就把一腔无名怒火发泄到刘阿斗身上也。

千载之下,我犹为阿斗一叹。

家园 可惜他的对手太强,否则应该能成为齐桓公之流的人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