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谈谈感想 Flag of our fathe -- 龙骑兵

共:💬33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 谈谈感想 Flag of our fathe

周六看得,黄金时间7点, 本来去晚了几分钟,还担心找位置麻烦,进去一看放了心,诺大一个放映厅里面稀稀拉拉也就坐了10几号人,和几个月前加勒比海盗隔了一星期以后仍然爆满真是对比鲜明。

这部电影本身不是刻意描述硫磺岛战役的全过程,这一点可能不少人会失望。战斗过程基本就展现了滩头附近以及对折钵山的一些攻击,主要是反复穿插的对战斗过程惨烈的回忆和国内盛大的欢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觉是给人以沉重的思考,就像最后结尾时一名士兵的独白,大意是“谁是英雄。英雄是我们所创造的,所需要的”(hero is who we create, we need, 好像是这句)。

关于这个著名的插旗,电影中的表现了两次。第一次插好以后又换了第二面更大的,几名士兵将第一面扛走,接着6名士兵将第二面插上,战地摄影师Joe Rosenthal正好赶到抢拍了下来,六名插旗者作为胜利的象征成为全国的英雄。也是颇有黑色幽默:有的时候只要你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当的地方出现就行了。搜了一下,历史中第一面旗是几个小时以前插上的,参与者仅有一名幸存。 因为太小,所以换了第二面,成为历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第一次插旗的照片,文章链接在此

外链出处

6人参加照片中的插旗前面四个从做到右是Ira Hayes, Franklin Sousley, John Bradley,Harlon Block;后面两个是Michael Strank (Sousley后面) and Rene Gagnon (Bradley后面). 其中三人不久牺牲,剩下的三人Ira Hayes(Pima印地安人),John Bradley,Rene Gagnon回国后,在美国政府的刻意安排下,到处受到了盛大的欢迎(所谓Bond tour) - 包括总统在内的高官,社会名流,当然还有普通人。一些场面效果非常好,比如一场晚上在芝加哥的Soldiers Field 举行的几万人参加的欢迎晚会,三名士兵扛着全幅行头展现了插旗的一幕。

有些始料未及的是,所有这一切荣誉给三名士兵带了沉重的压力,特别是Ira Hayes。这样的Bond Tour对他成为一种折磨。惨烈的战斗成为他难以抹去的回忆,特别是面对众多牺牲的战友,"

How could I feel like a hero when only five men in my platoon of 45 survived, when only 27 men in my company of 250 managed to escape death or injury?

Ira Hayes没有勇气去迎接民众的欢呼“You are an American hero”。心情逐渐变得极度沮丧,后果就是开始酗酒,所谓借酒浇愁吧。

"It was supposed to be soft duty, but I couldn't take it. Everywhere we went people shoved drinks in our hands and said 'You're a Hero!' We knew we hadn't done that much but you couldn't tell them that
.

Ira Hayes的晚景是很凄凉的。不久后就回到了亚利桑那的保留地试图用隐居摆脱掉公众的注意以及自己的痛苦回忆,不过还是失败了,中间甚至因为酗酒被逮捕过。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是1954年在华盛顿阿灵顿硫磺岛战役纪念碑的盛大典礼上,三个月后32岁时死于酗酒,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good buddies”是他最后的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张照片时间大概也就相差10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54年三个人在华盛顿。 当时Gagnon是一个航空公司的职员, Bradley是企业家,Hayes 生活在Gila的一个印地安保留地。

Rene Gagnon 死于1979年。Bradley是三人中唯一战后顺利地开始新生活的人,死于1994年。 两人都是很谦虚地,就像John Bradley所说的

"People refer to us as heroes--I personally don't look at it that way. I just think that I happened to be at a certain place at a certain time and anybody on that island could have been in there--and we certainly weren't heroes--and I speak for the rest of them as well. That's the way they thought of themselves also.

电影效果当然还是不错的,一些镜头颇为震撼,比如航渡中的浩大舰队,壮观的滩头登陆等等。另外,折钵山真是触目惊心,上面布置的火力点可以封锁整个滩头,这个不到200米的小山也许注定会成为战争中的名山。

家园 咱也沙发一回,真不易啊。

龙兄好文。

我是星期六下午3点50分的那场。放映间里也是只坐了二十几个人。我是第一个进场

的,也是最后一个退场的。退场晚原因是想把片尾的那组历史原照看完。

对“前辈的军旗”总的感觉是不象“拯救大兵雷恩”那样震撼,尽管本片有些镜头

比奥马哈滩头还血腥。 可能还是因为斯皮尔伯格是制片人之一通过了审查吧。

如龙兄所说,登陆场和折钵山的画面的确非常宏伟壮观。

插旗那段虽然很平凡,但非常真实,所以特别感人。

挑剔一下,觉得故事的线路比较散,除了三个兵以外,还有JOE和那个采访的。另外,

感觉色彩反差太大。最不能令人理解的是,导演借他人之口说:这些人并非是为国

家而战死,而是为了战友。

但我仍然喜欢“前辈的军旗”,因为把英雄人物刻划的太真实了。给人一种感觉:

61年过去了,现在可以说了。

期待有机会看看本片的姐妹篇“硫磺岛来信”。该片将于12月9日在日本上映。

家园 咱也板凳一回,真不易啊。
家园 每次回贴都在老叶之后,这次是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

注意到老叶最快的沙发10秒钟之内就出来了。吉尼斯纪录哇。PFPF。

家园 咱也地板一回,真不易啊。
家园 就等着哈里兄发文呢

家园 换旗是因为要抢那第一面旗

bond tour是利用他们来为政府找钱.

三个人的下场, 电影里说的是, Gagnon是工厂里干活的, 打扫卫生的一直干到老, Bradley是funeral home里面干活的, 后来老板死后, 自己买了下来,算个small business 吧.

家园 这电影号称wide release

屏幕还是少。是不是想借助word of mouth来做宣传?

家园 影片的第一句台词:

Every jackass thinks he knows what war is, especially those who never been in one。

家园 谁来为Ira Hayes的悲喜剧负责呢?看起来谁也没错

Ira Hayes作为一名普通的陆战队员,无疑尽到了一名士兵的责任,参与插旗应该是很偶然的事。他本人,也包括其他人,估计谁也没想到搭了把手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作为政府或民众一方呢,战场上的英雄是鼓舞士气的最好的手段,而这个英雄是张三李四倒是无关紧要。硫磺岛以血战闻名,而折钵山的旗帜无疑是最好的胜利和力量的象征,政府可以用来宣传,民众可以来崇拜,几个人可以出出风头,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事,但对Ira Hayes来说,可以说成了悲剧。

对牺牲战友的愧疚感将他彻底击垮(他所在的排和连都只有大约1/10幸存),非常痛苦地度过了人生剩余的9年。简单的说,也许一开始有个心理医生来帮助应该会好一些。但另一方面,对英雄的定义以及英雄的宣传感觉还是应该非常慎重,也许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吧。不知道其他众多的参加了硫磺岛之战的美国大兵的心情如何,特别是那些完全可以参与插旗的(昨天晚上history 频道就有这个专题,当时周围还有别的士兵),历史在这里作出了他的选择。

家园 国内还没的看,老兄估计票房咋样?
家园 现在看还不错,一个周末就达到1024万5190美元

天晓得我看的这场怎么这么冷清

家园 外加日本市场的强烈支撑.

估计第二部,在日本会很卖座啊!虽然第一部也不差.

家园 说的很深刻啊.

出生牛犊不怕虎啊.到了黔驴技穷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家园 报纸上说票房weak

http://www.nytimes.com/2006/10/24/movies/24flag.htm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