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说关于中西医之争 -- 水风

共:💬94 🌺1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说得好,要狠狠花
家园 这体现的学养、水平就是不一样!得狠狠地花!
家园 中风引起的面瘫

针灸可以有效地改善、甚至治愈

而西医则对此束手无策

家园 有关生命健康的,干吗要跟文化挂钩?

我病了,就在乎谁能把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可靠的方法,最便宜的成本给治好,为什么要用我的生命作赌本,弘扬中医文化?

中医首先应该是是一种有效的治病手段,不是文化。要是中医不过是一种文化,那么不应该在医院里普及,应该在茶馆里普及,大家健康的时候,生命没有威胁的时候在那里侃侃丹田之气、做做无伤大雅的拔火罐,中医应该是一种消闲品,这才是文化。

家园 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就都有资格批评中医和西医

西医就一定会一样么?这一个病人,去看几个不同的西医师,得到的病因解释和药方也有可能是很不同的。西医有教科书,里面也是一种病状罗列了多种可能的成因,多种可能的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选择,多是经验而定。这个事例只要是医生都会遇到。

病因解释,只有中医才是主要靠经验,靠望闻问切;西医是靠检查、化验、询问。

更不用说人参皂苷对于心脏尤其是心肌的刺激作用已经被广大的医护人员作为一个常识来了解了。

中国以外的医护人员承认吗?美国人民消费人参、西洋参吗?

中医里面只有“是药三分毒”这个说法,没有说无毒的药。就连称作百药之首的甘草,性温和、平甘,大量服用生甘草还是会引起中毒反应的。这个可不是所谓的现代医学的功劳,而是传统中医里面就有的。

南瓜多吃都是有毒的。

这是转移话题,绝大多数的有毒副作用的中药材料、中成药根本没有注明毒副作用和过敏风险是现实。

那么照你看来,西医药就没有毒了?哼哼,我就不说什么难听的了。

西药有毒,但是很清楚写明白了。

拜托,平均期望寿命反映的是公共卫生保健系统的水平,上面的差距之能够说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够说明中医药的无用。上海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我记得已经超过77了,找你的看法说来,还是因为我们有中医院,欧美人没有中医院所以才活不过我们的上海人,不是么?

根据你的说法,中国人有中医院这个先进设施,应该有更高的平均寿命。现在从数字看来,并没有这个效果。

公共卫生保健系统,从“疫苗冷链”开始全部都是西医的贡献。

中医可从来没说过,吃什么补什么?那是老百姓们自己传的。中医开药方,凡是正儿八经的医院里面的大夫,我没见开什么心肝肺给人吃的,相反,街头的骗子都是喜欢推销什么鞭、什么胎盘之类的。看来你是上过当。

当今编辑出版的《中华本草》共十大卷,集古今本草达8 980种,其中动物药1 050种,囊括所能得到的各种野生和家养的大小动物,组织脏器乃至排泄物和耳垢都是主治疑难杂症的宝贵药材。如将一种动物的入药材料分别计算则品种可翻几番,比如说猪,从毛、皮、牙齿、内脏、蹄和蹄甲连同火腿共计26种中药,牛的达38种。此书不仅未用科学的方法对古人记述的药物加以甄别,去伪存真,还增添了许多新的不实材料。如人的尿粪也能“清热降火”,治疗许多疾病;童尿是宝,不仅含在嘴里治咽痛、齿缝衄血即止,而且“治肺结核、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25②] ”。人中黄的制作,《本草纲目》上本是冬月将盛甘草末的竹筒浸于粪坑中,立春取出,悬风处阴干[ 3②] ,而《中华本草》则赋予神秘色彩:浸于人粪坑中四十九天,漂洗四十九天,日晒夜露四十九天,再从竹筒中取出日晒夜露七天成药[ 25③]。

《中华本草》收录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在禁的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作为药材,甚至包括豹、野马、亚洲象、白暨豚和金丝猴等濒危珍稀动物。《中国药典》2000年版从附录中剔除了豹骨,但仍保存黑熊、棕熊、穿山甲、玳瑁和麝等国家保护动物的产品,这是值得商榷的。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几乎将大部分动物药如狗宝、海马、猴枣、鹿茸、马宝、牛黄、麝香以及各种动物脏器和鞭、尾、筋、骨,撤出了中药报销名录。(新华社,北京2001年7月2日)这也说明这些药物非治病所必需。

不是我上过当,不信中医的人怎么会信动物入药呢?不过有很多熟人花大价钱希望我从缅甸带虎骨、虎鞭、熊胆。

没听说西医评比也靠看看病的方式。

问题是西医可以多看几位,拿着自己的检查结果(例如CT\B超片子)比对他们的诊断。中医开出的病因和药房多数不同,如何判断?

好的中医老大夫,从来没有见个人就给开成药的,都是头三帖药探探路,中三帖药调理调理,后三帖药才对症下药呢,吃到后来,觉得您差不多了,没必要吃汤剂浪费钱了,就马马虎虎的吃点成药好了。

请问如何识别好的中医?

为何中医只能信任老大夫,提起西医往往不强调年龄呢?

中医“肾虚”解释一切。这句话肯定是道听途说来的,要不然就是广式早茶老板告诉你的。正经的中医从来就没有这一说。

肾阴虚首先包括阴虚证共有的表现---舌质红,脉细数,烦热盗汗。然后是肾的功能不足的表现---腰痛、腿软、遗尿、遗精、耳鸣、头痛、发脱齿落。好了,从椎间盘突出、缺钙一直到前列腺炎都可以用“肾虚”这个框装进去。

“肾血虚,肾阳虚,肾阴虚”更加厉害,你可以查查看。

中医的“系统”是一个未经实证也难以否证的系统。这倒是句人话。

不能用实践证伪的理论不是科学,信则灵不信不灵的东西是宗教迷信。

不尽然,以干草为例,生熟甜粉,就有四种不同的炮制方法,每种的药效和作用都不一样。而且,每种中药采摘的季节不同,炮制的方法不同,药效和品性也自然不同。

少说了产地不同,药效和作用都不一样。

炮制过火会降低药效,炮制不足会增大毒性,造成同一批中药材的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而抗生素的发现,只不过是从一朵霉菌抑制了病菌的生长开始的故事。

从抗生素到疫苗,为何都与中医无关?

现在的问题是,多数人对这些话题很感兴趣,但是既对于西方的医学不了解,无论从其起源、发展、到现在的状态、优点长处和短处,都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又对于中医是不求甚解,只是把江湖骗子、虚假广告、以及各类的庸医故事掺杂到一起,对于中医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基本的了解,就跳出来在这里指手画脚的。

不是大厨,也能说饭菜是否好吃;没有疯过,也能说有人疯了;没有入过邪教,也能批判邪教;没有学过算命,也能说算命是迷信;是否决定购买一本书,无须看完全书就可以作出决定;任何人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了解现代知识,就都有资格批评中医和西医。

家园 认同与否,我说的是治病不是挣钱

毕竟大多数人是医疗的消费者,而不是提供者。中医是是興是衰,也是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结果。中医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把自己认真当作一门医学而不是文化来研究,疗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可能因为病人尊重传统文化与否而有所不同。医药不是信仰,就算我在文化层面上十分认同各种传统的东西,如果理智告诉我中医的效果不如西医,那我一样不会去看中医,这跟什么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毫无关系,当我是一个病人时,我要的就是健康而已。

家园 水风道长说的好,花一个。
家园 我家祖上是中医,治病救人无数,顶一把

说中医无用的人,实在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几千年下来的都是糟粕?不想参与争论只是不想把自己放到那么低档次去罢了.

家园 按中医诊疗起码说错了80%

1、中医说的“中风”和西医的是两个概念。

被中医断定为最重要的病因的是“风”。《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有:“风者,百病之始也”[4]一说。于是,几乎所有的中医经典都从“风门”论起。可是,稍微有点现代医学常识和自然常识的人都知道,“风”无非就是空气流动。把它作为病因之首,实在没有多少根据。中医病因理论把“风”断定为“百病之始”,明显是按照对应原则,而不是按照确定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

我国古代医学理论建设却一直被限定在了这个思维框架内。为了把人的疾病与风对应起来,中医病因理论的构造者们,人为地制造了许许多多的风。《黄帝内经》首先将风与三阴三阳相联系,然后在《移精变气论》中扩大到“八风五痹”,在《玉版论要篇》和《八正神明论》中又再扩大到“八风四时”。这还不够,“八风四时”又进一步地与虚、实、寒、热、五脏六腑之类的概念进行了两两组合。

西医提到的中风很简单,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的俗称。

2、中医提到的中风后面瘫病因

面瘫,俗称口歪眼斜,简称嘴嘴,西医称为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中医多认为是由于出汗多,感冒中风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轻者嘴向对侧歪,重者面部肌肉瘫痪,中脸不闭合、流泪、眉不能皱,个别患者耳根后有疼痛感。

<1>面部神经麻痹症状为面部三叉神经受风引起,主要症状为耳后疼痛,面部肿大转为炎症,西医称面部神经炎,三叉神经炎。

<2>牙关风是由出汗多风从牙关进入,一般外敷2-7天既可康复。

西医称为口腔感染引起的并发症,需要极度重视,避免脑部感染。

<3>双牙风症状多为张口困难,用牵正膏1-5天既可。

西医认为可能是三叉神经痛或鼻咽癌、颌骨发炎、颈部肿胀等原因造成。

<4>面部神经痉挛,发病时面部了陈发性口眼拌跳,病后一切正常,平均每天重复5次,此病由于针灸、烤电易引起炎症或血栓干枯,反而会延长治愈。

这里使用的是西医的病名,也是唯一可以用针灸处理的“中风后面瘫”。

<5>脑血栓后遗证,既高血压、脑血栓、半身不遂引起的口歪眼斜,表现为牙齿紧咬、张口困难,治疗时需内服降压或消血拴的中草药.

这里使用的是西医的病名。

面部神经痉挛,针灸可以解决,按摩也可以解决,西医理疗也可以解决。

其他的类型针灸是无效的。

家园 花上

但还是要批两句:既然高下已判了,就表言辞伤人了嘛~

看到一半就特别想乐... 好多说法甚至无须掌握专业医学知识 单凭基本逻辑常识就能驳翻的东西,居然也可以拿出来...

家园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方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血

裹创的手段是烙铁。理发师兼作放血匠。

我说的是西方,没说西医。我不知道现代医学(就是西医啦,因为显然除了西医别的都不是“科学”)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又如何看待阿拉伯医(学?)。

家园 请看《剑桥医学史》

当西医开始突破分子水平从DNA探寻诊疗的时候,中医仍然没有进步。

正如西方认为已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战胜了共产主义一样,西方医学在医学领域也获得了同样的成就。《剑桥医学史》就是以突飞猛进的当代医学为背景,回溯了西方医学从古至今的演化历程,分析了当今医学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向。它由英国维尔康医史研究所罗伊·波特教授等西方医史学界的著名专家共同撰写,其深邃的洞见、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信息与图片,不仅使本书具有权威性,也具有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罗伊·波特(Roy Porter)是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的医学社会史教授,曾在剑桥大学和洛杉矾加州大学任教。他在医学史领域著述丰富,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社会的医生:托马斯·比多斯与启蒙时代晚期英格兰的医疗业》(1991)、《伦敦:社会史》(1994)、《人类最大的福利:人文医学史》(1997)等。不久还将出版一部关于启蒙时期英国的历史著作。波特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是18世纪的医学、精神病史和江湖医生的历史。

ISBN:7206035388

出版日期:2000-10-1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页数:704

印次:1

印刷时间:2000/10/01

印张:22.75

用纸:胶版纸

字数:420000

作者:[美]罗伊·波特

目录

第一章 疾病史

农业出现之前

农耕和疾病

新疾病的增长

疾病的挛生地:城市

疾病对新大陆的征服

非洲疾病对美洲大陆的侵袭

新大陆,新病原体

营养与死亡率的下降

新瘟疫——黄热病和霍乱

疾病和帝国主义

营养类疾病

现代社会的疾病

第二章 医学的起源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巫医

古希腊医学

基督教的疾病观

阿拉伯的影响

拜占庭医学

黑暗时代的医学

大学医学的发展

第三章 疾病是什么

疾病和病痛

治疗和圣洁

基督教、疼痛和苦难

基督教的医学观

医学对疾病的定义

机械科学

躯体和内脏

科学与污秽

疾病的故事

病人的职责

替代医学

疾病是什么

第四章 初级保健

传统的病人需要什么

传统医生提供什么

现代医师的形成

新医学

技术与初级保健

怀疑主义与视病人为人的运动

初级保健场所的转换

正在变化的门诊属性

今天的初级保健与医学

第五章医学科学

奠定解剖学基础

威廉·哈维和新科学

启蒙时代的生命理论

临床科学的起源

疾病的概念

医学成为科学

实验室医学

殖民时代的热带病医学

20世纪的医学突破

20世纪的临床科学

第六章 医院与外科

传统的外科

传统的医院

临床查房的开始

宗教护理团体

医院改革运动

外科地位的提高

临床医学的诞生

麻醉和防腐的时代

外科的黄金岁月

外科成为高技术

20世纪的医院

第七章 药物治疗与药物学的兴起

早期文明中的医药

希腊与罗马的药物

巴拉塞尔萨斯及其与权威的斗争

一种疾病一种药

海外的新药物

第一次临床试验

药物的化学基础

药物是如何工作的

药物学的时代

化学的副产品

细菌与化学治疗的开始

内分泌腺的作用

化学信息或电子信息

维生素

现代药物学的形成

抗病毒剂

癌症的化疗

制药工业的成长

它是否真的有效

不想要的结果

社会与药物

第八章 精神病

希腊的传统文化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疯狂

理性时期对疯狂的认识

对疯狂者的禁闭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19世纪的疯人院博物馆

退化论和精神分裂症

现代心理医学

第九章 医学、社会和政府

医学机构与政治——概述

启蒙时代欧洲的医学市场

法国医学的革命

医学、工业与自由主义

科学与道德

帝国主义与社会福利

社会问题的科学解决办法

新型医学经济

市民的医学(1920—1970)

战时医学

二战后的卫生服务

历史、未来

第十章 医学的未来

医学的允诺

测定基因组

新药物——通过设计而获得

单克隆抗体

外科——机器人与钥匙孔

胚胎组织移植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

为穷人带来的福利

富人的恐惧

逃避科学

更多的生殖难题

未来的研究

变化与适应

生命质量

补充医学

自我救助

普遍医学

附录 医学史大事年表

人类主要疾病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表

注释

续读书目

医学人物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关键词(Tags): #旧医#中医#批判#剑桥医学史
家园 我觉得,在中国,有一定生活常识的人

大致都知道有什么病去看哪家医生吃哪家的药

就我个人来说,偶尔发烧感冒,总是先吃中药,有时中药控制不住,LD就逼我吃西药(就是那个什么“两片!”),但西药确实不管事儿,吃了也白搭。

再就是家人有得皮肤病的,入秋就好,开春儿就犯。还有就是入冬后我夜里容易咳嗽。象这些东西去看西医根本没用。还是中医给治好或缓解的。

但如果严重碰伤什么的,当然是去看西医。

西医比中医更发达更强势,这是事实。但若基于这个事实就忽视中医的历史意义、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甚至主张要禁止中医,那纯属脑子进水~

家园 菩萨不畏钻下水道,不怕惹一身臊。其实跟他们辩论也不难

只要采用姑苏慕容氏的武功。衲子算开了窍了。原本认认真真的回复,毫不管用,对方只要剑走偏锋,专跟你兜圈子。你的回复费时15分钟,人家的回复只费时3分钟。这样耗下去还不把人给累死?

所以衲子庄严宣誓,推出xx党,加入帽子党。扣个帽子加上简单的举证只费时3分钟不到,这样即使打持久战也不怕了。

家园 你是对的

同时,也是错误的。

对于中医的功能来说,就是治病救人。无论中医西医,大家选择的时候,都是要看功效。不能治病的中医,估计无论国家怎么支持,民众如何的喜欢(我就纳闷,要是不能治病了,谁还会喜欢),早晚要完蛋的。

但是对于中医来说,好多东西,实际上已经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了。从见大夫开始,望闻切问,然后开药方,看着学徒把主药给写好,当老师的把剂量给加上,然后拿毛笔从新抄一边。一切都让我想起京剧里面的开场白之前的一段二胡,或者是相声里面的铺垫。然后是到药房抓药,是包药的纸和长久不见的纸绳,小秤和顶天立地的长长的写满药名的药柜。然后是回家煎药的瓦罐,治不同的病的药所需要的火候和时间也不一样。作为发散表毒的感冒药,要急火快煎,开锅5分钟就好;作为调理滋补的药,则要小火慢慢的熬;牡蛎要泡一个钟头才能开始煎,而阿胶只能在最后5分钟之内加入。就像京剧里面的碰头好,晚了早了的,不仅仅是不合规矩,更重要的是,影响药效。

如果你不知道,或者不喜欢这种慢吞吞的形式与作风,那么,还是去看西医比较好。至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知道,而把这么复杂的治疗过程给搞砸。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药究竟要什么火煎,要煎多久,为什么不能用铁锅,而不锈钢的就行。很多人也不知道,某些中医院的药房用蒸汽快速加工出来的汤剂,根本就没有一点疗效,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药一定要满满一大碗才好。更多的人不知道汤头和丸剂与汤剂的区别,不知道自己要求开的电视上广告中所演的什么丸剂,对自己的病,没有半点的帮助。所以,他们也当然得不知道,给自己开的苦苦的药,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效。而至少,所有的西药瓶子上,都会注明治疗什么,禁忌什么。而一个好的中医,会给两个看起来几乎完全相同病症的人,开截然不同的药。

我一向以为,中医是一种艺术,是最适合个人家庭医生的一种职业。医生不是在为你治疗,而是在为你调理,为你把曾经倾斜的体内平衡给重新给调整回来。这种调理,必须是长时间密切合作的医生和病人,才有可能做出来的。就这一点来说,中医用来治病,的确是没有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来的快捷。我不知道现代人所谓的健康是什么。在我心目中的健康,是那种天人合一的,顺乎自然环境的状态。而了解这种境界,就必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否则,你不可能理解中医的追求和本质是什么。扁鹊曾经说过,(或者是其他人伪托而言),他的医术在弟兄三人里面是最没有用的,因为他的大哥,可以在病没有出现征兆的时候,就控制住,将其消灭;他的二哥,在症状初起的时候,就可以及时治疗;而他自己只能够在病症已经很明显的时候,进行治疗救助。虽然他的病人,十个里面也许只能活下6个来,而他的两个哥哥的病人却几乎没有死亡,他的名声却远胜于两个哥哥。我不知道你是否能够体会这里面所包含的哲理和中国的古老传统。

我对于西医,并不是持一个否定的态度。只不过西医的理念,不是为了维护,而是为了救助。在你身体不得不向外求援的时候,加以救助。而传统的中医,则是要尽量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尽管发生了,中医也不是完全束手无策)。

在这个层面上,中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治病救人,而是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养生和与周围环境相处的一种哲学思想。当然,你有权利对此不屑一顾,因为这毕竟已经超出了现有的西方科学体系所能够理解的层次。我不是说科学不对,而是想说,科学是一种渐进的方法论。他所不了解的,都视为非科学。而中医以自己的经验所沉淀下来的这些关于养生的知识,已经超出了现有的科学所能够理解的层次。或许有一天,当西方科学到达可以理解这种哲学思潮的时候,我们会重新回过头来审视中医的意义。毕竟,人类的知识是传承积累的。这些前人所作的知识累计,其存在的价值,会被逐渐发现出来的。

顺便扯几句题外话,现在西方生命科学里面的所谓系统生物学方兴未艾,这是当科学知识达到一定层次,开始超越简单的个体分析,开始从整体的层次来考虑的一种自发的进化。而中医,在其原始理论纯思辨的背景下,更容易,也更早的达到了这一层次。虽然两者的物质知识积累的差异是无法相比较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