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产鱼雷的一点小故事 -- 铁西瓜

共:💬20 🌺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国产鱼雷的一点小故事

这是西瓜刚听来的一个故事:

当年我国刚搞尾流雷的时候没有经验,结果在试验的时候出了个大乌龙.本来的计划是:用一条猎雷艇当靶船,试验用的鱼雷设计将在第一次穿过靶船的尾流后就进入追踪状态,然后反复蛇行穿过尾流,逐渐接近目标,直到"命中"靶船-----试验成功,大家会餐!~~-----

靶船的安全到不用担心,因为试验雷上没有装战雷头,而且定深远远低于猎雷艇的龙骨.(也就是说,所谓"命中"不过是鱼雷从船底下滑过去而已~).

计划是好的,准备工作也一切顺利,可偏偏在鱼雷出膛后出了问题.准确点说,是鱼雷第一次穿过靶船的尾流后出的问题:鱼雷拐了个弯后,没有继续追踪靶船的尾流,反而冲着发射他的实验船蛇形机动着杀来........

卖个关子,大家猜猜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是西瓜第一次写故事,没有底气,大家别扔西红柿啊~~~~)

惨惨惨~~~惨惨惨~~~~惨惨惨惨惨~~~~~故事刚写到这里,就被人仍了鸡蛋,说西瓜不小心偷了萨老大埋好的地雷........还好不是挂了弦的,西瓜索性厚脸皮写完吧~:

实验雷没有杀伤力,顺着发射船打了个弯就滑开了,虚惊一场~~~

其实问题很简单,后来把实验雷捞上来一读数据舱就知道了.原来鱼雷的程序设计上出了个失误,在穿过靶船尾流后的第一次回转时转的角度大了些,令鱼雷穿过了自己的尾流~结果傻不愣登的鱼雷就立刻将自己的尾流当成了目标尾流,然后就按程序追踪了起来~~所谓的"杀向实验船"不过是因为在追踪它自己的尾流罢了~

小毛病,自然解决起来也简单.不过后来鱼雷再实验时,这个小毛病却被保留了下来:显然这样只需要一条鱼雷就可以完成实验,简单又方便~~~

关键是...........这样省钱啊!~

关键词(Tags): #靶船(嘉英)#尾流雷(嘉英)#鱼雷(嘉英)#猎雷艇(嘉英)
家园 西瓜,萨大白话已经挖过这个坑了:)))
家园 a little old.............

please tell us sth else.........

家园 哦?!........惭愧,惭愧~~~~西瓜还真不知道呢

这萨老大也太厉害了.......

给个联接吧,我也去学习学习

家园 萨鲶巨坑多又长,很难找啊。不如直接找老鲶鱼去吧:)))
家园 已经写完了,西瓜这就遁了...下次写东西可要看好了...
家园 虽然看过,还是花一下
家园 花!
家园 也听说过一个

鱼雷实验,回收时出事,找不着了,全体出动,发现者立功。

家园 不敢,兄弟挖的坑不是这个

那是北海舰队打捞操雷失败,按照海图计算应该是漂南朝鲜去了,把大伙儿紧张得够呛。结果。。。

都忘了沿着海岸还有一条反向的特别细小的海流,结果把鱼雷送到温州去了。地方的同志捞上来吓了一跳,一船的鱼都不敢要了。

其实,关于鱼雷,由于我的父亲在科学院,涉及一点海军项目,这里面还有一点辛酸。我国实际上是最早掌握音响自导鱼雷的国家之一,而且全是自己研制(为了克服苏制鱼雷威力较差的缺点)。但文革中研制人员遭到冲击,最主要的研究员与所在大学造反组织有矛盾,被加以罪名投入监狱。已经完成的设计资料被毁,接近完成的样雷被放在露天风吹日晒再未能完成。

这使我国的音响自导鱼雷走了很大一个弯路,后来是根据捞到的美国46型雷重新设计的,与我们自己的相比不能说不先进,但是战争中大家都知道,用别人技术的东西,别人也好对付。

这件遗憾的事情,文革后曾有作家出书专门写过,好像是从维熙,他笔下的那位研究员是个独立完成设计的英雄,这有所夸张,而他的写法是这位英雄文革后继续进行研制工作,皆大欢喜。实际上此人是惨死狱中,很可惜的。

等等,最后想起来了,您说的这档子事老萨确实写过,是在人家坑里挖的坑。我还是第一次知道那是条猎潜艇呢,谢谢,原来只知道是一条三级舰,型号不详。那个舰长的处理非常出色,不过甩开了鱼雷以后就麻烦了,他挂出了“我舰操纵失灵”的信号,按照规定应该抛锚的,但附近却是“水线过江,禁止抛锚”,于是只好一边抢救一边漂流,周围人着实紧张了一阵。

家园 谢谢老萨指点.重型鱼雷这块,我国一直是弱项,惋惜啊~~

从音响雷到尾流雷到线导雷到复合雷,一直都是磕磕绊绊的.氧雷电雷瓦斯雷中,我国还是以后两者为主.大家都看到基洛了,看到039了,可是好马还要配好鞍哪~~

家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俺也不是专业人士,昨天说的也有错误,修改一下。汗颜一个先。

(1)尾流自导雷本质上还是声自导雷,识别尾流还是通过声纳的。尾流自导雷主要是对付水面舰艇,对付潜艇不太有效,因为深海的压力可以抑制尾流。

(2)线导雷的出现其实主要是基于水声对抗的发展:因为雷上的计算机性能有限,无法更有效的识别假目标,需要将数据送回母艇处理,当然母艇上的声纳基阵可以更大些,对于更早些发现目标也有利,几乎所有的线导雷都可以转为自导,事实上正如下面一位河友说过的,到最后阶段,线导雷会断掉控制线,自主攻击目标。线导雷对自导雷是否有优势还很难说,例如俄国人就不太看好线导雷,毕竟对发射艇战位有限制,不能发射后不管。

(2)我国从俄国进口的877、636型潜艇被北约命名为KILO,不是基洛夫,那个是3万吨的导弹巡洋舰。

(3)我国的声自导雷起步不算早也不算很晚,具体装备时间不便透露。

(4)电雷在各国海军中装备都很多,因为噪音小,没有航迹。瓦斯雷是GAS-雷:所有热动力雷的通称。航速快,航程远,但会有航迹,一般潜艇都会同时装备两种雷。我们的燃料过去不太过关,所以高性能的热动力雷搞了很久,后来。。。。。。

搞鱼雷的人认为鱼雷比导弹复杂得多,世界上能搞导弹的比能搞鱼雷的多不少呢。

家园 抬个杠哈,不知道对不对

线导雷和声导雷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线导的作用一般是把雷引导到目标附近,然后还是主要靠雷的自导头跟踪目标,要是全程都线导,那发射艇的风险太大了。所以线导雷都是具有自导能力的。

中国的第一代声导雷应该是和091核潜艇配套研制的,时间应该比获得MK46早。

传统上说,电雷和热动力雷相比,缺点是航程短、速度慢,当然最新型号的电雷性能已经不相上下了。潜艇发射的重雷热动力的多,反潜用的轻雷电动的多。

家园 兄台批评的是.

西瓜不是搞鱼水雷的,这些故事也是听别人讲的.难免会有错误,还请兄台这种专业人士多多指正.在保密原则下,也期待兄台的好文

家园 刚明白过来,我还在纳闷基洛夫怎么被拉进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