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西西河铁手兄的设计思路的学习(一) -- 老卢

共:💬10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对西西河铁手兄的设计思路的学习(一)

因为老卢也正在规划设计一个带有web2.0色彩的数据库,因此,所以正在学习铁手兄的结构。很有许多启发。一条条写来吧,也算是一个学习报告。

首先,是用固定的分类体系(论坛版块)和灵活的自定义分类体系(标签)结合的分类方法。web2.0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分类。事实上,谁能把分类做好,谁就掌握了数据。在数据海量化的今天,好的分类体系甚至比数据本身更重要。

固定的分类通过论坛的固定版面来实现。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聚集人气。像百度的自定义版面虽然比较灵活,但缺点是容易人气分散。对西西河这样的论坛,固定分类是更合适的。

在铁手的设计中,标签的使用是和搜索结合在一起的。标签不是像gmail那样需要固定的分类,而是可以通过搜索灵活地找到相近的同类。这样就灵活多了。现在,西西河还没有自己开发的搜索引擎,而是利用了google的API。以后如果开发了自己的搜索引擎,标签的功能应该更强大吧。

这里涉及到一个思路,用户所有加过的关键词标签都存在标签库里。那么在发表时,从前加过的关键词是可见还是不可见呢?如果可见,那就可以供用户在发贴时点击引用呢,就像Gmail的标签那样。铁手设计的是不可见,每次都新加。这样的标签,灵活性增加了。当然带来的坏处就是用户可能觉得不方便。这也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啊。

这里的标签,和词典的词条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唯一的指向。将来是否和词典词条结合起来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蜻蜓点水的设计思路,比较独特。取消了原来在页面上的导航条,使得重要信息被强化。但是对于新到用户,没有导航条比较麻烦。在新用户的学习和老用户的方便上面平衡,实在是不容易啊。

关键词(Tags): #铁手#结构#设计
家园 龙门的管理员真是勤快呵呵

没想到这个贴子搬到这儿来了。小生对这边的规矩还不太了解,还望各位版主多多关照。

用户在论坛上文章的回贴,系统会自动发一个链接到用户的收件箱。这个思路是很方便的。这里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因为这样,高级用户的收件箱就会常常被快速挤满。其实,在个人空间中已经保存了用户所有已发文章的链接了,如果要看回信,可以到这些文章中去看。而且如果原贴有变动,这个短信息中的链接也会变成空链。那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回贴链接到收件箱的程序呢?我的理解是铁手考虑了大部分潜水为主的西河众。他们发文少,文章的回贴不多,把回贴链接设到收件箱里,有助于提醒他们沟通吧。因为我看铁手的设计中,用户之间的互相关联是占了重要地位的。

不过,如果回贴多的用户不想要这个系统自动发回贴链接的功能,不知道有没有选择呵。

在我的朋友设计的3snews的个人空间中,短信和回贴链接是分开的。回贴链接另外列出,在页面调用时更新,不占用信箱空间,这也是另一种思路吧

关键词(Tags): #铁手#结构#收件箱
家园 【原创】对西西河铁手兄的设计思路的学习(二)

在铁手兄的设计中,用户间的关联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献花,尤其是新兵献花,使得用户一开始就感受到西河的用户氛围。许多社区都有这样一个设计,比如百度知道。但是,献花的设计显然更有匠心。这花是拿经验值(对应泡坛时间)来换的。只有拥有一定经验值的人才能献花。更有意思的是献花给献花者提供了加分和得通宝的机会。这在其它论坛中还不见。这个设计,大大加强了用户参与的动力。

关键词(Tags): #献花#铁手#设计
家园 【原创】对西西河铁手兄的设计思路的学习(三)

[关联推荐功能]是我很感兴趣的一点。“通过这个功能,相同喜好的人所喜欢的贴会被自动推荐查看。这个功能的实现,一个重要依据是用户看贴时送花的统计资料。尽可能对自己喜欢的贴送花,可以让自己得到的推荐贴更精确。”

这和豆瓣的思路类似,但是豆瓣是通过对同一主题(书)的点击来寻找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而豆瓣的小组是个人手工创建的(这个和百度贴吧类似)。从易用性来说,西河的花和豆瓣的点击是一样的。从兴趣的精确性来说,花是更精确的。不过,从相同用户的稳定性来说,豆瓣更好。我想这也是西河正在开发的兴趣圈应该包含的内容。相信兴趣圈应该可以解决这个用户组的问题吧。

关键词(Tags): #铁手#献花#兴趣圈
家园 你的参考也粉值得参考,花!
家园 谢谢!我在研究web2.0的一些思路呢。呵呵
家园 从豆瓣BLOG想起

记得blog刚出来的时候,大家的呼声都是:话语权不再是主流媒体的专利了。那时候举的例子,都是谁谁谁在自己的博客上引了多少点击率,传出多少信息等等。

这种呼声持续了大约三年吧。在今天blog越来越多,越来越滥的时候,所谓草根的博客,也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现象。我们这些长尾后的消费者虽然在掏钱时显示出了巨大的能量,然而在赚钱时,却分明没有爬出传统马太效应的坑。

我们发现,世界还是由精英来统治的。技术的出现,只是降低了精英被人们找到的成本,却没有改变精英主导潮流的状况。

那web2.0的意义在哪里呢?老卢觉得,意义并不在于个人的影响力产生一个如何本质的飞跃,也不在于新一轮网络泡沫的诱惑。而是在于人们兴趣圈、社交圈的联结。理想的web2.0,就是通过我的博客,可以方便地找到一个圈子,这个圈子里的朋友,都是和我有同样的志趣,分享同类的资料,探讨同样的问题。这里面最受限制的就是找到相同志趣的同志的问题。我怎么知道那些朋友们在哪个角落,他们愿不愿意和我交往呢?

于是,一个社区基础上的,由统计来实现的信息共享工程正在各大社区中产生。博客不再是茫茫比特海中的一个个孤岛,设计良好的会员系统自动地在岛与岛之间架起了桥梁。

作为web.20的先锋和成功者,豆瓣又做到了前面。他出了blog注册功能。这样,除了你可以在豆瓣上,看到和你同样志趣的人看的是什么书和电影,甚至还可以看到你的博客。看到常去你的博客的同时也去谁谁的博客。

这里涉及到一些计算公式和权重的设置。很复杂。不过,真的做起来以后,威力是强大的。当用户感觉到自已处在一个团队中,他的感情和参与程度就会非常高。有了这样一个个博客汇集的小圈子,就把人气集中起来了。博客,就此继承了论坛的地位。我看西西河很有可能像这个方向发展。

不过,系统能用来统计的信息都是会员管理模块得到的。如何通过对用户的浏览和评价、评分的统计,找到某一个博客或个人的“同志”呢?我非常好奇这个算法。不知有哪位大大回答一下?

关键词(Tags): #blog#豆瓣
家园 用句时髦的话讲叫增强用户体验

群众的呼声那多说明问题,花最多的就相当于超级女生里的短信王啊。那么多群众献花,你也不好意思写完了这篇就不写了呀。

顺便检验一下送花的功能好不好使,结论挺好使,就是通宝的功能好像有点问题

家园 实在不好意思,这个贴回复的晚了。

总的来说,会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用户的自由和内容的有序怎么平衡。

用户也许希望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把自己的内容放上去。不需要考虑版面,也不需要考虑分类。这是对于想要添加内容的用户而言。如果是对于想看内容的用户呢,则希望内容是分类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很简单的手段就能够找到的。

所有的做法和设计,实际上是以这个为主要思路。当然,很多方式方法未必就能够直接有效。也许需要一段时间大家都习惯了,就会从总体上显出效果来。

家园 【原创】对feed的研究也是如此的感觉

看到铁老大回贴了哈哈,不知道有没有多几分嘿

最近来看一些应用和赢利模式,传播模式。

感觉铁老大说的“平衡”确实是个很难把握的东西

说起来,政治的精髓不也就是“平衡”吗?

政治之所以成为一门专门的精深的理论,

和科学不同,就是因为他没有结论,而只有选择。

比如我个人使用feedreader来阅读feed

但是我看iresearch的研究,许多人还是用网络

feed订阅来看消息。所以像抓虾,周博通都是

有那么高的人气。

可是feed带来的问题就是:他逼着你不停地读

如果三天不上网,第四天早上一打开你的订阅

夹,看到挤挤挨挨的“unread"

的文章在向你摇头晃脑,你马上会感觉一阵晕,

额头上的黑线三条一点一点浮现出来。

普通人没有精力读那么多的微信息。于是就再次

出现了编辑,就像donews的keso。现在我就是习惯于

让keso去读信息,然后我再来读他。而宁可放弃

自己对第一线资料的关注。

这种平衡的把握,永远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判断。

正如政治。

关键词(Tags): #feed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