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工分制”的惨痛回忆 -- 嘎嘎

共:💬118 🌺123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少说也得大你十几岁:)))

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估计很少吃苦挨饿:)))羡慕啊!

家园 “包产到户”的功过

楼下几位伙计在讨论“包产到户”的长短,我也想插几句。

首先,“包产到户”这一措施几乎在一年间就彻底改变了“工分制”时粮食匮乏的窘境,无疑这是其最大的优点。“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没有挨过饿的人简直就不能想象这话是多么的合理!

其次,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包产到户”仅能适用于我老家那种丘陵地带,否则太浪费劳动力了。但是,正如天涯浪子所说,在粮食不再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之后,老家那里的青壮年大都跑出去打工挣钱了。田地由少数人轮流种,收获了要么全部无偿归自己,要么由“地主”(这个词儿咋这么晃眼呐?)以低于市场价若干购买。

另外,“包产到户”几十年后才慢慢显示出另一个未曾料到的好处。“饱暖思淫欲”也好,“仓廪足,知礼仪”也罢,总之,老乡们都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这导致了老家人口剧减,“土改”造成的环境遗患慢慢地愈合了,虽然狼啊豹子之类的已经绝了迹,野兔野鸡已经成群出动;野猪又开始拱了西家的红薯,啃了东家的玉米。当然,“乱草蛇”(一种蝮蛇)之类的也是成群结队,动辄就有谁谁谁被咬了几乎过世。“大生产”时群山赤红,屋舍俨然,而现在满目青翠,鸡犬之声相闻,却最多能见袅袅炊烟。这绝对是件大好事:)))

当然也有不好的事,农村出现了“空巢”现象。年轻人不懂老年人们对故土的留恋,那是幼儿对母亲般的一种依恋。老家有一曾住着五户人家的大院,目前仅余一垂垂老太,虽然漂泊在东南西北的儿女子孙们不时打个电话回去,基本上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不过想想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太太也能拨个电话啥的,倒也满有意思。

家园 中肯:)))

根据我老爹的回忆,“土改”前老家和这些今天还如此落后的地方非常相似。“土改”不仅仅是分田地打土豪,老家那时根本就没有几块象样的田地,而是一次彻底地对大地母亲的重构。放炮开山,筑路伐木,硬是将一片原始森林给改造成了“梯田”。那时没有任何人会考虑环境问题,哪怕由于破坏了植被,大雨造成诸多泥石流,冲刷的泥沙阻塞了弯弯小溪。好在大地有自我痊愈的功能,现在老家人口减少后又开始恢复原来的生态了。不过以人为本的话,这些对环境的改造还是应该进行的。

看到那些地方今天还如此落后,真是心里堵得慌。

家园 发了:)))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最近有没有通宝有何功用的小道消息?)))

家园 农业生产似乎只能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

哪怕高度机械化后也是这样,大概是干农活太容易偷懒了,很难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每个人的贡献,只能靠自觉。

家园 空巢现在是个大问题

不少老人孤单在家,儿女在外少回家,平时全靠自己,有事靠社区。去养老院吧,每人一月不包吃饭,光入住就要一千多。

家园 你父亲工资多少(大致)。

既然父亲是“吃国家粮”的,每月挤出20块30块的不难啊,一加就是240块、360块/年了。家庭责任总还是有的。

“想想也是,父亲一年到头从牙缝缝里省下的工资还不足60块,咱家要应付的“倒找款”倒有140多”。

你父亲工资多少(大致)?什么工作的工资每月挤不出20块、30块的(你说的是60年代的情况,食堂散了,开始了“工分”时代)?别告诉说是学徒工什么的。一般一个家庭有一人在“吃国家粮”,家里生活那时即小康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哪里有那么容易

什么工作的工资每月挤不出20块、30块的

我父母都是工程师,80年代以前,长期工资只有50-60块,要是工人,大部分只有30-40块。

家园 而且还可能要赡养老人的。

就更不容易了。

家园 请你看到时间的界定。

食堂散了,开始了“工分”时代,是60年代的情况。10块钱本人吃饭足矣,即使40块、50块工资,养个家20块、30块钱不拿出来,行吗?

家园 说不定是下层军人。

梁三喜一类的。。。。

家园 老弟,搞错没有?

我父亲是个老师,那时月工资才十几块,没见过吧?他工资涨了好几回,到82年都才40几块:))))不晓得你那个工资标准从哪来的?要真能挤出个20,30的,还能吃那挨饿的苦头。

家园 还是这句话,时间界定。

60年代初,与70年代末,情况不同。“梁三喜”60年代初还是小孩。我没有认为那时日子过得好。家里有个吃皇粮的,总比邻家好,普遍。每月只拿出5块“牙缝里省下”的钱,是什么工作岗位?

家园 你认为吃皇粮的60到70年代相对地位下降了?

没有认为那时日子过得好。家里有个吃皇粮的,总比邻家好,普遍。

家园 60年代,国家教师,月工资十几块钱。真没听说过。

60年代,国家教师,月工资十几块钱。真没听说过。

不是所谓的“民办教师”或“乡村教师”(本人当过!安徽皖南山区)。您家当时生活在什么地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