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解放前的亩产量问粮食增长的要素: -- flyingcatgm

共:💬4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从解放前的亩产量问粮食增长的要素:

昨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说联产承包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粮食增长的首要因素的话,那么解放前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少不会亚于联产承包后的农民吧!,但看一些资料的话:

清代华北一般年成两收亩产在1石左右,这样养活1人至少需要3亩口粮田。 如果没有复种,则需6亩土地。清代华北水利薄弱,土地多为中低产田, 产量很低。如直隶望都县,上中下土地“均匀计算,每亩得谷五六斗,须六亩可养一人。望邑额地一千七百余顷。现存男妇六万余名口,宜其地之所出不敷卒岁之用”。在此情形之下,望都县“上户饭粗粝,中户下户掺糠和菜以为食哉”(注:光绪《望都县乡土图说》不分卷,《县望县图说》,“田亩”。)。华北各地气候、水利条件不同,因而养活1 人大致需要3~6亩土地,像山西解县“当全盛之时,户口七万有零,平均分之每人仅得四五亩旱地,终岁劳苦,丰年略可自饱,仍不可事父母,畜妻子,一遇凶歉,死亡殆尽”(注:民国《解县志》卷3,《丁役略》。)。

换句话说,当时华北的亩产不过一二百斤,现在的数据虽然我不大清楚,但估计有个三五百斤是起码的吧?那么导致这种进步的主要因素应该在于什么呢?

家园 水利 化肥 种子 农药 劳动力

凡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都有了很大改善

产量能不提高吗

家园 是的,

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称之为农业上的化学革命),以及杂交种子(基因革命)。

家园 水利条件也不可小看 (那一阵子挖了多少大渠 机井)

能排能灌 不容易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