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忆国内的小吃 -- scorpioking

共:💬4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回忆国内的小吃

看了这么多有关吃的文章真让人食指大动呀,小弟也禁不住想起了自己从小到大印象深刻的食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

我生在甘肃,五岁随父母到河北直到上大学,虽然在西北待的时间不长,但口味是绝对老家的口味,爱吃辣椒,牛羊肉,不过我还爱吃鱼虾,这比较奇怪,我们家别人都无此爱好。

贾文中的小吃我大都十分熟悉,因为我老家在甘肃,宁夏,陕西交界处附近,古代算陇右,可是出精兵的地方奥。文中的锅盔没见过你是很难想像它的巨大的,说它象锅盖绝对不夸张,此物能保存很长时间,捏起来很硬了吃起来也没问题。还有羊肉泡,那时肉少,觉得它格外的好吃!还有老家的羊肉泡要加用羊油和辣椒炼的辣椒油,特别香。还有凉皮,其实原理很简单,我们知道,面粉含淀粉和蛋白质,加水就是要得到水和蛋白质的液体,蛋白质全分离后就剩一团黏几几的东西,它蒸出来是黄色海绵状的东西(贾文中似乎未提,但应该有,我在西安吃的凉皮中也有这东西,它的口感和白色的凉皮,也就是蛋白质凝固物不同不同)。醪糟是家里常作的东西,我倒不特别爱吃,但我老家还有种是用夯去皮的麦仁酿的很不错,因为麦仁不象米酿完都稀烂了,很有嚼头。拿米酿的稠酒我很喜欢喝,不过我老家没桂花,我们加蜂蜜,也不错,这种自酿米酒的手艺就到我姥姥这,她现在年纪大了,怎么好再让她操劳,我妈至今也不会,我以后回家估计是喝不上了,不过我觉得上海崇名的米酒和它差不多,还有听一江西人说他老家也有这种米酒。还有贾文中说到面只说到用乔麦面作猴耳朵,也就是一块一块的小面片,我老家还用乔麦压面,为什么是压呢,因为乔麦和的面很黏,这种面我们叫它合珞(音译)面。我特别喜欢吃面,尤其是劲道的面,什么哨子面,大刀面,多多益善呀。这是老家的口味,因为我们那没法种稻子,只有麦子和小米或黄米,这两种我分不清(五谷不分呀),好象黄米是粟,为五谷之首,因为我们祖先最早种的就是它。对了,我老家的方言我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哈(三声)松(二声)"是骂人,吃称为喋,这种叫法用在春秋战国,可见咱是正宗纯种中国人呀: )

对河北的小吃我印象不深,烙饼好像算是,但一般,倒是有一次我到易县(不知现在叫什么),就是风潇潇兮易水寒的地方吃烩面,就是把薄饼切成丝当炒面作,味道不错,不过到底是面味吸引人还是荆轲吸引人就不好说了。还有河北的豆腐花与甘肃的不同,它要浇很多卤,味道也不错。记得出国前最后一个夏天天气极热,我白天的主食就是无数豆腐花,现在想起来真过瘾呀。

后来上学到上海,我的口味开始还真让我受不了上海的本帮菜。好在学校里外地学生多,食堂里买的菜还行,至少当时我这个兜里没钱的学生认为还行。到后来,也吃了不少当地小吃。小笼就很不错,里面的汤很好喝,但我不喜欢油重的菜,所以吃生煎时都要把里面的油倒掉,不过油也挺重的葱油绊面我倒能吃下去,关键是要快,在面的香味还未被油腻取代是就全消灭掉。吃记得有一次我在五角场买的素包子当早饭,陷是青菜加香菇豆腐,真是好吃呀。还有我原来不喜欢吃豆腐,因为北方豆腐有股苦味,且不嫩,到上海后我才喜欢上了豆腐,每次吃饭皮蛋豆腐都是我必点的菜。其实很多对美味的回忆归根结底是对那段再也不会重来的时光的回忆,那时你不富裕,但你的精神世界无比的丰富,上课,翘课,泡妞,失恋,跳舞,踢球,打架,传插其中的是无数次吃饭,也许将来我有能力吃价值四位数的宴席,这种感觉可一去不复反了。还有我记得福州路上有家饺子铺,它的饺子我印象很深,但这不是因为饺子很好,而是那是我去看那时我追的女孩时常打尖的地方,这段感情没成功,但这个店我倒记下了。还有好像位于徐汇的一家广式小吃店是我送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夫人回家时吃宵夜的地方,里面的皮蛋瘦肉粥也难以忘怀呀

家园 也说说俺喜欢的小吃

陕西和甘肃的方言很像,加上很多甘肃人就是陕西人移民过去的,所以风俗很接近。我就说说那几个方言里的字吧!俺也不是地道的关中人,祖上是四川人,清末移民到陕西汉中,老爸60年代到宝鸡,俺就生在宝鸡,从小听着陕西话和河南话长大的,所以,这几个字,还是知道点的。不过说错了,不许翻过来打PP.

哈(三声)松(二声)"是骂人--,“哈(这个字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汉字了)怂”是“坏人、坏蛋”的意思,说某某人是坏蛋,就会说“某某,死(是)个哈怂”。或“某某哈地很”。

这种面我们叫它合珞(音译)面--饸珞(这个字也应该有“饸”的“食”字偏旁),一般是用荞麦面混合少量的小麦面,压制的细的圆条的面食,陕西宝鸡地区一般做成酸汤饸珞,里面有蔬菜丝。

吃称为喋--,没错,还有把去吃酒席(一般是红事),叫做扒席。非常形象,想想,一帮人拖家带口的参加婚礼,交了红包,到了酒席上,可不就使劲的扒菜吃,要吃回来嘛!

乔麦面作猴耳朵--,应该叫猫耳朵吧,小面片用拇指在案板上一搓,就成三角形,还有些卷,像猫的耳朵,要是猴耳朵,就太大了。猫耳朵也叫麻(音)食。

说说俺喜欢的小吃吧,每次回家,必吃的几样:

NO.1羊杂泡漠

和羊肉泡比起来,额更喜欢吃羊杂泡漠(比羊肉泡便宜,制作也很快,现在应该属中式快餐吧),上高中的时候,上午做课间操,和几个同学溜出校门,到旁边的羊杂摊来个小碗的羊杂,着急忙慌的吃完,跑回教室。冬天的时候,到了教室,还有一嘴唇的红红的带着辣椒油的羊油冻着,用舌头舔舔嘴唇,冒着一股羊汤味,跟老师鞠个躬,打着饱嗝,回到座位上。爽呀!

NO.2浆水面

俺还非常喜欢吃老妈牌的“浆水面”,酸酸的,非常开胃,每次回家,都要老妈做一次。做法非常简单,找一干净的容器,不能有油,将煮过面条的面汤(不能有油),到入容器,放凉。在把芹菜洗净。不用去叶,用开水焯一下,凉凉,放入盛面汤的容器,冬天温度底,可两三天,夏天就一天,就可以吃了。记得第一次做时,要在容器里放少量醋,以利发酵。做好的芹菜可以切成小丁,少量葱花和干辣椒下锅炒,最后放入一些容器里的浆水,锅开,下面,再开,连汤带面,就可以吃了。胃口不好的人,那是开胃的佳品。

NO.3米皮

米皮是汉中和秦镇的当地小吃,把米打成米浆,再像蒸面皮一样蒸,就行了,只不过没有面筋。醋、盐、辣椒油,豆芽,蒜水一拌,哇,口水又流了。

NO.4擀面皮

这个制作工艺稍微复杂一些,俺也没见过。不过有面筋(不少人喜欢这一口),也是用醋、盐、辣椒油,蒜水等拌匀。吃起来比面皮劲道。

还有就是粉汤羊血了,不过这个要路过西安才有的吃,那也是……不多说,用老贾的话说“粉汤羊血向得太”。

最后也是在西安才能吃的肉丸糊辣汤,这个就由西安的朋友来说吧!

关键词(Tags): #小吃
家园 不错

做凉皮的副产品那叫面筋。

河北这边不叫豆腐花,叫豆腐脑或老豆腐,确实卤比较多。

河北确实小吃不多,石家庄一带有“扒糕”,荞麦做的小圆饼,一般是老太太在路边卖,给几个钱,老太太就拿出一块,用小刀切成小块,放到小碟里面蘸蒜水和香油吃,干净别致,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其他烤红薯、糖葫芦(石家庄是山楂产地,糖葫芦确没有好的)/油条、炸糕啥的全国都差不多,没特色...

回头有人到我们这里来,尝尝真正的本地特色“羊肠子”,那是正宗本地人才喜欢吃的东西,看看各位敢不敢入口。

家园 易县还叫易县

光吃烩面了,没去西陵转转?

我因为工作原因,总有机会去易县转,开车去的路上,还路过解放军的一个装甲车训练场。

易县的大包子,也很香,当地还产一种白薯粉,涮火锅极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