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个批判六祖慧能的故事 -- 老平

共:💬136 🌺10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什么叫名?什么叫利?

详细解说在此 任爱杰:【原创】且效书生乱解禅 之五 风动、幡动和心动 任爱杰:有争胜,便有求不得

家园 沙漠里的鸵鸟,

把头埋在沙土里,利用保护色躲避天敌,但也难免被天敌发现,不是每只鸵鸟都能通过这种手段躲开天敌的攻击。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引申了,比喻那种蒙上自己眼睛就以为可以不接受事实的人。

“掩耳盗铃”也是一例。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

大道至简。搞得太玄了,好像很高深似的,就只有小范围的自娱自乐。

风动、幡动,看到了,心自然会动。没看到,风动、幡动与你内心无关,心自然不动。如果有人告诉你风动、幡动,你不过是得到第二手信息,心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得到的信息作判断,亦是心动。

看到了风动、幡动,心里却只承认心动,其实只是外界事物在你心中的错误反映而已。为什么有这种反映?心里想追求玄的、高深的动机太多了。

家园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家园 关于河里坛经的讨论

浏览了一下河里关于坛经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不修禅的人来说是有道理的,对修禅的人来说是没有用的。

坛经对两种人有意义,一是文人雅士,二是禅宗门人。其他人去解说或批判经文,意义不大,起码对上面两种人士没什么作用。文人喜欢谈禅,禅师就是修禅。一个动嘴,一个动心。我们的河友则是动键盘,很难弄到一块去的。

禅作为一种文化不会很快消失,禅作为一种修行则可能后继乏人,至于原因嘛,看看河友的高论便知一二。

家园

看到了风动、幡动,心里却承认心动

“只”字用得妙极。点穿全局。

家园 六祖的话分量太重,牵涉的东西太多

直指佛教思想最根本所在。不是几个闲聊帖子就能说得清的。释迦牟尼说了几十年的东西,也就是六祖那句话。老平你指望能怎么样?

家园 您两这吵得

真可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都就此罢手吧

家园 这么简单的东西会把现代人弄迷?

以幡为参照,人(心)在动,以人为参照,幡在动,老和尚没有参照系的概念,在那里为到底谁在动发愁。到我们时代有说法了,他们那样的疑问已经转换成爱因斯坦思想了。当然古人的思考也有亮点,针对风动幡,心如何不动呢?根据参考系的概念,人(心)也得象风一样才行,这个就难了,当你在风中能感觉不到风,你的心对风来说就是静的,能做到这个特别是狂风中能真做到,那一定是个武林极高手。而那种强忍一动不动的质量暂时还没有地球那么大的,一定是痴林高手。

家园 这个问题提的,说明...

还是离读懂老师的混元整体理论有一点距离,呵呵。还是从文字角度(或者说从客体的角度)希望弄清楚这个案子。

慧能这个案子是希望当时周围听法的修行者从常态外向性运用意识,当下进入到内向性运用意识的境界。不论风动还是幡动,都是当时发生在这个宇宙里面的事情,但是心动是宇宙对发生在自己里面的事情的认知的一种层次。如果明心见性以后,内在明镜一般的知觉,即时风动与幡动都会在里面分毫毕现,但是风动与幡动之后,里面对于风动与幡动是一种了无痕迹的状态。而一般人的情况是内心向外追逐,随风动/幡动这个话头一直动荡不止,不得立即放下。

家园 那是三年前的胡说,现在依旧胡说。
家园 不完全是这个问题,是实质丢了。
家园 ^_^,30年养啦个痴汉

而修禅者内心不动,那么对修禅者来说,这风幡究竟是动了还是没动呢? (老平 2006-11-30)

家园 我觉得是反过来的

高僧大德预知自己死期之后,就会服用一些有防腐作用的药物,连着喝好几天。

然后。

然后就死了。也许是喝防腐剂喝死的也不一定。

死了之后肉体不腐,因为死之前就吃了很多防腐的药物。

家园 呵呵,老师的书可是“真经”,读了就应该有自信不是“胡说”

个人认为如果真读懂了老师的“混元整体理论”,禅宗的案子就都破了。提一个就可以讲里面是怎么一回事,除非是一个假案子...

家园 谈禅这个事

真的是没什么好谈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没得谈的东西,比如爱情。你说琼瑶大妈摇旗呐喊的那些疯狂举动算爱情么?如果你爱了就知道那算,如果没爱,光跟着呐喊,那就不算。所以说心里有没有爱跟是不是雨夜狂奔拥抱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爱的可以奔也可以不奔,奔了的可能爱也可能不爱。但是爱就太玄机了,年轻人还是觉得雨夜狂奔酷,好学习,好实践。

禅也一样,我看六祖坛经就是好些个故事,看着不累,这玩意如果追究看了的悟了没不成职业技能考核了,那多不好玩。再往俗了说,我没悟我资质不够,活该红尘受苦,横竖也就这么几十年;我要悟了道我自己个偷着乐,也没必要满大街找人显摆,找人去指点。是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