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萨苏:李运昌及其家乡考 -- 三儿

共:💬15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和萨苏:李运昌及其家乡考

李运昌,河北乐(注音lao4)亭人,和李大钊同乡。民间传言李运昌是李大钊的侄子。其实两人并无亲缘关系,只是交情甚笃,双方以叔侄相称。可以说李运昌就是在李大钊的指引下走上的革命道路。

李运昌的队伍是来自于冀东大暴动。1938年7月开始,在唐山,秦皇岛,天津郊县等地,以共产党为主,包括部分国军残余势力(非建制部队)和反正伪军,在冀东地区掀起了一次反抗日伪的大规模暴动,短期内收复了玉田、乐亭、卢龙、蓟县、平谷、迁安等六七座县城,并且占领了不少大的集镇,拉起来了一支近万人的武装。八路军主力在暴动开始后到达,所部司令员邓华,政委宋时轮。起义成功后,对于如何应对日军即将到来的围剿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内部对出现分歧。邓华等人主张撤回平西根据地,李运昌等人主张留守当地发展,中共中央当时建议留守当地发展。但是由于邓华宋时轮等对于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缺乏信心,命令部队向西撤退。在撤退途中受到严重损失,八路军主力勉强撤回平西,但是暴动武装受挫后大部逃亡。在这关键时刻,李运昌毅然拉起队伍向东掉头,以残存的力量为基础,恢复和扩大了队伍,并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

(题外话:邓华的性格温和,气质儒雅,打仗中规中矩,缺点是不够狠;黄永胜正好相反。抗美援朝的时候,林彪让邓华率领黄永胜的部队去的朝鲜,可能考虑到了彭总和邓华的性格互补,正好刚柔相济。林彪几次在关键时刻提携过邓华,所以也对邓华后来和彭总走的太近很愤怒。)

不过话又说回来,冀东的平原上能否藏得下这样多的部队也难说。李运昌的部队主力后来也主要在山地活动,抗战后期多在冀热辽地区,已经不是冀东了。当然冀东平原上也有小规模的部队活动,比如说在我的老家。

李运昌的部队在抗战结束的时候,由于地处关内外联系的咽喉,很受重视。但是林彪到任后,李运昌与这位黄埔的同学产生分歧。李运昌主张在山海关打,阻击国军。林彪没有同意。后来在东北,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随着林彪对部队的整合成功,李运昌逐渐淡出东野的决策层。

李运昌后来因为在政府部门工作,没有授衔。曾克林是李运昌的下级,抗战时期表现很出色。但是抗战胜利后过分夸大东北的形势和苏军的态度,导致老部队空手闯关东,造成极大的被动。后来好像还因为生活问题犯过错误。曾克林对自己的少将军衔很不满意。不知道李运昌如果授衔的话,应该是什么级别。

李运昌在文革中受到林彪的打击报复。中间有人捎话给李运昌,说林彪对他从来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化解矛盾很生气,于是后果很严重。来人劝说李运昌服个软,看在黄埔同学的情谊上,会很快出来的。结果李运昌愣是不买这个账,整整被关押了七八年。

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后来担任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傅作义。部里的工作实际上由李葆华主持。

乐亭具有建设港口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港口现在为北京唐山共建,称为京唐港,首钢即将搬迁所至的曹妃甸就在港口附近。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提到的北方大港所指的就是京唐港。另有东方大港指的是宁波北仑。国父还提到了三峡。所有这些基本上都是80年代开始规划,90年代开始建设,基本建成是在21世纪。另外建国纲领中提到铁路里程现在好像也没有达到。看来国父真不愧是大炮,虽说不是亩产万斤,也有九千斤了。

乐亭是唐山地区的文化大县,乐亭大鼓是地方戏。乐亭的口音很特殊,说话像唱歌,俗称老呔儿。广义的老呔儿泛指整个冀东地区。姜文是唐山人,他的电影《鬼子来了》就是以冀东为背景拍的。片子里的对白是带有唐山口音的普通话。还有赵丽蓉,天津宝坻人,口音也是老呔儿。当然最纯正的还是乐亭话。

李运昌认真看完报告,把嘴一抹,很兵痞地喝道:“统统拉出去砍了!”

如果用乐亭方言来说,一定很有喜剧效果。

家园 @>-
家园 在天津大家都说赵丽蓉是唐山人

要不就是因为她的口音,要不就是祖籍

家园 应该是口音的原因

外地人听到这种口音,就会以为是唐山人。

狭义的“老呔”指冀东的乐亭县、滦县、昌黎县人,广义的也包括丰润、玉田、遵化以及抚宁、临榆、宁河、宝坻、三河、香河、蓟县等县。“老呔”称谓来自旧时东北人对闯关东的冀东人的称呼,很土的意思。

“老呔”是以口音为划分标准的。李瑞环也是宝坻人,但是木匠应该不是“老呔”。

另外,辛凤霞和赵丽蓉是同乡,都是天津宝坻人。

家园 建国大纲里的铁路很多是胡画
家园 叔侄相称

也有个由头,李运昌和李大钊都是河北省乐亭县人,要是硬往亲戚上套也可以,算是同宗,只是八竿子里面是打不着的了

李运昌的家乡是乐亭县的木瓜口村,李大钊的故乡则是大黑坨村,两村相距只不过四公里。但李运昌是直到十五岁上才听说李大钊的,当时他在乐亭中学读书,因校长王岑伯和英语教师王佩环(都是共产党员)的介绍,接触了李大钊的文章。见到李大钊本人则是要等到十七岁的时候了,当时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的李大钊决定选送一批青年到苏联去,乐亭县委派了李运昌和孙鸿祥两人。时李运昌正值新婚不久,他的母亲不愿意儿子远走异国他乡。李只能对母亲谎称去天津开学联会议,骗来了路费,带着乐亭县委负责人给的一封信,和孙鸿祥一起去了北京找到了李大钊。这就是李运昌和李大钊的初次见面了。由于去苏联的船几天前已从天津启航,李大钊决定让他俩报考黄埔军校。李运昌便在北京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不久被录取,随后拿着李大钊亲笔信,从天津乘“牛庄号”英国货船到广州,找到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正式安排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以后他再也没有见李大钊了。李大钊被杀时,李运昌正在广东。

经李大钊介绍去黄埔军官学校学习的,先后总共有50多名中共党员,其中包括刘志丹、王一飞和张宗逊等。

毛本人,对李运昌的历史功劳还是有说法的,即:关键时期冀东人民抗战的领袖。

家园 《鬼子来了》里看守战俘营的哨兵就是乐亭话,笑死:)

乐亭是唐山地区的文化大县,乐亭大鼓是地方戏。乐亭的口音很特殊,说话像唱歌,俗称老呔儿。广义的老呔儿泛指整个冀东地区。姜文是唐山人,他的电影《鬼子来了》就是以冀东为背景拍的。片子里的对白是带有唐山口音的普通话。

《鬼子来了》里看守战俘营的哨兵戴一英式钢盔,军容严整,不开口看着挺挺拔的,结果马大三斧劈鬼子后,这哥们儿慌腔走板地一开嚎:“刘连长,出事~~儿~~~lia!”,一口乐亭话,笑死:)

家园 嗯哪,还是A兄严谨

还有什么段子给帮衬帮衬吧。

家园 想起这句了

“浩匡升,夏辉载俫吧。”

家园 建国大纲里面不是胡画的东西三分钟就能列完……
家园 看过端纳对大炮那段时光的回忆

3万元的月俸。

老佛爷的专列。

引几段原文

在这艘快活的诺亚方舟里,到处弥漫着爱情的气息,每晚都有幽会---在新政府官员下榻的睡铺里,沉重的绿色天鹅绒帷幕后不时传出进入某种高潮状态的可疑声音;帷幕之间,偶尔露出一只珍珠钻石戒指的纤纤玉手,这真是出人意外。

孙一口咬定,美国在有铁路之前一直是贫困的,但一旦借钱铺设了20万英里的铁路,美国就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我的铁路图能够拯救中国,孙洋洋得意地宣称。

当时,我确凿无疑地看到孙不仅发了疯,而且还疯得比较厉害。

家园 谢谢三兄

没想到还有这样翔实的背景材料可看,谢谢了,节振国那段,是《文史精华》1982年登的,后面写得挺虚伪,说是节振国因此检讨了自己的不坚定性云云,但李运昌所说是原话照引,乐亭话该是个什么味道呢?想象中。

依稀想起了侯宝林相声里的山西味儿关公。

家园 不敢言谢

都是发生在我老家的典故,所以知道些。萨大笔耕不缀,应该是我们谢你呀。

家园 那图根本就是看着政区图画出来的

连地形图都不带看的。

家园 南方大港指的是乐清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