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想念你水汪汪的小眼睛——悼念马季先生 -- 家干

共:💬25 🌺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怀念1979的说唱团

那年离家不远的一个剧场营业,马季带着广播说唱团登台表演两天。

至今还记得,他们的报酬(小费?)不过是几麻袋的粮食。过了十多年,蔡国庆等人走穴,一首歌4万人民币;猪八戒的扮演者,也拿了四万,不过学了几声猪叫。马先生,一路走好。

家园 请问马三立的“逗你玩”讽刺什么了?

正是从马季的手上,相声开始变成了歌功颂德的工具怎么理解?能不能详细讲一讲?哪些段子?

相声是幽默或娱乐的艺术,讽刺是相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再者评论也不能脱离时代环境,需知主旋律现在仍时有提及,如果要使您满意,马季先生不知能不能活到2006年的现在?

家园 不是特别同意

把相声艺术看作根本在于娱乐对于相声艺术和相声艺术家都有失尊重。

从前有一位娱乐记者就饶颍事件采访赵忠祥老师,开始赵老师还耐心给他解释此事之子虚乌有。可是该记者仅以猎奇为目标,对赵老师说:“您就是供我们娱乐的。”一句话,使赵老师受到极大侮辱,勃然大怒。

所以,把某某仅仅定位于娱乐,是不合适的。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相声演员中有语言大师。

家园 语言大师

牵强附会,表演大师(talk show)更贴切。

家园 抬杠

在传播媒介发展以前,相声艺术的表演是很受局限的,在现场才有效果。您说的Talk Show中的Show只有在电视媒体发展以后才普及。

而在视觉效果普及之前,靠听觉效果就能成功的相声艺术,语言的作用很大。

家园 你这个说法也很有意思。以前我也是大致的想法,不过最近

更愿意倾向于是作为娱乐的艺术形式。

这么认为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想大概是因为考虑到一个市场问题,也就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靠什么生存和延续。如果是定位为娱乐,也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家园 马季的《打电话》,《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讽刺的就不错
家园 我认为不然

相声不是纯讽刺的艺术,被老一辈抛弃掉的有许多是正确的,歌颂类和宣传类相声中也有精品。

相声在最初是一门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口头表演艺术,如果像今天许多人那样一味强调其讽刺作用,那么旧时代的相声演员没法过日子了,得罪了谁是好玩的?宋代的演员讽刺秦桧,可是付出了生命代价的。

所以相声有许多老段子是带有伦理哏、自轻自贱和黄色内容的,候宝林为代表的一代人在49年以后去除了这方面的内容,完成了相声的革新,否则相声永远都只是地摊艺术。但是不能因为马季不说这些内容,就代表他不会或者没接触过这些东西。现在炒红了的郭德纲又开始重新说这些老段子,马季那一代人当然比郭更有条件接触这些“压箱底的活”。在我看来,郭德纲有些流于恶俗了,又恢复了许多伦理哏(“你是我儿子”)之类的事物。

马季开创了歌颂类相声,那至少是为相声指出了一个新方向,更何况他也依然创作出了一批讽刺类相声。

相声归根结底不就是作为娱乐工具的语言表演吗?姜昆的《祖爷爷的烦恼》《错走了这一步》,那和讽刺全不沾边,是为了配合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而写的相声,但是,可乐!

家园 我同意你的看法

实际上我上面也是说,马季只能那些歌颂新社会的。虽然是解放了,但是相声界实际上还是旧社会的那一套,门派观念很重,不是说老人的段子你想说就能说的,像侯宝林可是马季的师父,也是临死前两年才点头同意马季能说他的段子的。

马季为什么能出头?就是因为他能写,当时老相声演员文化水平低,都是靠口口相传,马季比较有文化,能跟上形势,写一些新段子,这样在广播电台露面的机会也比别人多,所以很多老人也得给他面子,跟他一起说新的。

至于讽刺的功能,其实我觉得也不是相声的全部,我觉得这种说法更像是阶级斗争为纲那个年代留下来的东西。

家园 先送了花再细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