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楼书话--话外话宝钗 -- bnugirl

共:💬36 🌺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

“香菱被休之后还能回到薛家 基本只有一种情况 老天开眼夏姐姐自我爆炸

香菱居外室 有两种条件可能回到薛家 一老天开眼夏姐姐自我爆炸 二有所生育。”

这个有所生育难度很高的说。但因为跟一有差别,所以可先认为夏姐姐这辈子不会自我爆炸。又因为不能只看一时。从长远(也即这辈子)来看:

第一、假如香菱有儿子而夏姐姐没有。不消说,香菱有活路,最好的情况下可以回到薛家做蟠大哥的妾。至于二夫人,门都没有。

第二、假如香菱有儿子而夏姐姐也有。儿子可能被捉回府里,本人生活若干年内或永远不会得到丝毫改善。

第三、假如香菱有女儿而夏姐姐没有。后果基本如二。

第四、假如香菱有女儿而夏姐姐也有,可能母女两人都要维持自谋生路。

第五、假如香菱有N多儿子而夏姐姐没有,母子们不仅会很惨,而且会特别惨,赶出京城都是轻的。

第六、假如香菱有N多儿子而夏姐姐也有,若干年内可能会得到一定改善。

……

综上。别房另居有所生育这种事情,做好了叫给薛家延续血脉,做不好叫哪里来的野种。无论如何香菱都极难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升级或者谋取更高的地位权益。为什么?因为别房另居有所生育的所有前提都基于:香菱仍然是薛蟠的人。而这个根本前提决定了夏姐姐绝对的统治地位。即香菱只要不脱蟠大爷的籍,无论夏姐姐再恶毒一千倍,没有任何人有权力矫正她的恶毒。因为那是夏姐姐作为正妻的权力。弄死了都不关别人事。有孩子之后这情况也不会有实质性转变。因为即使有孩子的香菱家里地位也绝对不会比没孩子的夏姐姐大或者平,还是瞪眼挨收拾。要保住香菱这条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香菱收到宝钗手下。因为钗小姐身份特殊,相对薛家来说既根红苗正又半独立,有权力不和夏姐姐正面冲突。夏姐姐再横蛮一千倍,你叫她去砸钗小姐门那也是万万不敢的事。但钗小姐一天不出阁,作为她的丫头就仍然保持着“薛家人”的名分,也就仍然有回蟠大爷家的可能。假如偷偷移户别居,实际上就是默认了香菱的出籍,以后想回来难比登天的事情。就是尤二姐当年那么得宠的人,没进贾府之前仍然不具有贾家人的名分和权益。要知道二姐总是一家的小姐。香菱虽然可怜,最被动的还是名分太低。她要是小姐身份入薛家门,怎么都好办。

家园 局部支持

宝钗收香菱,双赢。

这是因为宝侪实际上是在替薛夫人做事。

薛夫人地位虽然高,但夏姐姐的长门媳妇加剽悍性格足可以跟薛夫人打成平手。纠缠下去没有好处。

宝钗外放香菱,对谁都是下下策。香菱虽然不至于近身受蹂躏,但作为薛家人的名分会丧失掉,以后很难找到机会翻身。从这点看不如跟着宝钗。

家园 简复mm:

1 外放香菱意味着宝钗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银钱。这等于是要求宝钗将香菱当作自己的法定被监护人,也等于是让宝钗为了一个与己关系不大的人做出较为重大的牺牲。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薛家境况虽大大好于黛玉,但那点子家私营生也是每况愈下,否则何必搬到荣府来住?这种境况下还指望他们花费很多银钱去为一个半妾半仆的香菱做外放?薛家是开当铺的,可不是开粥厂的,和和~

另外从技术角度来看,选宅、迁出、每月供应这些事情都要找绝对心腹,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即使真能找到这种办事牢靠的心腹,外放久了,哪里有不透风的墙?终究夏姐姐还是会知道隐情的。到那时你又如何避免宝桂直接冲突?发生冲突后所有事情都翻个底儿掉,荣府老太太和王夫人会怎么看宝钗背着兄嫂外放那么个半妾半仆的香菱??

2 迎春人虽窝囊,人气也一般,但二小姐在“法理”上的地位可不软。宝钗在客中,“法理”上的地位如何得与她比?所以靖岩说的对,迎春的丫头闹把厨房,还是勉强够格的。

3 鸳鸯厚戴慢钗那一节,为何不能理解为鸳鸯对黛玉更为同情照看呢?书中的鸳鸯是个敏感良善的丫头,她因黛玉孤苦 宝钗无忧 而对黛玉多看顾一二,也是个合理推测吧?

4 回到宝钗“御下无方”这个论题上。我换个论点 --- 宝钗毕竟还是个15岁的少女,虽心思缜密 举止谨慎,那也不过是与同龄人相比;兼且宝钗未经历练,没有花很多精力和思想在御下方面。哪能拿凤姐儿那般老油条来要求她呢?

当然如果mm说她这方面不如探春,这个我只好承认。探春的确御下、谋断方面都很过人,但宝钗在收心方面却又优于探春。综合管理才具可能探春略优。但荣府要招宝二奶奶,探春肯定是不在考虑之列啦,所以人选不过钗黛湘三女。(宝琴也是名花有主了) 要在这三女中选一个管理型人物,宝钗自然是首选。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宝钗没被赋予管人的职责,自然这方面花的心神不足;兼其天性不愿恶人,自然不会令贴身丫头如何惧服。可一旦她被放在那个位置,以其灵慧,稍经历练,必可达不怒自威之境界,并胜其职。

5 说宝钗的管理风格可确保言路通畅,我指的还是管理方略方面的。很多管理方面的主意都是不得罪人的,只须管理者真正赢得下人们的拥戴,并明确表示愿意倾听下人意见,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发挥,主意就多起来了。这时宝钗的任务就是在众多主意中进行判定和决断。凤姐儿这方面就很糟。探春那个个性,这方面估计也不如宝钗。

黛玉管理才具方面或许不输宝钗,但还是那句话,她身体不行。管理这么个大园子,每天没有7-8个小时的full commitment 是无法想象的。就黛玉那把小身子骨?嘿嘿...

家园 最近懒得多打字,关于丫环的问题说两点

1、紫鹃是贾母的丫鬟,因贾母看到黛玉带来的小丫鬟雪雁年纪甚小,一团孩气,才把紫鹃给了黛玉,虽然紫鹃也说黛玉和她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书第五十七回),但评价黛玉丫鬟的表现时就把雪雁抛开单看紫鹃,似乎极为不妥。至于LZ所谓

3 莺儿不守妇德 公然要把自己姑娘闺阁秘事告诉宝玉。这样的事情 黛玉的丫头绝对没有
,紫鹃是否就守妇德?她说的姑娘让她远着宝玉云云后来她也说了是设出谎话问宝玉,问燕窝事时也是贴近了宝玉坐。她又有多谨慎?一句玩笑话引得宝玉犯了痴病把事情弄到人人皆知又何尝对宝黛二人有益?书里也说“幸喜众人原知……因不疑到别事去”,不知道LZ是否又要说这段话也是作者反话云云了,只是把原书中和自己意见不符的地方一律当作是反话隐语非作者原意,这样论述还真简便。

2、莺儿摘花,第一个花篮原是往潇湘馆路上编来送给林黛玉的,回去路上编花篮时她也说过蘅芜苑里究竟没有要过一次花草(而花草是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的),看花草的婆子在道理上原没有办法和莺儿计较,如果没有藕官蕊官在旁边,又有莺儿和春燕开玩笑,她们也没有办法借题发挥。而这前后几回(五十八回至六十回)中和丫鬟闹的不止一起,只不过是大锅饭变了承包责任制,原本就没有什么知识的婆子们得到这一难得的机会格外顾惜自己眼前利益,制度变革时候这类冲突十分正常,怎就见得是莺儿嚣张宝钗看管不善了?如果莺儿性格沉稳内敛如鸳鸯袭人等人,只怕又要有人说宝钗压抑人性把丫鬟弄得大气不敢出了,要找借口指责他人还不简单?

家园 默,一不小心又上千字了

挖坑的时候这么顺就好了,CJ地飘去复习

家园 两点

鸳鸯厚戴慢钗那一节,为何不能理解为鸳鸯对黛玉更为同情照看呢?书中的鸳鸯是个敏感良善的丫头,她因黛玉孤苦 宝钗无忧 而对黛玉多看顾一二,也是个合理推测吧?

完全不同意

1 这不是鸳鸯私下的行为 是当着全家众人的面 如果私下里厚戴慢钗 可以理解为鸳鸯对黛玉更为同情照看

2 贾母喜欢倚重鸳鸯 是因为鸳鸯对她的脾气 她的脾性 鸳鸯了解

3 当时在场全家上下那么多人 还有外人薛姨妈刘姥姥 鸳鸯此时的行为 代表的是贾母的态度 是贾家的脸面 是大家的规矩风度 连宝玉 如果在外人面前礼数不周 都该打死 何况是一个丫头鸳鸯

4 凤姐儿一面说,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下令取纱的是凤姐 不是鸳鸯

回到宝钗“御下无方”这个论题上。我换个论点 --- 宝钗毕竟还是个15岁的少女,虽心思缜密 举止谨慎,那也不过是与同龄人相比;兼且宝钗未经历练,没有花很多精力和思想在御下方面。哪能拿凤姐儿那般老油条来要求她呢?

当然如果mm说她这方面不如探春,这个我只好承认。探春的确御下、谋断方面都很过人,但宝钗在收心方面却又优于探春。综合管理才具可能探春略优。

这方面 宝钗不如凤姐 不如探春 也不如黛玉 我主要是在拿她和黛玉比

你说宝钗能收人心 她的分钱策略 目的就是要收买人心 让大家安分守己 可是效果如何呢 下人们因为分了点钱就克职守礼了么

李纨在下人里口碑也不错 她是管家的料么

你总爱说凤姐管家不怎么样 可是凤姐管宁府时 令行禁止 短期内有效地解决了宁府的弊端 贾府之败 怪凤姐不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