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下)四、恶人 1:诛友(上) -- 1001n

共:💬10 🌺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下)四、恶人 1:诛友(上)

 

四、恶人 1:诛友
 

  隔了那么多章后,萧裕这个名字,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记得,从前他以一个小小的从四品猛安,结交了当时还是中京留守的完颜亮,并以

    留守先太师,太祖长子。德望如此,人心天意宜有所属,诚有志举大事,顾竭力以从。

  这样的话,煽动完颜亮的不臣之心;以至在《佞幸传》中,史官说完颜亮“竟成弑逆之谋,(萧)裕启之也”,也都成了一个定论。

  相对萧裕的早期介入而言,政变有功的其他八人,进入这个小圈子的时间都要晚的多;这也就不奇怪,完颜亮为什么始终对萧裕青睐有加了。日后,萧裕更是以自己的表现,获得了完颜亮的绝对信任,堪称是他的铁杆朋友、超级腹心:

  ——完颜亮受“学士张钧草诏”血案连累,被发配到行台尚书省、孤独无助时,就与时任同知北京留守的萧裕一起密谋,讨论武力政变的相关准备;

  ——完颜亮弑篡上台后,第一场杀宫大戏的总编剧,也是萧裕。他以七条大罪揭发完颜宗本、完颜秉德等人,又亲自逼劝完颜宗本的密友萧玉做伪证,最终铸成大狱,而杀绝了金太宗一支血亲、几乎杀绝了秦国王完颜宗翰一支血亲,加上其他宗室,共计一百五十多人。

  首启弑篡逆谋在先、首铸杀宫大狱在后,这两桩意义重大的事件,不仅帮助完颜亮坐上并坐稳了皇帝宝座,更让萧裕一飞冲天;很快,他就已经是从一品的平章政事、兼修国史了。

  而这个“监修国史”,按大金过去的规矩,那只能是由“首相”,也就是“尚书令”这个级别的人才能兼挂的职务,怎么也轮不到连左、右丞相都不够的“平章政事”来做。为此,完颜亮专门对萧裕说:

    太祖(完颜阿骨打)以神武受命,丰功茂烈光于四海,恐史官有遗漏,故以命卿

  而这份信任,也是没话说了。

  从理论上讲,君臣既是君臣,那么朋友也就不再是朋友;可是完颜亮和萧裕,却完全不是这样。我们前面反复提到,完颜亮性好猜忌,基本对谁都有戒备之心;可凡事都有例外,他偏偏却对这个萧裕无比信任,相形之下也确实是非常扎眼的异常待遇了。

  ——也许,完颜亮还是忘不了自己尚为人臣时,萧裕就已经早早投靠过来的那份忠心吧?

  但是,问题从来就不是那样简单;也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协助政变的九人之中,八人都进了《逆臣传》,唯独只有萧裕被打入了《佞幸传》。“幸”,自然是被皇上所喜欢;而所谓“佞”,按《说文》里的解释,则是“巧谄高材也”——不仅嘴要能说,还得有点真本事才行。

  萧裕,确实也是个真正的聪明人。回想他第一次协助完颜亮杀宫的表现,我们就能看出:萧裕必定是看穿了完颜亮最担心的地方,才会设法布下天罗地网,并以身作则地率先跳了出来,最终帮助皇帝清除了难言之隐。而后,他不仅既有“上佳表现”,而且也没在关键问题上“捅娄子”,终于得到了完颜亮如此彻底而持久的高度信任。

  ——回想那位唐括辩,也有政变协助大功、也绝不是个笨蛋哪,最终,还不是因为自己不够收敛、不太识时务的表现,而被完颜亮恨在心头,并因此坏了卿卿性命?

  既有如此信任,“平章政事”当然不会是萧裕的官位终点;很快,他又被晋升为右丞相兼中书令。说起来,这个“尚书省三把手”也并不是最高职务,但是萧裕却当得很爽。以《佞幸传》的记载,他“在相位,任职用事颇专恣,威福在己,势倾朝廷”;这就是说,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限制的了他——三把手怎么了?照样当老大!

  最终,由于完颜亮“倚信之”,萧裕的威风一时无两,不说群臣,就是“他相”,也只有“仰成而已”。而能把官作到这个位置,还作出这种感觉,大概也就是仕途千万人的终极追求了吧?

  说起来,萧裕在这一点上,显然还是不够聪明;他肆意妄为无所顾忌,非要成为大家的眼中钉肉中刺,非要以出头鸟的身份从猎枪阵地上飞过,难道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么?

  而这样的作派,又怎么能不引发别人的侧目?毫不意外地,一系列事情陆续发生了……

  萧裕与一位叫高药师(其人不详)的人关系不错,也曾经偷偷把完颜亮私下说的一些话告诉高药师。当然,“朋友就是拿来叛卖的”,高药师转身就把这些都上奏给了完颜亮,奏完之后,又加上了一句死无对证的话:

    (萧)裕有怨望心。

  ——“怨望”“怨望”,当然是“因怨生望”。可是这话说得很模糊,也不怎么合情理:萧裕“怨”的是什么?又能“望”个啥?如果说一人之下还要“怨”、万人之上还要“望”,那岂非是对帝位有了觊觎之心?

  而说萧裕要取代完颜氏,自立萧氏王朝——如此造谣,也得有人信啊!

  完颜亮当然就不信。

  他找来萧裕,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几句,根本就没觉得这算件什么事儿;所谓官照当、舞照跳,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别太往心里去。

  之后,又有人举报萧裕专权。而完颜亮觉得,萧裕晋升很快,朝野肯定有不少人嫉妒他,这才故意编排他;因此,也还是不信!

  到现在,已经两次了——而当我们回顾完颜亮的一生,在他经常是捕风捉影尤嫌不够的同时,又可曾有过如此宽宏大量的时候?在想方设法置人于死地的同时,又可曾有过如此漠然视之的经历?

  由以上事实,我们不难发现:完颜亮,确实是把萧裕当作铁哥们儿来看的——别人不是嫉妒你萧裕权势太盛吗?好,我现在就堵住他们的嘴,还你一个清净!

  ——于是,萧裕的表弟萧祚,不再当殿前左副点检,而是派到京外,任益都尹;

  ——于是,萧裕的妹夫耶律辟离剌,不再当殿前左卫将军,而是派到京外,任宁昌军节度使。

  如此作为,正是准备消除对萧裕毁谤的根源。完颜亮明白,别人认为萧裕一家“势位相凭藉,遂生忌嫉”,所以把亲属调出去,“以绝众疑”——现在他们已经不同在京城,你们总该没那么多废话了吧?

  实事求是地说,完颜亮这种“保全”的策略,确实是相当对得起铁哥们了;以萧裕的聪明,又岂会不知道自己的心意?所以,他事先就没有“多此一举”地和萧裕打招呼:哥们儿嘛,心都是相通的……

  ——可是,都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萧裕这回,还就真的误会了。

  自己家人被接连发出京外,失去了宫殿守卫的重大权柄,难道是因为自己已经彻底不被“上头”所信任了?

  而大金自己的政治历史也清楚地说明,一位官员没有任何理由地突然从中央调任地方,一般都不会是什么好事,而且往往还只是坏事的第一步而已;何况,现在还不是一位,而是两位家人被接连调出!

  与此同时,完颜亮的弟弟完颜衮,当时正是太尉、领三省事,也兼位宰相。由于萧裕一贯我行我素,弄得完颜衮也很提防这位同事。而在萧裕看来,这位皇上的弟弟对自己有所戒防,难道不正是完颜亮本人的意思么?

  ——那么,完颜亮他要怎么对付我呢?

  “自是,(萧裕)深念恐海陵疑己”,从此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恐惧之中;而与其莫名其妙、忧心忡忡地等死,还不如来个鱼死网破,给自己挣一条可能的生路!

  在这个彻底误会了完颜亮心思的想法指导下,萧裕真的开始谋逆了……

关键词(Tags): #完颜亮#金朝#金代元宝推荐:无斋主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下)四、恶人 1:诛友(下)

 

  从民族成分看,萧裕本是奚族人;而这个奚族,和契丹族又有着血亲渊源;比如他的这个“萧”姓,就是奚族与契丹族历代通婚后,双方共有的大姓。也因此,奚族和契丹族,实际上是两个非常接近的民族。这也就毫不奇怪,为什么萧裕打算针对女真王朝进行谋逆活动时,会首先想到契丹了——他联系了四位契丹族和奚族的官员,打算拥立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孙子为帝,去光复那个早就被灭掉的大辽。

  在这四位官员中,萧冯家奴(曾任真定尹)、萧招折(曾任御史中丞)都是已经被免了官的休闲干部;博州同知遥设,在我们前文出现过,就是那个伪造密信的小小令史;最后一位,则是萧裕自己的女婿遏剌补。

  ——老实说,这事儿怎么看都是扯淡;就靠如此几位官员,没兵没马的,居然也打算拥立新皇帝?以萧裕的智力,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政变班子无法成事;而他非要率意如此,也只能说是在超大恐惧的压力下,思维已经完全变形了。

  为了抓住枪杆子,萧裕又派亲信萧屯纳赶往西北路,去和该路招讨司的招讨使萧好胡联系。

  而这个招讨司,当年只在大金的西北路、西南路和东北路才有;以今天的概念来说,就是边境军区。它的首长就是招讨使,为正三品,任务是“招怀降附、征讨携离”,说白了就是确保边境平安,必要时是要出兵打仗的。

  对于突然收到如此惊人消息的招讨使萧好胡来说,这无论如何都是件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大事:做好了,自己的正三品顶戴必然会因为“从龙之功”而大大升值;做不好,自己顶戴下面的那颗脑袋,也是必然要和脖子说再见的。于是他对信使萧屯纳说,这事太大,你回去,找个说话更有分量的人来。

  于是,萧裕又把休闲干部萧招折派去了。萧好胡就问他,除了你们几位,还有谁也参与了?萧招折当然不能说眼下没别人了,于是告诉他,还有五院节度使耶律朗(并非《辽史》中那位叛臣耶律朗)。

  这下坏了,萧好胡本来就和耶律朗尿不到一个壶里,如今计划中的同伙里居然有他,那怎么行?反过来再看看这位来使萧招折,过去也是个靠背信弃义、揭发检举而窜起来的主儿——他过去能卖别人,现在就不会卖自己?

  萧好胡越想越觉得,这事情不可能是自己从龙的机会,反倒该是个邀宠的捷径;于是他来了个反客为主三部曲——先抓萧招折,再捕耶律朗,最后派人上告完颜亮。

  与此同时,我们文中多次提及的“令史”二字,也再次出现了:过去曾是令史、曾经伪造密信的遥设,同时也给如今的另一位令史(具体说,则是小小的“笔砚令史”)白答写了密信,要他协助萧裕成事。

  写到这里,1001n都有点糊涂了:这遥设,还真是把自己发家史中的那个“令史”职位当成吉祥物了还是怎么的?要说陷害人,让令史搞点儿文书,多少还有些用;可现在打算拥立新皇上,去找那个小令史又能做什么呢——要矫诏或者调兵,恐怕也不是令史这个级别的人物,一个人就能做到瞒天过海的吧?那又会是什么事呢,总不会是没人起草即位诏书吧?

  晕死……

  而这封密信,也被令史白答给举报了——所谓成也密信、败也密信,起也令史、终也令史,遥设同志的一辈子,全被“令史+密信”这四个字给写完了!

  按说,远有京外的招讨使萧好胡上告,近有京内的令史白答揭发,萧裕这次算是彻底栽了吧?

  只不过,信息到达有先后,京内白答的揭发才是近水楼台,也就先让完颜亮知道了——可谁能想到,完颜亮压根就不怀疑萧裕;听了这些揭发,他当即认定是诬告,命令旁人把白答拖到宫外砍了!

  这边厢白答正被垂头丧气地拖出皇城的宣华门,那边厢却急匆匆赶来了殿前都点检、九名恶人之九的徒单贞。他刚接到萧好胡的上告,正准备启奏完颜亮,突然在路上见到了白答;惊讶之余的一问一答,白答才算没变成白搭,也终于拣回了自己的一条命……

  徒单贞拿出萧好胡的奏本后,完颜亮还是不信。他不相信自己的铁哥们儿萧裕竟然会做这种事情,而且,他也没法想通——萧裕的真实官职,虽然还算不上“位极人臣”,但实际权力却早就仅在自己之下,说句“权极人臣”也并不过分;如果不是打算亲自当皇上的话,还有什么,能比现在更让他动心?而这次,萧裕却要执意拥立本来就没谱的辽皇室遗脉,成功希望之渺茫且不说它,就算成功了,他也还是人臣,还能比现在更爽不成?!

  ——于情于理,这都不符合逻辑啊!

  只不过完颜亮还不知道,自己原来打算保全萧裕的行为,又给萧裕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就这样,面对他人证供百思不得其解的完颜亮,就叫宰相过去问问萧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穿了,完颜亮也不过是想从萧裕本人那里获得一个否定的回答而已,毕竟他本来就不相信嘛;否则,还用派人去问?以他过去的习惯做法,必定是直接抓过来就开审了——如果不是当即就杀掉的话。

  可他完全没想到的是,奉旨问话的宰相一到,萧裕“即款伏”,全部承认了!

  现在,莫名其妙的完颜亮只能把萧裕找来,当面锣对面鼓地说一说,你萧裕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于是,一段在完颜亮时代堪称罕见、君臣相互之间直言不讳的对话就这么开始了:

    萧裕:大丈夫所为,事至此又岂可讳?

    完颜亮:汝何怨于朕,而作此事?

    萧裕:陛下凡事皆与臣议,及除祚(指迁调亲属)等乃不令臣知之;

       领省国王(即完颜衮)每事谓臣专权,颇有提防,恐是得陛下旨意。

  除此以外,曾经一同协助完颜亮上台、然后也曾在太庙盟誓、最终还是被完颜亮杀掉的唐括辩,也在萧裕心中留下了重大的阴影:

    萧裕:陛下与唐括辩及臣约同生死,辩以强忍果敢致之死地,臣皆知之。恐不得死所,以此谋反,幸苟免耳。

  ——说到底,“恐不得死所”,才是萧裕出此下策的最大动力;而“谋反”,也不过是想活命而已!而当着完颜亮的面,提到他不守信誓、杀掉唐括辩的旧事,然后直言自己因此才会担心“不得死所”,不是此情此景,又有谁敢开这个话口呢?

    萧裕:太宗子孙无罪,皆死臣手,臣之死亦晚矣!

  从以上不难看出,萧裕这番话,确实没有隐讳什么;为人臣子,最怕的,不就是一个“死”字么?而现在萧裕情知死期已至,包袱放下以后,也才能说出这样坦白的话吧。

  完颜亮听后,显然也是动了感情;对于萧裕的几个疑问,也一一做了回答。

    完颜亮:朕为天子,若于汝有疑,虽汝弟辈在朝,岂不能施行?以此疑我,汝实错误!

  是啊,如果真的疑心你了,就算你表弟等人在京中,我就不能对付你了?而因为这个就怀疑我,你确实是错得太远了!

    完颜亮:(诛杀)太宗诸子,岂独在汝?朕为国家计也!

  君主动为臣开脱,也是够意思了;总的来说,即便是出了谋逆大案,完颜亮依然很看重自己这或许是唯一的一位铁哥们,依然不想取他性命:

    完颜亮:自来与汝相好,虽有此罪,贷汝性命,惟不得作宰相,令汝终身守汝祖先坟垅。

  以历朝历代的常例来看,谋逆首犯还能有此“处理”,法外容情之余,绝对算得上皇恩浩荡了;而也如我们前文反复提到的那样,完颜亮对动摇皇权的任何企图,从来都是毫不手软,即便是皇太后,不也是连问都没问就给处死了么——可这一次,完颜亮能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主动表示放首犯一马,绝对也是破了天荒了。

  那么,他心底究竟有多看重萧裕这个朋友,也就可想而知了……可是,萧裕却并没有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

    萧裕:臣子既犯如此罪逆,何面目见天下人?但愿绞死,以戒其余不忠者。

  这下可好,一个想赦,一个求死;在完颜亮时代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这次算是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话已至此,完颜亮也没什么办法了。他拿刀刺破自己的左臂,将流出的鲜血涂抹在萧裕的脸上,说:

    汝死之后,当知朕本无疑汝心!

  这个动作,基本就是前文所述“剺额”的变形,不过是换成了刺胳膊而已;而按“剺额”的本意,表达的正是对死者极度的留恋。如此情意,萧裕也被感动了,说:

    久蒙陛下非常眷遇,仰恋徒切,自知错缪,虽悔何及!

  现在想来,他是真的后悔了。但是,后悔药从来就是世间不传之宝,他就是后悔,又能如何挽回呢?

  该说的话都说开了以后,完颜亮终于尊重了萧裕自己的要求,将他杀掉了。而在送萧裕出门上路时,完颜亮哭了——回想两人当年的种种交情,这一回,完颜亮肯定是真的伤心了……

  我们知道,完颜亮一贯善于表演,也就有史家因此认为,这回完颜亮和萧裕二人,表演的正是个精彩的二人转。究其用心,一个是假装大度,一个是求死心切,两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而说出来的,也全都是扯淡的话。

  但这一次,我确实不相信他是在伪装给别人看;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用处——回想完颜亮杀过那么多次人,有哪次会用“剺额”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不舍?在他龙颜大怒的时候,即便杀掉嫡母徒单氏,又可曾掉过一滴眼泪?

  篡位之初,他的忠勤表演是为了蒙骗君臣;

  继位之后,他的俭朴表演是为了蒙蔽史官;

  面对嫡母,他的孝顺表演是为了博取孝名;

  而现在,面对着这么一位十恶不赦、板上钉钉必死无疑的“谋大逆”臣子,他又有什么必要去殚精竭虑地表演呢?

  或许,纵是如他这般视别人生命如草芥的皇帝,毕竟也是个人、毕竟也会有过朋友,体会过友情的宝贵;而现在眼睁睁看着铁哥们犯下无可饶恕的重罪,而且还要应好友之请,亲手送他上黄泉路——这份椎心之痛,也是情不自禁吧?

  无论怎么看,完颜亮毕竟也并不只是一件辉煌耀眼、了无生气的龙袍,或只是一把血色腥气扑人的屠刀,他首先是个人——而这一点,为什么总是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呢?

  之后,涉案人员纷纷落马:

  写密信的博州同治遥设,被杀;

  萧冯家奴及其妻、及其子萧谷,被杀;

  五院节度使耶律朗,被杀;

  第一位信使萧屯纳逃跑,被抓获后弃市;

  第二位信使萧招折,被杀;

  萧裕女婿遏剌补逃跑,后来上吊身亡。

  一起本来就不靠谱的惊天大阴谋,就这样迅速地被平息了。在萧裕一党纷纷人头落地的同时,告发他们的人,也就毫不意外地大发利市:

  招讨使萧好胡,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并被赐名“怀忠”;

  笔砚令史白答,被提拔为“牌印”(可能是“牌印令史”,也可能是“牌印祗候”);

  首先上告的高药师,被提拔为“起居注”,散阶也晋为从五品中的“显武将军”。

  其中获益最大的,当然是萧好胡,也就是现在的“萧怀忠”。但是,这个获益最大,也不过是“当时看起来最大”——我们记得,萧好胡曾让信使回京,换个更重量级的再来商量;这一去一回,时间可就久了。而这“逾年乃执招折上变”一事,最终也被完颜亮知道了,也因此,他心中又种上了名叫“萧怀忠”的一根刺。

  及至前文所及,负责讨平契丹耶律撒八叛乱/起义的仆散师恭,由于和太后徒单氏有来往而遭族诛时,完颜亮借题发挥,把当时同在远征军中的萧怀忠一并杀掉,然后按籍族灭。

  ——萧怀忠,不,萧好胡,如果他能看到日后全家被抄斩的境况,当时还会做出如此选择么?

  又是一次没有“如果”的假设……

  

  萧裕的结局,大致就是这样。

  而以九人榜来看,从排名第一的萧裕开始,到后面的第二人完颜秉德、第三人唐括辩、第四人完颜乌带,都已经陆续被完颜亮诛杀。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九人名单的第五位,也就是大兴国后来的结局吧。

  

关键词(Tags): #完颜亮#金朝#金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sofa+flower
家园 sofa+flower
家园 大笑!

白答才算没变成白搭

家园 杀人如麻的家伙,一个劲的说不杀你,难怪不信啊
家园 如此看来,萧裕不算聪明

一个人聪明并不难,难的是有提前看到事情的眼光,也就是算无疑策;难的是临危不惧、在巨大压力下头脑清醒分析问题并击中要害,而不是惊慌失措失去了平时的智慧。如此看来萧裕只做到了一半而已。这样一个小人物,过去就过去吧,没啥大不了。而且这也不是我说的,隋文帝也是狠角色,他对庞晃也正是这么做的。萧裕相中的完颜亮好歹是正牌宗室、位居宰相;可后来的庞晃看中了什么?杨坚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一没有顶级家族势力,二没有尺寸战功,三杨坚甚至不是什么权臣,庞晃还不是力劝并成为杨坚的死党! 不过庞晃不是高颍,没什么才能,官升数级之后,一放就是10年。所以,萧裕可能也只是一个小人物而已,没有你说的那么智慧。

家园
家园 始作俑者, 得无后乎?
家园 又看了一遍,够精彩

看来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即使如萧裕,身边还是应该有几个幕僚比较好,也许就可以一语警醒梦中人。此种例子历史上举不胜举。不能以为自己聪明反送了卿卿姓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