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谈谈“弦高犒师” -- 出尘

共:💬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谈谈“弦高犒师”

作者:梁惠王 提交日期:2003-11-25 17:42:00

????谈谈“弦高犒师”

  

  “弦高犒师”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秦国想偷袭郑国,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就假装成郑国的使者,从半道上截住了秦军,并且假借郑君的名义送了十二头牛对秦军进行犒劳,暗示郑国已经知道秦军的行动。当然,这个弦高可实在够倒霉的,损失够大,一下子丢了自己的十二头牛。在当时,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个故事也一直被教科书当成什么“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古代文学史上讲。以至于只要在任何场合,一谈到爱国主义的实例,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马上会举手抢答:“弦高犒师。”

  

  可是我早先就纳闷,中国的爱国主义可真够源远流长的,可是为什么一直到近代,贵族们又慨叹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呢?打起仗来一点不肯尽力,区区数千英军就可以在中华上过广袤的国土上驰骋。这时候中国人的爱国主义跑到哪里去了?而且要说春秋时候,每个诸侯国的人都很爱国,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就拿卫懿公这个人来说罢,他喜欢养仙鹤,本来这不是什么毛病,谁没个爱好,养鹤好歹也是陶冶情操的活计,总比酗酒抽烟等不良嗜好好罢。可是偏偏这厮仗着自己是个国君,把那些个鹤全部封了大夫。那时候,大夫这个职称可不是闹着玩的,上了这个级别,马上就有扈从、田产和车马侍侯着,人家孔老二屁颠屁颠忙活半天,才混上个下大夫的职称,凭什么这鹤什么贡献也没有,却过得这么爽?卫国的老百姓嫉妒对之得要死,可是无可奈何。后来狄人来攻打卫国,卫懿公慌了,要在太庙授兵,派老百姓去帮他抵御。老百姓们这下不干了,说:“有职称的是鹤,让它们去帮你打罢。我们这些人哪里配帮您打仗?”一哄而散,结果这个卫懿公就当了俘虏,国家也灭亡了。

  

  这两个故事一联系,我愈发迷惑了。看来身为哪个国家人,就爱哪个国家,这个说法靠不住。郑国和卫国都是姬姓国,而且卫国人的祖先是赫赫有名的卫康叔,比郑国的祖先周厉王牛逼多了。难道康叔他老人家的德化下熏陶的国民,反而会比区区新造的郑国国民的素质差?后来我看《左传》,似乎有点明白了,什么爱国主义,全是瞎扯,关键还是利益。

  

  可是弦高犒师会有什么鸟利益,这要先从郑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说起,在所有的姬姓国中,郑国是建国最晚的。一直拖延到西周晚期,它的故土本来在关中的郑地,后来平王在犬戎的压力下东迁,郑国也很怕,只好跟着宗主跑。它采取坑蒙拐骗的手段夺取了今天的河南人民居住的一大块土地,将那的地方改名新郑。不过它的土地究竟有限,特别是晋国和楚国崛起后,它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十分难受。所以纵观一部春秋史,没有哪个国家象郑国这样反复无常的了。晋国打来了,就和晋国建立外交关系;楚国来了,就背弃晋国,投入楚国的怀抱。郑国的贵族也不讳言这一点,在和晋国数不清的盟誓中的某次,它的盟辞就是:“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夫妇辛苦垫隘,无所底告。自今日既盟之後,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看,它明白地说了,郑国如果不服从军事政治力量强大的国家,那就会受到鬼神的报应。当时盟誓的晋国大夫荀偃怒道:“你这样写盟书怎么行,这不是有奶便是娘的做法吗?”郑国的贵族狡猾地回答:“改盟誓已经来不及啦!盟誓都可以随便改,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做的?”不过说老实话,郑国要是不狡猾,早就被楚国和晋国瓜分了。再说人家郑国也可怜啊。人家在河南一带好好地过日子,招谁惹谁了?偏偏你们不依不饶,一定要轮流去打人家。每次大军一到,郑国一定要出血,用纳税人的钱去招待两边的兵哥。

  

  郑国好象也的确是个富裕的不得了的国家,国土就那么点,可是商人却很多,我们在先秦典籍中经常看见郑国的商人,可见郑国是很重视商业的。河南又是天下的辐辏,地势平坦,交通发达,经商大概比较方便。而且,我还怀疑,郑国的服务业也很发达,比如唱歌跳舞啊,都是郑国的特长,估计拿到现在,就象十年前香港的娱乐业之于大陆,每年总会有些流行的大碟风靡天下。这让后来坚执农业社会伦理的孔老二很看不惯,气哼哼地说要“放郑声,远佞人”。这个是有证据的,郑国每次搞外交,总要送几个牛逼的艺人当挚敬。比如襄公十一年,郑国就贿赂了晋侯三个名叫“师悝”、“师触”、“师蠲”的乐师,外加广车、??车皆十五乘,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槟磬;妙龄女郎十六个。送美女我们都能理解,可是送三个瞎眼的糟老头子(一般乐师似乎都是盲人)给晋侯,而且排在礼品清单的第一页,这说明那三个糟老头子的确拿得出手,的确可以拿得有恃无恐。说不定郑国流行歌曲作曲排行榜的前三名就是他们呢!襄公十五年,郑国为了和宋国搞外交,又送给宋国马四十乘,外加“师烷”、“师慧”两个乐师。可见,输送娱乐人才当礼品的确成了郑国的土特产,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大家都知道,国家越发达,第三产业在GDP中占的比重越大。所以郑国虽然夹在晋、楚这两个不要脸的大国之间,仍然活着很滋润,实在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虽然对晋国谦称自己是“撮尔邦”,大概只是一种不敢过分露富的矛盾心理罢。

  

  不过郑国虽然地理位置适合搞第三产业,可是还得要政策配套啊。就象我们如果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现在还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社会哪有进步。郑国也一样,“昭公十六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可以透露一点信息。那年的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晋国的上卿韩宣子来到郑国来做友好访问。说是访问,其实就相当于视察,韩宣子是晋国的执政,而晋国是春秋二百多年的霸主,得罪了韩宣子,就相当于得罪了整个晋国的兵哥,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所以郑国国君亲自接见,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交换了意见,可是却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原来韩宣子有一个玉环,可能很值钱。这玉环早先应该是一对,可是韩宣子只有其中一个,另一个在郑国某富商手里。自然,他来郑国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另外那个玉环弄到手。他就对郑侯委婉地表达了这个要求,料想郑国肯定会屁颠屁颠地送上。可是郑国的执政子产却不肯买帐,他解释说:“您老人家要的那个玉环不是我们官府的东西,我们国君恐怕爱莫能助。”其他几个郑国贵族听见子产这样说,吓得不轻,赶忙将他拉到一边,劝道:“这个老韩头咱们可惹不起啊,要是他不高兴,回去带了兵来,我们可就后悔莫及了啊。大人何必吝惜一个玉环呢?还是想办法从商人那里找来给他,破财消灾罢。”子产说:“你们这帮人才不懂事呢,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不符合礼节,而且助长他的贪欲,我们哪有那么多宝物满足他。而且他因为一个玉环的罪状来讨伐我们,传到国际上去,他好意思吗?”

  

  说实话,这个韩宣子毕竟是晋国的贵族,算不上无赖,比起后世的王瑾、魏忠贤们,素质高多了。他看要不到,只好自己去找那个商人买。商人嘟囔说:“卖给你没问题,不过按规矩,这事还是要报告我们的政府首脑一下。”韩宣子很疑惑:“先前跟你说到玉环的事,你不肯答应。现在我去向那商人买,他说一定要先报告政府。能不能说说原因?”子产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韩宣子肯定是舍不得花钱,拼命压价强买,于是他解释道:“老韩头,你不知道啊,当年我先君桓公来这里建国的时候,是和一帮商人一起来的,他们共同艾杀蓬蒿,开辟了这个地方,而且订下了世世代代不能违背的盟誓,盟誓辞里说了:‘你不要背叛我,我也不强买你的货物,更不会强抢你的货物。你有什么财宝,我也不想知道。’就是靠着这样的盟誓,我们和商人们才能相保以至于今天。现在您老人家来聘问我们国家,却想叫我们政府强抢商人的东西,这是严重的违背盟誓的行为,会遭天谴的!而且如果我们开了这个恶例,那么商人们不会再觉得郑国是安全的,不久就会跑得一干二净,实话说罢,如果郑国没有第三产业,恐怕今后你们再来要钱,我们也拿不出了。因为税收的来源没有了。”韩宣子一听,傻了眼,只好讷讷地说:“你们牛逼,那个玉我不要了。”因为杀鸡取卵的方法他不想,也不敢,假如回去后遭到国君责难,那就死有余辜了。

  

  我绕着圈子说了这么长的话,无外乎就是想说,弦高的所谓爱国主义是可疑的。他是个商人,懂得郑国完蛋了的话,再也不会有比它更好的政府来保障商人的权益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和商人签订盟誓,他虽然丢了十二头牛,可是换来了更长远的利益。更何况,我们还足以假设,他的那十二头牛郑国政府有可能会赔偿给他。他真是个幸运儿,因了这件事,他真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呢!

家园 嘿, 要不你说呢, 人家没事儿闲的两头跑个啥劲儿

爱国, 也爱利益, 这俩不矛盾啊。 爱国本质上就是维护自己, 自己家庭, 自己族群的利益, 这有啥奇怪的呢。 人总要维护个体存在, 家族延续的, 爱国是维护这个人和家族利益的方式之一。 爱国同时以正当获取个人利益, 原无可厚非。

弦高爱国, 挡住了秦国大军, 后来清末人民, 士大夫也爱国, 可是数千蛮夷就可以横行无阻, 这中间的道理跟本用不着这位梁惠王绕圈子说嘛。都是明摆着的: 爱国为一, 方式为二。 弦高人家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呢(信息亚, 商人信息来得快, 比郑国的情报人员还快), 还掌握着正确的作战方式(心理战, 谋略战); 义和团, 僧格林沁之辈有什么啊。 无他, 爱不爱国, 在于是否能认清利害关系, 爱国是否有效, 在于是否能掌握正确的方法。

家园 嘿,最后一句话,有道理。
家园 弦高犒师,互惠互利。

爱国当然不会是无条件的。古人这点上要比现在的人聪明。

弦高聪明,看到到眼前的利益,也看得到将来的利益。

郑国更聪明,提供个环境,保证了这些商人的利益,这些商人自然也愿意呆在那里,愿意为它服务了。

现在的中国也一样,创造个环境,收资金,收人才,互惠互利,强国就不是梦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