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上的盗墓1 -- 查理五世

共:💬39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历史上的盗墓1

近日秦始皇陵的考古又成了热点,我是持其地宫已经被盗观点的。故重新贴一下写于三四年前的这一个旧贴子,原想写成系列,谁知道太懒,只成此第一篇。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1

“千古无不亡之国,无不掘之坟”,这是虞世南(?)劝唐太宗不要为其父

唐高祖李渊修建如汉高帝刘邦一样雄伟的坟墓时所说的名言,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一般的皇帝恐怕是受不了这句重话的,但李世民是大英雄,听了这句话,给其

父修了一个汉高帝长陵的缩微版。好象是个预言,仅仅二百年后的唐末,大唐关

中二十陵除了女皇武则天与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风雨不可发”外,其他十

九陵被节度使温韬出动军队盗掘一空,这支盗墓部队发现唐太宗的昭陵地宫魄丽

宏伟过于人间,更可怜可叹的是,大英雄李世民的头骨竟然被人明码标价,卖于

长安市上!幸而北宋开国元勋赵普将它买下,还葬于昭陵之下。但陪葬的千古第

一贴《兰亭集序》从此不知下落,可能已毁于盗陵的丘八们之手了。

中国历史上史有明载的第一宗集体盗墓的事例可能是项羽盗秦始皇陵,他发

动几十万大军发掘、搬运陪葬珍宝,几达三个月之久。二千年后,人们发现秦始

皇兵马俑坑还留有当年火焚的痕迹。秦始皇陵不愧是千古第一帝陵,有无穷无尽

的宝藏,此后一直被零星的盗墓者们光顾。西汉末年,一牧羊童寻羊由盗洞误入

地宫,手持的火把点燃了地宫中的棺椁,大火持续燃烧了数月始尽。夸张吗?一

点也不夸张,因为秦汉帝王陵的地宫的结构是木制的,看一看大葆台汉墓的地宫

照片就知道了。班固在写《汉书》时犹忆起其事,因此我们现在才知道秦始皇的

地宫早已焚毁了,但不知为何,有些考古学者却仍一厢情愿地认为它保持完好?

但灾难仍然没有结束,一千年后,黄巢的大军又一次光顾秦始皇陵,地宫虽然已

被盗掘一空,并已焚毁,但有些珍宝未必尽焚于火,何况还有众多的陪葬坑,于

是又是一场洗劫。以后是长达五六十年的动乱年月,多灾多难的秦始皇陵不断被

光顾着,一直到了宋太祖即了位,天下太平了也,有鉴于关中历代的帝王陵在一

直被集体或零星地盗掘,他下令掩盖所有盗墓洞口,并派人保护,禁止继续盗墓

,其中的保护对象之一就包括了秦始皇陵。

我记错了,《汉书》中没有燃烧几个月的记载。原文如下:

逮至?峭蹶H??,哙顿厚葬,十有鹞年,越人办之。及秦惠文、武、昭、?老逦逋?

,<01>皆大作丘胼,多其??臧,<02>咸蓖办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於笮

山之阿,<03>下邃三泉,上崇山??,其高五十鹞丈,周回五里有鹞;石???橛勿^

,<04>人膏?????T,水泫?榻?海,?S金?轼D雁。珍??之臧,?C械之??,<05>棺??

之??,?m疝之盛,不可?僭?。<06>又多???m人,生髓工匠,??以孺?怠L煜驴嗥?

役而反之,笮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孺之??至其下矣。<07>??籍燔其?m室?I宇,

往者咸??办掘。<08>其後牧?和鲅颍?羊入其??,<09>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其

臧? ?

我想写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盗墓系列(当然主要指帝王的陵墓),但由于手头没有

参考资料,只能凭记忆,必然有误,因此请各位网友不吝指正。

补记:但在水经注中却又有秦始皇陵地宫火烧三个月的记载,我几年前误记为汉书。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长见识!老兄别停笔,继续呀!
家园 这个选材超喜欢!支持!!

说起我最初对盗墓行业的注意和钦佩来自倪匡卫斯理系列中提到的两位盗墓高手病毒和齐白。虽然其中倪匡瞎掰的成分挺多,但是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个人盗墓专家确实本领高强、行踪神秘。之所以强调个人,是为了排除孙殿英那种野蛮的缺乏技巧的盗墓行为。

不过中国古来兵祸多,只怕著名坟墓被盗都来自于集体盗墓。对此没有太多研究,不敢妄言,还请查理五世继续此文,关注中。

家园 支持,等待中
家园 秦始皇陵开发成本过高

且文物的发掘保存也有不少技术上的问题,所以多年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家园 提供一点参考资料.(图)

秦始皇陵地宫之谜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大篇幅介绍中国秦始皇陵时说:如果能破解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那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

  40余年来,关于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从未停止过,虽然近来又有重大发现,但陵园最大的秘密―――地宫之谜,仍然深藏在地下等待后人发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位在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后留下的陵墓依然扑朔迷离,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重要、最难破解的谜团之一。

发现秦始皇陵

  从西安驱车东行约20公里到达临潼县,在临潼县城东侧就是始皇陵巨大陵园区,古时称骊山园。由于长期水旱兵燹、明挖暗盗,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那山峦般的封土孤零零地耸立在骊山脚下。

  促使始皇陵穿破千百年的尘封的却是一个偶然事件。1974年3月,临潼县西杨村几位打井村民意外挖掘出秦兵马俑,庞大的兵马俑军团以其精湛的技艺、完美的造型让世界为之惊叹。一时间,这片神奇的土地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秦始皇陵园,第一次清楚地露出它的轮廓。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面积之大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引起考古界轰动。

  在陵墓中心区,考古人员勘测出地下有保存完好的建筑遗址,布局长方形,有内、外两城,封土位置位于在内城的南半部,近似方形,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巨大的封土岭

  巨大的封土是用一层层黄土夯筑而成,经过两千多年前,夯土依然细腻结实,可见工程劳作之艰辛。

  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正好活了50岁,因此他决定将陵园封土修筑五十丈高,即现在的115米,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明代学者都穆在他的《骊山记》中,忠实地记录了陵园内外城、门址的具体尺寸,但他所记载的封土高度只有14余米。1906年,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来到秦始皇陵,在实地测量后认为封土高度应为76米。1917年,一位叫维克托?萨加伦的法国学者测得封土高度约为46米。

  始皇陵封土高度究竟是多少?袁仲一先生是参加兵马俑发掘的专家之一,多年来一直参与秦始皇陵的考察研究工作。他认为,秦始皇陵整个地形像一条鱼脊,从不同角度测量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数值。

封土下的秘密

  秦始皇生前穷奢豪华,死后巨大的封土也能显示他的尊威。封土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护下面的地宫。

  不久前,秦始皇陵考古队在封土南部向下约十六七米处发现一层厚厚的石层,最厚处竟有三四米,这是文献资料中从来没有记载过的。这厚石层会不会是地宫的顶盖?考古队决定在封土岭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探测。

  其实,从1962年以来,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勘察工作一直没有中断,由于主要采用取地下土样来进行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因此要进一步查明封土之下的情况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经探测,考古队确定了城墙的大概位置。通过发掘,发现内城墙宽3.5米,城墙上的建筑可作为推测地宫建筑的依据。考古队在封土附近探测出一个长方形宫墙遗迹,南北长460米,东西宽392米。经考证,宫墙之内就是地宫在地面的开口面积。

地宫深度之谜

  地宫是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两千多年来,深藏地下的地宫构成了先秦文化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关于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展示了始皇陵的情景,穿三泉而建的地宫充满穷奢豪华的陪葬品,有以水银来表现的百川大海,有防止盗墓的机关弩矢,宫顶装饰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拟统一后的中国疆域,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了整个地宫,经久不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推测:地宫形状为拱形,直径约50米,地宫中有四条直径25米的青铜环状物,总重超过万吨。

  袁仲一先生则认为,地宫结构应和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大型墓室结构近似,即多层台阶或近似方形的土圹。

  从事秦汉时期考古工作的王学理先生得出更具体数据:墓室由巨型竖井式圹穴构成,犹如一个倒置的‘四棱台体’。

  地宫的深度是研究者们争议最大的地方。其中最大胆的推断出自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推断地宫的深度在500米到1500米之间。

  多数中国学者认为这个数字难以置信。有人推断地宫的深度至少在50米以上,其重要依据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发现的战国古铜矿竖井深度已达50米。袁仲一先生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研究,认为深度应为23米,而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王陵墓凤翔秦景公大墓深度为24米。孙嘉春先生是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他发现秦代墓圹中墓道与水平面约为10度左右。经计算得出秦陵墓道长度约200米,而地宫深度应为43.73米。

  考古队最近有一个重要发现―――地宫防水大坝,并由此推断地宫深度将低于30米,否则地下水将从高处渗入地宫。

  王学理先生经计算得出地宫深度是33.18米,他认为这是高精度的探测结果。

地下水银世界

  司马迁对地宫结构的文献记录中,惟一可验证、且已经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记载。研究人员日前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汞含量测试,发现在封土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封土中的汞异常是地宫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造成的,其分布呈有规律的几何形,证实了《史记》中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王学理认为,在我国古代,炼丹家已掌握了将硫化汞分解得到水银的方法。如果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大海,估计至少使用了一百吨水银。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这些数量巨大的汞矿是从那里来的呢?据考证,四川东南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汞矿的主要产地。当时川东南一带的汞矿跨长江、溯嘉陵江而上,走巴山,过汉水,经过千里栈道运到关中,其艰辛可想而知。

  本报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栏目

    文字图片由中央电视台10套

我国应用高科技探测秦始皇陵 地宫布局之谜告破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8日07:36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高明“秦皇陵地宫就在封土堆下!”昨日上午,在北京召开的秦始皇陵考古遥感与地球物理技术成果验收会上,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宣布,通过最新遥感考古和物探勘查表明,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园的布局之谜已经解开。

  据悉,该项目为国家“863计划”之一,这是我国首次将考古工作纳入该计划,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对西安秦始皇陵所进行的资金投入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地下考古勘察工作。此次考古探测于去年底启动,主要采用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不会对秦始皇陵地宫产生损害,特别是高光谱遥感考古在国际上是第二次采用,而在国内还是首次。

  墓室约一个足球场大

  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我们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其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段清波介绍,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中煤航测遥感局遥感应用研究院环境所工程师周小虎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今年元月初,秦始皇陵区气温降至零下12摄氏度,封土堆上的石榴树正常开花结果,而在封土堆南墙外的石榴树却冻害严重,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差别特别明显。“墙外的土壤未经扰动,而封土堆土壤的结构和含水量则已发生改变,又因为墙内地下存有地宫,才使得土壤相对温度较高,从而造成植物长势的差异。”周小虎解释说。

宫墙坚固墓室未坍塌

  在这次勘探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经验证,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在修建宫墙的施工中,为了检测用泥土夯实的宫墙是否坚硬,施工人员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若箭能插进墙体,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段清波说,宫墙都是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6厘米厚,相当精致和坚固。“超出我们预想的是,宫墙顶面甚至高出了当时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现封土下33米,整个墙的高度约30米,非常壮观!”在土墙内侧,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道石质宫墙。段清波说,根据探测,发现墓室内没有进水,而且整个墓室也没有坍塌。“关中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却完好无损,这与宫墙的坚固程度密切相关!”

  “这种宫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这种崭新的墓葬形式可以称为‘秦陵式’。秦陵式宫墙对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现在还无法预知。”段清波说。

  地宫有道“防水大坝”

  除了宫墙,研究人员发现在秦陵周围地下存在规模巨大的阻排水渠。

  段清波说,长约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实是堵墙,底部由厚达17米的防水性强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宽的黄土夯成,规模之大让人难以想象。“阻排水渠设计相当巧妙。秦始皇陵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落差达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挡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渗透,有效保护了墓室不遭水浸。”段清波说,《史记》中记载的“穿三泉”中,“三”其实是个概数,其实应该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才修建了阻排水渠。

  段清波风趣地说:“秦人太聪明了,正在修建的北京国家大剧院,也不过是按照这套办法来解决水浸问题的。”

宫内水银防腐防盗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刘士毅介绍,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与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亲自到过渤海湾,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如果这被证实,说明秦代对中国地理就有了调查和研究,也是个新发现。”刘士毅说。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物探同时还发现,地宫中有石质墓室的存在。

  墓室只有东西两墓道

  以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考古人员用钻探方法在封土东边发现了5条墓道,封土西边北边也各找到1条。在昨日的验收会上,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澄清说,根据这次探测结果,除了东、西各一条墓道外,其余则是一些陪葬坑。

  从商周到汉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为4条,分别贯穿东南西北4个方向,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官员和百姓的墓道为一条或两条。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应为4条,但目前却仅仅发现了东、西两条墓道。这一发现在昨日会上引起专家的极大关注。

  “意料之外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秦始皇本来就是个怪人!”段清波说,秦始皇在位期间所做的事情多超乎常人的想象:统一中国,统一货币,建造近60平方公里的陵园和庞大的兵马俑陪葬坑……“秦始皇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谁都说不清楚。这位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死后留下的陵墓必然会扑朔迷离。”段清波说。

据悉,此次探测一期工程完成后,二期工程还将对陵墓深入研究。

  四大谜底揭开

  1、地宫在不在骊山?民间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专家用遥感和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确认地宫就在秦陵园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深。

  2、墓室完好与否?探测发现,墓室周围有一圈极厚的宫墙,墓室完好无损与此密切相关。这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秦陵式”。

  3、地宫有无水银?探测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

  4、墓道有几条?探测结果表明,只有东、西各一条墓道。而从商周到汉代,帝王墓道通常为东南西北4条。这一新发现引起专家极大关注。

  史记?勘察

  关于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考古界轰动。

大量资料:http://jczsbbs1.sina.com.cn/cgi-bin/view.cgi?gid=5&fid=34&thread=47978&date=20030914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不发掘秦始皇陵墓,据说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

也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知真假

毕竟是中国人的第一个皇帝,多少还是有些神秘、自豪、崇敬和畏惧,类似图腾膜拜的复杂心理。如果把这个陵墓打开了,研究彻底了,那么一切的神秘性就同时都消失了。这个是一些西方媒体的“猜测”。猜测的根据估计和金字塔的研究有关。金字塔的象征意义要比实际的建筑物的意义大的多。搞清楚了金字塔,恐怕所有的埃及人从此要怅然若失。

同样的,这种担忧也许会在中国有。

从史书的记载,里面是充盈了水银,所以,从技术的角度估计还是有一些危险性的。

家园 关于秦始皇陵被大规模盗掘的说法可信度不高

关于项羽盗墓的说法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载:“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

两军对阵,为打击敌人,提高自己的士气,罗列一些无中生有的罪名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以刘邦的为人也是完全干得出来的,这种话是不足为凭的,而司马迁一定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才在《项羽本纪》中对盗墓一事只字未提的:“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而《高祖本纪》中的记载:“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同样只字未提盗墓一事。

按说,司马迁写《史记》之时,秦亡未久,如果确有项羽大规模盗墓一事,司马迁肯定会听说的,而以司马迁的为人,肯定不会,也没有理由避而不谈。他之所以没有在《史记》中记载项羽盗墓一事,最大的可能就是根本没有此事,或者是他认为此事全不可信。

司马迁之后大约200年,东汉的班固在《汉书》中实际上也并未确定项羽盗墓一事,在《高帝纪》以及《陈胜项籍传》中,班固均沿用了司马迁《史记》中的说法,“沛公归数日,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所过残灭,秦民大失望。”“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同样只字未提项羽盗墓一事。

《汉书》中提到项羽盗墓是在《楚元王传》中出自刘向之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这似乎是项羽盗墓的一个佐证,但刘向对自己提出的项羽盗墓的说法也只是一带而过,没有任何其它细节,可见他所知道的也很可能只是传言。若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刘向说这些话是为了借古讽今,以劝阻汉成帝修建奢华陵寝,其中有多少可信性就不得而知了。班固只是忠实记录了刘向的原文,而绝非肯定其说法。至于后面牧羊小童的故事更是不足信,众所周知,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水银蒸发后形成的汞蒸气人体吸入后会导致死亡,一个小孩钻进秦陵,烧掉棺椁然后还能全身而退,怎么可能?

班固之后又过了五、六百年,北魏的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记载得则是非常详细了:“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三十万人运了一个月还运不完?那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如此大规模的盗墓为何从司马迁到班固都只字不提?有这个必要吗?而“火延九十日不能灭”的说法更是可笑,封闭的地下陵寝连支持燃烧的氧气都很缺乏,又如何能烧上三个月呢?

从《史记》到《汉书》再到《水经注》,时间距事件发生的年代越远,关于事件的细节也就越多,这是以讹传讹的一个典型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关于项羽盗墓的说法是不足信的。

另外想请教一个问题,关于黄巢盗掘秦始皇陵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我在《新旧唐书》里没有找到。

家园 挖掘是有这技术了,可挖掘出来东西一氧化就全完了,保存的技术还不成熟,让后人挖吧?
家园 好文好文,查理兄请继续,我小的时候见过洛阳铲,当时觉的很神奇。
家园 一段史料证明秦始皇陵被盗

宋太祖开宝三年(庚午,970)

甲辰,诏:「周文王成王康王、秦始皇、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元帝成帝哀帝、魏孝文帝、西魏文帝、后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二十七陵尝被发,令有司备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重葬,所在长吏致祭。」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一

很明显,秦始皇陵也在其中,但不包括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与史书记载一致,即乾陵“风雨不可发”。

至于黄巢盗墓一说,我也没有找到原始史料,但此说流传极广:袁牧曾经对秦始皇其陵墓写过这样的文章:生则张良锥之荆轲刀,死则黄巢掘之项羽烧,居然一尚在临潼郊,隆然黄土浮而高…。

最关键还是我引的这一段史料,明确记载宋太祖“具棺椁重葬”秦始皇,证明陵墓被盗无疑。

关中七十二帝王陵,除乾陵外,均被发掘,秦始皇未被盗的观点只是近几年来才流传的,持此观点者多是秦始皇陵有关的考古人员,我怀疑有以此抬高秦始皇陵及自已身价的意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但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盗墓的不动那些兵马俑和武器呢

兵马俑可能当时不值钱,但武器可是好东西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老兄这个问题启发了我

那些兵器和地宫中的珍宝比起来哪一个更值钱?

有一个事实,已经铁证如山,兵马俑坑被人为破坏过,而且又被火烧过,但这些兵器却没人捡收,说明了什么?说明盗墓者有更多、更重要、更宝贵的东西吸引他们,这些兵器在他们眼中并不值钱。他们要的是地宫中更加珍贵的东西。

家园 有可能,反正我对尸体还在不在不感兴趣,老赢肯定也不会在乎

但我主要是怀疑墓还没被盗干净,而且项羽黄巢没参预,因为那么多武器他们不会不拿,这些武器到唐朝还是可以使的。不要武器找珍宝的应该是小规模的盗墓贼。反正到现在是东西就有价值,反而和材料关系不大,没准盗墓的没把里面的竹简点着照明,那我们还是可以挖到宝贝的

家园 尸体还是很重要的

如果秦始皇的尸体仍在,至少可以用DNA检验他是不是子楚的亲生儿子,当然还得找到他老子的尸体。吕不韦的尸体找到的可能性看来不大了。

不过如果班固的记载属实,大火过后,一切尽已成灰,找到尸体是不可能的了。另外,说地宫中大火三月不灭也有可能,新疆的煤田大火可以几十年不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