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才是玩钱的行家:写在QE结束之后 -- maturedpeach

共:💬379 🌺2636 🌵1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四万亿是凯恩斯主义,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有效需求

              并且产生乘数效应,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吧,刘志军们此前的努力让高铁技术开了花,但是开了花以后要结果,而四万亿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让高铁技术结了果,不仅使得中国大地上高铁网络四面铺开,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而言,对有效需求的拉动,也是非常大的。

            • 家园 只能说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都知道,技术是干出来的。只有所谓的某些虚拟的东西,才是靠吹出来的。如果没有4万亿给他机会(他确实也抓住了机会)随便干,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那充其量也就是一条压箱底的红裙子而已(磁悬浮)。而不可能成为我们的希望。

              • 家园 你的逻辑很奇怪

                高铁技术在4万亿之前就已经成形了,因此高铁技术本身跟4万亿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你完全可以自己在网上搜,前边给你的两条都是新闻。骗你能有钱拿么……

                当初的磁悬浮是实验性质的,一开始就公开这么说,而京津特快高铁是已经成熟的技术,开始正式商业化。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8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CRH3C型动车组也于当日起投入运营,其商用运营时速达350Km/h,是当今世界日常运营时速最快的轮轨高速铁路。”(百度,和谐号CRH3型电力动车组)

                之所以觉得很奇怪,是因为你把高铁当作希望,但却对其如何诞生一无所知……而这些不用专业知识,上网一搜索5分钟就能有答案。至于技术诞生所需的时间,短则数月,一般也得有几年,尤其是大工业化相关技术,前期投资巨大,并不是把钱砸进去没几天就收获了。高铁技术在4万亿之前就已经成型投产运营了,你却归功于4万亿。

                本末倒置啊英雄

    • 家园 写的不错期待续集

      当大家都在热议美国金融政策失误,美帝即将崩溃的时候,楼主还能冷静下来分析得失,并有自己独到见解真是难能可贵,长远来说我也认为中国必胜,但短期内短兵相接还是不能避免,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期待楼主续集。

      • 家园 所谓美帝崩溃,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

        没什么胜负的,现在是中美联手在搞欧洲俄罗斯。对美国大腿抱的最紧的就是中国,美联储如果炒国债发财,中国跟着能赚不少。能一起发财,谁愿意多个敌人添堵,一个道理……

        至于所谓美帝崩溃,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大英帝国经历了一战二战接近半个世纪,最后才沦为二流国家。老毛子跌倒10年,现在不是一样猛得很,何况美国的底子更硬。除非爆发大规模天灾或者战争,否则现在局势很难发生太大变化。

        而所谓的中国必胜,其实很容易。联合其它国家跟美国掐,结果不好说;联合美国跟其它单个国家掐,结果很明显。从历史上看,冷战结束到新十字军东征,抱大腿的利润都很可观。一边是不确定的结果,一边是可预期获利丰厚的回报,选择题并不难做……

        通宝推:渔儿漂漂,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 家园 QE结束其实不过是嘴头上的结束吧

      实际不凭空加印钞票是不可能的,支出杠杠的在那,钱哪来?话说08年也没几个人知道能凭空就给了银行七万多亿美纸

      • 家园 应该是已经结束进入下一阶段了

        因为再这么干下去,就可能发生炒股变股东炒房变房东出不了手。美联储手里的国债以及MBS量太大了,尤其是MBS,没法出售变现就没法落袋为安啊。

    • 家园 发重了,删一个

      财政政策两大方向,税率和政府开支。穷人民主党倾向于增税并增加政府开支吃福利,而富人共和党习惯于减税的同时削减政府开支吃自己。不论如何,美联储在财政政策上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那是政府的差事,并不是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从这点上来说,估计大家只能坐等11月4日的参议院众议院中期选举尘埃落定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反正也没两天了)。总的来说,现在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的结果就是俩字:扯皮。而扯皮的威力在2011年已经显示过了,全球投资者被吓个半死。如果选举以后继续一边一半,估计就要扯到2016年大选,那样短期内走财政政策调控估计没什么希望了。

      如果民主党同时控制两院,那么奥巴马的春天就到了。增税还有医保计划的实施都有很大可能性。这样的话财政政策的调控就走通了。市场应该会有积极反映。

      如果共和党同时控制两院,奥巴马就可以改名叫奥巴鸭。总统跟两院对掐的结果一般来说不会太好,财政政策不一定走得通,前景不好推断。

      总的来说,财政政策的变数太大,除了坐等结果没啥太多选择。而且就算选举结果出来,到具体政策开始实施也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货币政策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尽管核心部分的利率在短期内被锁死,但并不是没有其它办法。既然主要目标是货币供应量,那数学里的穷举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下属于头脑风暴(也可以叫胡思乱想/瞎tm说乱tm扯,一个意思),至于实行起来的可能有多大那是不考虑的。毕竟现在做的只是可能性分析,并不是制定国策,实行成本什么的都是浮云。

      说到扩大货币供应量,第一直接反应肯定就是印钱。而拿M0做文章印钱其实也是有各种玩法的。M0是指流通中的所有现金,想要印钞有各种法律规定卡着,但是换新版钞票就不一样了。尽管没有直接从美联储网站上找到具体数字,但是其它的链接显示,截止到2014年11月2日美国的M0流通货币量是$4,049,181M,也就是$4万多亿(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money-supply-m0)。即使一下子只换10%,那也是$4,000多亿啊,要知道QE2也不过是$6,000亿的规模。换新版钞票之所以是可控的,因为旧版钞票要不断回收销毁,但其中操作时间是可以玩花样的,比如对外宣称要3年时间,实际上前2年根本不销毁最后1年再集中干活,这样在2年内,市场上就多了$4,000亿的现钞流通。另外新版美元如果用塑料钞票的话,从长期来看也是有利的。一是塑料钞票的使用寿命比纸质钞票长4倍可以水洗不容易破损也比较干净,不像现在的美钞每张都能查出毒品成分;二是更容易防伪,原来伪造得从印刷技术油墨防伪还有纸张入手,出了塑料钞票后这行当的门槛可就高了,首先得找化学工程师……

      当然塑料钞票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吃个披萨蒸个桑拿来点烤串什么的结果发现钱融化了!不过跟总体经济大问题比这些都不算什么,纸钞还会被狗啃了被熊孩子剪了呢(不过貌似塑料钱也一样难逃毒手,熊孩子天下无敌)。

      大规模换新版钞票的可能性其实挺高的,又能解决短期经济问题,又能降低长期货币流通成本。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第二招可以从汇率入手。尽管美国法律规定不能操纵汇率,但其实也是有空子可钻(这就是一个笑话说的,德国人只干法律规定让干的,美国人不干法律禁止的,意大利人专干法律不让干的……)。毕竟只要总体经济好了,本币必然会升值,跟几年前的人民币升值一个道理。能想到的有几点,一是打铁还须自身硬,出现诸如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技术突破或者民用化,实现整体技术升级换代。二是利诱,成立美国招商办招商引资,好吧,我在开玩笑,吸引外国投资以及本国大公司资金回流,不过在这点上更多的是政府出力减税什么的,偏向于财政政策,得看中期选举结果。最后就得冒坏水搞威逼,比如全球破坏暗杀投毒轰炸,跟赶鱼一样把钱从海外吓回美国。

      先说技术突破。其实很多技术早就已经实现了军用化标准化,技术本身并没什么大不了。如同90年代的通信技术革命,完全脱胎于战场指挥通信系统,更早都可以上溯到二战时空战的联络指挥,手机说白了不就是个小型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么,只不过发展进步了不至于每个人上街都背着个装黄金圣衣的大箱子打电话。至于哪种技术会突破就不好说了,毕竟范围太广而且各个利益集团冲突太多。最好的例子就是06 07年左右的生物酒精技术,商业化生生被拍死了。想想在房间里种半屋老玉米,转基因金坷垃无土栽培什么的玩命上,半个月收一茬连根带杆送出去就可以换1油箱车用燃料……这种好事,美国三巨头之一的能源集团能让你干么。这也是为什么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外部阻力也比较大。

      但是个人认为有一项技术实现商业化突破可能性比较高,那就是新一代的电力传输技术:远距离无线输电。小到微波炉加热,大到电磁脉冲炸弹,本质上都是利用电磁波与能源的关系。建立在无线电技术基础上,这项技术其实已经在实验室里可以实现。而且跟无线电技术一样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马上天地宽。至于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无线通信技术造就了手机互联网,而无线输电技术将使全部家电换代,更不用说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大项目了。

      相对于远距离输电这种难度比较大的技术突破,已经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加工技术其实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换代。而这个技术对中国现有经济模式来说,才是真真正正的威胁。同产业工人比较,工业机器人集中使用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从最基本的工作时间看,只要不断电就可以24小时不停,光这一项就已经等同于3个工人的产能。更何况企业主不用交什么五险一金,也不用盖宿舍盖食堂处理员工的杂事,人事部的工作强度运营成本一下子会下降很多。管理成本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则会大大提高产品的利润,反过来又使得降价倾销抢占市场成为可能,多收了三五斗中洋货倾销的惨烈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最大的危机在于运输,如果在美国欧洲建厂的平均生产成本接近或者等同于在国内生产的成本,谁还会大老远的出去干活。工业机器人技术普及的结果,很可能会基本抹平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内最大的优势:中低端人力资源成本。陕西的打工仔要是能在离家50公里的地方找到跟沿海差不多收入的工作,谁吃饱了撑的去深圳,好歹还能吃到正宗的羊肉泡馍,抬抬腿就回家了,不用赶春运也不用全家四散,本乡本土的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比出去受人白眼强……

      靠新技术实现的产业升级换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国的海外资本大举回流,而这恰恰是现阶段美国经济最需要的。有目的,有动机,有利益,有实现的可能,换谁处在决策的位置,恐怕都会动心。要是真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很多人就要寒心了,别的不说,至少那时候卖空富士康股票绝对赚钱……

      回到美联储,要知道耶伦本身就是研究就业失业的,而她又出身于一个物理学家的家庭。对新技术不可能陌生,也不可能不知道技术升级换代对失业率的巨大影响。美联储的学霸们研究的是社会科学并不是科学家,但架不住这帮全球最大的学霸土豪们掌握着全球顶尖的金融权利,同时手里有巨额资金……

      有钱,有权,还懂行,这是无坚不摧的路子啊……

      说完技术突破,利诱就不用多说了,那得看535条罗汉打架的结果,减税这个话题是政客们所独享的。而威逼就更玄乎了,远了有老布什时期苏联解体跑出来的大笔资金,近一点克林顿轰炸南联盟圈了大笔欧洲外逃资金还顺便打欧元,再后来小布什在沙隆巴斯们的地盘上闹了个天翻地覆。接下来就不知道是谁了,没准是某个埋头种田30年种的全球怨声载道的壮汉,更可能还是那帮被高油价催得脑满肠肥的土豪们,另外欧洲的贵族们也有大把的银子可以挖。养贼自重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把戏,绿弯刀们闹得越凶,沙隆巴斯们就越得往北美存钱。而欧洲相对来说更简单,基辅到柏林1,341公里到罗马2,368公里,随便搞点事弄出战争乌云,欧洲的钱就都得乖乖的避险跑路去美国……

      换塑料钞票也好,靠各种手段拉升美元吸引资金回流也罢,种种措施都不是单靠美联储一家搞的定的,更多的还是得要政府出手提供政治层面的政策支持。美联储的成员们总不能因为利率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不变,每天无所事事开始喝茶看报纸了吧?恰恰相反,这世上破坏力最大的两个职业,一个叫经济学家,一个叫科学家。这两种狠人只要算计出结果干点什么,就会天崩地裂。

      无论是打牌还是搓麻,手握一把好牌总是赏心悦目的。一把冤家牌能把对手坑得欲仙欲死直接清盘,而天胡大三元啥的更能让人念叨一辈子。美联储手中的王牌是什么?在揭晓这一问题前,首先要弄清楚一点,什么叫做回报率。这点不明白,和平年代里不走邪道的话基本上是一辈子的穷命混个温饱,翻不了身的。弄懂回报率之后,就可以判断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

      说的高大上一点,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观。

      如同历史上收地租一样,存银行有存款利息,买股票有股息分红,买地产铺子有租金收入,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最基本的生意经。尽管全球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本质都是一样的。投资多少,回报多少,多久见效,算一遍下来就能得出一个具体数字,而这数字是可以跟其它生意横向比较的。掌握了这个计算与比较的技能,才算是初步跨过商业的门槛进入大门。拿80年代初的特有名词万元户来说,都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值钱,为什么值钱?数字代进去一算就知道了。

      为了对抗滞胀以及萧条,面对13.5%的通胀率(没错,就是13.5%)的美联储把利率从1979年的11%提高到1981年6月的20%。同期国内的银行利息基本上也有月息1%,也就是说,万元户每月啥都不干,也能拿到100块的收入。而当时的工资有多少? 普工50左右。换成今天工资月入5000的话,每个月能从银行拿1万零花,本金的有多少……一算就知道了,绝对的土豪一族啊。

      很多时候只有当最基本的价值观建立以后,才有平等的对话自由。否则鸡同鸭讲谁那么多闲功夫对牛弹琴……

      前文说过,伯南克的政治遗产有三:渡过经济危机,巨额资产负债表,QE。而对于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危害世界和平的大魔王经济学家的成就,恐怕现在只有用一句台词来形容最贴切:DEATH IS THE BEGINNING。

      伯南克主演上半场的QE虽然结束了,但是好戏才刚刚开始。

      美联储手中的王牌,就是由伯南克建立的、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并将在耶伦手中建功完成的巨额资产负债表:

      (引用一下自己在前面的数据,哈哈)截止到2014年10月29号,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总资产$4.486万亿,其中占大头的美国国债$2.461万亿,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1.717万亿。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从现有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政府预算中还没有单独列出美联储对财政的贡献,而从2012年开始美联储系统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分别为2012年$810亿,2013年$800亿,2014年$920亿(其中2014年的最终数字,维基上还没出来)。从一文不名到利税大户,这种事情放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领导接见什么的。这些收入来源光明正大,4万多亿的债券握在手里,平均年息2%左右,可不是每年$800多亿么。

      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按照股票术语来推,后边的发展路线已经很清晰了:

      伯南克瞒天过海花了几年时间建仓,而且建了个全球最大的仓(!!),也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仓。已经公开的仓位有4万多亿美元,要知道全球流通的美元现钞也就差不多这么多。

      耶伦上台换人后稳坐泰山不动,不显山露水定期拿国债利息。

      然后呢?然后还用废话,炒啊。

      一秒钟几十万上下那是小儿科,这么大仓估计得一秒钟几十亿上下。4万亿美元的仓位,来个2%利润新任世界首富就出炉了……

      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有几个,利率、通胀、市场需求等,但是这些都是针对普通投资者的,对美联储来说,因为其本身就是利率的决定者,而且严防死守通胀,所以利率以及通胀的变数已经没有了。唯一一个变数只剩下市场需求。

      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与回暖,住房抵押贷款(MBS)的价格不用想也肯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更何况伯南克干的都是抄底的买卖,快破产前趁火打劫买的垃圾债券,等变成优良资产以后再抛出获利,这种旱涝保收的买卖想亏钱都难。$1.717万亿MBS,这得有多大的利润空间……

      而经济回暖会很自然的吸引资金流入导致市场需求增加,进一步推高国债价格。另外汇率方面的趋势也比较明显,美金的持续升值也必然会引发市场对国债需求的增加。更何况还有某国托底,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如同黑洞般无底线。众人拾柴火焰高,貌似这次某国还有日本手里的美国国债都不少啊……

      国家坐庄在全球靠金融手段敛财,4万亿美元的仓位,最后能赚多少钱就看这帮学霸精英土豪们的本事了。

      这些,才是真正玩钱的行家。

      maturedpeach

      2014年11月3日

      通宝推:渔儿漂漂,
    • 家园

      财政政策两大方向,税率和政府开支。穷人民主党倾向于增税并增加政府开支吃福利,而富人共和党习惯于减税的同时削减政府开支吃自己。不论如何,美联储在财政政策上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那是政府的差事,并不是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从这点上来说,估计大家只能坐等11月4日的参议院众议院中期选举尘埃落定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反正也没两天了)。总的来说,现在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的结果就是俩字:扯皮。而扯皮的威力在2011年已经显示过了,全球投资者被吓个半死。如果选举以后继续一边一半,估计就要扯到2016年大选,那样短期内走财政政策调控估计没什么希望了。

      如果民主党同时控制两院,那么奥巴马的春天就到了。增税还有医保计划的实施都有很大可能性。这样的话财政政策的调控就走通了。市场应该会有积极反映。

      如果共和党同时控制两院,奥巴马就可以改名叫奥巴鸭。总统跟两院对掐的结果一般来说不会太好,财政政策不一定走得通,前景不好推断。

      总的来说,财政政策的变数太大,除了坐等结果没啥太多选择。而且就算选举结果出来,到具体政策开始实施也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货币政策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尽管核心部分的利率在短期内被锁死,但并不是没有其它办法。既然主要目标是货币供应量,那数学里的穷举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下属于头脑风暴(也可以叫胡思乱想/瞎tm说乱tm扯,一个意思),至于实行起来的可能有多大那是不考虑的。毕竟现在做的只是可能性分析,并不是制定国策,实行成本什么的都是浮云。

      说到扩大货币供应量,第一直接反应肯定就是印钱。而拿M0做文章印钱其实也是有各种玩法的。M0是指流通中的所有现金,想要印钞有各种法律规定卡着,但是换新版钞票就不一样了。尽管没有直接从美联储网站上找到具体数字,但是其它的链接显示,截止到2014年11月2日美国的M0流通货币量是$4,049,181M,也就是$4万多亿(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money-supply-m0)。即使一下子只换10%,那也是$4,000多亿啊,要知道QE2也不过是$6,000亿的规模。换新版钞票之所以是可控的,因为旧版钞票要不断回收销毁,但其中操作时间是可以玩花样的,比如对外宣称要3年时间,实际上前2年根本不销毁最后1年再集中干活,这样在2年内,市场上就多了$4,000亿的现钞流通。另外新版美元如果用塑料钞票的话,从长期来看也是有利的。一是塑料钞票的使用寿命比纸质钞票长4倍可以水洗不容易破损也比较干净,不像现在的美钞每张都能查出毒品成分;二是更容易防伪,原来伪造得从印刷技术油墨防伪还有纸张入手,出了塑料钞票后这行当的门槛可就高了,首先得找化学工程师……

      当然塑料钞票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吃个披萨蒸个桑拿来点烤串什么的结果发现钱融化了!不过跟总体经济大问题比这些都不算什么,纸钞还会被狗啃了被熊孩子剪了呢(不过貌似塑料钱也一样难逃毒手,熊孩子天下无敌)。

      大规模换新版钞票的可能性其实挺高的,又能解决短期经济问题,又能降低长期货币流通成本。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第二招可以从汇率入手。尽管美国法律规定不能操纵汇率,但其实也是有空子可钻(这就是一个笑话说的,德国人只干法律规定让干的,美国人不干法律禁止的,意大利人专干法律不让干的……)。毕竟只要总体经济好了,本币必然会升值,跟几年前的人民币升值一个道理。能想到的有几点,一是打铁还须自身硬,出现诸如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技术突破或者民用化,实现整体技术升级换代。二是利诱,成立美国招商办招商引资,好吧,我在开玩笑,吸引外国投资以及本国大公司资金回流,不过在这点上更多的是政府出力减税什么的,偏向于财政政策,得看中期选举结果。最后就得冒坏水搞威逼,比如全球破坏暗杀投毒轰炸,跟赶鱼一样把钱从海外吓回美国。

      先说技术突破。其实很多技术早就已经实现了军用化标准化,技术本身并没什么大不了。如同90年代的通信技术革命,完全脱胎于战场指挥通信系统,更早都可以上溯到二战时空战的联络指挥,手机说白了不就是个小型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么,只不过发展进步了不至于每个人上街都背着个装黄金圣衣的大箱子打电话。至于哪种技术会突破就不好说了,毕竟范围太广而且各个利益集团冲突太多。最好的例子就是06 07年左右的生物酒精技术,商业化生生被拍死了。想想在房间里种半屋老玉米,转基因金坷垃无土栽培什么的玩命上,半个月收一茬连根带杆送出去就可以换1油箱车用燃料……这种好事,美国三巨头之一的能源集团能让你干么。这也是为什么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外部阻力也比较大。

      但是个人认为有一项技术实现商业化突破可能性比较高,那就是新一代的电力传输技术:远距离无线输电。小到微波炉加热,大到电磁脉冲炸弹,本质上都是利用电磁波与能源的关系。建立在无线电技术基础上,这项技术其实已经在实验室里可以实现。而且跟无线电技术一样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马上天地宽。至于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无线通信技术造就了手机互联网,而无线输电技术将使全部家电换代,更不用说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大项目了。

      相对于远距离输电这种难度比较大的技术突破,已经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加工技术其实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换代。而这个技术对中国现有经济模式来说,才是真真正正的威胁。同产业工人比较,工业机器人集中使用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从最基本的工作时间看,只要不断电就可以24小时不停,光这一项就已经等同于3个工人的产能。更何况企业主不用交什么五险一金,也不用盖宿舍盖食堂处理员工的杂事,人事部的工作强度运营成本一下子会下降很多。管理成本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则会大大提高产品的利润,反过来又使得降价倾销抢占市场成为可能,多收了三五斗中洋货倾销的惨烈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最大的危机在于运输,如果在美国欧洲建厂的平均生产成本接近或者等同于在国内生产的成本,谁还会大老远的出去干活。工业机器人技术普及的结果,很可能会基本抹平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内最大的优势:中低端人力资源成本。陕西的打工仔要是能在离家50公里的地方找到跟沿海差不多收入的工作,谁吃饱了撑的去深圳,好歹还能吃到正宗的羊肉泡馍,抬抬腿就回家了,不用赶春运也不用全家四散,本乡本土的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比出去受人白眼强……

      靠新技术实现的产业升级换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国的海外资本大举回流,而这恰恰是现阶段美国经济最需要的。有目的,有动机,有利益,有实现的可能,换谁处在决策的位置,恐怕都会动心。要是真出现这种情况,恐怕很多人就要寒心了,别的不说,至少那时候卖空富士康股票绝对赚钱……

      回到美联储,要知道耶伦本身就是研究就业失业的,而她又出身于一个物理学家的家庭。对新技术不可能陌生,也不可能不知道技术升级换代对失业率的巨大影响。美联储的学霸们研究的是社会科学并不是科学家,但架不住这帮全球最大的学霸土豪们掌握着全球顶尖的金融权利,同时手里有巨额资金……

      有钱,有权,还懂行,这是无坚不摧的路子啊……

      说完技术突破,利诱就不用多说了,那得看535条罗汉打架的结果,减税这个话题是政客们所独享的。而威逼就更玄乎了,远了有老布什时期苏联解体跑出来的大笔资金,近一点克林顿轰炸南联盟圈了大笔欧洲外逃资金还顺便打欧元,再后来小布什在沙隆巴斯们的地盘上闹了个天翻地覆。接下来就不知道是谁了,没准是某个埋头种田30年种的全球怨声载道的壮汉,更可能还是那帮被高油价催得脑满肠肥的土豪们,另外欧洲的贵族们也有大把的银子可以挖。养贼自重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把戏,绿弯刀们闹得越凶,沙隆巴斯们就越得往北美存钱。而欧洲相对来说更简单,基辅到柏林1,341公里到罗马2,368公里,随便搞点事弄出战争乌云,欧洲的钱就都得乖乖的避险跑路去美国……

      换塑料钞票也好,靠各种手段拉升美元吸引资金回流也罢,种种措施都不是单靠美联储一家搞的定的,更多的还是得要政府出手提供政治层面的政策支持。美联储的成员们总不能因为利率在一段时期内维持不变,每天无所事事开始喝茶看报纸了吧?恰恰相反,这世上破坏力最大的两个职业,一个叫经济学家,一个叫科学家。这两种狠人只要算计出结果干点什么,就会天崩地裂。

      无论是打牌还是搓麻,手握一把好牌总是赏心悦目的。一把冤家牌能把对手坑得欲仙欲死直接清盘,而天胡大三元啥的更能让人念叨一辈子。美联储手中的王牌是什么?在揭晓这一问题前,首先要弄清楚一点,什么叫做回报率。这点不明白,和平年代里不走邪道的话基本上是一辈子的穷命混个温饱,翻不了身的。弄懂回报率之后,就可以判断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

      说的高大上一点,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观。

      如同历史上收地租一样,存银行有存款利息,买股票有股息分红,买地产铺子有租金收入,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最基本的生意经。尽管全球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本质都是一样的。投资多少,回报多少,多久见效,算一遍下来就能得出一个具体数字,而这数字是可以跟其它生意横向比较的。掌握了这个计算与比较的技能,才算是初步跨过商业的门槛进入大门。拿80年代初的特有名词万元户来说,都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值钱,为什么值钱?数字代进去一算就知道了。

      为了对抗滞胀以及萧条,面对13.5%的通胀率(没错,就是13.5%)的美联储把利率从1979年的11%提高到1981年6月的20%。同期国内的银行利息基本上也有月息1%,也就是说,万元户每月啥都不干,也能拿到100块的收入。而当时的工资有多少? 普工50左右。换成今天工资月入5000的话,每个月能从银行拿1万零花,本金的有多少……一算就知道了,绝对的土豪一族啊。

      很多时候只有当最基本的价值观建立以后,才有平等的对话自由。否则鸡同鸭讲谁那么多闲功夫对牛弹琴……

      前文说过,伯南克的政治遗产有三:渡过经济危机,巨额资产负债表,QE。而对于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危害世界和平的大魔王经济学家的成就,恐怕现在只有用一句台词来形容最贴切:DEATH IS THE BEGINNING。

      伯南克主演上半场的QE虽然结束了,但是好戏才刚刚开始。

      美联储手中的王牌,就是由伯南克建立的、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并将在耶伦手中建功完成的巨额资产负债表:

      (引用一下自己在前面的数据,哈哈)截止到2014年10月29号,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总资产$4.486万亿,其中占大头的美国国债$2.461万亿,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1.717万亿。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从现有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政府预算中还没有单独列出美联储对财政的贡献,而从2012年开始美联储系统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分别为2012年$810亿,2013年$800亿,2014年$920亿(其中2014年的最终数字,维基上还没出来)。从一文不名到利税大户,这种事情放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领导接见什么的。这些收入来源光明正大,4万多亿的债券握在手里,平均年息2%左右,可不是每年$800多亿么。

      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按照股票术语来推,后边的发展路线已经很清晰了:

      伯南克瞒天过海花了几年时间建仓,而且建了个全球最大的仓(!!),也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仓。已经公开的仓位有4万多亿美元,要知道全球流通的美元现钞也就差不多这么多。

      耶伦上台换人后稳坐泰山不动,不显山露水定期拿国债利息。

      然后呢?然后还用废话,炒啊。

      一秒钟几十万上下那是小儿科,这么大仓估计得一秒钟几十亿上下。4万亿美元的仓位,来个2%利润新任世界首富就出炉了……

      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有几个,利率、通胀、市场需求等,但是这些都是针对普通投资者的,对美联储来说,因为其本身就是利率的决定者,而且严防死守通胀,所以利率以及通胀的变数已经没有了。唯一一个变数只剩下市场需求。

      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与回暖,住房抵押贷款(MBS)的价格不用想也肯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更何况伯南克干的都是抄底的买卖,快破产前趁火打劫买的垃圾债券,等变成优良资产以后再抛出获利,这种旱涝保收的买卖想亏钱都难。$1.717万亿MBS,这得有多大的利润空间……

      而经济回暖会很自然的吸引资金流入导致市场需求增加,进一步推高国债价格。另外汇率方面的趋势也比较明显,美金的持续升值也必然会引发市场对国债需求的增加。更何况还有某国托底,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如同黑洞般无底线。众人拾柴火焰高,貌似这次某国还有日本手里的美国国债都不少啊……

      国家坐庄在全球靠金融手段敛财,4万亿美元的仓位,最后能赚多少钱就看这帮学霸精英土豪们的本事了。

      这些,才是真正玩钱的行家。

      maturedpeach

      2014年11月3日

      通宝推:半江瑟瑟半江红,风暴,老科学的家,ErgoSum,咸豆浆,集庆彪,
      • 家园 续篇质量差多了。很有些想当然,随便说几个

        续篇质量差多了。很有些想当然,随便说几个,有点直接,莫怪。

        只印10%,也有4000亿

        - 事实错误

        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与回暖,住房抵押贷款(MBS)的价格不用想也肯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 简直离谱。

        快破产前趁火打劫买的垃圾债券

        - 事实错误

        • 家园 非常欢迎指出错误进行讨论,请具体说明

          首先并没有啥续篇,这篇东西用了3天1.2万字,在天涯上敲出来的。在这里的续篇是因为第一次贴不知道字数限制,没贴全,只好续了个。结果主帖贴了两遍续贴了两遍,重复了还被罚分……

          很欢迎指出错误,毕竟只要你指出了,我就能提高。不过你提的这3点,貌似没啥错误吧?希望能具体说明。

          “截止到2014年11月2日美国的M0流通货币量是$4,049,181M,也就是$4万多亿(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money-supply-m0)。即使一下子只换10%,那也是$4,000多亿啊,”

          4万多亿的10%,貌似是4,000多亿吧……

          -------------

          “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与回暖,住房抵押贷款(MBS)的价格不用想也肯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快破产前趁火打劫买的垃圾债券”

          这两部分其实是一致的,以公司举例,公司a有100块钱的债务100块的股份,所以总资产200块,但是因为碰到危机,a公司现在资产就值50。从债权人角度算,100块的票面价值现在实际的价值最多也就是50,因为资不抵债破产了。但如果真的申请破产,债权人只能拿50。(当然,股东的股份价值早就归零了,债权人有清偿优先权)。

          由于破产影响太大(所谓的TOO BIG TO FAIL 大而不能倒),因此趁火打劫的强盗b决定以60块收购公司a的全部债务加股份,5块钱给股东55块给债权人。通过给公司a再注资,公司a挺过了危机每年的盈利恢复正常。这时候面值100的旧债券价格恢复甚至超出100,而新注资的债权利润就看当初内部谈判的结果了。

          大部分人开始断供,MBS肯定跳水,而当断供的人重新开始支付房贷或者被断供的房子租出去重新开始产生收入,MBS的价格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应该就是基本流程,当然具体细节肯定不一样,但大体上是这个路子。如果你有更合理更贴切的解释或者事实,很希望能贴出来讨论。

          • 家园 那就多说几句

            1.)美国的M0是$4T不错, 但是美国的流通货币是高度电子化的,实际的货币只有$1.29T, 其中纸币$1.25T. 10%不过$125B,杯水车薪。

            外链出处

            此外, 这个设想本身也有极大的问题。新币的设计和发行是受到严密的监管。销毁的旧币和发行的新币数量是联储严格控制的货币发行体系的一个功能。这种计划三年替换实际前两年防水的做法简直是一个小儿科式玩笑。

            2."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与回暖,住房抵押贷款(MBS)的价格不用想也肯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更何况伯南克干的都是抄底的买卖,快破产前趁火打劫买的垃圾债券,等变成优良资产以后再抛出获利,这种旱涝保收的买卖想亏钱都难。"

            这真的是错的离谱。 第一, 在QE中,联储从来没有买过一分钱的“垃圾债券”。第二,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从2008年开始时间跨度达6年的操作,哪里来的, 哪里来的“抄底”?从历史角度而言,不但没有抄底,反而有可能是抄顶 —— 对TSY而言。MBS的情况类似。至于MBS的价格会节节攀升?你不是干这个的。

            • 家园 第一点数据以你说的为准

              这点我没有深挖,查到M0就收手了。

              至于换钞给我点时间找一下,如果没记错的话,以前有个case就是关于克林顿时期换新钞的,紧接着国内有样学样,99年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具体操作3年2年是有点想当然了,因为美国跟中国情况不同,胡来不太可能,这里算是张冠李戴胡言乱语了。至于中国当年的情况不要再问我了,我什么也不知道,哈哈。

              第二点里如果你直接抓垃圾债券的严格定义,好吧,我无话可说。本意是指抄底,被你抓了现行,学术不纯……不过貌似我学术就没纯过。至于你说的“ 在QE中,联储从来没有买过一分钱的“垃圾债券””,这点不敢苟同。

              [URL=][/URL]http://www.ny.frb.org/markets/maidenlane.html[URL=][/URL]

              很多具体业务,美联储自己的网站上是不会显示的,而其几个分支银行每天的业务量应该不是个小数。当然,实际多少我也不知道,上面的链接是我刚刚搜到的,应该算是美联储纽约分行的债条流水吧,从AIG身上挖下来的。具体流程细节云山雾罩,不过有一点很明显,没有白来的贷款,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没有人可以深挖每一笔交易的来龙去脉,不过见微知著,有这么一点证据就够了。自然你可以说美联储的QE从数据上看很干净没有抄底,但我觉得能延续到14年9月15号的债,已经很明显了。

              这个论据不知你能否接受。

              至于MBS,我的思路跟上面一样。现在各种各样的衍生工具多如牛毛,但万变不离其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花巨资买的东西,不会一无是处,也不会一文不值,美联储不是开善堂的,无利不起早。当然,我这种先枪决后审判的野路子是比较扯淡的,不过毕竟就算推断错了,自己没头寸也就没损失啊。至于自己推断的对不对,就得靠时间来证明了。

              希望你能具体说说你关于MBS的理解。虽然估计以后也不会扯到这东东的具体买卖,涨点知识总是好的。

              • 家园 你的论据当然不能接受

                你给的链接,和QE风马牛不相及,而我说的原文是“QE中,联储没有买一分钱的垃圾债券”。

                “没有人可以深挖每一笔交易的来龙去脉,不过见微知著,有这么一点证据就够了。自然你可以说美联储的QE从数据上看很干净没有抄底,但我觉得能延续到14年9月15号的债,已经很明显了”

                - 当然有人可以挖出每一笔交易

                - 你根本没有见微,何来知著?再说一遍,联储在QE中没有买一分钱的垃圾债券,这是事实。

                - 抄底还是抄顶,只与价格有关。这对于Tsy的部分是非常容易验证的。与感觉无关。对于MBS的部分稍微困难一点,主要原因是collateral pool 不一样导致pp 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MBS还是一个rates 产品,超低的利率决定了美联储不可能抄底。

                你要是还有疑问,我没办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