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如何折腾城市规划(一) -- 开元通宝

共:💬24 🌺2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如何折腾城市规划(一)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所有人都知道城市发展需要编制规划。在中国有一类技术工人,叫做城市规划师。好比在庞大的IT产业背后存在着码农,城市规划编制的背后也有蚂蚁一般的规划师。

大到维尼主持的京津冀一体化合作,小到身边小学菜场的修建撤销,统统都有城市规划师的身影。他们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指点江山的快感和豪情,但是在一次次修订的过程中,又感受到这个社会最黑暗和最现实的一面。他们是领导的笔,却又自嘲“规划鬼话,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他们有严格的资质考核,但在重大问题上毫无发言权。他们的工作忙忙碌碌,却看不到任何成果——建筑是建筑师设计的,道路是交通工程师设计的,绿化是景观师设计的……但是任何人遇到城市的烦心事,都会骂一句,该死的规划!

……

毫无疑问,新中国是很fashion的。在1952年就提出“要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并在“一五”时期就建立了国家、重要城市的城市规划主管机构,第一批大学的相关专业。要知道城市规划可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吃饱撑了玩的事情,是试图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居住拥挤、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现实问题采用的手段,往大了说是为了资产阶级和谐统治的技术。所以梁思成、陈占祥这些英美留学回来的海龟们,在新的首都规划中一出手,就搞出整体保护老北京这种至今还让小白们扼腕叹息的方案,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虽然开始拆北京城墙,但公平地讲,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在“一五”期间还是取得了成功,完成了150多个城市的规划工作,使得这些城市的工业及其它建筑项目得到合理的安排。新建的城市39个,扩建和改造规模较大的城市有54个,建造了大量的住宅及公共建筑,修建了城市道路、上下水道等市政设施。“一五”期间的工业建设成就写的很多,但城市建设其实也很有成绩,尤其是当时由主管计划和建设的负责人亲自参加规划制定,使计划、建设、规划在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使城市规划工作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一点十分重要,以后会提到)。

1958年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上层搞政治斗争,导致从此之后的计划经济开始打乱仗,失去了章法。城市规划工作同样不能免俗,各种学霸回忆录里就是惨惨惨。比如大跃进期间就是脱离实际,盲目提高指标、盲目扩大城市规模。1964年搞三线建设,过于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备战思维,忽视了工业生产与城市的相互作用,东部厂子千里大搬迁后建在偏僻的山区里,增大了建设费用,没有形成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大量的遗留问题。文革开始后的无政府主义状态,城市规划工作想都别想成为最先被抛弃的工作,上述的机构被撤销、高校专业停办、图纸资料被销毁。等上山下乡开始后,共和国历史上出现了空前绝后的“逆城市化”现象,今天看到各种城市疯狂扩大的人们很难想象当时全国各种城市都在急剧减小,活力丧失,没有画面感的可以脑补底特律。

74年总设计师复出,城市规划工作开始恢复。一五期间的成绩和之后的乱糟糟,让人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城市建设必须要有规划”。78年春风拂面,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市长的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好”。从80年代开始,城市规划工作进程大大加快,90%的城市完成了总体规划的制定和报批工作,大部分的省、自治区也完成了县城的总体规划。当然今天的人看过去,那些规划就和当时的社会氛围一样,too young too navie,但不得不说,以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标志,历经磨难的中国城市规划工作走上了专业的正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俺们政府向现代化管理迈出坚实一步的标志。

下一部分准备写城市规划是啥样子。

关键词(Tags): #城市 城市规划通宝推:flux,海峰,月下,amyxiao,打铁的,bayerno,文化体制,西电鲁丁,常识主义者,
家园 我觉得建国初期北京的规划是成功的

很难想象新北京旁边一个各种设施不全老街老巷老房子的老北京。如果是这样,新北京初具规模,老北京的人口恐怕会自动的流向新北京。留在老北京的会是一堆污糟和各种社会问题。再就是投资。好像周总理曾对这个问题做过说明。

北大谢泳有篇散文慨叹这个问题,惋惜梁思成方案被否决,现在看来恐怕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请继续,莫烂尾。

家园 欢迎专业人士讲专业的事

我最近几年才接触规划方面的知识,的确感到规划很重要很重要,可惜绝大多数人还不了解这方面知识,不理解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前也写过这方面的帖子,链接出处但是作为非专业人士,理解的肯定还有很多偏差,所以欢迎专业人士来谈这个问题。

家园 梁思成那个方案是乌托邦。

规划和国家的建设能力,对资金回报的速度的要求是相关的。

梁思成的方案通俗点的解释就是,在国家刚刚进入初步积累的阶段,不是想如何充分利用手里的这点资产,而是把最优质的资产永久的封存起来。北京当时是中国难得的大城市,而且又是首都,正在汇聚大量的政治经济资源,大量的人口聚集。靠全部新建,从头解决交通,住房等问题,投资巨大。同时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对老城保护和改造,同时这些投入并不能快速产生回报。会导致首都占用国家的资源比例大大提高,大大影响tg在其他方面建设速度。

只要tg但凡还想干点正事,就绝不会去理会这种乌托邦式的空想。

规划如何落地,所需资金如何解决,这种问题也许已经超出了规划的范围,但是批规划的人却不得不去考虑。

家园 先鲜花鼓励,以观后效是否宝推
家园 梁陈方案

外链出处

家园 主管计划和建设的负责人

高岗是不是可以算作一个例子,在三里河盖行政中心就是高岗主持的,刚开了个头,高岗倒台了,下面的就没有了。

家园 如何折腾城市规划(二)

城市规划这个名词念出来就觉得高大上。规划城市啊,我的天!俺们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是高分录取,能进去的智商那是杠杠的,要是回到计划经济时代那就是奔着各级技术官僚培养方向去的。然后就是这么一伙人听了一学期的“城市规划入门”,临到结课仍然一头雾水。当时就觉得受不了,啥东西,一群人听了一学期还不明白这是啥?!

先说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啥吧,各位看官,俺抄一下书,看谁能看懂:“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一般人看到城市规划四个字,直觉上也会觉得这玩意儿是一种政治正确的东西,但是课本上这么宏大的开篇,上升到这样的高度,还是令俺们猝不及防。这么多年后回想,正是这种充满使命感而令人困惑的文字,启发了俺们的求知欲,不断刷新脑中的知识结构,于是搞出了一群奇怪的规划师。

这群人的知识结构非常的复杂。大学的学分是全学校最多的专业之一,课程蔓延长达五年。有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课程,有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还有建筑艺术、环境艺术方面的课程!国内院校两大流派,一是以传统的建筑院校发展而来的城规专业,二是人文地理专业发展而来的城规专业,无论起源如何,多年来相互取长补短,纵然毕业后专长各有不同,但共同点都是——能扯。这个看每年的规划论文年会就行了,无论是交通、经济、政治、地理、环保、社会、产业、民生、旅游、创意……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题规划师们都能侃上一侃,而且写得有模有样。很多人都说,这专业太虚了。于是论文中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函数推演,把戏跟经济学论文一模一样。为啥没整出经济学家各种骇人听闻的“研究成果”?我想还是做实际工作的多,离奇的结论不容易催眠自己吧。规划师也有情怀,微博上规划师群体相当庞大,个别的有那么点公知嫌疑(仔细看大部分是高校背景)。但是集体也不容易高潮,毕竟不少人都做的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每天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应付各种利益诉求忙的头晕眼花,大脑实在简单不起来。

扯了些学习的东西,还是回到城市规划的工作中来。现实中,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也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它本身就是为城市建设服务,不仅在于要对各项建设在时空方面做出符合规划的安排,而且要积极地协调各项建设的要求和矛盾,组织协同,使之既符合城市规(ling)划(dao)意图,又能满足各项建(quan)设(li)的合理要求。因此用课本上的说法,规划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政策修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有较好的心里素质、社会实践经验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有这素质为嘛还要做规划啊)

……

城市规划分成两类,法定性规划和非法定性规划。法定性规划是个很严肃的事情,搞出来就是法律或者法规。但是后面我也会写到,这个貌似严肃的法定性规划编制过程中,也有很多无厘头的因素在里面。非法定性规划则轻松很多,属于随便做做,有出点子的意思,但是也正因为灵活和不承担实际责任,这种规划日后在利益集团的发挥下起到了当初制定者意想不到的作用。

先讲法定性规划吧。

家园 楼主继续

期待楼主的专业文章

家园 如何折腾城市规划(三)

法定性规划,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总体规划,一类是详细规划,分别处理不同层次的问题。

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的总体安排。总体规划很重要,重要的什么程度?按照最新的《城乡规划法》,“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是二十年。按道理编完总体规划,规划师们会歇二十年,但是事实上,大家每年都忙的要死。原因是,在中国,总体规划几乎每年都需要修改。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发展超出了任何理性人的想象力。比如,城市的规模疯狂增长。被公知们用来喷tg的规划神作,“梁陈方案”,号称按照这个实施了就能保留古老的北京城,与新城交相辉映云云。为北京城墙哭泣的小白们没有一个去看这个方案的原文。附一张图是梁陈方案的精华。黄色部分是老城,蓝色部分是新城。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看,新城的中心在哪里?三里河!这个地方离天安门多远?八公里!更何况,tg政权还是一定程度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三里河至今仍是政务系统各种办公大楼的集中地。解决什么问题了?倒是个别部门送礼的车队涌在那一带,是帝都交通拥挤的一大原因!

再有就是CBD了,这个是2000年开始搞的,赖不着一代目。当时觉得也是顺着世贸的便车弄,搞到东三环合情合理。那时候三环外全是要破产的工厂,靠着基础设施和人口,靠着二环外的使馆区,找中外神仙论证来论证去都觉得无懈可击。现在呢?大部分人都觉得离故宫离天安门太tm近了。而且这还是个视觉因素,真正泪奔的是广大住在东四环东五环通州燕郊的广大上班族们,每天上下班挤地铁和公交全是噩梦。读新闻燕郊的妈妈早上四点爬起来给女儿排队占位子为了女儿多睡会儿,就能理解为什么小白支持公知。要是有远见,当初把这个CBD搞到通州去,起码小白们的社会就先和谐一步了。上述两个帝都的例子,充分说明,民国大师也好,体制内体制外中外大师,没有一个人能够预测中国的城市规模。总规根本无法应对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所以只能被动地不断修编。这不,最近又爆出北京2013年的常住人口就超过了2020年总体规划的预测,总规又要开始修编了。

另外一个不足为外人道原因,是总规其实是一个市长在城建层面的施政纲领。一个雄心勃勃想大干一番的市长,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改原来的总体规划。比如说原来的总体规划说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东面,新的领导可能就改到西面去了。原来城里一条河,上任领导说要暗渠化让河两边交通联系顺畅,新的领导来了,就说要打开暗渠恢复河道还市民休憩场所。这个都不是领导拍脑袋想的,都是领导给自己的利益小圈子铺路呢。反正理由都是无懈可击的公共利益,讲出来明白事的自然都明白,大家面子上都好看。所以房地产商的老板们,很大一部分“业务工作”就是研究总规。而那些更高层次的老板,慢慢就明白努力的方向,是如何去影响总规的编制了。后面会写一些操作的实际手法。

而对于那种长期在一地盘踞的主管领导,介入总规更深。比如李春城书记,城建方面埋线埋得很深。我不是成都规划系统的,不能知道更多的内幕,欢迎爆料和讨论。但从参与做温江开始,一路经历成都“西部拓展”,“198”,“天府新区”,“北改”这几个大的阶段,还是能感受到,领导搞东西是有明确次序和计划的,是富有远见的,是非常注意掌握平衡的。如果有人能把这些阶段的干部人事变化,开发商活动情况,中央政策指导意见顺下来,故事会远比今天媒体上各种宫斗剧型的分析要好看。

别扯远了,还是回头讲一下总规吧。

通宝推:amyxiao,北纬42度,mezhan,然后203,
家园 如何折腾城市规划(四)

这个总体规划,从成果的角度讲是三个部分: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由于本人不会使用西西河的插入图片功能,所以没法跟大家直观地展示这些东西。只能形容一下,第一部分是一个类似法规的条文,按照章节、条目的形式把城市总体规划的所有规划目标、要求一条一条列出来。第二部分是图纸,因为规划要落到空间上,一定要图文对照。第三部分一般是说明书和附件,有时候还有专题。说明书和文本的区别是,文本只讲结果,说明则是对文本为什么这么写做出解释。例如文本里说本市要在2020年达到xxx万人口,说明书里会列出如何计算的过程。专题则是对一些领导关心的内容,需要详细阐释的,放在说明里放不下的,单拎出来写,比如“xx市旅游发展专题研究”之类。很多人不知道国内社科类大学的老师、研究生吃啥?其实 “写专题”这碗饭占了很大比例。毕竟各类专题范围巨大、五花八门,一个规划院没那么多专家,很多专题就会承包出去给专门的人员编写。有的人写着写着就成某方面的专家了,然后就能组织一群人一块写。要连专题都抢不到的,就只能去当公知了,呵呵(开玩笑)。个人认为,今后这些专题应该扔到市场上去,让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和广大市民参与,或者运用网络技术这样的搞云写作,西西河上一顿神侃,可能比秀才窝在图书管理抄来抄去效果更好。

文本一般第一章是总则,第二章是城市发展目标,例如xx年后本市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经济强市”“连东接西、承南启北的区域性枢纽城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这些口号。一般这些口号是由市长报请市委书记批准的,政治色彩比较浓,所以一般比较保守,但也很接近主流文宣。经济好、文化好、社会好、生态好,总而言之不会出错,除了一把手和搞文宣的,一般人也就自动忽略了。个人觉得这些口号太雷同,定位比较模糊,指向性不强。有家规划院给一个直辖市邻省的小城市做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这个小城市目前主导产业是承接直辖市产业转移的现状,提出“中国北方产业工人新城”,专业人员觉得眼前一亮,底下的干部也暗暗支持,一直保护到市委常委会上,最后还是被书记以“太低端”“不利于招商引资”为理由否决。另外这几年东部一些对自身经济发展比较有信心的城市,在喊完口号完了会提一些干货,对“经济发展目标”、“生活水平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目标”“城市生态环境目标”等,提出全用数目字表示的标准。例如经济发展就是GDP,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多少多少。产业升级就是规定下二三产的构成和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生活水平目标一般是可支配收入,有的还有恩格尔系数要降到多少多少。房地产天怒人怨之后,不少城市的总规修订还增加了保障房的比例。这些统统都是从别的规划中抄过来的。但是各行各业,选什么目标进城市总体规划,还是能看到施政者的策略重点,例如最近流行“智慧城市”的提法,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就会列出户均手机拥有率之类的指标。

第三章是城市性质与规模。性质不论,城市规模是总体规划的绝对重点。规模包括两个方面,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一般是根据现有人口的资料,通过各种数学公式推出来的。但是也是基于中国的现状,这些推导没有准的。这个不在乎,重要的是通过人口推出土地的规模。这就是我认为整个行业比较无厘头的一个默认的行规,那就是用地规模=人口规模÷10000人/平方公里。就是说,只要搞出一个人口规模,那么自然就确定了用地规模。比如某城市近期人口规模125万人,那么往往用地规模就是126平方公里。远期人口是160万人,那么相应的用地规模是168平方公里。呵呵,只会多不会少。不信大家用百度的免费文档搜索下网上流传的各种总体规划,都会发现这个规律。本人翻阅了各种资料,至今没有找到相应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证明为啥是这么个默认规律。但是无论如何,在土地即财富的当下,所有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用地规模。城市规划无疑充当了这个扩张冲动的法理依据。

另外有朋友能介绍下西西河怎么插图片么?

家园 北京海淀昌平的规划师,是体育老师教出来的吗

北京海淀昌平一带的居民,对于周边的规划,完全不能理解。

海淀北五环外,一直到昌平,找不出一条正南正北的马路,都是扭来扭去的,而且互相之间,即不平行,也不垂直。

各种路网,到了河边,铁路边,高速边,变成了各种的断头路。

北方城市,一般房子都很方正。但是是海淀北五环外这一片,楼的朝向各不相同,基本上一个楼盘一个朝向,配合乱七八糟的道路,乱蓬蓬一片。

不仅马路扭来扭去,地铁(8号线,昌平线)也是扭啊扭啊扭的。

我们这片地方,都是平原,没有山。而且是开发很晚的地区,规划成这个鬼样子,难道负责这片的规划师,都是体育老师教出来的?

家园 看您的图片在哪里

如果已经在网上,就对那个图片点右键,出来选择框,点击在最底下的“属性”,出来新的选择框,在新选择框中找到“地址”一栏,复制其中的地址(一般是以http开头的),然后粘贴到帖子中,在这个“地址”前后分别加上[IMGA]和[/IMGA],就可以了。

如果还在您自己的计算机里,就要先找一个图床,上传到那里,然后再如上操作。

家园 当年的梁陈方案已经很远了。

当年月坛三里河一带是桃林和坟场。

八十年代施工还挖出过骷髅头。

家园 我是这样在西西河里贴图的。

利用特殊效果,里的图片按钮,

[IMGA]图片地址[/IMGA]

把图片的地址放好。

同时将图片上传到网站上,由于西西河服务器在美国,要选择一个能中外通吃的网站,有利于中外用户浏览。我推荐:http://photobucket.com/

上传比较慢,不过基本谁都能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