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没有空雷? -- 使用尽量中文

共:💬4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三式弹杂谈

三式弹杂谈

首先,三式弹是日军在二战中为防空作战而研制的一种榴散弹,从常见的12cm高炮到大和级战列舰的46cm主炮,都配备了这一弹种。

该弹的杀伤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比如2艘大和级战列舰在莱特湾海战中发射该弹以及是否曾经取得战果、和最后的冲绳特攻中大和号究竟是否发射过该弹都是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该弹在二战中的最大战果是金刚级战列舰在瓜岛之战中对亨德森机场的夜间炮击取得的。作为一种防空榴散弹,最大的战果却来自于对地轰击,实在是有那么一点点讽刺意味。

三式弹的结构与一般榴散弹无异,在弹头外壳中内置了许多70mm长、直径25mm的铁管,铁管中填充铝热燃烧剂,从弹头中释放时被引火化作无数火球向前方飞散,爆炸效果有点像放焰火的感觉。

该弹的设计思想本身不错,但问题在于子弹数不足、散布角度小造成有效杀伤半径太小。并且因为是榴散弹,弹道特性与通常的穿甲弹不同,舰炮瞄准时比较费事。

以12.7cm高炮弹为例,其杀伤范围仅为一个底面半径54m,高600m的圆锥。作为参考,日军的14cm炮发射零式普通弹时杀伤半径是250m,也就是一个250m的球状空间。即便同是12.7cm高炮发射的零式弹,杀伤范围也比三式弹大,并且可以对炸点前后左右的空间都形成有效威胁,因此瞄准的难度较低。还有,普通榴弹爆炸后的弹片虽然比三式弹的子弹头小,但边缘锋锐且速度高,一般说来比三式弹的子弹威力大,而且由于爆炸时的高温,引火性能实际上也与三式弹的子弹头相当。

如果想要引燃一架飞机,首先需要在它的油箱上开个口,然后还必须让燃料从油箱里漏出来并与空气混合才行。而美军飞机重视生存性,多装备有内置橡胶衬里的自封式油箱,即使被弹片打破,防弹橡胶衬里也会自动封闭缺口,因此很难引燃。

特别是三式弹由于子弹头数少,命中目标首先就很困难了,成功引燃的概率那就更低了。日军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大战末期推出了改进引火性能的新弹头。

关于三式弹对空射击的实际战果,除了日军想当然的“战绩”之外,实在是寥寥可数。传说在南太平洋海空战中,曾有战列舰(大概是‘金刚’级)一次齐射打下半个编队轰炸机的神话。

实战中发射三式弹对空射击时,还会受到很多周边条件的限制。首先它的杀伤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战舰防空真正依靠的还是中口径高炮的普通榴弹(定时引信)和高射机枪(机炮)在近距离形成的密集火网。由于发射主炮时产生的冲击波会对暴露的高机射手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发射前必须鸣警铃让暴露的炮手全部回避到舰体内部。而当敌机逼近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多依靠高机时,主炮就不能再发射了。因为实战中高机射手很可能听不到主炮发射警铃,同时炮手反复地跑进跑出也不利于形成不间断的密集火网。

日军的战列舰一般都在与敌机相距15~20km的时候使用主炮发射三式弹,即使是大和级战列舰上46cm主炮发射的三式弹,杀伤范围也小于14cm炮的普通对空榴弹,而在这个距离上即使是使用美军的雷达和射击指挥仪,也不可能保证将炮弹发射到目标的200m范围内……

从最终结果来看,战列舰主炮发射的三式弹只适合于射击通常防空火力射程范围外,在中高空呈密集编队飞行的敌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战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