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莫斯科战役的前奏 -- 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 (原创) -- zzw78

共:💬32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数字中的真实历史: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历次战役中的损失 2

2、苏军一些不成功的进攻战役给苏军也带来了重大损失。

里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中苏军损失了272320人,1942年冬的里热夫-Sychevka进攻战役

(即火星战役,Mars)中,苏军损失26万人。这两次战役中苏军的损失其实要大大超过19

42年在哈尔科夫战役和刻赤防御战役,直逼苏军在白俄罗斯防御作战中的损失。尤其是火

星战役,一向为史学界所忽略。朱可夫元帅在“回忆与思考”中曾经提到,在斯大林格勒

反攻的时候,他正在协调一次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这就

是火星战役。虽然后来苏方包括朱可夫在内都将这次不成功的战役看作是对斯大林格勒反

攻的一次配合作战,但至少在战役发起之初,苏方对这次战役的期望和投入的力量都是很

大的。斯大林格勒反攻由华西列夫斯基协调,投入了1143500人,火星战役则由朱可夫亲自

协调,投入了140万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反攻中歼灭了德军第六集团军约30万人,坦克第

四集团军和顿河集团军群其他部队10-20万人,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军约30万人,共

计70-80万人,苏军损失154885人。在火星战役中,苏军共损失26万人,德军的损失却要远

远小于在斯大林格勒的损失。比较起来,火星战役中苏军的战绩是很差的,有人甚至说这

是朱可夫元帅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3、对于1943年诸战役的再认识

1943年是苏德战场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发生了决定性变化。苏

军粉碎了德军试图夺回战略主动权的最后一次企图:堡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从此将

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此前的沃罗涅日-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的最后阶段,也可以说

是苏军在二次大战中的最后一场败仗。

可能正是由于这种转折性,1943年诸战役的情况尤其显得扑朔迷离,有过许多不正确的说

法。

沃罗涅日-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的最后阶段被德国人称为“顿涅茨河上的奇迹”,大肆宣扬,

曼施坦因也被装裱成天才的伟大统帅。但是,这场战役中,苏军实际损失人数其实仅为55

475人。这个数量在规模宏大的苏德战争中是很不起眼的,而且苏联“沃罗涅日-哈尔科夫

进攻战役”所指的范畴比德国人的要大得多,按德国的数字,苏军阵亡23200人,被俘907

1人,再考虑到其中可能有的虚报成份,苏军的损失就更微乎其微了。德国人号称在这一仗

中消灭了苏军波波夫集群的4个坦克军,这是真的假的暂且不论,波波夫集群在组建的时候

也只有212辆坦克,到2月20日,即德军反攻前夕,更只剩下了25辆坦克。另一个被宣称“

歼灭”的苏军坦克第三集团军也只有50辆坦克。由此可见,固然不应该否认曼施坦因的眼

光能够敏锐的察觉苏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从而适时的发起反击,但造成苏军失败的最重要

的原因还是苏军已经连续进攻了3个多月,摊子铺得太开,实力严重下降。从苏军快速集群

的消耗程度来看,即使德军不反攻,苏军也差不多该停下来休整了。苏军的另一个主要进

攻方向——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进攻地段就没有发生什么“奇迹”,但苏军也在这

个时候停止了进攻。

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中的又一次决定性大会战。很多德国将领,尤其是曼施坦因都以

极其遗憾的心情回忆这样一场胜利在望的战役是怎么被希特勒将几个师调往意大利的错误

决策给断送了的。事实上,在整个库尔斯克会战防御阶段,苏军仅有70330人死亡或失踪,

107517人受伤,不论是与苏军总兵力1272700人(尚未包括草原方面军)相比,与会战的庞

大规模相比,还是与苏德战争的其他各次战役相比,这个数字都少得惊人。苏军在大会战

中主要的损失其实是在反攻阶段发生的,在北线的奥廖尔进攻战役中,苏军损失112529人

,在南线的别尔格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中,苏军损失71611人,均大于在防御阶段的总

损失。可见苏军绵密的大纵深防御起到了重大作用。而在会战防御阶段刚结束时,苏军可

以说是主力基本完好,德国人的疲惫之师就算是再攻上几周也不见得能有什么成果。

4、从1943-1945年诸战役看苏军战斗力、突破能力和将领指挥能力的变化

1943年到1944年初,苏军一次百万人规模,持续1-2个月的进攻战役常常要付出10万人以上

的代价(奥廖尔进攻战役、斯摩棱斯克进攻战役、Chernigov-波尔塔瓦进攻战役、下第聂

伯进攻战役),规模更大的要付出近30万人的代价(右岸乌克兰进攻战役)。到了1944年

中以后,损失数字大大减少,除了白俄罗斯进攻战役和东普鲁士进攻战役之外,竟无一次

战役中损失人数超过10万的,以柏林战役之激烈,苏军损失也不过81116人。而这两次战役

都是以其规模庞大、持续时间长、战斗激烈(尤其是东普鲁士进攻战役)而著称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维斯瓦河-奥德河进攻战役这样一次重大会战中(2203600人参战)

,苏军仅有43476人死亡或失踪,150715人受伤。苏军在3周的时间里横扫几乎整个波兰,

前锋直逼柏林,击溃德中央集团军群,歼敌15万,俘敌43000人,而自身的损失如此之小,

说明苏军的战略战役指挥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尤其是战略上将德军重兵集团诱至两翼

,而后中央突破,220万对56万(未包括后来增援的40个师),以镒称铢,大获全胜,快速

集群每昼夜前进30-45公里,实在是神来之笔。不禁让人想起美国编写的一本名为闪电战的

书中的论断:优势越明显,攻击速度越快,胜利越大,损失越小。

东南欧方向由于不是主要战略方向,一向类似于后娘养的,兵力兵器都不是很足,也不如

西方向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那么出风头,但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和托

尔布欣元帅的指挥才能却决不逊色。布达佩斯进攻战役以其艰苦而著称,乌克兰第二第三

方面军并不是苏军的主力,而他们要对付的却是德军的主力。战役以全歼德军布达佩斯集

团18.8万人告终,苏军损失虽然也有80026人,但考虑到客观条件,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

的了。巴拉顿湖防御战役苏军仅损失8492人(24407人受伤)更是让人吃惊。德军在阿登攻

势和巴拉顿湖攻势中投入的兵力兵器差不多,但比较一下苏军和盟军的损失(约7.7万人,

死伤俘)以及战役的进程(德军根本没能突破苏军的防御,在阿登战役中,德军突破盟军

防御近百公里,后来在盟军优势兵力的反突击下退回进攻出发地域),差别是何其之大。

注: 此材料与mars东线伤亡统计索引资料同源,“这不是苏联过去用于宣传的数据,而是

苏联解体后,苏联军方档案中数字”,参见mars作品中对其可靠性的论述。

本文中有些地方使用英文,是因为我对该地名的标准中文译法不很确定。如有同好对该译

法很肯定的,请与我联系:水木清华BBS站,napole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