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12月24日电影日记 (1)杂记 -- 碎片与记录

共:💬12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12月24日电影日记 (1)杂记

12月24日电影日记

(1)杂记

今天我独自去影院看了两部电影。周一是会员日,我一向喜欢这个日子。一来在非上下班期间公共交通会很舒服,二则电影院里也会很舒服,经常诺大一个影厅里观众也不足10个。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一楼大厅里买票的服务员无人可看,只好盯着你这个星期一不上班的闲人打法精力。而二楼卖食物的服务生要不是对我看的书很感兴趣,就是觉得我坐在对面不去买他的爆米花真是讨厌烦人无聊抠门没情趣(BTW:我最讨厌看电影时有人吃呲呲嗖嗖的爆米花了)。

但今天却很不一样。购票处首先是有不少情侣在排队,这反复提醒了我今天是平安夜。然后有不少上年纪的中老年观众在大厅候影,我估想一则是不少单位的福利影券大家急着要在年底花出去(另:谁告诉我北京哪些单位发的影券包括UME啊?考虑以后为之服务),二则估摸冯小刚的号召力对北方各个年龄的观众都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后来发现果不其然,《集结号》的中老年观众占了半数以上。还碰到一个烦人的mm,排在我前面,办了10张会员卡给单位买30张团体票。。。。。

话说回来,大家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冯小刚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电影是1997年的《甲方乙方》?而里面有一句话,我经常想起——

1997年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蓝莓之夜》

我很吃惊,这部方开映才几天的电影在UME的排映每天只有一场。而且在平安夜这一天居然依然观者寥寥。虽然安排的是一个小厅,但10个上下的观众依然还是把影院反衬得空空荡荡。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王家卫影迷,事实上,他的电影我很少有一次性看完过的;但这种情况还是很让我吃惊。更让我吃惊的是,这10个上下的观众,还有一半是迟到的:年轻的情侣们迟迟才来,在前面站着,邋邋遢遢地脱大衣,慢慢吞吞地坐下——一点都不像我在网络上平日所看到的铺天盖地王家卫迷将他们老大当作圣人来膜拜的样子。

为什么会这样?回来的时候我一路上都在暗自想这个事情。难道是因为是英文原版(中文字幕),所以王家卫迷们看不了(爱喝咖啡的小资们别拿除了西红柿和鸡蛋之外的东西砸我)?还是因为《投名状》里面的帅哥更多?其实我心里早已有答案,只是害怕说出来挨揍。王家卫的电影从来都是供予某群人作为谈资以显示跟别人的不同的。而至于自己是否到影院去看了,倒真不是一件怎么重要的事儿。要是王家卫的电影是一杯人人都可以喝到的白开水,而不是冒着用机器打出来的泡沫的咖啡,那岂不是反了天了?

忘了说一句。我是一个爵士乐迷,这是我去看《My Blueberry Nights》的原因所在。再另:我以前一个德国室友曾经评价丁薇的唱法几乎就是Norah Jones,把我激动个半死。后来突然想,Norah Jones也不属于我特别喜欢的爵士乐手啊,遂得以恢复正常。

《集结号》

集结号的观众相比要多很多。UME的大厅基本已经有半厅的样子,这是我星期一去看电影人数最多的一次。我对于在有大量人群的环境中看电影有一种恐惧感,尤其是前些天看到网上有北美某华人写的在北美观看《色,戒》对老派华人的观影品行的控诉之后。不过还好,河北这个农业大省包围的这个镇子上的土得掉渣的老派华人们的品性还好。所有让我产生不愉快冲动都是新派年轻人,比如我右边两米处看到某人出来就兴奋得想让方圆10米的人都知道“邓超,邓超出来了!”(谁能告诉我这是个什么腕儿?)还有两三个接电话的、提前离场的,都是打扮入时或者穿着貂皮大衣的ppmm。相反,中老年观众们一直都非常安静,影片结束时还有几个人鼓掌,我的左边和前面的一批观众还很耐心地陪我看完影片后大部分演职员名单(其实我是被他们弄得不好意思起身离席)。总而言之,插到中老年抑或离退休干部群体里去看电影的感觉还可以,比跟韩流mm或者貂皮大衣小姐坐在一起的强。

看完电影往家里走的时候,北京的天白蒙蒙的,像是要下雪。地铁上的电视预报说星期三要开始大幅度降温真正进入寒冬了。这让人真的有了年末的感觉。

好了,唧唧歪歪了半天,拿着两张间隔只有5分钟的电影票,要开场了。

《蓝莓之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