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㈠ -- 双石

共:💬29 🌺1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十一)

  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的王恩茂的日记与陈伯钧日记可相互映证:

王恩茂(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过草地日记摘录

(1936年7月30日~8月9日)

7月30日

  上午晴,下午雨。

  上午5时由下阿坝出发,经过都是青山、草地,没有森林、房屋。将露宿时,突然一阵强风暴雨并加雪雹,打得我们缩住头颈不敢一动。后风雨稍停,仍前进到离下阿坝65里的地方贾诺露宿(此处似有误,从下阿坝到贾诺远远不止“65里”,一天之内不可能从下阿坝赶到贾诺——引者注),夜晚下一夜雨。

7月31日

  雨。

  上午5时出发,经过都是水草地,有些地方人马堕脚不能出。是日,本来要到箭步塘露宿,但因十六师走错了路,离箭步塘尚有一天路程的地方露宿。夜晚同样下雨。

8月1日

  雨。

  上午5时出发,经过地方同样是水草地。下午3时到箭步塘前面几里路的地方露营。

8月2日

  上午雨,下午暗。

  上午5时出发,经过地方还是水草地。因要赶到郭曲河(黄河支流)露营,所以走到日头下山,月亮出山一丈多高,约8点钟时,才到郭曲河宿营。据说从箭步塘到郭曲河只有90里,实际上100里犹不止。

8月3日

  晴。

  上午7时顺利渡过了郭曲河,到达河东坪露营,休息一天。

8月4日

  晴。

  上午6时出发,经过的草地比以前经过的要好些,沿途有点森林,下午3时半到牙磨河露营。

8月5日

  早晨下雨,约2点钟就天晴。

  上午5时出发,经过地方有一半水草地,一半干草地。下午1时半到达离上、中色既塘60余里的地方露营。

8月6日

  晴。

  上午5时出发,经过大多数地方是水草地。下午2时到达色既塘露营。

8月7日

  晴。

  上午4时半出发,经过的地方还有一部分水草地,人马不好走,有些马匹跌在泥坑里不能起来。过了一个比较大的山,山上气候很冷。下午5时半,超过了岩朵坝20里露营。

8月8日

  晴。

  凌晨4时出发,顺利地通过了草地,下午5时到达上包座宿营。从阿坝出发以来,整个九天没有住房子,是日开始住房子,完成了北上第一个战役阶段。

   ——《王恩茂日记》第89~9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说明:

  ⑴下阿坝:今安羌

  ⑵郭曲河:嗄曲河

  ⑶岩朵坝:年朵坝

  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子意日记中也有相类记载。

张子意(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过草地日记摘录

(1936年7月30日8月8日)

七月三十日 雨

  今日全军由下阿坝出发,向葛曲河前进,途遇大风雨雪雹,经郎垭到达离热诺二十余里地露营。(六十里)

 

七月三十一日 雨

  今日经热诺牛棚上山,左手下坡,走错了路(本应向东,乃向北),到达山坡露营。分配各部人员,加强各师领导。(六十里)  

八月一日 八一纪念、雨

  今日沿河上,折向南,到达箭步塘露营。协同首长讨论十八师问题。

  草地天气寒冷.虽入三伏亦不能离皮大衣。(六十里)

八月二日 晴

  今日全军(缺17D)到达葛曲河露营(过两个小山及水草地)十七师离我三十里露营。(一百里)

八月三日 晴

  今日全军在葛曲河休息,进行节粮与卫生运动。出席18D排长、支书以上干部会,总结行军中经验与教训,开展反彭福样及三连政指错误的斗争。集合全军讲话与检查武器卫生。

八月四日 晴

  今日全军(16D)向包座前进。十六师留葛曲河担负守备任务。

  我们沿河上,经三段碍路行三十余里,到牙磨河。

  出席十八师谈话会。(六十里)

八月五日 晴

  今日我军经二十四马鞍腰,到达上色既塘露营。召开全军(缺16D)首长及营特派员以上联席会。(五十里)

八月六日 晴

  本日经中色既塘到达下色既塘露营。到包座尚需二天行程。(六十里)

  

八月七日 晴

  今日经严朵坝翻垭,前进二十余里,露营。我们已胜利地通过了草地。(七十里)

八月八日 晴
  

  今日经马蹄子到通松潘之大道,进至上包座宿营。

  此地居民(番)逃跑,房屋已非平顶,而是木板盖,斜顶。(七十里)

   

——《红军长征日记》第264~第266页,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说明:

  ⑴下阿坝:今安羌

  ⑵郎垭:安羌至麦尔玛之间的一个山垭口

  ⑶“经三段碍路行三十余里,到牙磨河”:如果将“碍路”理解为翻越山丘或经过湿地,那么或可推断:红军左纵队是沿嗄曲河北行一段行程后,再转向东北,沿小路跨过山丘和湿地进至牙磨河南岸的——此处似位于嗄曲河与牙磨河交汇处东南约5~10公里处。

  将以上日记有关内容与我们 2007年度五一大假踏勘路线的行程互为参照映证,或可分析推断:红军左纵队从甲本塘到嗄曲河边的行军路线,与年前左路军进至嗄曲河边的行军路线有所不同,这次的渡河点很可能是在龙壤——日柯之间某个地域。因为,从甲本塘进至嗄曲河边要“翻越两座小山”,有“九十里”或“百余里行程”,如果他们是如年前一样进至日柯渡河,途中翻越的“小山”就不止“两座”,行程也不止“九十里”或“百里”。

  以上引述的日记作者表述的行军路线,与走在他们前面的朱、张首长所率红军总部行军路线是基本重合的,这一点还可以从1936年7月27日20时《朱德、张国焘关于九军及总部的行动致陈昌浩电》中相关内容得以佐证;

朱德、张国焘关于九军及总部的行动致陈昌浩电

(1936年7月27日20时)

浩:

  九军明到阿衣根康,继向色既塘进。我们今到磨河、马鞍腰沟口,明向色既塘进。

                          朱、张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58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说明:

  ⑴阿衣根康:即阿衣果木康,阿木柯河东岸一片草地,经我们实地踏勘,其三维地标大致为N:32°47′37.6″;E:102°56′3.10″;H:3740m。

  ⑵磨河:即牙磨河,亦称阿木柯河。

  ⑶马鞍腰沟口:即“廿四马鞍腰”沟口,今阿木卡电站以东。

  ⑷九军,当时在中纵队行军序列内。

  目前相当多的长征路线图都标注红二、四方面军经贾诺穿过草地去了班佑,有些路线图干脆就是直接在阿坝和若尔盖、班佑之间联一直线作为当年红军穿越草地的路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中的有关附图均是如此标注)。而我们根据已有长征日记和有关部署文电再结合实地踏勘及有关地理要素对照,基本可以认定:这是不可能的!

  从GOOGLE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阿坝、贾诺与若尔盖、班佑之间,有许多面积在数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沼泽横亘其间,大部队是很难逾越的。红军过草地的目的是求生存,每一个战斗力都极为珍贵,在没有战斗需要和敌情顾虑的情况下,行军原则肯定是避难就易,无论是从加快行军速度来说,还是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来说,他们都不可能轻易冒险犯难去涉足这类大沼泽。另外,从从1936年7月27日20时《朱德、张国焘关于九军及总部的行动致陈昌浩电》言及红军总部之进止位置,再对照两日后的7月29日他们到达包座的的日程等信息可以研判:他们也不可能循年前右路军路线经年朵坝先到班佑再占包座,而肯定是如陈伯钧、张子意、王恩茂等人日记所示行军路线,在年朵坝完成草地行程,再继续东进,经马蹄子进入包座河谷,循松甘驿道进至上包座。

⒉中纵队穿越草地的行军路线

  中纵队穿越草地的路线,除了1936年6月25日《朱德、张国焘关于北进行动部署致徐向前电》可资佐证外,1936年7月21日《张国焘、任弼时关于敌情及红四方面军行动情况致贺龙、关向应电》也再次予以了明确:

张国焘、任弼时关于敌情及红四方面军行动情况致贺龙、关向应电

(1936年7月21日

贺、萧、关:

  甲、敌估计我向松潘、平武进,正忙于增防中。

  乙、两广反蒋事变已发生分化,闻粤陈有逃走讯。

  丙、我部署如下:

  A、左纵先头八八师由朱、陈率亲,今日可抵箭岁塘,骑师向葛曲河取左侧迂回路,沿途搜筹牛羊,宏坤率四军一部,先念率八九师一部,计廿二三号[次]第由上阿[坝]向葛曲河开动。

  B、中纵九军已抵查理寺,明日拟向毛尔[儿]盖进,向前已达文色,后尾大约已离让倘。

  C、右纵董、黄率五军先头已抵马河坝,正修桥向侧[格]进,中、后路今至卓克基。

                          张、任

                           马申

——《红军长征•文献》第108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说明:

  ⑴“朱、陈率亲”:疑为“朱、陈亲率”之误;

  ⑵箭岁塘:“箭步塘”之讹音,今甲本塘。

  ⑶让倘:壤塘

  ⑷骑师:骑兵师,当时担负筹粮任务。

  时任红军总部三局政治委员的伍云甫的日记对中纵队过草地行军路线有相对来说比较详细的记录:

伍云甫(时任红军总部三局政治委员)过草地日记摘录

(1936年7月25日~8月8日)

七月二十五日 阴

  由党岗过桥,经小查理寺至查理寺宿营,行程约六十里。是日,开始过草地。三台负责人周维、李白来访。

七月二十六日 晴

  十时由查理寺出发,至高曲河(水深约二尺余)东岸露营,日行程约百十里。(二十三时才到达)

七月二十七日 晴

  十一时出发,至上让口露营,行程六十里,中途遇大雷雨,黄昏又晴。

七月二十八日 晴

  休息半天,补充牛三条做干粮。下午三时出发,至龙耳露营,行程三十里余。

七月二十九日 雨

  在龙耳休息,做牛肉干粮。

七月三十日 阴雨

  由龙耳至卓角,行程六十里(当八十里)。沿途青草茫茫,无一根树木,只宿营地有小林。

七月三十一日 阴

  行四十里宿营,有小树。

八月一日 阴、夜雨

  行六十里宿营,有较大的树林。途中利用大休息时间开纪念 “八一”大会。是日送医院一名,掉队一名。

八月二日 晴雨不一

  行约二十里,在色既塘北面数里宿营。发纵队司令部联字第三号口令、信号。

八月三日 晴

  行八十里至燕朵坝宿营,中途遇害番骑隔沟打冷枪,政治处牺牲一人。本日大概是六月望日,月正圆。

八月四日 晴

  行约五十里处(马旗子)宿营,下至河坝露营(大路在河坝上面)。

八月五日 晴

  沿河沟下行约五十里,至上包座宿营。该地新粮食尚末熟,扯了二餐罗卜菜当粮食。

八月六日 晴

  六时出发,经中包座至下包座,六台驻中包座,检查了该台工作。夜间在总部汇报。

八月七日

  驻原地。耿、靳等带手摇马达去总部修理;“31K(A)”第三科科长来谈话。

八月八日

  由下包座经救济寺,总部机关驻该地。在三局午餐,谈叙约数小时,与八台送修的马达一路归队。由下包座至救济寺约十八里。在救济寺沿河下行约十五里处宿营,附近雪豆、胡豆、青稞等粮食颇多。

——《红军长征日记》第247~第249页,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说明:

  ⑴党岗:位于查理寺西南,今阿坝县境内。

  ⑵高曲河:嗄曲河。

  ⑶上让口:亦称“上壤口”,今龙日坝以北约0.5公里。

  ⑷龙耳:龙日。

  ⑸卓角:不详,根据实地踏勘和日记所示里程研判,似在阿衣果木康附近,阿木柯河东岸。

  ⑹色既塘:根据日记所言里程推断,这里所指“色既塘”应为今色地乡东南延伸的“色迪坝”(应为年前右路军左翼部队到达过的“色既坝”)。

  ⑺燕朵坝:年朵坝

  ⑻马旗子:马蹄子

  从伍云甫1936年7月26、27这两天日记中所反映的“从查理寺到高曲河行程约百里”、“至上壤口宿营,行程约六十里”或可研判:中纵队渡过嗄曲河的地点似在安曲-龙壤之间地区。

  另外,从1936年7月27日20时《朱德、张国焘关于九军及总部的行动致陈昌浩电》在阿衣果木康及其附近,中纵队行军路线在与左纵队行军路线已经相距很近,不足20公里,所以中纵队很可能有部队北进至“廿四马鞍腰沟口”,循左纵队路线跟进。这条路线,我们也在复原图中标示了出来(因为难以判别伍云甫所言“色既塘”是上、中、下色既塘中的哪一个,所以中纵队部分部队的行军路线有在“廿四马鞍腰沟口”即与左纵队行军路线汇合之可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