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㈠ -- 双石

共:💬29 🌺10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的复原(十二)

⒊右纵队穿越草地的行军路线

  右纵队行军路线可从《朱德、张国焘关于北进行动部署致徐向前电》(1936年6月25日)、《朱德、张国焘令右纵队在波罗子筹粮北进致董振堂等电》(1936年7月20日)、《张国焘、任弼时关于敌情及红四方面军行动情况致贺龙、关向应电》(1936年7月21日)和《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关于红六、三十二军行动指示致陈伯钧等电》(1936年7月26日12时)几份电报中得以佐证。

朱德、张国焘令右纵队在波罗子筹粮北进致董振堂等电

(1936年7月20日)

董、黄、罗、周、徐、桂:

  (甲)左纵先头十二日到葛曲河(此处疑有误,“十二日”似应为“二十日”之误——引者注);中纵先头已到查理寺,约于三十一号前后陆续集中阿西、巴西、包座线。

  (乙)右纵队应首先进入波罗子、杂窝、侧格一带有粮区域休息几天,迅速集结兵力,筹集十天于粮;以一部向松潘佯动,迫使敌人防守松潘城,不敢外出阻我,并查明松潘敌情相机取松潘。

  (丙)尔后即经毛儿盖或哈龙向包座进,与中、左两纵会合,或经去年右路北进路线到巴西、阿西路亦可。

  (丁)敌已知我向松潘前进,正在松潘增三团兵力防堵我们。

                           朱、张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57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说明:

  ⑴上电括号内容为引者加注。

  ⑵波罗子:今小黑水沟(卡龙沟)一带

  ⑶杂窝:亦称扎窝,在毛尔盖河下游。

  ⑷侧格:今泽盖,位于黑水河西岸。“泽盖”藏语意即“桥边”(此处有一座桥,联结黑水河两岸)。

  ⑸哈龙:即松潘境内之卡龙(黑水境内卡龙沟另有一“卡龙”)。

  右纵队进至色既坝、年朵坝后,行军路线与左、中纵队重合:进入包座河谷,沿松甘驿道进至上包座。从《朱德、任弼时、张国焘关于红二、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已到包座致林育英等电》(1936年7月29日)的电文可知:他们几乎是与红军总部一起到达包座的:

朱德、任弼时、张国焘关于红二、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已到包座致林育英等电

(1936年7月29日)

英、洛、泽、恩、德怀:

  我军先头于昨日占包座,二、四两方面军可于八月八号前全部到达包座及东北地区。我们,卅一军到包座,余续告。

                    朱、任、张

                    廿九日十八时

——《红军长征•文献》第1086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说明:

  ⑴卅一军:红三十一军,当时在行军序列中隶属右纵队。

  ⑵波罗子:今小黑水沟(卡龙沟)一带

  由此可见,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穿越水草地时,董振堂、黄超所率右纵队基本上是循年前右路军北上班佑的路线跟进的。但与年前右路军行军路线相比,也有以下几点不同:

  ⑴右纵队按红军总部指示路线沿梭磨河进至马塘,再翻越长坂雪山进入黑水河流域的侧格、扎窝等地筹粮后,不可能再舍近求远走回头路去翻越昌德、打古两座雪 山去毛尔盖,而是直接沿毛尔盖河溯河而上,直趋毛尔盖,从而避开了年前右路军北上时翻越的昌德山、打鼓山这两座雪山。

  ⑵右纵队主力进至毛尔盖后,很可能直接循年前右路军左翼部队行军路线进入草地,而不会再翻过腊子山去卡龙(不排除派出少数部队去这个方向执行警戒牵制任务之可能)。

  ⑶右纵队进至年朵坝后,不会再循右路军行军路线经草地去班佑,而是与左、中纵队一样,在年朵坝就结束草地行程,东行进入包座河谷,沿松甘驿道进至包座。因此,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穿越水草地北上时,董振堂、黄超所率右纵队是穿越水草地行程最短的部队——较之年前右路军的穿越草地的艰难行军,他们至少省去三分之一以上在水草地泥泞中挣扎的行程。

插图9: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穿越水草地

(1936年7月~8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击下载清晣大图——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