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进的背景回顾 -- 电子赵括

共:💬45 🌺10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930年的伦敦条约

1929年的华盛顿会议,在主力舰只上日本得到了英美60%的比例许可;1930年的伦敦海军谈判中关于辅助舰只,日本得到了约70%的比例许可,这都改善了日本的战略地位。

这里29年的华盛顿会议应为21年。而1930年的伦敦条约,应该是削弱了而不是改善了日本的战略位置。

原因也很简单,伦敦条约实际就是美国针对日本在华盛顿条约后大钻条约的空子,对日本采取的反制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整日本的。这样一个条约要是能改善日本的战略处境,那未免把美国人说的太天真了一点。

从表面上来看,在伦敦条约里日本是在辅助舰艇上拿到了对美英70%(69.75%)的比例,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整个伦敦条约对各种类型的舰只的吨位都有具体规定,日本在重巡上被迫接受保持60.23%对美英的比例,这已经是对日本要求至少对美七成论是很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已经达到了条约规定的吨位数,所以在条约的有效期内日本被不允许建造新的重巡,而同期内美国可以一直建造新式重巡到条约上线。也就是说日本在整个20年代内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辛苦劳动所获得的对美在重巡上的优势就被这一纸条约化为乌有。条约规定日本在轻巡上日本保持对美英70%的比例,但是这一型舰只在日本海军看来在对美决战中用处是有限的。至于驱逐舰,条约规定对美英比例是70.3%(10500吨),但是日本海军当时拥有的驱逐舰吨位是132495吨,也就是说日本有义务在条约有效期内逐渐减少自己的驱逐舰吨位到条约规定范围内,尤其是条约特别规定了驱逐舰吨位限制,日本海军之前拼命研制出准备做夜战杀手锏的“特型”驱逐舰被禁止继续建造。而美国海军在条约有效期内却可以通过退役大量一战时旧式平甲板驱逐舰来保证新式驱逐舰的建造。在潜艇上也是同样的问题,日本虽然取得了与美英吨位平等,但是只能保持52700吨,少于现有的77842吨。

也就是说在伦敦条约里日本在华盛顿条约后为寻求补偿对美海军的主力舰吨位劣势而挖空心思搞出来的两个创新,一个是重炮高速的重巡,另一个是重鱼雷高速的驱逐舰,都被美国人拿一纸条约废掉。这两个可以说是日本海军打算在对美作战中作为改变力量对比的杀手锏来用的,而只是在没什么用的轻巡上对日本做出一点让步(当然后来日本人有故技重拾,在轻巡上搞“重型轻巡洋舰”竞赛,这是后话了),也难怪日本人不忿(山本五十六就是当时谈判代表之一,回国后被骂的狗血喷头)。日本也就是在当时经济大萧条的严重局面下勉强接受了这一条约,并且在签字的时候就打定主意要在36年退出这个条约体系。

至于九段渐减作战,首先明确一点,整个计划就是对在太平洋上西进的美国舰队打一场对马海战式的主力决战。是双方舰队主力一击决胜负的会战,而不是什么拖垮美国的战略。它里面的消耗,削弱只是战术意义上投入轻型舰只袭扰美国舰队(主要是在主力决战前一晚)以提高数量上居劣势的日本舰队在主力决战中的胜算而已,不是战略上的对美消耗战。至于这种思想的起源,追溯起来一直可以讲到日俄战争后将美国列为假想敌,而贯穿整个战前日本海军对美作战准备始终,绝不仅是进入无条约时代之后。(当然具体到提出完整的九段作战是比较靠后的事情,具体我没有仔细的考证,但也应在条约时代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